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烧伤科院内患者隔离制度一、概述
烧伤科院内患者隔离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疗环境整洁有序。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入住烧伤科的住院患者,包括门诊手术后的短期隔离观察。实施隔离制度需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结合烧伤患者特殊体质,制定针对性措施。
二、隔离原则与适用范围
(一)隔离原则
1.所有烧伤患者入院时均需进行初步筛查,评估感染风险。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确定隔离等级(如标准隔离、接触隔离等)。
3.隔离措施应遵循“患者—医护人员—环境”的传播链控制逻辑。
4.隔离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感染指标。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疑似或确诊细菌/病毒感染的烧伤患者(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高风险烧伤(如电烧伤、化学烧伤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需优先执行隔离。
3.门诊换药室对开放性创面患者实施单间或分时段管理。
三、隔离操作流程
(一)患者接收与评估
1.新入院患者由指定医护人员在缓冲间完成首次评估,包括:
(1)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0⁹/L为重点关注指标)检测。
(2)创面分泌物培养(需做需氧/厌氧菌、真菌检测)。
(3)肿胀部位皮温监测(>38℃需加强隔离)。
(二)隔离环境管理
1.标准隔离措施:
(1)患者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或独立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
(2)空气交换率维持在12次/小时,床旁配备空气净化器(HEPA滤网)。
2.接触隔离要求:
(1)创面护理需穿戴专用防护服、手套,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2)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需更换鞋套,手部消毒频率增加至4次/小时。
(三)医疗操作规范
1.创面处理步骤:
(1)清洁消毒前准备:戴双层手套,铺无菌治疗巾(尺寸≥100cm×200cm)。
(2)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污染—无菌”原则,单间操作时间不超过20分钟。
(3)器械使用后立即灭菌处理(如电烧伤清创器需浸泡在100℃戊二醛中60分钟)。
2.输液管理:
(1)静脉通路优先选择非接触式敷料(如透明敷料,更换周期≤48小时)。
(2)液体输注前需核对患者身份,避免交叉污染。
四、感染监测与解除隔离
(一)监测指标
1.每日监测体温(>38℃持续2天)、创面红肿范围(直径>5cm)、脓液性状。
2.每周复查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或待连续3次培养阴性后评估。
(二)解除隔离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3天且创面无脓性分泌物。
2.肿胀部位皮温恢复至正常范围(≤37℃)。
3.病原学检测转阴(需同时满足细菌/真菌培养阴性条件)。
4.解除隔离需经科室隔离小组审核签字,并记录在《患者隔离记录表》中。
五、注意事项
1.医护人员需接受隔离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2.隔离病房物资储备需满足1周用量(如消毒液、防护用品库存>100套)。
3.患者家属探视需在指定时间进行,全程佩戴口罩,并接受手卫生宣教。
4.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如扩大隔离范围、启动多学科会诊)。
一、概述
烧伤科院内患者隔离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疗环境整洁有序。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入住烧伤科的住院患者,包括门诊手术后的短期隔离观察。实施隔离制度需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结合烧伤患者特殊体质,制定针对性措施。
二、隔离原则与适用范围
(一)隔离原则
1.所有烧伤患者入院时均需进行初步筛查,评估感染风险。
(1)筛查内容:包括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创面情况(面积、深度、有无脓性分泌物)、既往病史(糖尿病、免疫抑制药使用史)、近期手术或住院史。
(2)风险分级标准:
-低风险:浅Ⅱ°烧伤面积<10%,无发热或感染迹象。
-中风险:深Ⅱ°烧伤面积10%-30%,或有轻度发热(37.5℃-38.4℃)。
-高风险:特大面积烧伤(>30%TBSA)、电烧伤、化学烧伤、合并其他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确定隔离等级(如标准隔离、接触隔离等)。
(1)标准隔离:适用于所有烧伤患者,强调手卫生和基本创面保护。
(2)接触隔离: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MRSA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需额外穿戴一次性隔离衣、口罩,床旁使用黄色标识。
(3)空气隔离: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水痘病毒感染者,需单间隔离并保持负压通风。
3.隔离措施应遵循“患者—医护人员—环境”的传播链控制逻辑。
(1)患者层面:限制活动范围,禁止与其他患者共用个人物品。
(2)医护层面: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操作。
(3)环境层面:定期清洁消毒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和空气。
4.隔离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感染指标。
(1)监测频率:低风险每日1次,中风险每日2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2)重点指标: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创面分泌物培养、创面细菌负荷(需氧菌菌落计数≥10²CFU/cm²视为污染)。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疑似或确诊细菌/病毒感染的烧伤患者(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绿脓杆菌感染标志:创面分泌物呈黄绿色,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标志:脓液稠厚、黄色,凝固酶阳性。
2.高风险烧伤(如电烧伤、化学烧伤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需优先执行隔离。
(1)电烧伤隔离重点:预防肌肉组织坏死继发感染。
(2)化学烧伤隔离重点:避免残留化学品引发二次损伤。
3.门诊换药室对开放性创面患者实施单间或分时段管理。
(1)单间标准:面积≥15m²,配备独立洗手设施和脚踏式垃圾桶。
(2)分时段安排:相邻换药时间间隔≥30分钟,中间进行紫外线消毒。
三、隔离操作流程
(一)患者接收与评估
1.新入院患者由指定医护人员在缓冲间完成首次评估,包括:
