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添字采桑子》_第1页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_第2页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_第3页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_第4页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篇1: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年月】:宋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内容】: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难过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闻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解释】:

谁种:四印斋本《漱玉词》作“种得”。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

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

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

北人:北宋灭亡,易安从家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北,《历代诗余》作“离”。

【赏析】:

此词是咏芭蕉的,当为李清照南渡后流寓江浙,投宿某馆舍所作。写她日见庭院中的芭蕉树,三更兼听雨打芭蕉的凄厉声响,表现了她肤浅浓重,苦痛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通过环境描写突出词旨,语言淡而隽永。

篇2:添字采桑子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译文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译文

导读:

这首诗一共存在三个版本,一般以第三个版本流传较广。其原文如下:

版本一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版本二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版本三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挡   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字词解释:

⑴添字丑奴儿:词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丑奴儿”与“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详细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⑵中庭:庭院里。

⑶舒卷:一作“伸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鳌敝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洁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⑷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背景:

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依据蔡中民的观点“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明诚死后所作”(《百家唐宋词新话》)可知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之后。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简析:

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不仅精确     地勾画出芭蕉的本质特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气。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伸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原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全词篇幅短小,含蓄蕴藉,用语直白,运笔轻灵,情思沉切。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主旨:

这首词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思念故国、家乡的.深情。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赏析:

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伸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其次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挡   ,进而凝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伸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现蕉叶不断伸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如同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特长,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纳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后世评价:

1,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又见《广群芳谱》卷八十九(卉谱三)芭蕉,调为《采桑子》,词句亦与《采桑子》同而非《添字丑奴儿》。其词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伸展馀光格外清。难过枕上三更雨,点点霖霪,似唤愁人,独拥寒衾不忍听。”按《全芳备祖》国内无刊本(董康《书舶庸谈》云:日本有元刊本),但各抄本均作《添字丑奴儿》。《花草粹编》云“添字”,是陈耀文所见本当亦相同。《广群芳谱》作《采桑子》,殆为编者汪灏等所妄改,不足据。

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添字或摊破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增入音节、字数后改组乐句。如《丑奴儿》歇拍为七言一句,李清照《添字丑奴儿》添入二字,改组为四言、五言两句。

词牌名了解:

添字丑奴儿,词牌名。是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其代表作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等。

添字丑奴儿,是一词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丑奴儿为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添字丑奴儿”是“丑奴儿”的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诞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以上这篇添字采桑子李清照为您介绍到这里,盼望它对您有关心。假如您喜爱这篇文章,不妨共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愿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3: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答案及鉴赏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答案及鉴赏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鉴赏:

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伸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制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难过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犹如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苦痛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难过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抽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好像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落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题目:

(1)这首词的上片从那些角度,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4分)

(4)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伸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2)字面上看,“起来听”好像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落沦丧的异乡之感。

(3)树干高大,枝叶繁茂,(2分)叶心舒卷,脉脉含情。(2分)

(4)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落境况,(2分)抒发了肤浅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分)

篇4: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答案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答案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

1.这首词的上片从哪些角度,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4分)

4.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伸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2.字面上看,“起来听”好像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落沦丧的异乡之感。

3.树干高大,枝叶繁茂,(2分)叶心舒卷,脉脉含情。(2分)

4.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落境况,(2分)抒发了肤浅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分)

赏析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伸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制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难过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犹如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苦痛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难过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