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DB65∕T 3182-2010 《罗布麻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正式版)DB65∕T 3182-2010 《罗布麻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正式版)DB65∕T 3182-2010 《罗布麻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正式版)DB65∕T 3182-2010 《罗布麻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正式版)DB65∕T 3182-2010 《罗布麻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布麻生产技术规程2010-10-15发布2010-11-16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DB65/T3182-2010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编写。本标准是由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戈宝红麻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新疆戈宝红麻有限公司、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起棠、李晓瑾、朱军、贾晓光、肖正春、黄景凤、石明辉、孟繁杰1DB65/T3182-2010本标准规定了罗布麻的品名、基地选择、栽培(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贮存、留种与采种、质量标准及检测、包装、贮藏、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在新疆轻盐碱荒漠疏松土质,主产区为阿勒泰罗布麻分布区。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苎麻化学成份定量分析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2001年第326号令)《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02,3)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与发布,是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个因子,规范药材各个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以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3.3重金属是指比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汞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3.4农家肥是指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3.5风法指利用种子和杂质的质量差异,在惯性作用下,轻小杂质在风中被吹得远的原理,将种子和杂质分开的风选方法。3.6水法指利用比重的原理,淘汰种子中病粒、虫粒和其它杂物的水选方法。DB65/T3182-201023.7手提法指罗布麻鲜叶采摘的方法,是罗布麻植株分支上的鲜叶自茎根部向茎稍部用手工撸取下来。4.1环境要求罗布麻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基地应远离交通干道,周围两公里内不得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4.2土壤条件4.2.1土壤性质宜选丘陵或平原地区,地势以宽敞、阳光充足、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轻盐碱土壤。地势低洼,易涝的粘质土和石灰质的地块不适宜种植。4.2.2土壤酸碱度适宜在pH值7.0~8.0的土壤中进行人工种植。4.2.4重金属含量符合GB15618的要求。4.3灌溉用水4.4光照、温度罗布麻适宜在光热充足的温凉干旱大陆性气候地区生长。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气候、阳光,耐旱,耐寒,耐高温,新疆南北疆均能适应。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venetumL.。5.1形态特征直立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高1m~3m,一般高约2m。全株含有乳汁。茎直立,光滑无毛,紫红色或淡红色。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长1cm~5cm,宽0.5cm~1.5cm,基部圆形或楔形,先端钝,中脉延长成短尖头,基部圆形,边缘具细齿,两面宽而光滑无毛;叶柄长3mm~6mm;叶柄间具腺体,老时脱落。圆锥状聚伞花序1至多数,常生于茎端或分枝上,花梗长4mm,被短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mm;小苞片长1mm~5mm,宽0.5mm;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膜质,长约1.5mm,宽0.6mm;花冠粉红色或浅紫色,圆筒状钟形,两面密被颗粒状突起,花冠筒长6mm~8mm,直径2mm~3mm,花冠裂片基部向右覆盖,裂片卵状长圆形,长3mm~4mm,宽1.5mm~2.5mm,每裂片内外均具3条明显红紫色的脉纹,花冠里面基部具副花冠及环状肉质花盘;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与副花冠裂片互生,长2mm~3mm;花药箭头状,顶端渐尖,隐藏在花喉内,背部隆起,腹部粘生在柱头基部,基部具耳,花丝短,密被白茸毛;雌蕊长2mm~2.5mm,花柱短,上部膨大,下部缩小,柱头基部盆状,顶端钝,2裂;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所组成,被白色茸毛。菁葵果2枚,下垂,圆筒形,长8cm~15cm,直径2mm~3mm,顶端尖,基部钝,外果皮棕色,无毛;种子多数,卵圆状长圆形,黄褐色,长2mm~3mm,直径0.5mm~0.7mm,顶端有一簇白色绢质的种毛,种毛长1.5cm~2.5cm。花期6月~7月。果期8月~9月。6栽培6.1整地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每亩地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kg~2500kg,翻入土内,然后平整土地。秋季翻耕深度25cm以上,耕后可不耙,翌年早春耙地,春季翻耕深度20cm,随耕随耙,清除草根,及时平整。地块之间留有机械道,主要干道宽6m,田间干道宽4m。6.1.1作垄DB65/T3182-20103规格宽0.5m,高0.2m,步道宽0.2滴灌系统,每垄有滴灌管2排。子珠孔端着生簇状缨毛(冠毛),白色,柔软。种子长0.2cm~0.3cm、宽0.05cm~0.07cm、冠毛数85条、冠毛长度1.5mm~2.5mm。种子应选用采自无病虫害产区,或传统野生药材产区。按品种特征精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种子千粒重约0.350g,净度≥85%,发芽率≥80%~85%。6.2.2播种方式每年3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温室育苗。6.2.3.2营养土喷洒水一次。一般17℃~25℃温度下10d左右可出苗,10d~15d出齐苗。