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老房翻新施工方案及流程_第1页
玉树老房翻新施工方案及流程_第2页
玉树老房翻新施工方案及流程_第3页
玉树老房翻新施工方案及流程_第4页
玉树老房翻新施工方案及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树地区老房翻新施工方案及技术流程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气候适应性设计本工程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街道,涉及20栋典型藏式老房翻新改造,建筑年代跨度30-50年,均为单层或两层石木结构,平均建筑面积120㎡。场地平均海拔4493米,属高原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2.9℃,极端低温-27℃,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6-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85%),10月至次年4月为漫长冬季。针对特殊气候条件,本方案重点解决低温施工保障、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节能技术融合三大核心问题。1.2结构安全评估结果经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多数房屋存在以下共性问题:石砌墙体风化深度5-15cm,局部出现贯通裂缝木梁构件含水率超标(18-22%),存在虫蛀现象屋面防水层失效,传统油毡与玛蹄脂老化严重电气线路为铝芯线明敷,未穿管保护室内地面普遍沉降,最大偏差达45mm1.3改造内容与技术标准结构修复:采用"局部拆砌+碳纤维加固"工艺处理受损墙体,木构件进行防火、防腐、防虫三重处理;功能提升:新增独立卫浴(防冻型设计)、暗藏式采暖系统;节能改造:外墙增设100mm厚岩棉保温层,屋面采用150mm挤塑板倒置式保温;风貌保护:保留传统藏式窗棂、壁画及宝瓶装饰,外立面采用本地砂岩石材修复。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分区与流程规划将项目划分为A、B、C三个施工段,采用"先结构后装饰、先地下后地上"的流水作业方式,每个施工段配置:结构修复班组(藏族技工6人/组)水电安装班组(含高原电工2人)装饰装修班组(含传统工艺传承人1人)关键流程控制:结构加固阶段(5月1日-6月30日):利用春季融雪期完成基础处理功能改造阶段(7月1日-8月15日):雨季前完成屋面及外墙封闭装饰完善阶段(8月16日-9月30日):黄金施工期完成精细装修系统调试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低温来临前完成设备试运行2.2施工平面布置三区分离管理:材料加工区:设置石材切割棚(20m×15m)、木材烘干房(配备5kW地暖加热系统),地面采用200mm厚C20混凝土+防水层,周边开挖300mm×400mm排水沟仓储区:划分水泥罐(2个50t)、保温材料库(配备除湿机,湿度≤60%)、本地砂石料仓(覆盖防雨棚),所有材料架空堆放(离地≥300mm)生活区:采用集装箱式临建,配置2台5m³/h制氧机、高原反应急救室(配备高压氧舱),与施工区保持30m安全距离,设置防风障(高度3m)2.3资源配置计划人力资源:高峰期投入管理人员18人、施工人员120人,所有人员进场前进行7天高原适应性培训,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分早9:00-12:00、午14:00-17:00两班)。优先选用玉树本地藏族技工,其中传统石匠占比不低于30%。机械设备:配备带预热功能的高原型装载机1台、混凝土输送泵1台,所有电动工具加装低温启动装置。设置2套柴油发电机(150kW+100kW)作为备用电源,应对电网不稳定问题。材料储备:建立"西宁-玉树"两级储备机制,西宁中转库储备钢材、水泥等主材(满足45天用量),现场储备砂石料不低于1500m³,保温材料采用"下垫上盖"标准存放(底层架空、顶部防雨布+保温被覆盖)。