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之79:“8技术控制-8.21网络服务的安全”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5A0)_第1页
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之79:“8技术控制-8.21网络服务的安全”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5A0)_第2页
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之79:“8技术控制-8.21网络服务的安全”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5A0)_第3页
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之79:“8技术控制-8.21网络服务的安全”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5A0)_第4页
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之79:“8技术控制-8.21网络服务的安全”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5A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之79:“8技术控制-8.21网络服务的安全”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编制-2025A0) 8技术控制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8.21.1属性表网络空间安全概念8技术控制-8.21网络服务的安全-8.21.1属性表“表81:网络服务的安全”属性表解析主动性:配置、运维等全环节嵌入预防控制;默认启用等;3)管理措施:建立网络服务风险定期识别机制(如季度风险评估)、程的安全。例如:服务上线前的安全配置、访预设等。该属性值在“4.2主题和属性”中明确为“预防”,聚焦网络服务场景下的风险前置控制。(1)通用涵义:保密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属性之一(CIA三元组之一),确保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主体访问、读取或披露,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是保障信息价值的基础属性;(2)通特定涵义:在网络服务中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信息(如络服务场景的信息访问控制。服务HTTPS,API接口加密):存储层;对网络服务关联的敏感数据(如用户认证信息)采用AES-256等加密存储;-访问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分配网络现“最小权限原则”;2)管理实施:制定网络服务信息分级策略(如公开/内部/敏感),针对敏感级信息额外强化保密性措施(如多因素认证);3)权威依据:依据“4.2主题和属性”中“信息安全属性“8.21.4指南”中“加密技术”要求,及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1)通用涵义: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属性之一,确保信息在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篡决策失误或服务异常;传输数据;采用SHA-256等哈希算法校验网络服性,发现算改则拒绝接收:-配置文件:定期对网络服务配置文件(如防火墙规则、路由表)比对等。该属性值在“4.2主题和属性”中定义为“完整性”进行哈希值比对,异常时触发告警:一操作记录;对网络服务管理操作日志(如变更记录)采用不可篡改存储(如区块链存证、写保护日志文件);2)管理实施:建立网络服务数据完整性定期核校验+每周人工复核);3)权威依据:依据“4.2主题和属性”中“信息安全“8.21.4指南”中“网络连接控制”要求,及IS0/IEC27002:2022Clause12(操作安全)中数据完整性保护的规范主体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可靠地访问信息及相关网络服务,保障网络服务业务连续性的关键属性;理措施提升服务的运行可用性(如服务uptine,响应速度、资源承载能力),确保在用户需要时能正常提供服务。例如;1)技术实施;硬件冗余:网络服务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集群部务集群、数据库主从复制):一带宽保障;为关键网络服务(如核心业务APQoS优先级:故障恢复:部署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等机制;2)管理实施:制定网络服务可用性指标(如年度uptine≥99.99%),建立服务中断应急预案(如RTO≤4小时、RPO≤15分钟)。网络空间(1)通用涵义:防护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概念之一,指通过-边界防护:部署下一代防火墙(MGFK)、入侵防御系统(IPS)的综合措施体系,是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的核心手段;内部风险扩散。