罗布麻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对水分要求不是很高,保持营养钵中的土壤的湿度即可,空气湿度保持在30%~50%为宜。温室内设有供热系统,幼苗期温度控制在白天15℃~25℃,夜间12℃~15℃。6.2.3.8光照控制育苗地用草帘子或遮阳网来控制光照。阴天时将草帘或遮阳网全部拉起,给罗布麻提供基本光照。透光率50%。6.2.4苗圃练苗5月上、中旬将温室内的营养钵移入苗圃炼苗。6.2.4.2移栽方法按行距30cm,株距10cm~15cm,每穴定植一钵,培土踩实,定植后及时浇水。根据具体情况除草,保持土壤湿润,追施有机肥,或不施肥,控制幼苗徒长,要求其根系发达、粗壮。6.2.5大田移栽4DB65/T3182-2010大田移栽分春季移栽和秋季移栽。春季移栽:5月~6月。秋季移栽:10月上、中旬,当年苗圃苗在地上部分落叶后,于土壤上冻前进行大田移栽,移栽后浇水。人工起苗。沿苗行逐个连土起苗,保证苗根系有一定长度。当天的移栽苗没有栽种完,就近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挖沟,深20cm~30cm,每沟内放入苗一排,培土埋好,踏实。移按株距、行距1.5m×3m的挖穴,其直径为40cm、深度为30cm,然后加1kg有机肥,再栽入带土苗,培土踏实,留部分枯干茎于地面,然后铺上滴灌管,按穴浇一次透水,使苗根与土壤密切结合,有利于翌年发苗,使苗生长健壮。6.2.6田间管理罗布麻当年移栽苗及第二年苗较弱,须及时采用人工除草,应避免使用用除草剂,保持田间清洁、整齐。罗布麻生长第二年以后,控制杂草高度20cm~30cm即可。幼苗期及第一年苗,一周左右浇水一次,9月中下旬浇1次透水。第二年以后,一年5月~6月每周浇一次透水,7月~8月每10d浇一次透水,9月中下旬罗布麻地上部分枯萎时浇1次透水。每年浇完水后将滴灌管收集、修理、保管,翌年再用。6.3病虫害及其防治6.3.1防治原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合理使用农药,把农药使用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必须施用时,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农药使用要求(附录B);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6.3.2主要病害初夏至秋季间多发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6.3.2.2锈病的防治方法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清扫株丛内及其周围的落叶和枯枝等植物残体,生长季节要注意株丛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空气湿度。达到采叶期的大田,可以结合采叶疏通株丛间叶子密度,增加透光度,并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也可以喷洒0.36%的苦参碱溶液进行防治,喷晒范围扩大至染病株周围10m~20m。6.3.3主要虫害夏季多发生,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的幼虫,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加强罗布麻的养护管理,改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虫能力。做好土壤消毒,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如遇雨天应及时排除积水,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一旦发现蚜虫危害,初期可采用人工剪取虫枝,集中焚毁;也可以动植物、微生物配制成的生物制剂来防治。5DB65/T3182-2010采收时间为每年6月中旬~9月中旬。采集生长期在3年以上,叶片质量符合标准的罗布麻叶。每年秋季,茎秆落叶后收割。7.2.1罗布麻叶使用“手提法”由根部自下而上采集,开始应保留主干上部1/3部分的鲜叶。应在植株距离地面3cm~5cm处收割,不得伤及植株根部,剔除茎杆中杂草、枯叶等,砍去主干上7.3加工7.3.1罗布麻叶采收的罗布麻鲜叶去除鲜叶蒂头、硬杆、黄叶、病虫叶以及其他杂叶、杂物,放置在簸箕上或晾台上,晾干,注意翻面,避免腐烂。7.3.2罗布麻茎秆采收茎秆,晾干,将茎高在1.5m以上,直径在0.8cm以上的茎秆打捆备用。符合国家GAP规定的卫生要求,场地干净整洁,远离交通干道和污染源,要与生活区严格分开,8留种与采种8.1留种罗布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栽种三年即可留种。可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田块留作采种地块。花期6月~7月,果期8~9月。8.2采收9月~10月,果荚变为黄褐色时,种子成熟,即可剪取果荚,置通风处阴干,棒除果荚,去冠毛,风法或水法净选健康种子。将种子装入网袋中,每袋0.5kg,选择通风条件好、干燥的室内贮藏,种袋距离墙面保持50cm以上。严防虫、鼠、霉变危害。9.1.1罗布麻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2cm~5cm,宽0.5cm~2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气微,味淡。9.1.2罗布麻茎秆呈圆柱形,茎高为1.5m~2m,最高可达4m,直径0.8cm~1.5Ccm,通常在从基部向上第3、4个节起产生分枝,整株有20~23个节,节上分枝往往单生,茎和分枝表面紫红色,光滑。6DB65/T3182-2010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罗布麻叶”项下检测,水分不得过11%,总灰分不得过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9.1.4浸出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罗布麻叶”项下检测,75%乙醇热浸出物不得少于20.0%。9.1.5含量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罗布麻叶”项下检测,含金丝桃苷(C₂₁H₂₀O₁12)不得少于0.30%。9.2罗布麻茎秆参照GB5889方法检测,纤维素含量不得少于40%,果胶含量不得少于18%。罗布麻叶选用透气的箩筐或编织袋包装,在包装前应再次检查是否清除劣质品及杂质;罗布麻秆用打包机捆扎。包装应挂标签,标明品名、重量、规格、产地、批号和商标等内容。罗布麻叶、罗布麻茎秆应存放在干燥通风0℃~30℃的常温库中,注意防潮、防虫,长期贮存特别要注意防虫。10.3运输需要防止受潮,防止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附录A(资料性附录)分类农家肥(一般做基肥)1厩肥2绿肥3秸秆羊、马、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料堆成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物秸秆商品肥料(一般做追肥使用)1商品有机肥2腐殖酸类肥料3微生物肥料磷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4有机无机复合肥5化学和矿物源肥料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6叶面肥料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为原料加工而成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物质的肥料含有磷细菌、解磷真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