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1课时参加军队花木兰代父从军从军新课导入从军行王昌龄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行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王昌龄(?—约756年)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在《王昌龄集》。走近作者与边塞有关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你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认认真真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初读古诗学习古诗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边塞风景。抒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体会诗的深层含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轻声读一读,你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品读古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一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雪山?祁连山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为什么暗了下来?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磨破穿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从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感悟诗情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课后作业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从军行青海长云雪山孤城遥望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环境恶劣将士辛苦黄沙百战穿时间漫长战争频繁不破楼兰终不还豪言壮语爱国热情第2课时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新课导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走近作者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强烈的爱国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晓天亮读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读一读,给这首诗划分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初读古诗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三万里河五千仞岳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岳:西岳华山。仞: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中的“岳”指的是什么?“仞”是什么意思?高“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壮丽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悲凉、悲伤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背景材料:品读古诗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遗民被遗弃的人民。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老人、妇女、儿童等。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呢?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后作业思考: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中,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这三首诗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总结提升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这三首古诗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受祸害而躲开。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壮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忧国忧民第3课时新课导入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初读古诗//////////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蓟北涕泪衣裳襄阳字词学习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了解古诗背景。默读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细读古诗细读品味: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2)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感悟“悲喜交集”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这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思考:诗人在这里流的是怎样的泪?悲喜交集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感悟“欣喜若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设身处地想一想: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欣喜若狂分角色朗读这两句诗。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感悟“放歌纵酒”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请同学们想一下,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你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看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感悟“归心似箭”用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整体朗读古诗。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多形式朗读古诗,做到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诵读感悟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读一读下面几首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杜甫的诗作,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拓展阅读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悲喜交加喜讯传来热爱祖国情感世人喜极而泣沉浸其中乐不可支引发遐想归心似箭展望回程古诗三首9寥寥数语款款真情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戍守边塞。让我们学习接下来的三首古诗,一起回到那个烽烟四起,马革裹尸还的时代,感受战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七言绝句:我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重点)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五岳万仞蓟北涕泪衣裳襄阳岳仞蓟涕裳襄仞岳摩遗涕巫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亻笔画:5笔顺:映入眼帘的是万仞高山。万仞盈仞重仞千峰万仞组词:造句:结构:上下部首:山笔画:8笔顺:我国的五岳在世界上都十分有名。山岳五岳
岳父三山五岳组词:造句:结构:半包围部首:麻笔画:15笔顺:两手用力摩擦,会使手心发烫。按摩
摩擦观摩
摩拳擦掌组词:造句:结构:半包围部首:辶笔画:12笔顺:那些不太深刻的记忆会被我们逐渐遗忘。遗忘遗失遗憾不遗余力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氵笔画:10笔顺:他感冒了,一直在流鼻涕。鼻涕
涕泪涕零涕泗滂沱组词:造句:结构:特殊部首:工笔画:7笔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巫峡巫山挑战一下他还
有债务需要偿还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原文示例多音字还(还有)(偿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唐·王昌龄探究读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一句?
《从军行》要表现出将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朗读基调应该是豪迈奔放的,最后两句感情浓烈,朗读时要用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语气。朗读指导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诗意: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破:击败。金甲: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穿:磨破。诗意: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所以这是一首边塞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说明了地理形势的重要性和戍守战士们的重大责任以及生活的孤寂。环境描写
战士们在边塞古城真的能看到万里之外的玉门关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里一个“遥望”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了怎样的边塞之景?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表现出了边塞战场环境的荒芜苍凉之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明边塞环境恶劣。说明战事很频繁。说明战事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从这两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对比
我们可以感受到边境的荒凉、条件的恶劣、战争的频繁艰难,还有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不破楼兰终不还
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有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地之景:荒凉思归之情:深切久戍之苦:残酷破地之志:豪壮
悲凉的环境描写更衬托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环境抒情请你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意。诗意: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深切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深切的情感?
强烈表达出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苦和誓死杀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通过写边塞环境的荒芜凄凉和战事的频繁,抒发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苦和誓死杀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景从军行环境恶劣士气高昂情孤城玉门关百战穿金甲不破终不还青海雪山《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探究读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是哪两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朗读时前两句要气势豪迈,读出山河的壮阔;后两句语气低沉愤慨,读出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朗读指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是哪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将晓:天将要亮了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题意: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竹门,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很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形容很长。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五千仞岳:指华山。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诗意:中原人民在金人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南望:眺望南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由诗题可知作者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秋天的夜晚
一语双关,不仅指天气,还指作者的心情。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
说明了黄河的长和华山的高。将祖国奇伟壮丽、苍茫无垠的山河鲜明突兀地展现出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道出了遗民们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更含无限酸辛。表达了诗人对饱受战乱的老百姓的同情之情。诗中的“又”字用得好不好?说明了什么?
用得好。说明了遗民盼望王师的军队不止一年,他们一年又一年的苦苦盼望着,却又一年又一年的失望着。
诗的前两句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后两句又写北地遗民的悲惨遭遇,这是为什么?
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然而,大好河山,如今却陷于敌手,更使人感到无比愤慨,突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失望。请你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吧!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金人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河山壮丽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腔愤慨爱国情深苦盼王师遗民泪尽南望王师无限心酸三万里河五千仞岳雄伟壮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探究读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朗读指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涕泪满衣裳”的原因。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涕(tì):眼泪。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春天。作伴:与妻儿一同。
译文: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立即、赶快。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捷报之突然。听到消息后的反应。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无比喜悦
诗人的妻儿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什么忧愁都没有了,高兴的像要发狂了。这里形象地突出了一家人无比欢喜的心情。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诗人都想做些什么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些都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诗人不仅要在白天放声歌唱、尽情喝酒还想在这样好的时光里带着妻子、孩子一起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这让人怎会不发狂?读最后两句诗,请你从中找出所有地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对偶
这两句中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归乡的迫切?“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营专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导游考试题库及答案
- 摩尼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标准化合同评审流程及模板生成工具
- 针灸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锅炉水处理G3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疆糖料甜菜种植基地土地流转调整合同协议
- 2025年贵州科级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商务会议组织与活动服务协议合同条款梳理
- 北流二模高考试题及答案
- 《浅析企业破产程序中债委会设立问题》6700字(论文)
- 2025年广东肇庆市高三二模高考生物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技术应用研究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表(2024版)
- 网络剧配音演员合同样本
- DB51T 1806-2014 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
- 高压电缆迁改工程施工方案
- 管理患者期望
- 节前安全教育交底
- 研究开发项目(项目计划书、立项决议、项目结题书)模板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阅读理解 20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