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场所健康与卫生健康与卫生管理规定一、总则
公共场所的健康与卫生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本规定旨在明确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确保为公众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
(一)适用范围
1.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餐厅、电影院、博物馆、健身房、交通工具等。
2.不适用于私人住宅、特定行业场所(如工业、农业区域)及其他特殊场所。
(二)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降低卫生风险。
2.责任明确:公共场所经营者对自身场所的卫生状况负主体责任。
3.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监督,及时发现并报告卫生问题。
二、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需符合国家相关行业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环境清洁
1.地面、墙面、门窗等定期清洁,无污渍、积尘。
2.垃圾桶应及时清理,保持周边无异味。
3.消毒设施(如洗手液、消毒喷壶)应配备充足且定期更换。
(二)空气质量
1.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2.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禁烟标识。
3.新建或改造场所需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标准(如PM2.5、CO₂浓度等)。
(三)饮用水安全
1.饮用水设备定期消毒,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提供水杯或一次性杯具,避免直接接触。
三、管理职责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履行以下职责:
(一)日常卫生管理
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清洁、消毒、通风等流程。
2.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执行。
3.建立卫生检查记录,定期自查并整改问题。
(二)设施维护
1.洗手设施(水龙头、洗手液、干手设备)保持完好。
2.通风系统、空调设备定期检修,确保运行正常。
3.厕所保持清洁,便后冲水,定期消毒。
(三)人员健康管理
1.员工需持有健康证明上岗,定期进行健康培训。
2.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发现员工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隔离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
四、监督与投诉机制
为确保规定落实,需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投诉机制:
(一)定期检查
1.市场监管部门或卫生机构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抽查。
2.检查内容包括清洁程度、消毒措施、空气质量等。
3.对不符合标准的场所,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
(二)公众投诉
1.设立投诉热线或线上平台,接受公众对卫生问题的反馈。
2.接到投诉后24小时内响应,并及时处理。
3.对恶意诽谤或虚假投诉,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整改与复查
1.整改不合格的场所,暂停运营直至达标。
2.复查时仍不合格的,依法吊销相关经营许可。
五、附则
1.本规定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各公共场所经营者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更详细的卫生管理细则。
3.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一、总则
公共场所的健康与卫生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本规定旨在明确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确保为公众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
(一)适用范围
1.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餐厅、电影院、博物馆、健身房、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机场、火车站、酒店、旅游景点、候车室、候机室、体育馆等。这些场所人流量大,交叉感染风险较高,需严格执行卫生管理。
2.不适用于私人住宅、特定行业场所(如工业、农业区域)及其他非公众开放的特殊场所。私人场所的管理虽也需注意卫生,但其性质和监管方式与公共场所不同。
(二)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降低卫生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高频接触表面、确保通风良好、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洗手设施、消毒用品)。
2.责任明确:公共场所经营者对自身场所的卫生状况负主体责任。经营者应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岗位或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卫生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员工也应接受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自身卫生意识和责任感。
3.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监督,及时发现并报告卫生问题。可以通过设立投诉热线、线上反馈平台等方式,方便公众反映问题。对于公众反映的问题,经营者应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形成良性互动。
二、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需符合国家相关行业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环境清洁
1.地面、墙面、门窗等定期清洁,无污渍、积尘。具体操作可参考以下步骤:
(1)地面清洁:每日至少清洁一次,对人流密集区域(如超市通道、剧院座位区)可增加清洁频次。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拖把进行清洁,确保无污渍、无积水。
(2)墙面清洁:每周至少清洁一次,使用湿布或专用清洁工具去除灰尘和污渍。
(3)门窗清洁:每日清洁,确保玻璃透明、无手印。