例如;边界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PS)、,阻断恶意流量(如DDoS攻击、SQL注入);传输防护:采用VPN或专线加密网络服务传输链路;-节点防护:对网络服务服务器部署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杀毒软件,防范终端级威胁;2)管理实施:定期更新防护规则(如防火墙策略、展防护体系有效性测试(如红队演练).的融合能力:(2)通特定涵义:针对网络服务依赖的系统(如服务器操作系技术优化与安全管控,确保系统无高危漏洞扑安全优化等。该属性值在“4.2主题和属性”中定义为“系统和网络安全”,聚焦网络服务底层支撑的安全运行控一补丁管理:建立网络服务关联系统(如操高危补丁快速更新机制;一最小化配置:禁用系统不必要服务(如Telnet2)网络安全实施:拓扑优化:采用分层网络拓扑(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限制接入层直接访问核心网络服务节点;一流量监控:部署NTA工具监测异常流量(如(1)通用涵义;防护是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领域之一,与“检测”“响应”“恢复”“治理”共同构成信1)领域覆盖范围;明确网络服务安全的“防护”领域需覆盖;一访问防护:用户身份认证、权限控制;-传输防护:数据加密、链路安全;人员全维度;为网络服务安全控制划定核心领域边界。-数据防护:敏感数据加密、完整性校验;-节点防护:服务器安全、终端防护;GB/T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宜识别、实施和监视网络服务的安全机制、服务级别和服务要8.21.2控制“8.21.2《网络服务的安全)控制”解读和应用说明表“8.21.2(网络服务的安全)控制”解读与应用说明景下的安全风险,避免因服务安全漏洞、级别不达标或要求未落实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1)通过系统识别与持续监控,提升网络服务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服务连续性,减少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风险;2)支撑组织整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有效运行,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形成协同;“8.21.2(网络服务的安全)控制”解读与应用说明3)明确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安全责任边界,强化双方信任关系;4)满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标准规范(如等保2.0)及行业合规要求,避免合规风险:5)落实信息安全核心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在网络服务场景的具体要求,为后续安全措施(如加密、访问控制)提供实施依1)条款本质是建立“识别一实施一监视”的闭环管理机制:一识别环节;需覆盖网络服务全生命周期(设计、部署、运行、退役),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安全机制(如传输加密、身管理层面的服务级别(如正常运行时间、响应速度)和服务要求(如数据保护、访问权限),且需结合信息分级(公开/化安全需求;配,管理上制定服务安全策略、明确服务变更审批流-监视环节;需定期监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如第三方认证情况)、审计权限雷与供应商共同约定,同时监控安全如哈希值比对完整性)、服务级别达标情况(如年度正常运行时间≥99.99%),点与组织应用1)基础准备;一建立网络服务清单(含服务类型、提供者、使用者、敏感数据类型)及安全需求矩阵,明确不同服务的安全机制优先级;一制定服务级别协议(SLA),嵌入安全条款(如数据加密要求、故障响应时限≤4小时):2)技术实施;一部署边界防护(NGFV、IPS),传输防护(YPN/专线加密)、节点防护(HIDS、杀毒软件);-对服务配置文件(如防火墙规则)定期进行SHA-256哈希值比对,对操作日志采用区块链存证或写保护存储;-制定网络服务信息分级策略,对敏感级信息额外强化多因素认证:定期(如每季度)评审服务提供者的安全能力,要求提供第三方认证证明;“8.21.2(网络服务的安全)控制”解读与应用说明一部署NTA工具监测异常流量(如端口扫描、大流量传输),建立安全事态告警响应流程;“8.21.2控制”与GB/T22080相关条款的逻辑关联关系分析表组织需通过4.1识别与网络服务相关的外部事项(如云服务商合规要求、行业安全标准)和内部服务的依赖程度),这是“识别网络服务安全机制、服务级别和服务要求”的前提和基础,确保控制相匹配。4.2要求组织确定网络服务相关方(如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的要求(如服务等级协议SLA,数据保义务),这些要求直接构成了需要“识别”的“服务级别和服务要求”的核心输、管理变更)的岗位和职责(如网络安全管理岗、运维团队),这是控制措施得以落地实施的组织这是最核心的关联。“识别安全机制”是6.1.3c)(选择控制)和6.1.3d)(制定适用性声明)的关措施的实施是6.1.3e)(风险处置计划)的一部分。同时,对网络服务的风险评估(6.1.2)是决定是否需要实施此类控制以及控制强度的直接依据。