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大转体施工方案_第1页
桥梁大转体施工方案_第2页
桥梁大转体施工方案_第3页
桥梁大转体施工方案_第4页
桥梁大转体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梁大转体施工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基本信息本项目为城市快速路跨铁路枢纽特大桥工程,主桥采用单跨180米T构钢箱梁结构,转体重量5250吨,逆时针转体81.7度,桥面宽度33.5米,双向6车道设计。桥梁跨越沪蓉、汉丹等8股铁路干线,日均通行列车超200列,桥体与铁路接触网最小距离仅1.193米,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Ⅰ级。1.2工程地质条件桥位处地质分层为:①素填土(厚0.5-1.2m)→②粉质黏土(厚2.3-4.5m,承载力180kPa)→③中风化砂岩(厚5.8-12.6m,承载力3000kPa)。地下水位埋深6.8-8.2m,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1.3主要技术参数项目参数指标转体总重量5250吨(含临时配重)转体角度81.7度(逆时针)设计转体速度1.5度/分钟理论转体时间55分钟(含制动调整时间)球铰直径3.2米(整体式铸钢件)牵引索数量37根(φ15.2mm钢绞线)最大牵引力单端4800kN二、施工组织设计2.1项目管理机构设立项目经理部,配置: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1人、项目总工(桥梁专业)1人、安全总监(注册安全工程师)1人,下设5个专业部门:工程技术部:负责转体施工专项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安全质量部:实施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与质量验收设备物资部:保障500吨级千斤顶等特种设备的调试维护测量监测组:配置3套全站仪进行三维坐标实时监测应急协调组:与铁路部门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2.2施工总体部署采用"先建后转"施工工艺,分三个作业区平行作业:北岸作业区:负责主墩基础及转体系统安装,设置30m×60m预制场地南岸作业区:承担钢箱梁节段拼装,配置2台300吨龙门吊监控指挥中心:布置北斗定位系统终端及应力应变监测控制台2.3资源配置计划人力资源:高峰期投入320人,其中钢结构焊工45人(持AWS认证),测量工程师8人,特种设备操作员22人主要设备:转体系统:2台500吨连续千斤顶、4套液压泵站起重设备:250吨汽车吊(3台)、50吨履带吊(1台)监测设备:6通道动态应变仪、20个振弦式传感器材料供应:Q355ND桥梁专用钢(1800吨)、C80无收缩灌浆料(52m³)、盆式支座(4套,330MN级)三、关键施工技术3.1转体系统施工3.1.1球铰安装工艺下转盘施工:采用C50钢筋混凝土,预埋定位钢支架,全站仪校核其顶面平整度≤0.5mm/m。球铰下盘安装时设置4个调节螺栓,通过精密水准仪控制高程误差在±1mm内。球铰组装:清理摩擦面后涂抹聚四氟乙烯滑板(厚2mm),注入专用硅脂(用量0.8kg/m²),上盘吊装采用四点调平法,确保上下盘同心度偏差≤2mm。限位装置:在球铰外圈设置8组钢质限位块,间隙控制在5-8mm,转体完成后焊接固定。3.1.2牵引系统布置牵引索安装:37根钢绞线(抗拉强度1860MPa)分两层缠绕上转盘,采用P型锚具固定,索力偏差控制在±3%以内。反力座施工: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浇筑,内置20mm厚钢板,与下转盘连接钢筋植入深度≥15d。同步控制系统:采用PLC液压同步系统,控制2台千斤顶行程差≤2mm,设置备用电源(200kW柴油发电机)。3.2钢箱梁悬浇施工支架体系:采用φ630×12mm钢管桩(间距1.5m)+贝雷梁(321型)组合支架,预压荷载为设计值的1.2倍,持荷时间≥72小时。节段划分:主桥分为12个节段,最重节段185吨,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悬臂拼装"工艺,节段接缝采用摩擦面抗滑移系数≥0.45的高强度螺栓连接。预应力施工:纵向布置16束19-φ15.2钢绞线,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持荷2分钟后锚固。