2.垃圾桶应及时清理,保持周边无异味。具体措施包括:
(1)垃圾桶分类: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桶,并张贴清晰的分类标识。
(2)及时清理:垃圾应每日清理,确保桶内不满溢。清理时应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垃圾。
(3)消毒:定期对垃圾桶及其周边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和细菌滋生。
3.消毒设施(如洗手液、消毒喷壶)应配备充足且定期更换。具体要求包括:
(1)洗手液:在入口处、卫生间、服务台等位置配备洗手液,确保数量充足,并及时补充。
(2)消毒喷壶:在卫生间、垃圾处理区等位置配备消毒喷壶,内含合适的消毒液,用于对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
(3)定期更换:消毒液和洗手液应定期更换,避免过期失效。
(二)空气质量
1.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操作包括:
(1)开窗通风:天气适宜时,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并定期更换滤网。
2.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禁烟标识。具体措施包括:
(1)禁烟标识:在场所内所有明显位置张贴禁烟标识,告知顾客禁止吸烟。
(2)巡查:员工应定期巡查,劝阻顾客吸烟行为。
(3)处理烟头:设置足够的烟灰缸,并及时清理烟头。
3.新建或改造场所需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标准(如PM2.5、CO₂浓度等)。具体流程包括:
(1)选择检测机构: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2)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PM2.5、CO₂浓度、甲醛、细菌总数等。
(3)检测时间:在新建或改造完成后,待通风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4)结果处理: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不符合标准,需采取措施整改直至达标。
(三)饮用水安全
1.饮用水设备定期消毒,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具体操作包括:
(1)消毒频率:饮用水设备(如饮水机、净水器)应每月至少消毒一次。
(2)消毒方法: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进行消毒,并按规定稀释和操作。
(3)水质检测: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提供水杯或一次性杯具,避免直接接触。具体措施包括:
(1)提供水杯:在饮水处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并定期清洗消毒。
(2)提供一次性杯具:对于不方便使用可重复使用杯子的顾客,可提供一次性杯具。
(3)避免直接接触:引导顾客使用非接触方式取水,避免直接接触水龙头等设施。
三、管理职责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履行以下职责:
(一)日常卫生管理
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清洁、消毒、通风等流程。具体内容应包括:
(1)清洁制度:明确各区域的清洁责任人、清洁时间、清洁方法和清洁标准。
(2)消毒制度:明确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频率和消毒记录要求。
(3)通风制度:明确通风时间、通风方式和通风频率。
2.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执行。具体要求包括:
(1)人员配置:根据场所规模和特点,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2)职责分工: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卫生状况,处理卫生问题。
(3)培训:定期对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3.建立卫生检查记录,定期自查并整改问题。具体操作包括:
(1)检查记录:卫生管理人员应每日进行卫生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2)问题整改:发现卫生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并记录整改结果。
(3)定期总结:定期对卫生检查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设施维护
1.洗手设施(水龙头、洗手液、干手设备)保持完好。具体措施包括:
(1)水龙头:确保水龙头不漏水、不堵塞,水压充足。
(2)洗手液:确保洗手液数量充足,并及时补充。
(3)干手设备:确保干手设备(如烘手机、纸巾)正常运行,并定期清洁消毒。
2.通风系统、空调设备定期检修,确保运行正常。具体操作包括:
(1)通风系统:定期清洁通风口、更换滤网,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空调设备:定期对空调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制冷、制热效果良好,并清洁空调滤网。
3.厕所保持清洁,便后冲水,定期消毒。具体要求包括:
(1)清洁:每日至少清洁一次,确保地面无污渍、无积水,便器无异味。
(2)冲水:确保便后冲水功能正常,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
(3)消毒:每日对便器、洗手台等进行消毒,并定期对厕所进行全面消毒。
(三)人员健康管理
1.员工需持有健康证明上岗,定期进行健康培训。具体要求包括:
(1)健康证明:新入职员工需提供健康证明,证明其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2)健康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培训,内容包括卫生知识、个人防护、消毒方法等。
(3)健康监测: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具体措施包括:
(1)口罩: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2)手套: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手套,防止手部污染。
(3)更换:佩戴口罩和手套后应及时更换,避免交叉污染。
3.发现员工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隔离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具体操作包括:
(1)隔离:发现员工有传染性疾病,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员工和顾客。
(2)报告:及时向当地卫生机构报告情况,并配合卫生机构的调查和处理。
(3)健康证明:员工康复后需重新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四、监督与投诉机制