施“实施和监视”网络服务安全控制(如部署防火墙、购买监控服务、配备专业人员)需要相应的技术、财务和人力资运行策略、规程和配置,并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和控制”,是8.1运行活动的直接体现。监控网络性能、分析安全日志、审计SLA合规性),以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内部审核用于验证“网络服务的安全控制”是否按照策划(6.1,8.1)得到实施和维护,其“识别、实施、监视”的过程是否符合组织自身要求和标准要求,是确保该控制要求持续符合性的重要保障手“8.21.2控制”与GB/T22081-2024其他条款逻辑关联关系分析表关联性质网络服务属于组织的信息相关资产,需先纳入资产清单进行统一识别和管理,才能进一步明确其安全机制、服的可接受使用网络服务的使用需遵循组织资产可接受使用规则,该规则明确了网络服务的允许使用场景、禁止行为(如禁止未授权传输敏感信息),直接支撑安全机制的落地。5.15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策略定义了“谁能访问网络服务、访问何种权限”的核心逻辑,是设计网络服务安全机若网络服务由外部供应商提供(如云网络服务、托管DNS服务),供应商关系管理需先评估其应商具备满足组织安全要求的基础条件。针对外部提供的网络服务,需在协议中明确安全机制(如加密传输要求)、服务级别(如可用性S分(如事件响应责任),将安全要求法律化、契约化。对供应商提供的网络服务,雷持续监视其安全机制有效性(如漏洞修复及时性)和服务级别达标率),并通过定期评审优化管控措施,是安全监视的核心环节。同要求网络服务的安全机制(如跨境数据传输加密)和服务级别(如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响应时限)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客户合同中的合规要求,是安全管控的底线依据。网络服务常涉及敏感信息传输/存储(如财务系统网络服务),需通过信息访问限制明确“仅授权角色可访问服务中的敏感数据”,是网络服务安全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网络服务的访问需通过安全鉴别(如多因素认证、数字证书)确认用户/设备身份合法性,是防范未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可能存在协议漏洞(如SSL/TLS漏洞)、配置缺陷等脆弱性,需通过定期扫描、补丁更新等脆弱性管理措施消除风险,确保安全机制不被绕过。通过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N)等工具监视网络服务的运行日志(如异常访问记录、服务中时发现安全机制失效(如鉴别失败)和服务级别不达标(如响应延迟)问题。网络服务是整体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网络安全框架(如防火墙规则、入侵防御配置)下设计安全机制,确保网络服务安全与整体网络安全协同一致。对高敏感网络服务(如核心业务系统的API服务),可通过网络隔离(如VLAN划分、网闸隔离)限区域的通信,进一步增强安全机制的防护能8.24密码技术的使用网络服务中数据传输(如API调用)和存储(如服务配置文件)的保密性、完整性需通过密码技术(如ITLS加密、网络服务的变更(如版本升级、功能新增)可能影响安全机制(如旧加密协议停用)或服务级别(如变更导致的短暂中断),需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评估风险、测试验证,避免安全与服务质量退确保使用网络服务的安全。8.21.3目的“8.21.3(网络服务的安全)目的”解读说明表“8.21.3《网络服务的安全)目的”解读说明图与定位)2)本条款定位不仅是“网络服务的安全”控制能力要求(8.21.1属性表)保持一致。的核心价值1)强调网络服务使用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而非附加功能,且需契合“预防”型控制定位,从源头降低安全事件发生概率;2)为后续具体控制措施(如8.21.4指南中的加密技术、访问鉴别、使用规则)提供方向性依据,避免措施设计与核心目标脱“8.21.3《网络服务的安全)目的”解读说明3)提升组织对网络服务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推动将网络服务安全纳入整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与GB/T22080-202形成协同:4)推动建立系统化的网络服务安全管理机制,覆盖服务全生命周期(规划、部署、运行、运维),符合“预防类控制需嵌入全环节5)直接支撑信息安全核心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在网络服务场景的落地,为后续安全机制(如传输加密、访问控制)提供目标锚点。解读与内涵“确保使用网络服务的安全。”过技术(如前置防火墙)、管理(如上线前漏洞扫描》等组合措施,实现网络服务使用的可控、安全状态,避免因控制缺失导据泄露、服务中断):2)“使用网络服务”;(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依据GB/T22081-20248.21.5“其他信息”定义),覆盖从简单非托管带宽到复杂增值服务的全场景:一责任主体;强调“使用”而非“提供”,明确本条款核心针对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如企业、机构),使用者需对服务选择(如供应商安全能力评估)、配置(如VPN接入认证),监控(如流量异常检测)等环节的安全负责。