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策略规定_第1页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策略规定_第2页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策略规定_第3页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策略规定_第4页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策略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策略规定一、概述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善、认知能力有限以及好奇心强等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伤害。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需要家长、监护人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婴幼儿的安全。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预防策略,帮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采取行动,降低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二、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核心原则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1.定期检查居家环境,识别潜在危险源。

2.关注婴幼儿的日常活动,及时评估可能的风险。

3.学习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方法。

(二)环境安全管理

1.居家安全

(1)隔离危险物品:将药品、清洁剂、尖锐工具等置于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2)电路保护:安装安全插座,避免婴幼儿触电风险。

(3)防坠落措施:确保窗户安装护栏,家具固定防倾倒。

(4)防烫伤:热水壶、热锅等置于婴幼儿不易接触的区域。

2.出行安全

(1)汽车安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确保安装正确。

(2)道路安全:外出时使用婴儿背带或推车,避免行走时分散注意力。

(3)公共场所:注意地面湿滑、台阶高度等隐患。

(三)行为监督与教育

1.时刻保持监护:婴幼儿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得离开视线范围。

2.逐步培养安全意识: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引导婴幼儿认识危险行为。

3.反复强调安全规则:如“不摸电源”“不玩火”等,并确保婴幼儿理解。

三、常见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一)窒息与误吸

1.喂食时注意:确保食物细碎,避免婴幼儿哭闹时喂食。

2.清洁用品管理:如发卡、小玩具等,防止婴幼儿误吞。

3.睡眠安全:避免在婴幼儿床上放置柔软枕头、床围等物品。

(二)跌落与碰撞

1.高处防护:沙发、床铺等高处边缘安装防跌落警示。

2.活动区域:婴幼儿玩耍时,地面保持平整,移除障碍物。

3.学步期安全:铺设防滑垫,避免婴幼儿在光滑地面摔倒。

(三)中毒与过敏

1.药品管理:使用儿童专用剂量,避免婴幼儿误服成人药品。

2.食品安全:注意食物过敏原,记录婴幼儿过敏史。

3.外出提醒:避免让婴幼儿接触植物、花粉等潜在过敏源。

四、应急处置与急救知识

(一)常见伤害处理步骤

1.轻微擦伤:用流动清水清洗伤口,涂抹儿童专用消毒液。

2.小面积烫伤:立即用冷水浸泡10分钟,避免涂抹牙膏等偏方。

3.骨折初步处理:固定受伤部位,尽快就医。

(二)紧急联系流程

1.准备急救包:包含创可贴、消毒液、体温计等常用物品。

2.记录紧急联系方式:如家庭医生、附近医院电话。

3.紧急情况立即就医:如婴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

五、总结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需要综合运用环境管理、行为监督和应急知识。家长应定期学习安全知识,婴幼儿用品选择应符合安全标准,同时加强与社会、幼儿园等机构的合作,共同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伤害风险,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一、概述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善、认知能力有限以及好奇心强等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伤害。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需要家长、监护人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婴幼儿的安全。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预防策略,帮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采取行动,降低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二、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核心原则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1.定期检查居家环境,识别潜在危险源。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居家安全检查,重点排查婴幼儿可能接触到的区域。

-检查内容包括:电源插座、家具边缘、窗户护栏、楼梯安全、厨房用品、清洁剂存放等。

-使用儿童安全检查清单(见附录),逐项核对家中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关注婴幼儿的日常活动,及时评估可能的风险。

-观察婴幼儿的行为模式,如模仿成人行为、探索新环境等,提前预防潜在风险。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阶段,调整监护强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学步期婴幼儿的移动范围应严格限制。

3.学习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方法。

-常见意外伤害类型包括:窒息、跌落、中毒、烧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

-通过专业机构(如医院、社区中心)提供的培训课程,系统学习预防知识和急救技能。

(二)环境安全管理

1.居家安全

(1)隔离危险物品:将药品、清洁剂、尖锐工具等置于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使用带锁的柜子或抽屉存放危险物品,确保婴幼儿无法自行打开。

-将药品和清洁剂放在婴幼儿看不到、摸不到的高处或隐蔽处。

-教育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保姆)统一管理危险物品,避免遗忘。

(2)电路保护:安装安全插座,避免婴幼儿触电风险。

-在所有婴幼儿可能接触的插座安装安全插座(如插座挡片),或使用插座保护盖。

-检查电器线路是否老化,避免婴幼儿拉扯电线导致触电或电器倾倒。

-教育婴幼儿不玩弄电源插头,通过绘本或游戏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3)防坠落措施:确保窗户安装护栏,家具固定防倾倒。