为确保规定落实,需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投诉机制:
(一)定期检查
1.市场监管部门或卫生机构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抽查。具体操作包括:
(1)检查计划:市场监管部门或卫生机构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检查地点、检查内容等。
(2)检查方式:检查人员应采用现场检查、查阅记录、询问员工等方式进行检查。
(3)检查结果:检查结束后,应形成检查报告,并列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
2.检查内容包括清洁程度、消毒措施、空气质量等。具体项目包括:
(1)清洁程度:地面、墙面、门窗、垃圾处理区等位置的清洁程度。
(2)消毒措施:消毒设施的配备情况、消毒液的浓度、消毒记录等。
(3)空气质量:PM2.5、CO₂浓度、甲醛、细菌总数等指标。
3.对不符合标准的场所,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具体措施包括:
(1)责令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责令经营者限期整改。
(2)罚款:对于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经营者,应处以罚款。
(3)跟踪检查:整改完成后,应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二)公众投诉
1.设立投诉热线或线上平台,接受公众对卫生问题的反馈。具体措施包括:
(1)投诉热线:设立投诉热线,并公布热线号码。
(2)线上平台:建立线上投诉平台,方便公众通过网站、APP等方式进行投诉。
(3)投诉处理:及时处理公众投诉,并反馈处理结果。
2.接到投诉后24小时内响应,并及时处理。具体流程包括:
(1)受理投诉:接到投诉后,应立即受理,并记录投诉内容。
(2)调查处理:及时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处理问题。
(3)反馈结果: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
3.对恶意诽谤或虚假投诉,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具体操作包括:
(1)审查投诉:对投诉内容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
(2)调查核实:对怀疑是虚假投诉的,应进行调查核实。
(3)追究责任:对于恶意诽谤或虚假投诉,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整改与复查
1.整改不合格的场所,暂停运营直至达标。具体措施包括:
(1)暂停运营:对于整改不合格的场所,应暂停运营,避免危害公众健康。
(2)限期整改:给经营者一定的整改时间,并监督其整改过程。
(3)复查:整改期满后,进行复查,确保场所达到卫生标准。
2.复查时仍不合格的,依法吊销相关经营许可。具体操作包括:
(1)复查:对整改期满后的场所进行复查,确保其达到卫生标准。
(2)吊销许可:对于复查仍不合格的场所,应依法吊销其相关经营许可。
(3)通报:将吊销许可的情况进行通报,避免其他公众选择该场所。
五、附则
1.本规定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各公共场所经营者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更详细的卫生管理细则。
(1)大型商场:可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团队,负责商场内的卫生管理。
(2)餐厅: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3)电影院:应定期清洁放映厅,并确保通风良好。
3.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1)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认真学习本规定,并贯彻执行。
(2)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规定的监督执行,确保本规定的落实。
(3)公众应积极参与到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中,共同营造健康、卫生的环境。
一、总则
公共场所的健康与卫生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本规定旨在明确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确保为公众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
(一)适用范围
1.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餐厅、电影院、博物馆、健身房、交通工具等。
2.不适用于私人住宅、特定行业场所(如工业、农业区域)及其他特殊场所。
(二)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降低卫生风险。
2.责任明确:公共场所经营者对自身场所的卫生状况负主体责任。
3.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监督,及时发现并报告卫生问题。
二、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需符合国家相关行业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环境清洁
1.地面、墙面、门窗等定期清洁,无污渍、积尘。
2.垃圾桶应及时清理,保持周边无异味。
3.消毒设施(如洗手液、消毒喷壶)应配备充足且定期更换。
(二)空气质量
1.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2.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禁烟标识。
3.新建或改造场所需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标准(如PM2.5、CO₂浓度等)。
(三)饮用水安全
1.饮用水设备定期消毒,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提供水杯或一次性杯具,避免直接接触。
三、管理职责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履行以下职责:
(一)日常卫生管理
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清洁、消毒、通风等流程。
2.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执行。
3.建立卫生检查记录,定期自查并整改问题。
(二)设施维护
1.洗手设施(水龙头、洗手液、干手设备)保持完好。
2.通风系统、空调设备定期检修,确保运行正常。
3.厕所保持清洁,便后冲水,定期消毒。
(三)人员健康管理
1.员工需持有健康证明上岗,定期进行健康培训。
2.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发现员工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隔离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