3)“的安全”注销访问权限;安全覆盖维度:不仅包含CIA三要素(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还需满足“网络空间安全护)和“运行能力系统和网络安全”要求(如系统补丁管理、网络拓扑优化)(依据8.21.1属性表);安全覆盖环节:包括网络服务的边界安全(如NGFW部署)、传输安全(如TLSL.3加密)、节点安全(如数据AES-256加密存储),形成分层防护体系,“8.21.3《网络服务的安全)目的”解读说明图说明应商漏洞、数据拦截)对业务连续性威胁加剧,需通过明确“安全目的”统一防控方向;GB/T220B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宜(由内部或外部网络服务提供者)识别并实施特定服务所需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功能、服务级别和服务要求,组织宜确保网络服务提供者实宜确定并定期蓝测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安全方式管理约定服务的能力。审计权限宜由组织和供应商共同均定。组织还宜考虑由服务提供者宜制定和实现网络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规则,包括:a)允许访问的网络和网络服务;b)访问各种网络服务的茎别要求;c)决定允许访问网络和网络服务的鉴别规程;d)网络管理、技术控制和规程,以保护对网络连接和网络服务的访问;e)用于访问网络和网络服务的方法《例如,使用VPN或无线网络);f)用户访问时的时间、位置和其他属性;宜考虑网络服务的以下安全特性:a)用于网络服务安全的技术,诸如鉴别、加密和网络连接控制;b)按照安全和网络连接规则,与网络服务安全连接所需的技术指标;c)允许用户按照性能、可用性和保密性要求选择使用的缓存(例如,在内容交付网络中)及其指标;d)网络服务使用规程,可在必要时限制访问网络服务或应用程(1)本指南条款核心涵义解析(理解要点解读);“8.21.4(网络服务的安全)指南”条款核心涵义解析(理解要点解读)说明表实施、以及网络服务的安全技术与规程要求。强调组织在选择和管理网络服务提供者时需明确安(信息及其他相关资产的可接受使用)、5.19(供应商关系中的信息)、8.5《安全鉴别)等条款,形成“协同管理-规则落地-安全保障祈(理解要点详细解1)该条款强调了在网络服务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都应识别并实施与服务类型相对应的安全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的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服务级别协议(SLA)以及服务相关的安全要求。其中“服务要求”需符合“防护”概念下的合规与管理规范;《在供应商协议中强调》条款逻辑一致,需通过协议明确安全责任与措施落地要求,避免责析(理解要点详细解提供第三方认证以证明其保持了适当的安全措约定服务”(即组织与提供者约定的网络服务范围,如托管式防火墙服务、云存储服务),避免泛化评估,符全机制有效性”的要求:“审计权限约定”需明确审计范围(如仅涉及本组织服务的运行日志、安全配置记录)、方式场审计)、频率(如每季度1次),平衡组织监督权利与提供者商业机密保护;下,获取必要的安全信息。此外,“第三方认证”的要求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信与等级划分指南》中“通过第三方验证强化安全可信度”的导向一致,可降低组织自行评估的成本与风险。祈(理解要点详细解宜制定和实现网络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规则,包a)允许访问的网络和网络服务;b)访问各种网络服务的鉴别要求;c)决定九许访问网络和网络服务的鉴别规程;d)网络管理、技术控制和规程,以保护对网络连接和网络服务的访问;f)用户访问时的时间、位置和其他属性;”的多因素鉴别,参考8.5《安全鉴别》条款;“鉴别规程”需明确操作流程,如权限中请审批、鉴别失败锁定规则(如失败3次锁定账号),确保可追潮;属性表“防护”要求;2)组织应基于最小权限原则设计访问控制策略,同时结合多因素认证(MFA)、行为分析等手段加强访问安析(理解要点详细解宜考虑网络服务的以下安全特性;a)用于网络服务安全的技术,诸如鉴别、加密和网络连接控制;b)按照安全和网络连接规则,与网络服务安全连接所需的技术指标;a)允许用户按照性能、可用性和保密性要求选择使用的缓存(例如,在内容交付网络中)及其指标;d)网络服务使用规程,可在必要时限制访问网络服务或应用程的核心评估维度,避免“重业务(如带宽、响应速度)轻安全”,符合8.21.3《目的》中“确保使用网络服务的安全”的核心意图:具体分项涵义如下;一“安全技术”中,鉴别技术需参考8.5《安全鉴别》(如多因属性表“保密性/完整性”),网络连接控制雷结合防火墙、IPS等“防护”手段(8.21.1属性表),且技术范围不限于“技术指标”需量化安全与连接要求,如加密协议≥TLS1.3、开放端口仅443/80、数据包丢失率≤0.1%,确保规则可落地;一“缓存”需明确指标,如缓存数据加密强度≥AES-256、失效时间≤24小时,平衡性能与“保密性”“完整性”(8.2免敏感数据泄露或缓存投毒风险;付网络(CDN)中的应用需特别注意数据泄露与缓存投毒等风险。