-窗户安装防坠落护栏,或使用窗纱、窗挡等装置,确保婴幼儿无法攀爬至高处。

-将书架、柜子、电视等高大家具固定在墙壁上,防止婴幼儿攀爬时倾倒。

-地面铺设防滑垫,尤其是在浴室、厨房等易湿滑区域。

(4)防烫伤:热水壶、热锅等置于婴幼儿不易接触的区域。

-使用防烫柄的锅具,或将锅柄朝向远离婴幼儿的方向放置。

-热水壶、热饮等放在婴幼儿够不到的台面上,或使用带盖的保温杯。

-浴室使用恒温花洒,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2.出行安全

(1)汽车安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确保安装正确。

-根据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选择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前置式或后置式)。

-严格按照说明书安装安全座椅,定期检查安全带是否牢固。

-始终确保婴幼儿在后排安全座椅上,避免在前排使用安全气囊。

(2)道路安全:外出时使用婴儿背带或推车,避免行走时分散注意力。

-使用婴儿背带时,确保背带宽度合适,婴幼儿头部不晃动。

-推车时注意路面平整,避免婴幼儿从推车中跌落。

-外出时佩戴遮阳帽或太阳镜,防止婴幼儿中暑或眼部损伤。

(3)公共场所:注意地面湿滑、台阶高度等隐患。

-在商场、超市等场所,注意地面湿滑区域,避免婴幼儿滑倒。

-通过楼梯时,牵好婴幼儿的手,或使用婴儿手推车。

-教育婴幼儿不乱跑乱撞,避免与其他行人或车辆发生碰撞。

(三)行为监督与教育

1.时刻保持监护:婴幼儿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得离开视线范围。

-婴幼儿独自玩耍时,必须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避免分心离开。

-在厨房、浴室等危险区域时,婴幼儿必须全程有人看护。

-使用“回声式”监护法,即离开婴幼儿视线范围时必须回头确认。

2.逐步培养安全意识: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引导婴幼儿认识危险行为。

-使用儿童安全绘本,讲解“不摸插座”“不玩火”等基本安全规则。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危险场景(如假装触电),让婴幼儿学习规避风险。