四、监督与投诉机制
为确保规定落实,需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投诉机制:
(一)定期检查
1.市场监管部门或卫生机构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抽查。
2.检查内容包括清洁程度、消毒措施、空气质量等。
3.对不符合标准的场所,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
(二)公众投诉
1.设立投诉热线或线上平台,接受公众对卫生问题的反馈。
2.接到投诉后24小时内响应,并及时处理。
3.对恶意诽谤或虚假投诉,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整改与复查
1.整改不合格的场所,暂停运营直至达标。
2.复查时仍不合格的,依法吊销相关经营许可。
五、附则
1.本规定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各公共场所经营者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更详细的卫生管理细则。
3.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一、总则
公共场所的健康与卫生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本规定旨在明确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确保为公众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
(一)适用范围
1.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餐厅、电影院、博物馆、健身房、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机场、火车站、酒店、旅游景点、候车室、候机室、体育馆等。这些场所人流量大,交叉感染风险较高,需严格执行卫生管理。
2.不适用于私人住宅、特定行业场所(如工业、农业区域)及其他非公众开放的特殊场所。私人场所的管理虽也需注意卫生,但其性质和监管方式与公共场所不同。
(二)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降低卫生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高频接触表面、确保通风良好、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洗手设施、消毒用品)。
2.责任明确:公共场所经营者对自身场所的卫生状况负主体责任。经营者应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岗位或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卫生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员工也应接受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自身卫生意识和责任感。
3.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监督,及时发现并报告卫生问题。可以通过设立投诉热线、线上反馈平台等方式,方便公众反映问题。对于公众反映的问题,经营者应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形成良性互动。
二、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需符合国家相关行业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环境清洁
1.地面、墙面、门窗等定期清洁,无污渍、积尘。具体操作可参考以下步骤:
(1)地面清洁:每日至少清洁一次,对人流密集区域(如超市通道、剧院座位区)可增加清洁频次。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拖把进行清洁,确保无污渍、无积水。
(2)墙面清洁:每周至少清洁一次,使用湿布或专用清洁工具去除灰尘和污渍。
(3)门窗清洁:每日清洁,确保玻璃透明、无手印。
2.垃圾桶应及时清理,保持周边无异味。具体措施包括:
(1)垃圾桶分类: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桶,并张贴清晰的分类标识。
(2)及时清理:垃圾应每日清理,确保桶内不满溢。清理时应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垃圾。
(3)消毒:定期对垃圾桶及其周边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和细菌滋生。
3.消毒设施(如洗手液、消毒喷壶)应配备充足且定期更换。具体要求包括:
(1)洗手液:在入口处、卫生间、服务台等位置配备洗手液,确保数量充足,并及时补充。
(2)消毒喷壶:在卫生间、垃圾处理区等位置配备消毒喷壶,内含合适的消毒液,用于对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
(3)定期更换:消毒液和洗手液应定期更换,避免过期失效。
(二)空气质量
1.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操作包括:
(1)开窗通风:天气适宜时,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并定期更换滤网。
2.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禁烟标识。具体措施包括:
(1)禁烟标识:在场所内所有明显位置张贴禁烟标识,告知顾客禁止吸烟。
(2)巡查:员工应定期巡查,劝阻顾客吸烟行为。
(3)处理烟头:设置足够的烟灰缸,并及时清理烟头。
3.新建或改造场所需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标准(如PM2.5、CO₂浓度等)。具体流程包括:
(1)选择检测机构: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2)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PM2.5、CO₂浓度、甲醛、细菌总数等。
(3)检测时间:在新建或改造完成后,待通风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4)结果处理: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不符合标准,需采取措施整改直至达标。
(三)饮用水安全
1.饮用水设备定期消毒,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具体操作包括:
(1)消毒频率:饮用水设备(如饮水机、净水器)应每月至少消毒一次。
(2)消毒方法: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进行消毒,并按规定稀释和操作。
(3)水质检测: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提供水杯或一次性杯具,避免直接接触。具体措施包括:
(1)提供水杯:在饮水处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并定期清洗消毒。