同时,本条款各项安全特性需与8.21.1属性表中“预防”控制类型、“CIA三元组”属性及“系统和网络安全”运行能力保持一致,形成完整的(2)实施本指南条款应开展的核心活动要求;措施(第一段)需求识别机制;签署安全协议;(如认证、加密、安全功能部署);者的安全合规性:明确服务级别与服-依据服务类型(如ISaaS、IaaS,PaaS)及信息分级(公开/内部/敏感)分类制定安全措施要求,敏感级服务需额外强化安全块、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在服务合同中明确服务提供方的安全责任边界,嵌入服务年度可用性≥99.99%、故障响应时限≤4小时)及合规条全法》《数据安全法》):一针对关键服务部署访问控制(RBAC权限分配)、数据加密(传输TLS1.3、存储AES-256),日志审计(SIEM集成)等技术措施;-实施持续监控机制,如SIEN实时采集日志、每季度开展安需覆盖安全功能有效性、服务级别达标率:-明确事件通报机制(服务提供者需1小时内通报安全事件》如中断后启用备用服务),需区分内部与外部服务提供者的ISMS体系,外部提供者需额外审查1查,避免责任模糊:自身安全责任(如敏感数据本地备源浪费或防护不足。能力(第二段)者能力评估机制:一制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控制覆盖率、件响应能力等,参考GB/T22081-20245.22供应商服务监视要求;-定期审计频率:年度至少1次现场/远程审计,每季度开展1务高峰期;全审计;全认证报告;力持续监测指标体系。(如查看漏洞修复记录、服务可用性数据),监测指标包括高危漏洞≤24小时修复、重大事件≤2小时响应;-要求提供者出示第三方审计报告(如ISAE3402、SOC2TypeII),报告出具时间距审计日不超过12个月;-在合同中明确审计权限:访问范围(仅本组织服务相关的全配置记录)、访问方式(远程审计需通过加密通道,现场作日通知)、数据使用限制(禁止用于审计外用途);监测数据需留存至少1年,以备监管部门检查与合规追溯。者商业机密(如其他客户数据);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估跨境数据传输合规性(符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止合作。用规则(第三段)一建立网络服务访问术控制措施;一规范网络服务访问-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制定“允许访问的网络/服务自名单”,共网络(如匿名代理、己知恶意IP段)及未授权P2P服务,禁无关的境外网络;-差异化设计访问鉴别要求:普通服务(如办公邮件)采用短信验证码”,核心服务(如财务系统)采用“账号密码-网络管理与技术控制:防火墙规则每季度评审,ACL配置变(一人配置、一人验证),部署IPS阻断SL.注入/端口扫描,启用NAC验证变更、新威胁出现时及时调整;安全状态、网络环境多维度判断,避免单一因素导致绕过:件)防止用户绕过策略使用非授权服务(如私自安装代理);明确用户访问属性限制:实施网络服务使用监测与审计。终端安全状态(杀毒软件安装、补丁更新);-规范访问方法:VPN需符合TLS1.3协议,无线网络强制VPA3用公共未加密WiFi访问内部服务,远程访问雷绑定企业设备MAC地址;-明确用户访问属性:时间限制为工作日8:00-18:00(非工审批),位置限制为企业内网IP段(如/24),设备限制为已注册的企业终端:-监测与审计:部署NTA工具监测异常流量,记录访问时间/账/操作内容,日志留存≥6个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每月生成使用审计报告。区块链存证),禁止随意删除或修改审计记录;临时人员、供应商),并组织年度访问权限。安全特性(第四的技术方案(鉴别、加密、网络连接控制);连接技术指标;关指标:一制定网络服务使用条件)。、存储加密≥AES-256,网络连接控制部署IPS/防火墙/端口过滤(仅80/443端口);安全连接技术指标:加密协议版本≥TLS1.3,数据包迟≤100ns,鉴别成功率≥99.9%,未授权访问-缓存控制:CDN缓存禁止存储敏感数据(身份证号、银行卡数据加密≥AES-256,失效时间≤24小时,每小时进行SHA-256哈希校验防止投毒:普通服务缓存可优化性能,敏感服务禁用缓存:一使用规程:明确限制访问触发条件(高危漏洞爆发全事件),触发后临时限制访问并通知用户,恢复需经安险消除后2小时内恢复);定期(每季度)评审使用规程有效性。容性(如VPN与现有身份系统集成),避免出现兼容性故障:.禁止缓存个人敏感信息(如PII),缓存节点需通过IS027001认证;免单独规程导致响应混乱;务提供者需承担违约责任(如赔偿损失、廷长服务期限);据完整性校验),发现问题及时整“网络服务的安全”实施工作流程表网络服务安全识别需求识别-识别网络服务的业务需求、服务类型(如SaaS、IaaS、PaaS)及使用场景;-分析内部/外部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能力要求,明确提供者的特定服务安全措施;一确定服务所需的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用性≥99.99%)与安全要求,敏感级服务需额外强化安全功能;-明确组织在服务生命周期(规划、部署、运行、退役)中对安责任与要求,及提供者的配合义务;一建立服务安全需求文档与责任划分机制,避免责任模部提供者安全措施实施责任条款);级服务安全强化建议);安全控制责任划分表;网络服务一制定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安全能力的定期监测机制,监测标(高危漏洞≤24小时修复、SLA达标率≥99%):监测指标及达标情况);理一明确组织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审计权限约定,包括审计相关的运行日志,安全配置记录),方式(远程/现场,现场审日通知》、频率(每季度1次)及数据使用限制;-要求服务提供者提供第三方认证(如IS027001、SOC2),确认认备案机构出具且在有效期内;实施服务安全绩效指标(SLI、SLO、SLA)的监测机制,采集数据;-建立服务提供方安全事件通报与响应机制,要求提供者1小时构资质核查记录):-审计权限协议书(明确审计范围、方式、频率及数据使用限制):数据);排及干扰规避说明),网络服务使用规则布定-制定并发布网络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规则,明确规则生效日期及半年更新1次或新威胁出现时调整);-明确允许访问的网络与服务列表(即“访问白名单”,排除高一制定访问授权决策流程与规则,如权限申请需双人复核账号:-规定网络管理,技术控制和规程,明确网络管理责任部门(如IT运维部》、技术控制(如防火墙规则)的定期评审周期(每季度);日期、更新机制及监测工具要求);别配置要求);-网络服务访问规则表(含“访问白名单”及IP段限制):中请复核流程);留存及工具部署说明)。