3.3转体施工工艺3.3.1转体前准备称重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法"测定不平衡力矩,通过24个配重水箱(总重180吨)调整重心偏移量≤5cm。试转作业:预转1.5度后静置24小时,检查球铰摩阻力矩(实测值2800kN·m)、液压系统同步性等12项指标。铁路封锁申请:提前72小时向铁路调度部门提报"天窗点"施工计划(0:30-4:30)。3.3.2转体实施步骤施工阶段操作要点控制指标启动阶段同步张拉钢绞线至设计力值80%启动扭矩≥3200kN·m匀速阶段保持1.5度/分钟转速,每5度校核一次姿态轴线偏差≤15mm减速阶段距离设计位置5度时开始制动减速度≤0.02度/s²精调阶段采用4台侧向千斤顶微调最终就位偏差≤5mm3.3.3体系转换转体到位后:立即焊接临时限位装置(8处)采用C80无收缩灌浆料灌注球铰间隙(压力0.3MPa)安装永久支座,进行体系转换(分级卸载临时支撑)四、测量监控方案4.1三维定位系统采用"北斗+全站仪"双系统监测:平面控制:布设4个强制对中观测墩,采用LeicaTS60全站仪(测角精度0.5″)高程控制:建立二等水准网,每2小时观测转体梁端高程变化动态监测:在梁体两端设置6个监测棱镜,采样频率1Hz,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4.2关键监测参数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预警值控制标准转体角度上转盘刻度盘+编码器±0.5度≤±0.2度梁端位移梁体两侧对称布置20mm≤10mm球铰应力下盘预埋12个应变片180MPa≤200MPa索力变化每5根钢绞线设1个测力计±5%≤±3%4.3数据处理系统开发专用监测软件,具备三大功能:实时显示转体轨迹与理论轨迹对比曲线当监测值超预警值时自动声光报警生成转体全过程数据报告(含81.7度转角的3682组数据)五、施工进度计划5.1关键线路工期总工期480天,其中转体施工关键节点:前期准备:第1-60天(含球铰进场验收)基础施工:第61-150天(钻孔桩+承台)转体系统安装:第151-180天(球铰+牵引设备)钢箱梁施工:第181-360天(节段拼装+预应力)转体实施:第361天(凌晨2:00-4:30)体系转换及桥面施工:第362-480天5.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与钢厂签订Q355ND钢板专供协议,确保每月供应量≥200吨技术保障:提前30天完成BIM模型碰撞检测,优化12处钢箱梁连接细节铁路协调:每月与铁路部门召开协调会,提前3个月申报"天窗点"计划六、质量安全环保措施6.1质量控制要点球铰安装:采用三维坐标法定位,验收标准:球面曲率半径偏差≤±1mm上下盘平行度≤0.3mm/m摩擦系数≤0.05(实测值0.042)钢箱梁焊接:实施"三检制",UT探伤比例100%,Ⅰ级焊缝合格率≥98%转体精度:最终轴线偏差3.2mm,高程差1.8mm,满足设计要求6.2安全风险管控6.2.1铁路安全防护设置双层防护棚(净高6.5m),采用φ48mm钢管架+5cm厚木板+彩钢板安装智能限高监测系统,预警响应时间≤15秒配备4组应急声光报警装置,铁路接触网断电时自动启动6.2.2应急预案针对5类风险制定专项预案:铁路接触网触电:配置绝缘手套(20kV)、绝缘靴等防护用品转体失稳:储备8组应急配重(总重120吨),响应时间≤30分钟设备故障:备用1套液压泵站,30分钟内完成更换恶劣天气:风速≥10.8m/s(6级风)时停止转体作业信号中断:采用北斗短报文系统建立备用通讯通道6.3环境保护措施噪声控制:夜间施工噪声≤55dB,对破碎机等设备安装隔音罩扬尘治理:设置4台雾炮机,PM10浓度控制在0.5mg/m³以下废水处理: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总容积50m³)处理后回用固废管理:钢箱梁焊接废渣回收率100%,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七、验收标准与流程7.1分部分项验收转体系统验收: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12项专项检测,包括:球铰摩擦系数测试液压系统同步性校验牵引索破断拉力试验转体施工验收:分三个阶段:试转验收(监理单位组织)正式转体验收(业主组织,铁路部门参加)体系转换验收(设计单位确认)7.2竣工验收资料需提交的专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