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29.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仪 第2部分:地电场仪_第1页
DBT 29.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仪 第2部分:地电场仪_第2页
DBT 29.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仪 第2部分:地电场仪_第3页
DBT 29.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仪 第2部分:地电场仪_第4页
DBT 29.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仪 第2部分:地电场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24825—2008第2部分:地电场仪Technicalrequirementsofinstrumentsinnetwork2008-08-11发布中国地震局发布I前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技术要求 15测试方法 2Ⅱ地电观测仪第1部分:直流地电阻率仪(DB/T29.1—2008)地电观测仪第2部分:地电场仪(DB/T29.2—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磁观测仪第1部分:磁通门磁力仪(DB/T30.1—2008)地磁观测仪第2部分:质子矢量磁力仪(DB/T30.2—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壳形变观测仪第1部分:倾斜仪(DB/T31.1—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壳形变观测仪第2部分:应变仪(DB/T31.2—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重力仪(DB/T23—2007)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1部分:压力式水位仪(DB/T32.1—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2部分:测温仪(DB/T32.2—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3部分:闪烁测氡仪(DB/T32.3—2008)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甘1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电观测仪第2部分:地电场仪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6587.2—1986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GB/T6587.3—1986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GB/T19531.2—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电磁观测由固体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非人工电流系统与地球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布于地表的电场。地[GB/T19531.2—2004中的定义3.1]b)温度:0℃~40℃;c)相对湿度:不大于80%。4.2.1测量电压幅度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0.1%读数+0.02%满度)。4.2.2测量电压分辨力应不大于0.01mV。4.2.3测量范围应不小于-1000.00mV~1000.00mV。24.2.10数据存储容量应不少于30天的分钟值观测数据。4.2.11通信接口应具备RJ45网络接口和RS232C串行接口。应能够通过在现场对电极极距、测量分辨力等工作参数设置和检查;宜能够对网络参数、仪器IDa)命令方式:仪器应能在地震观测网络中按该网络的通信协议正常运行;1)应能完成4.3.3要求的内部时钟校准功能;2)应能查看和修改仪器的网络参数、台站代码、测项代码、仪器ID等参数;3)应能浏览和下载仪器当前和30天内的观测数据和工作日志;4)网页操作应分不同管理级别;c)文件传送(FTP):应能通过FTP下载仪器内的文件,向仪器上传更新文件。电击防护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GB4706.1—2005中规定的I类器具的要求。仪器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与机壳之间应能承受1750V(有效值)电压1min。a)直流电位差计:应不低于0.01级;b)饱和标准电池:应不低于0.01级;c)低频信号发生器:最低输出信号频率应不大于0.1Hz,输出幅度的精度应优于1%;d)交流调压器:应不小于2kVA;e)交流隔离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比值应不小于10:1;f)数字万用表:应不低于3位半。3a)工作环境:温度范围18℃~23℃,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测试设备应按图1进行连接。地电场仪直流电位差计饱和标准电池一地电场仪直流电位差计b)按照表1所列内容,由直流电位差计输出标准信号,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测试结果,填c)求出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值。如果每一个差值的绝对值均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值,则单位为毫伏(mV)最大允许误差4表1(续)最大误差最大允许误差测试设备应按图1进行连接。5b)按照表2所列,由直流电位差计输出标准信号,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得测试结果,填写测量电压分辨力记录表,记为V₁;c)将标准信号增加0.01mV,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得测试结果,填写测量电压分辨力记录比较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同标准值下V₂和V₁的数值,如果相对于V₁的测试结果,V₂测试值增加单位为毫伏(mV)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否测试设备应按图2进行连接。低频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地电场仪6a)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调整为正弦波,输出幅度调整为100mV(峰—峰值Vp-p),按照表3所示给出测试频率点,由被测仪器按照正常工作过程观测记录,每个频率点的观测时间应不小于五b)根据观测数据,求出每个频点记录波形的最大幅度(峰一峰值Vp-p),将计算结果记录到表3中。5.5.3合格判定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如果半功率点(-3dB)不大于200s,则判定为合格。单位为毫伏(mV)V。(峰峰值)测试设备应按图3进行连接。Ca)将开关K指向位置1,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测试结果,填写输入电阻测试记录表,在表4中记为V₁;b)将开关K指向位置2,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测试结果,填写输入电阻测试记录表,在表74中记为Y₂;c)按式(1)计算被测仪器每个测道的输入电阻,将计算结果记录到表4中。5.6.3合格判定如果被测仪器每个测道输入电阻的测试计算结果不小于10MΩ,则判定为合格。图4工频串模抑制比测试设备连接图工频串模抑制比(SMRR)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测试:a).调节调压器,当万用表的读数约为0V,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显示数据,填写工频串模抑制比测试将测试记录表,在表5中记为V₁;b)调节调压器,当万用表的读数约为0.7V时,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显示数据,填写工频串模抑制比测试将测试记录表,在表5中记为V₂;c)按式(2)计算被测仪器每个测道的工频串模抑制比SMRR值,将计算结果记录到表5中。若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工频串模抑制比测试计算结果不小于808测试设备应按图5进行连接。地工频共模抑制比(CMRR)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测试:a)调节调压器,当万用表的读数约为0V,根据被测仪器每二个测道的显示数据,填写工频共模抑制比测试记录表,在表6中记为V₁;b)调节调压器,当万用表的读数为220V时,根据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显示数据,填写工频共模抑制比测试记录表,在表6中记为Y₂;c)按式(3)计算被测仪器每一个测道的工频共模抑制比CMRR值,将计算结果记录到表6中。9测试设备应按图6进行连接。通信系统(计算机)a)将被测仪器的所有信号输入端口短路,数据通信端口直接与本地计算机连接,组成如图6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