一明确允许使用的访问方式(如VPN需符合TLS1.3协议、无线密,禁止公共未加密Wi-Fi):设定用户访问的时间(如工作日8:0D-18:00,非工作时间访问需审批)、地点(如企业内网IP段)及其他属性(如己注册企业设备)限制:-制定网络服务使用监测机制与日志记录要求,明确监测工具(如INTA,SIEN)选型及日志留存要求(≥6个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服务一部署身份认证技术(如MFA,OMuth2.0/SML2.0,生物信息存储符合AES-256加密要求;-配置加密通信机制(如传输层采用TLS1.3及以上协议、存储层采用A加密敏感数据);一实施网络连接控制技术(如部署ACL、NAC、IPS/防火墙,规则每季度更阻断SQL注入/端口扫措等攻击):一建立与网络服务安全连接的技术标准,明确技术指标(如加密、数据包丢失率≤0.1%、鉴别成功率≥99.9%、未授权访问阻断率100%);-配置缓存技术(如CDN、边缘缓存)的使用规则与性能/可用性据加密强度≥AES-256、失效时间≤24小时,每小时进行SHA-25止投毒,敏感服务禁用缓存:(如高危漏洞、账号异常)及恢复流程(风险消除后2小时内恢复);-实施网络访问日志审计与异常行为检测机制,日志雷加密存储如区块链存证).加密存储要求);网络通信加密配置指南(含加密256密钥每90天轮换):防火墙规则更新周期);效时间及哈希校验要求);及恢复流程);安全监测时调整规则;性,确保认证在有效期内,不达标时启动整改流程;行为及流量异常分析);队演练/渗透测试结果):含事件分级及响应情况);情报联动调整措施);认证复核结果及整改记录);RTO、RPO要求),(4)本指南条款实施的证实方式;“网络服务的安全”实施活动的证实方式清单(审核检查单)供者)验证,确认安全功能、服务级别、服务要求的完整性;议(SLA),验证安全措施条款的明确性;一与IT部门/服务管理团队访谈,确认内部服务提度或对外部提供者的监督机制:一使用技术工具(如漏洞扫描器)验证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加密)-获取外部服务提供者的第三方认证报告,验证安全措施合规性;(SLA,含安全条款)洞扫描/配置核查记录)安全管理能力、绩效证据分析、技术工具验证一审查组织制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安全监测计划季度/年度)、指标(如漏洞修复及时性、服务中断时长);一查阅定期评估报告(含远程/现场审计记录),情况:一分析安全事件日志(如入侵告警、数据泄露事一现场观察组织对服务提供者的实时监控界面(如S监测的实时性;一计算关键绩效指标(KPI)达标率,如年度服务可用性危漏洞≤24小时修复;场审计记录)-KPI监控报表(含可用性、漏润修复率等)的审计权限、现场观察-查阅组织与服务提供者签订的审计权限协议,确认审行日志、安全配置)、方式(远程/现场》、频率数据使用限制;一审计权限协议书(含范围、方式、频率约定)一与信息安全团队访谈,确认审计权限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是否按约定开展审计):一现场观察审计过程记录(如审计计划、审计发证审计闭环管理:一审查审计报告中对权限使用的说明,确认无超范围审计情况;)-审查组织对服务提供者的第三方认证要求文件,确认IS027001、CSASTAR)及有效期要求;查阅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第三方认证证书及认CNCA备案),验证证书有效性;-分析组织对认证证书的定期核查记录(如每半年验证1过期情况;一对比认证标准与8.21.4要求,验证认证内容覆盖服务安全措施;备案文件)务使用规则(a)网络(如匿名代理)及未授权服务(如P2P);使用网络扫描工具(如NWAP)验证白名单外的网络;-与终端用户访谈,确认其知晓仅可访问白名单内资源;一抽查用户访问日志,验证无访问白名单外网络/服务的记录;-允许访问的网络/服务白名单MAP等)/服务记录)录(含白名单告知内容)务使用规则(b)一审查组织制定的访问鉴别要求文档,确认差异“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核心服务“多因素认证”):使用身份认证测试工具(如Keyeloak测试环境》性(如失败3次锁定账号);一现场观察核心服务登录界面,确认多因素认证(MFA)的强制启用;查阅鉴别配置记录(如MFA部署清单),验证覆盖所有高风险服务;化鉴别规则)Keycloak测试记录)单务使用规则(e)一审查组织制定的访问鉴别操作规程,确认权限人复核)、鉴别失败解锁流程(如工单审批):与权限管理员访谈,确认鉴别规程的执行情审批);一抽查权限申请工单及解锁记录,验证流程合规系统审批痕迹);一审查规程培训记录,确认相关人员知晓操作步骤;/解锁流程)记录)痕迹)务使用规则(d)一审查组织制定的网络管理规程,确认防火墙规度1次)、ACL配置变更流程(如双人复核);一使用防火墙配置核查工具(如CiscoASA配置分/ACL管理)性(如无冗余/冲突规则);一现场观察IPS设备策略配置,确认是否阻断SQL查阅网络管理日志(如规则变更记录、攻击阻有效性;CiscoASA分析记录)-网络管理日志(规则变更、攻击阻断记录)务使用规则(e)一审查组织制定的网络服务访问方法文档,确认VPN协议要求(如≥TLS1.3)、无线网络加密标准(如WPA3);一使用YPN客户端测试工具(如OpenVPN测试环境一现场检测无线网络加密类型(如使用WireShark禁用WEP/VPA;抽查远程访问日志,验证仅通过合规访问方法接入(如无访问记录);VPN/无线网络要求)OpenVPN验证记录)WireShark捕获记录)记录)务使用规则(f)一审查组织制定的访问属性限制规则,确认时间(18:00),位置(如企业内网IP段)、设备(如已注册终端)限制;使用终端管理工具(如IMDM平台)验证设备限制(接入);查阅访问属性配置记录(如IP白名单、时间策档一致;时间/位置/设备要求)访问属性配置记录(IP白名单、时间策略)务使用规则(g)一审查组织制定的网络服务使用监测方案,确认监账号/操作)、日志留存要求(如≥6个月):使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工具分析监测为识别能力(如异常IP访问告警);-分析月度使用审计报告,确认是否定期输出监测结果;一审查监测日志加密存储记录(如区块链存证),确认不可篡改;监测内容/日志留存要求)区块链存证记录))一审查姐织制定的网络服务安全技术选型文档0Auth2.0)、加密算法(如AES-256,TLS1.3)、连防火墙/IPS);一使用加密强度测试工具(如OpenSSL)验证传输加密协议版本(≥-现场观察身份鉴别系统(如SS0平台)部署情况,确认查阅网络连接控制日志(如防火墙阻断记录)档OpenSSL验证记录)/IPS阻断记录))一审查组织制定的网络服务安全连接技术指标文如加密协议≥TLS1.3、数据包丢失率≤0.1%、鉴别成功率≥99.9%);一使用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如iPerf)验证数据包1-分析历史连接质量报告,确认技术指标达标率(如月度达-查阅指标未达标时的整改记录(如带宽扩容、协议升级);等工具记录)达标率)宽扩容方案)录)一审查组织制定的缓存策略文档,确认缓存数据加密256)、失效时间(如≤24小时)、敏感服务禁用缓存规则;-使用缓存检测工具(如Redis-cli)验证缓存数据加否启用SSL);一现场观察CDN缓存节点配置,确认敏感数据(如身份证号)未缓存;-查阅缓存完整性校验记录(如每小时SHA-256校验)投毒风险;效时间/敏感服务规则)cli等工具记录))、成文信息追溯危漏洞、账号被盗)、恢复流程(如风险消除后2小时内恢复);-与应急响应团队访谈,确认规程的执行情况(如是否一抽查访问限制记录(如临时阻断IP清单),验触发条件/恢复流程)断IP清单)批痕迹);程的协同说明)“网络服务的安全”指南条款最佳实践要点提示清单内部/外部网络服务国家电网构建“服务分级+协议约束”的安全措施落地机制,覆盖内外部服务全按服务敏感等级(公开/内部/敏感/核心)制定差异化安全措施要求,入侵防御、数据脱敏等措施;-与外部服务提供者签订《安全责任协议》,明确安全功能(如加密、访问控别(如可用性≥99.99%)的落地标准;一建立服务上线前安全验收机制,通过渗透测试、配置核查验证安全措施有效性;-对内部自研服务,将安全措施嵌入开发流程(DevSecOps),确保上线即合规;一定期(每季度)评审安全措施适用性,根据威胁情报更新措施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安全管控测+双边审计”机制,确保外部云服务提供者安全合规-搭建供应商安全能力监测平台,实时采集提供者安全指标(如漏洞修复率、-与提供者约定审计权限:明确审计范围(仅本组织服务相关日志),方式(远程季度现场审计)、频率(每季度1次);一要求提供者按季度提交《安全能力评估报告》,附第三方检测机构(一建立监测指标阈值告警机制,如高危漏洞超24小时未修复触发自动告警;一审计数据加密存储≥1年,以备监管核查与合规追求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推行“双认证准入”提供者安全可信度要求外部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IS0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SOC2TypeII审计报告;-对涉及个人信息处理的服务(如用户数据存储),额外要求提供者通过IS0277管理体系认证;一建立认证有效性核查机制,每半年验证认证证官网核查);一若提供者认证过期,设置15天整改期,逾期未达标则暂停服务合作;-将第三方认证结果纳入供应商分级评价体系,高认证等级提供者优先合问的网络和网络网络与服务访问策略中国移动采用“最小化授权+动态调整”问的网络与服务一建立网络服务分类目录,明确每类服务的业务属性(如办公服务、核等级(L1-L4);-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结合属性(如部门、岗位)限制用户仅务,禁止“全量权限”分配;-采用“零信任架构+VLAN划分”双重隔离,核心服务部署在独立网络区域,仅段访问;-每季度开展权限评审,通过“权限-角色-业务需求”匹配度核查,回收冗余权限;一部署网络访问日志审计系统(如SIEM),实时监控非授权访问行为,触发告警后30分钟内响应。