(1)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0⁹/L为重点关注指标)检测。
(2)创面分泌物培养(需做需氧/厌氧菌、真菌检测)。
(3)肿胀部位皮温监测(>38℃需加强隔离)。
(4)身体检查:重点观察烧伤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波动感等感染征象。
2.隔离决策流程:
(1)低风险:标准隔离,常规护理。
(2)中风险:接触隔离,增加创面换药频次(每日1次)。
(3)高风险: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如适用),由隔离病房主管医生开具隔离医嘱。
(二)隔离环境管理
1.标准隔离措施:
(1)患者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或独立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消毒顺序为:床单位→地面→医疗设备→门窗。
(2)空气交换率维持在12次/小时,床旁配备空气净化器(HEPA滤网),滤网更换周期≤30天。
(3)病室地面铺设防滑抗菌地毯,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
2.接触隔离要求:
(1)创面护理需穿戴专用防护服、手套,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防护服穿脱流程:
-进入前:洗手→戴双层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面屏。
-离开后:摘面屏→摘手套→脱防护服→洗手。
(2)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需更换鞋套,手部消毒频率增加至4次/小时,使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
(3)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需单独包装,标记“接触隔离”字样,经压力蒸汽灭菌(132℃,20分钟)后清洗。
3.空气隔离要求(如适用):
(1)病室门保持关闭状态,正压差维持在5Pa。
(2)空气出口安装高效过滤装置(HEPA),每周更换过滤棉。
(3)探视人员需佩戴N95口罩,并接受手卫生和呼吸道礼仪培训。
(三)医疗操作规范
1.创面处理步骤:
(1)清洁消毒前准备:戴双层手套,铺无菌治疗巾(尺寸≥100cm×200cm),使用一次性无菌容器盛放消毒液。
(2)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污染—无菌”原则,单间操作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具体步骤:
-清洁:生理盐水冲洗(200ml/次,共3次),去除坏死组织。
-消毒:碘伏棉球消毒创面边缘(半径≥5cm),停留时间3分钟。
-保护:无菌油膏涂抹创面,覆盖半透膜敷料(更换周期≤48小时)。
(3)器械使用后立即灭菌处理:如电烧伤清创器需浸泡在100℃戊二醛中60分钟,超声清洗10分钟。
2.输液管理:
(1)静脉通路优先选择非接触式敷料(如透明敷料,更换周期≤48小时),敷料边缘距穿刺点≥2cm。
(2)液体输注前需核对患者身份,避免交叉污染。输注过程每12小时更换输液管路。
(3)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规范:
-浅Ⅱ°烧伤无需使用。
-深Ⅱ°-Ⅲ°烧伤,创面面积>20%TBSA时,术后立即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唑啉2g/日,分2次),疗程7-10天。
3.气管切开护理:
(1)每日更换呼吸机管路(内管24小时更换,外管48小时更换)。
(2)气囊压力维持在20-30cmH₂O,每4小时检查有无漏气。
(3)气切口周围使用碘伏纱布(纱布间留1cm缝隙),每日更换2次。
四、感染监测与解除隔离
(一)监测指标
1.每日监测体温(>38℃持续2天)、创面红肿范围(直径>5cm)、脓液性状。
(1)脓液观察标准:脓液浑浊度分级(0级透明,1级淡云雾,2级脓液,3级脓血)。
2.每周复查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或待连续3次培养阴性后评估。
(1)培养阳性标准:需氧菌菌落计数≥10³CFU/cm²,或厌氧菌/真菌检测阳性。
(二)解除隔离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3天且创面无脓性分泌物。
2.肿胀部位皮温恢复至正常范围(≤37℃)。
3.病原学检测转阴(需同时满足细菌/真菌培养阴性条件)。
(1)阴性标准:连续2次培养结果<10²CFU/cm²。
4.解除隔离需经科室隔离小组审核签字,并记录在《患者隔离记录表》中。
(1)记录表内容:隔离起止时间、隔离原因、解除标准、主管医生签字。
(三)隔离失败处理
1.出现以下情况需升级隔离措施:
(1)病原学检测提示耐药菌株(如MRSA、泛耐药绿脓杆菌)。
(2)出现医疗相关感染(如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升级流程:
(1)立即报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2)调整隔离级别(如标准隔离→接触隔离)。
(3)必要时请多学科会诊(MDT)制定强化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医护人员需接受隔离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1)培训内容:手卫生规范、防护用品穿脱流程、隔离标识系统。
(2)考核标准:实操考核通过率需达95%。
2.隔离病房物资储备需满足1周用量(如消毒液、防护用品库存>100套)。
(1)物资清单:
-消毒液:500mg/L含氯消毒剂(20L)、75%酒精(10L)。
-防护用品:一次性防护服(100套)、医用外科口罩(200个)、N95口罩(50个)。
-创面敷料:半透膜敷料(500张)、碘伏棉球(1000个)。
3.患者家属探视需在指定时间进行,全程佩戴口罩,并接受手卫生宣教。
(1)探视时间:每日上午9-11点,下午2-4点(每次≤30分钟)。
(2)宣教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效破碎与筛分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方案
- 数字展厅终端设备智能化运维方案
- 市级小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题库
- 2025年专科护理学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
- 机械制造业工艺流程数字化转型
-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025-2026学年)
-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爬山虎的脚北京版教案(2025-2026学年)
-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会配餐教案附教学反思(2025-2026学年)
- 自然草本疗法体验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 GB/T 26988-2011汽车部件可回收利用性标识
- GB/T 24645-2009拖拉机防泥水密封性试验方法
- GB/T 16840.4-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
- 大剧院声场模拟分析
- 小学生法制教育课件讲义
- 分镜头脚本范文(推荐八篇)
- 医学装备科医院设备绩效管理修订方案
- What do you want to be教学设计教案
- 4.3诚实守信 课时训练(含答案)
- 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