-结合生活场景,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强化安全行为。

3.反复强调安全规则:如“不摸电源”“不玩火”等,并确保婴幼儿理解。

-每天固定时间(如睡前)重申安全规则,通过重复加深婴幼儿印象。

-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指令(如“不要做这个”比“要小心”更有效)。

-通过奖励机制(如贴纸、小星星)鼓励婴幼儿遵守安全规则。

三、常见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一)窒息与误吸

1.喂食时注意:确保食物细碎,避免婴幼儿哭闹时喂食。

-学龄前婴幼儿的食物应切小、煮软,避免整颗食物(如坚果、葡萄)导致窒息。

-婴幼儿哭闹或嬉戏时,暂停喂食,避免食物误入气管。

-教育婴幼儿坐直进食,避免躺着或趴着吃东西。

2.清洁用品管理:如发卡、小玩具等,防止婴幼儿误吞。

-垃圾桶使用带盖的密封容器,避免婴幼儿翻找时误食异物。

-客厅、卧室等区域定期清理小件物品(如发卡、纽扣),或使用防丢扣固定。

-教育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妥善保管药品、化妆品等易误食物品。

3.睡眠安全:避免在婴幼儿床上放置柔软枕头、床围等物品。

-婴幼儿睡眠时,床上只放置干净的睡袋或薄被子,避免过多床上用品。

-使用透气材质的床垫,避免过于柔软的床垫导致窒息风险。

-定期检查婴儿床结构是否稳固,避免床架松动导致婴幼儿跌落。

(二)跌落与碰撞

1.高处防护:沙发、床铺等高处边缘安装防跌落警示。

-在沙发、床铺等高处边缘粘贴防跌落警示贴,提醒婴幼儿远离。

-使用软垫或安全网覆盖高处边缘,减少婴幼儿跌落时的冲击力。

-教育婴幼儿不攀爬高处,通过故事或游戏传递高处危险知识。

2.活动区域:婴幼儿玩耍时,地面保持平整,移除障碍物。

-浴室铺设防滑垫,或使用防滑防撞条保护墙面。

-客厅地面避免放置地毯、地垫等易滑物品,或确保边缘固定牢固。

-玩具架定期整理,避免玩具堆积过高或散落地面导致绊倒。

3.学步期安全:铺设防滑垫,避免婴幼儿在光滑地面摔倒。

-学步期婴幼儿家中地面应铺设防滑地毯或贴防滑垫。

-家具腿安装防滑垫,减少婴幼儿推拉家具时发生的碰撞。

-教育婴幼儿走路时注意看路,避免奔跑时摔倒。

(三)中毒与过敏

1.药品管理:使用儿童专用剂量,避免婴幼儿误服成人药品。

-购买药品时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如滴剂、混悬液),避免成人药片分装。

-药品使用后立即放回原处,避免婴幼儿误拿。

-教育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使用儿童药品时严格按剂量服用。

2.食品安全:注意食物过敏原,记录婴幼儿过敏史。

-初次尝试新食物时,少量喂食并观察24小时,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增加。

-在家中显眼位置记录婴幼儿的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并告知访客。

-餐厅点餐时主动询问食材成分,避免婴幼儿接触过敏原。

3.外出提醒:避免让婴幼儿接触植物、花粉等潜在过敏源。

-春季等花粉高发期,外出时为婴幼儿佩戴口罩。

-避免带婴幼儿进入花粉浓度高的场所(如植物园、公园),或提前喷洒防过敏喷雾。

-教育婴幼儿不随意触摸不认识的植物,避免皮肤过敏或中毒。

四、应急处置与急救知识

(一)常见伤害处理步骤

1.轻微擦伤:用流动清水清洗伤口,涂抹儿童专用消毒液。

-清洗伤口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避免使用肥皂或洗涤剂。

-清洗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或使用儿童专用创可贴。

-每天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感染。

2.小面积烫伤:立即用冷水浸泡10分钟,避免涂抹牙膏等偏方。

-烫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或浸泡,持续10-20分钟。

-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这些物品可能加重烫伤。

-烫伤处涂抹儿童专用烫伤膏,或用无菌纱布包扎。

3.骨折初步处理:固定受伤部位,尽快就医。

-用夹板或厚纸板固定受伤部位,避免移动伤肢。

-用绷带轻轻固定,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立即联系医院骨科,准备就医途中拍照记录伤情。

(二)紧急联系流程

1.准备急救包:包含创可贴、消毒液、体温计等常用物品。

-急救包应放置在显眼位置(如玄关、浴室),方便紧急使用。

-定期检查急救包物品是否过期,及时补充。

-急救包中可加入冰袋、儿童常用药物(如退烧药)、剪刀等备用物品。

2.记录紧急联系方式:如家庭医生、附近医院电话。

-在手机备忘录或墙上贴纸记录紧急联系方式,包括医院、诊所、急救中心电话。

-教育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保姆)掌握紧急联系方式。

-记录婴幼儿过敏史、慢性病等信息,以便就医时提供。

3.紧急情况立即就医:如婴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

-呼吸困难时,保持婴幼儿平躺,松开衣领,避免压迫胸腔。

-意识模糊或抽搐时,将婴幼儿移至安全区域,避免二次伤害。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说明婴幼儿的年龄、伤情及所在地。

五、总结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需要综合运用环境管理、行为监督和应急知识。家长应定期学习安全知识,婴幼儿用品选择应符合安全标准,同时加强与社会、幼儿园等机构的合作,共同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伤害风险,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一、概述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善、认知能力有限以及好奇心强等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伤害。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需要家长、监护人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婴幼儿的安全。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预防策略,帮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采取行动,降低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二、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核心原则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1.定期检查居家环境,识别潜在危险源。

2.关注婴幼儿的日常活动,及时评估可能的风险。

3.学习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方法。

(二)环境安全管理

1.居家安全

(1)隔离危险物品:将药品、清洁剂、尖锐工具等置于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2)电路保护:安装安全插座,避免婴幼儿触电风险。