三、施工进度计划3.1关键节点控制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体系,核心节点如下:前期准备阶段(4月1-30日):完成施工许可办理、场地平整、临建搭设,同步开展传统工匠技艺培训基础加固阶段(5月1-5月31日):基坑开挖(日均进度≤50㎡/天)、灰土挤密桩施工(桩长3m,间距1.2m)主体修复阶段(6月1-7月15日):石墙拆砌(日砌筑高度≤1.2m)、木构件更换与防火处理屋面改造阶段(7月16-8月15日):传统陶瓦翻新(保留70%旧瓦)、倒置式保温层施工装饰装修阶段(8月16-9月30日):外墙保温、藏式壁画修复、地面硬化(采用本地青石板)竣工验收阶段(10月1-15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系统功能测试3.2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雨季施工管理(6-9月):现场设置移动防雨棚(宽6m×长15m),配备4台Φ100污水泵(扬程≥15m)砂石料仓搭设双层防雨布(下层防水、上层遮阳),含水率每日监测2次(控制≤5%)砌筑砂浆掺加NC-4型防冻剂(掺量3%),雨天施工时采用热水拌合(水温60-80℃)冬季施工预案(10月-次年4月):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室内采用火炉升温(配备CO报警器),确保作业环境温度≥5℃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掺加早强防冻剂(掺量5%)+电热毯包裹+阻燃棉被覆盖管道试压安排在中午10:00-15:00进行,完成后立即排空积水并注入防冻液四、主要施工技术措施4.1结构修复专项工艺4.1.1石砌墙体加固技术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结合:表层风化处理:采用人工凿除(禁止机械破碎),深度至新鲜石材面,每200mm高度设置一道拉结筋(Φ6mm,植入深度150mm)裂缝修复:宽度<5mm采用环氧树脂灌注,>5mm采用"U型槽+碳纤维布"加固,槽深20mm,碳纤维布粘贴前涂刷界面剂新增构造柱:在墙体转角处设置240×240mm构造柱,纵筋4Φ12,箍筋Φ6@200,采用C30细石混凝土浇筑(掺加防冻剂)藏式砌筑工艺传承:石材选用本地果青村花岗岩,加工成"平五凿"(表面五面平整)砌筑砂浆采用传统"白玛草+糯米灰浆"改良配方(白玛草切段30mm,掺入量15%)每日砌筑高度不超过1.2m,收工时在顶面覆盖保温被,次日施工前洒水湿润(水温≥10℃)4.1.2木构件处理技术含水率控制:旧木构件:采用微波干燥法处理,目标含水率8-12%,干燥后涂刷硼砂防腐剂(浓度10%)新换木料:选用本地落叶松,进场后自然风干30天,安装前进行防火处理(涂刷防火涂料3遍,干膜厚度≥0.5mm)节点连接强化:梁柱节点:采用"铁件暗埋+木销加固"工艺,铁件涂刷锌铬黄防锈漆椽条固定:新增Φ8mm通长钢筋拉杆,间距1.5m,两端锚固于山墙4.2装饰装修与节能改造4.2.1外墙保温系统施工分层构造设计(从内到外):基层处理:涂刷界面剂(掺加聚丙烯纤维0.9kg/m³)保温层:100mm厚岩棉板(密度180kg/m³),粘锚结合固定(粘结面积≥50%,锚栓间距≤500mm)防护层:5mm厚抗裂砂浆(掺加耐碱网格布)饰面层:采用传统藏式"嘛呢石"拼贴工艺,石材厚度30-50mm特殊部位处理:窗洞口:保温层延伸至窗框外侧50mm,缝隙采用聚氨酯发泡填充墙角处:保温板错缝搭接,转角部位加贴200mm宽附加网格布4.2.2屋面系统改造倒置式保温施工:基层处理:铲除旧防水层,修补木望板(腐朽部分更换),涂刷沥青基防水涂料2遍保温层:150mm厚挤塑板(抗压强度≥300kPa),错缝铺设防水层:1.5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0℃低温型),满粘施工保护层:传统陶瓦铺设,采用铜丝绑扎固定(替代传统泥浆卧瓦)排水系统优化:增设天沟(宽300mm,坡度5%),采用2mm厚铝板现场加工雨水管采用Φ110mmUPVC管(外壁包裹30mm保温层),底部接入防冻排水井4.3水电安装与设备调适4.3.1电气系统改造线路更新:进户线更换为10mm²铜芯线,室内分支回路采用2.5mm²铜芯线(穿JDG管暗敷)增设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30mA,分断时间≤0.1s),插座回路与照明回路分开设置设备选型:灯具选用LED节能型(色温3000K,适配高原电压波动)开关插座选用防溅型(安装高度1.5m,满足藏族生活习惯)4.3.2采暖与卫浴系统低温辐射采暖:地面敷设PE-RT地暖管(间距200mm,管径20mm),覆盖层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掺加聚丙烯纤维)配备高原型燃气壁挂炉(功率24kW,带防冻循环功能),安装在专用设备间(设置通风烟道)防冻卫浴设计:采用即热式电热水器(功率5.5kW),水管采用PPR稳态管(外层覆铝层)地漏设置防冻排水弯(深度≥150mm),卫浴间地面坡度2%,防水层上翻300mm五、高原施工专项保障措施5.1材料运输与储存技术两级配送体系:西宁中转库:储备钢材、水泥、保温材料(恒温20℃仓库)现场仓储:水泥罐设置自动伴热系统(温度<5℃时启动),砂石料采用地暖管加热(确保骨料温度≥5℃)特殊材料处理:混凝土:采用P.O42.5R水泥,拌合用水加热至60-80℃,掺加粉煤灰15%+聚羧酸减水剂0.8%砂浆:冬季施工时掺加氯化钠防冻剂(掺量3%),拌合时间延长至3分钟木材:设置烘干房(温度45℃,湿度30%),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5.2施工人员安全保障高原作业防护:制氧系统:在木工、石材加工区设置固定吸氧点(氧流量5L/min),配备10台便携式氧气瓶医疗保障:现场医务室配备高压氧舱、心电图仪,每日监测血压2次(早晨、傍晚)劳动保护:每人配备防风保暖工作服(含抓绒内胆)、防紫外线护目镜、防寒手套应急响应机制:高原反应处置:建立"观察-吸氧-转运"三级响应流程,与玉树州人民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天气预警:每日接收气象部门专项预报,遇5级以上大风、暴雪等立即停工(现场设置风力监测仪)5.3传统工艺保护措施技艺传承与创新:壁画修复:采用"干壁画"传统技法,颜料选用矿物颜料(石绿、朱砂等)与动物胶混合木雕加工:保留手工雕刻(禁止机械加工),刀具采用藏族传统"乌朵"工具宝瓶装饰:由72岁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制作,采用本地红铜手工锻造文化尊重与融合:施工时间:避开藏族传统节日(如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材料禁忌:不使用狗、马等动物相关材料,石材加工符合"靠山吃山"传统理念废弃物处理:木构件边角料制作成玛尼堆,石材废料用于场地道路铺设六、质量验收与安全环保6.1分部分项验收标准结构工程:墙体加固后承载力提升≥30%(采用回弹法检测)木构件含水率≤15%(采用电磁式含水率测定仪)屋面防水:闭水试验24小时无渗漏(考虑低温因素,水温控制15-20℃)装饰装修:外墙保温:传热系数≤0.5W/(㎡·K)(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地面平整度:偏差≤5mm/2m(采用2m靠尺检查)藏式装饰:纹样与原建筑相似度≥90%(邀请宗教人士参与验收)6.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三级安全教育:进场教育:高原施工安全知识(含高原病预防)班组教育: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每日班前15分钟)特种作业:电工、焊工等持证上岗,配备绝缘手套、防火毯应急物资储备:医疗急救:高压氧舱1台、急救箱10个(含高原急救药品)消防器材:每个施工段配置4kg干粉灭火器6组,消防沙2m³防寒物资:-30℃专用睡袋20条,柴油暖风机5台(带CO报警)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控制:噪声管理:昼间≤60dB,夜间禁止施工(设置噪声监测仪)扬尘控制:现场主要道路硬化(200mm厚C20混凝土),配备雾炮机2台废弃物分类: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可回收石材、木材单独堆放)水土保持方案:设置沉淀池(三级,总容积50m³),施工废水处理后回用临时堆土覆盖防尘网(2000目),周边种植本地沙棘固土竣工后场地恢复:采用草皮移植技术(取自施工便道临时占地)七、施工进度计划表(关键节点)序号工作内容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持续天数资源配置1结构安全鉴定4月1日4月15日15检测工程师3人2基础加固5月1日5月31日31钢筋工6人,混凝土工8人3墙体修复6月1日7月15日45藏族石匠12人4屋面改造7月16日8月15日31防水工6人,木工8人5装饰装修8月16日9月30日46油漆工10人,传统工艺师4人6系统调试10月1日10月15日15电工4人,设备工程师2人八、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8.1传统与现代融合技术藏式建筑节能改造:首创"石墙-岩棉-空气层"复合保温体系,较传统做法节能62%木构件防腐处理:采用本地狼毒草提取物(含生物碱)与现代防腐剂复合配方,防腐效果提升3倍屋面防水革新:将传统玛蹄脂与SBS卷材结合,耐低温性能达-35℃(常规产品为-20℃)8.2施工工法创新低温混凝土施工工法:研发"热水拌合+电热毯养护+防冻剂"三联技术,确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