(2)提供一次性杯具:对于不方便使用可重复使用杯子的顾客,可提供一次性杯具。
(3)避免直接接触:引导顾客使用非接触方式取水,避免直接接触水龙头等设施。
三、管理职责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履行以下职责:
(一)日常卫生管理
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清洁、消毒、通风等流程。具体内容应包括:
(1)清洁制度:明确各区域的清洁责任人、清洁时间、清洁方法和清洁标准。
(2)消毒制度:明确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频率和消毒记录要求。
(3)通风制度:明确通风时间、通风方式和通风频率。
2.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执行。具体要求包括:
(1)人员配置:根据场所规模和特点,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2)职责分工: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卫生状况,处理卫生问题。
(3)培训:定期对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3.建立卫生检查记录,定期自查并整改问题。具体操作包括:
(1)检查记录:卫生管理人员应每日进行卫生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2)问题整改:发现卫生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并记录整改结果。
(3)定期总结:定期对卫生检查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设施维护
1.洗手设施(水龙头、洗手液、干手设备)保持完好。具体措施包括:
(1)水龙头:确保水龙头不漏水、不堵塞,水压充足。
(2)洗手液:确保洗手液数量充足,并及时补充。
(3)干手设备:确保干手设备(如烘手机、纸巾)正常运行,并定期清洁消毒。
2.通风系统、空调设备定期检修,确保运行正常。具体操作包括:
(1)通风系统:定期清洁通风口、更换滤网,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空调设备:定期对空调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制冷、制热效果良好,并清洁空调滤网。
3.厕所保持清洁,便后冲水,定期消毒。具体要求包括:
(1)清洁:每日至少清洁一次,确保地面无污渍、无积水,便器无异味。
(2)冲水:确保便后冲水功能正常,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
(3)消毒:每日对便器、洗手台等进行消毒,并定期对厕所进行全面消毒。
(三)人员健康管理
1.员工需持有健康证明上岗,定期进行健康培训。具体要求包括:
(1)健康证明:新入职员工需提供健康证明,证明其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2)健康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培训,内容包括卫生知识、个人防护、消毒方法等。
(3)健康监测: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具体措施包括:
(1)口罩: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2)手套:接触食品、清洁等岗位人员需佩戴手套,防止手部污染。
(3)更换:佩戴口罩和手套后应及时更换,避免交叉污染。
3.发现员工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隔离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具体操作包括:
(1)隔离:发现员工有传染性疾病,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员工和顾客。
(2)报告:及时向当地卫生机构报告情况,并配合卫生机构的调查和处理。
(3)健康证明:员工康复后需重新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四、监督与投诉机制
为确保规定落实,需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投诉机制:
(一)定期检查
1.市场监管部门或卫生机构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抽查。具体操作包括:
(1)检查计划:市场监管部门或卫生机构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检查地点、检查内容等。
(2)检查方式:检查人员应采用现场检查、查阅记录、询问员工等方式进行检查。
(3)检查结果:检查结束后,应形成检查报告,并列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
2.检查内容包括清洁程度、消毒措施、空气质量等。具体项目包括:
(1)清洁程度:地面、墙面、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漳州长运高中招聘2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福建厦门市集美实验学校非在编教师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望江春季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智集团总部企业管理部社会公开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公司商务主管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标准国企合作协议范本「合同」
- 禁毒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农业生产承包合同协议书
- 罗马帝国衰亡史课件
-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案
-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崔一民-北京大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L∕T 502.2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 第26部分:亚铁的测定啉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TD/T 1065-2021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正式版)
-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课件
- CIM登峰系列方冰制冰机技术服务手册
- 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可行性方案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质量控制计划QCP
- 七田真1000图记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