(3)防坠落措施:确保窗户安装护栏,家具固定防倾倒。

(4)防烫伤:热水壶、热锅等置于婴幼儿不易接触的区域。

2.出行安全

(1)汽车安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确保安装正确。

(2)道路安全:外出时使用婴儿背带或推车,避免行走时分散注意力。

(3)公共场所:注意地面湿滑、台阶高度等隐患。

(三)行为监督与教育

1.时刻保持监护:婴幼儿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得离开视线范围。

2.逐步培养安全意识: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引导婴幼儿认识危险行为。

3.反复强调安全规则:如“不摸电源”“不玩火”等,并确保婴幼儿理解。

三、常见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一)窒息与误吸

1.喂食时注意:确保食物细碎,避免婴幼儿哭闹时喂食。

2.清洁用品管理:如发卡、小玩具等,防止婴幼儿误吞。

3.睡眠安全:避免在婴幼儿床上放置柔软枕头、床围等物品。

(二)跌落与碰撞

1.高处防护:沙发、床铺等高处边缘安装防跌落警示。

2.活动区域:婴幼儿玩耍时,地面保持平整,移除障碍物。

3.学步期安全:铺设防滑垫,避免婴幼儿在光滑地面摔倒。

(三)中毒与过敏

1.药品管理:使用儿童专用剂量,避免婴幼儿误服成人药品。

2.食品安全:注意食物过敏原,记录婴幼儿过敏史。

3.外出提醒:避免让婴幼儿接触植物、花粉等潜在过敏源。

四、应急处置与急救知识

(一)常见伤害处理步骤

1.轻微擦伤:用流动清水清洗伤口,涂抹儿童专用消毒液。

2.小面积烫伤:立即用冷水浸泡10分钟,避免涂抹牙膏等偏方。

3.骨折初步处理:固定受伤部位,尽快就医。

(二)紧急联系流程

1.准备急救包:包含创可贴、消毒液、体温计等常用物品。

2.记录紧急联系方式:如家庭医生、附近医院电话。

3.紧急情况立即就医:如婴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

五、总结

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需要综合运用环境管理、行为监督和应急知识。家长应定期学习安全知识,婴幼儿用品选择应符合安全标准,同时加强与社会、幼儿园等机构的合作,共同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伤害风险,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一、概述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善、认知能力有限以及好奇心强等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伤害。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需要家长、监护人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婴幼儿的安全。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预防策略,帮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采取行动,降低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二、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的核心原则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1.定期检查居家环境,识别潜在危险源。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居家安全检查,重点排查婴幼儿可能接触到的区域。

-检查内容包括:电源插座、家具边缘、窗户护栏、楼梯安全、厨房用品、清洁剂存放等。

-使用儿童安全检查清单(见附录),逐项核对家中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关注婴幼儿的日常活动,及时评估可能的风险。

-观察婴幼儿的行为模式,如模仿成人行为、探索新环境等,提前预防潜在风险。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阶段,调整监护强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学步期婴幼儿的移动范围应严格限制。

3.学习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方法。

-常见意外伤害类型包括:窒息、跌落、中毒、烧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

-通过专业机构(如医院、社区中心)提供的培训课程,系统学习预防知识和急救技能。

(二)环境安全管理

1.居家安全

(1)隔离危险物品:将药品、清洁剂、尖锐工具等置于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使用带锁的柜子或抽屉存放危险物品,确保婴幼儿无法自行打开。

-将药品和清洁剂放在婴幼儿看不到、摸不到的高处或隐蔽处。

-教育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保姆)统一管理危险物品,避免遗忘。

(2)电路保护:安装安全插座,避免婴幼儿触电风险。

-在所有婴幼儿可能接触的插座安装安全插座(如插座挡片),或使用插座保护盖。

-检查电器线路是否老化,避免婴幼儿拉扯电线导致触电或电器倾倒。

-教育婴幼儿不玩弄电源插头,通过绘本或游戏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3)防坠落措施:确保窗户安装护栏,家具固定防倾倒。

-窗户安装防坠落护栏,或使用窗纱、窗挡等装置,确保婴幼儿无法攀爬至高处。

-将书架、柜子、电视等高大家具固定在墙壁上,防止婴幼儿攀爬时倾倒。

-地面铺设防滑垫,尤其是在浴室、厨房等易湿滑区域。

(4)防烫伤:热水壶、热锅等置于婴幼儿不易接触的区域。

-使用防烫柄的锅具,或将锅柄朝向远离婴幼儿的方向放置。

-热水壶、热饮等放在婴幼儿够不到的台面上,或使用带盖的保温杯。

-浴室使用恒温花洒,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2.出行安全

(1)汽车安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确保安装正确。

-根据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选择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前置式或后置式)。