中国工商银行采用“多因素认证+风险-对所有网络服务强制启用多因素认证(MFA),基础服务用“账号密码+短信融交易服务用“账号密码+生物识别(指纹/人脸)+硬件令牌”;盖高风险金融服务搭建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结合用户行为(如交易金额、登录设备)、环境络类型)实时调整认证强度,异常行为触发额外认部署统一身份认证平台(IAM),集中管理全集团认证策略,支持跨系统单点登录(SSO):一对VPN运程访问服务,启用“设备指纹(如终端MAC地址绑定)+地理授信IP段访问需额外审批;程国家电网构建“业务电力行业复杂场景一基于“业务场景(如变电站远程运维、客户缴费)+用户角色(运维人型(工控设备、手机终端)”制定差异化鉴别规-实施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PBAC),将鉴别规则《如“运维人员仅工作日8:00-访问工控服务”)嵌入业务系统;;力行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更新;-引入AI辅助决策工具,通过分析历史访问数据优化规程配置,降低误拒绝率(目网络连接和网络网络访问防护机制建中国石油石化集团部署“零信任+微隔离"一体化网络防护在网络边界部署下一代防火墙(NFW,支持IPS、应用识别功能)与入侵防御系统(IPS).阻断SQL注入、端口扫描等攻击:实施微隔离(Micro-segnentation)技术,按业务域(如生产域、办公域)划分安全区域,区域间通信需经策略授权;服务的访问网络安全一构建网络访问控制(NAC)系统,对接入设备(如笔记本、工控机)检查(如补丁更新、杀毒软件安装),不合规设备仅允许访问隔离区:-所有网络通信强制采用TLS1.3协议加密,核心业务(如油气管道监控数据传输》额外启用国密SM4算法加密:问网络和网络服务的方法(例如,网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构建“统一接入+全无线访问体系-搭建统一远程接入平台,集中管理SSLVPN/IPsecVPN访问,禁止私自搭建VPN;一远程访问强制使用“双因素认证+加密隧道(AES-256加密)”,隧地缓存数据:无线网络部署802.1X认证(EAP-TLS协议),结合无线入侵检测系统(WI伪AP、暴力破解等攻击;实施无线网络隔离:员工Wi-Fi与访客Wi-Fi物理隔离,访客网络止访问内部服务;一部署移动设备管理(MDN)系统,对访问内部服务的移动设备强制开问时的时间、位阿里巴巴集团采用“上下文感知+风险评分”的动态访问控制机制实时采集用户访问上下文属性:时间(如是否在工作时间)、位置(段/地理围栏内)、设备(如是否为企业备案设备)、行为(如访问频率、操作类型);一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属性异常(如非工作时间+境外IP访问核心数据分超阀值(如80分)自动阻断访问:对核心服务(如用户数据管理)启用地理围栏,仅允许中国大陆境内企业IP访问需经安全委员会审批;-基于用户历史访问数据建立行为基线,基线偏差率超10%触发二次认证(如短信验证);-实施访问行为自动化响应:低风险异常(如首次使用新设备)触发告警,高络服务的使用网络服务使用行为监采集+AI分析”的网络服务使用监测体系-部署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采集全量网络服务访问日志(含访类型、操作内容、时间戳);问频率”模型,识别违规行为(如普通用户尝试访问管理员接口);一日志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不可篡改,留存期限≥6个月(符合《安全法》要求);制定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服务访问合规率(目标≥99.8%)、异常行为识别)、告警响应时长(目标≤1小时),每月生成监测报-设置分级告警机制:一般异常(如单次非授权访问)短信通知安全专员,重规模暴力破解)触发应急响应流程。制网络服务安全核心技中国电信构建“国密合规+动态防护”的-鉴别技术: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支持OAuth2.0/SAML2.0),核心服务额外识密码技术实现强鉴别;-加密技术:传输层强制使用TLS1.3协议,敏感数据存储采用SW4算法加密,安全技术密钥管理要求》(GB/T35273)每90天轮换;-网络连接控制:部署软件定义边界(SDB),仅授权设备可建立连接,未授测服务地址;技术与业务系统深度集成:如API服务接入API网关,统一实现鉴别、加密、流量控制;一每季度开展技术有效性测试(如加密强度测试、鉴别绕过测试),确保网络服务安全连接技中兴通讯制定“量化指标+合规检测”机全达标未授权访问阻断率100%;协议)禁止连接;一部署网络性能监测工具(如iPerf),实时采集连接指标,指标不达换(如从主链路切换至备用链路);-将技术指标纳入服务级别协议(SLA),未达标时按约定扣除服务费用(如0.01%扣除当月服务费1%);一每半年邀请第三方机构(如工信部电子标准研究院)对技术指标进行特性c)允许用户按照性能、可用(例如,在内容交付网络中)及内容交付网络(CDN)缓存+动态调整”的按数据敏感等级制定缓存策略:公开数据(如商品图片)可缓存,敏感信息)禁止缓存,内部数据缓存雷启用AES-256加密:可用性≥99.95%;部署缓存安全监测工具,每小时对缓存数据进行SHA-256哈希校验,存并告警;优化成本;网络服务访问限制规中国建设银行建立一明确访问限制触发条件:高危漏洞爆发(如Log4j漏洞)、账号异常必要时限制访问网络服务或应用“分级限制+快速恢机制大安全事件(如DDoS攻击);暂停服务访问并切换至备用服务;“网络服务的安全”指南条款实施中常见问题分析表网络服务安全措施的设计与现未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签署包含具体安全控制措施的服务协议:-缺乏对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实施安全措施的验证机-未将服务提供者纳入姐织整体安全策略框架中统一管理;-未对服务提供者实施持续的安全控制评估。网络服务提供全管理能力的定期监-未建立对服务提供者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