-严格按照说明书安装安全座椅,定期检查安全带是否牢固。

-始终确保婴幼儿在后排安全座椅上,避免在前排使用安全气囊。

(2)道路安全:外出时使用婴儿背带或推车,避免行走时分散注意力。

-使用婴儿背带时,确保背带宽度合适,婴幼儿头部不晃动。

-推车时注意路面平整,避免婴幼儿从推车中跌落。

-外出时佩戴遮阳帽或太阳镜,防止婴幼儿中暑或眼部损伤。

(3)公共场所:注意地面湿滑、台阶高度等隐患。

-在商场、超市等场所,注意地面湿滑区域,避免婴幼儿滑倒。

-通过楼梯时,牵好婴幼儿的手,或使用婴儿手推车。

-教育婴幼儿不乱跑乱撞,避免与其他行人或车辆发生碰撞。

(三)行为监督与教育

1.时刻保持监护:婴幼儿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得离开视线范围。

-婴幼儿独自玩耍时,必须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避免分心离开。

-在厨房、浴室等危险区域时,婴幼儿必须全程有人看护。

-使用“回声式”监护法,即离开婴幼儿视线范围时必须回头确认。

2.逐步培养安全意识: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引导婴幼儿认识危险行为。

-使用儿童安全绘本,讲解“不摸插座”“不玩火”等基本安全规则。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危险场景(如假装触电),让婴幼儿学习规避风险。

-结合生活场景,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强化安全行为。

3.反复强调安全规则:如“不摸电源”“不玩火”等,并确保婴幼儿理解。

-每天固定时间(如睡前)重申安全规则,通过重复加深婴幼儿印象。

-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指令(如“不要做这个”比“要小心”更有效)。

-通过奖励机制(如贴纸、小星星)鼓励婴幼儿遵守安全规则。

三、常见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一)窒息与误吸

1.喂食时注意:确保食物细碎,避免婴幼儿哭闹时喂食。

-学龄前婴幼儿的食物应切小、煮软,避免整颗食物(如坚果、葡萄)导致窒息。

-婴幼儿哭闹或嬉戏时,暂停喂食,避免食物误入气管。

-教育婴幼儿坐直进食,避免躺着或趴着吃东西。

2.清洁用品管理:如发卡、小玩具等,防止婴幼儿误吞。

-垃圾桶使用带盖的密封容器,避免婴幼儿翻找时误食异物。

-客厅、卧室等区域定期清理小件物品(如发卡、纽扣),或使用防丢扣固定。

-教育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妥善保管药品、化妆品等易误食物品。

3.睡眠安全:避免在婴幼儿床上放置柔软枕头、床围等物品。

-婴幼儿睡眠时,床上只放置干净的睡袋或薄被子,避免过多床上用品。

-使用透气材质的床垫,避免过于柔软的床垫导致窒息风险。

-定期检查婴儿床结构是否稳固,避免床架松动导致婴幼儿跌落。

(二)跌落与碰撞

1.高处防护:沙发、床铺等高处边缘安装防跌落警示。

-在沙发、床铺等高处边缘粘贴防跌落警示贴,提醒婴幼儿远离。

-使用软垫或安全网覆盖高处边缘,减少婴幼儿跌落时的冲击力。

-教育婴幼儿不攀爬高处,通过故事或游戏传递高处危险知识。

2.活动区域:婴幼儿玩耍时,地面保持平整,移除障碍物。

-浴室铺设防滑垫,或使用防滑防撞条保护墙面。

-客厅地面避免放置地毯、地垫等易滑物品,或确保边缘固定牢固。

-玩具架定期整理,避免玩具堆积过高或散落地面导致绊倒。

3.学步期安全:铺设防滑垫,避免婴幼儿在光滑地面摔倒。

-学步期婴幼儿家中地面应铺设防滑地毯或贴防滑垫。

-家具腿安装防滑垫,减少婴幼儿推拉家具时发生的碰撞。

-教育婴幼儿走路时注意看路,避免奔跑时摔倒。

(三)中毒与过敏

1.药品管理:使用儿童专用剂量,避免婴幼儿误服成人药品。

-购买药品时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如滴剂、混悬液),避免成人药片分装。

-药品使用后立即放回原处,避免婴幼儿误拿。

-教育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使用儿童药品时严格按剂量服用。

2.食品安全:注意食物过敏原,记录婴幼儿过敏史。

-初次尝试新食物时,少量喂食并观察24小时,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增加。

-在家中显眼位置记录婴幼儿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