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采集标准化流程_第1页
动脉血气采集标准化流程_第2页
动脉血气采集标准化流程_第3页
动脉血气采集标准化流程_第4页
动脉血气采集标准化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人:日期:动脉血气采集标准化流程目录CATALOGUE01操作前准备02穿刺部位选择03消毒与防护04动脉穿刺操作05标本处理规范06穿刺后管理PART01操作前准备患者身份与医嘱核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等关键信息,确保与医嘱单、检验申请单完全一致,避免样本混淆或错误采集。双人核对制度核实医嘱要求的检测项目(如pH、PaO₂、PaCO₂、乳酸等)及特殊注意事项(如是否需同步测量体温或吸氧浓度),确保采集流程符合临床需求。医嘱内容确认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步骤及潜在风险(如血肿、感染),获取书面或口头知情同意,并记录于病历中。知情同意沟通穿刺禁忌症评估局部感染或创伤检查穿刺部位(如桡动脉、股动脉)是否存在红肿、破溃或皮肤病,避免因穿刺导致感染扩散或伤口恶化。血管病变或手术史排查穿刺区域血管是否曾接受手术(如动静脉瘘)、存在动脉瘤或严重粥样硬化,优先选择侧支循环良好的部位以降低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评估患者近期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如INR、APTT)、抗凝药物使用史(如华法林、肝素),严重凝血障碍者需权衡风险或选择压迫时间延长的替代方案。专用血气针验证确保血气分析仪已完成每日质控校准,试剂包在有效期内且无泄漏,避免因设备误差影响结果准确性。快速检测设备校准消毒与防护用品备齐备齐无菌手套、碘伏棉签、无菌敷贴、锐器盒等物品,确保操作全程符合感染控制规范。确认动脉血气针内含适量肝素抗凝剂且无结晶沉淀,检查针头通畅性及密封性,防止样本溶血或凝血。器械与试剂完整性检查PART02穿刺部位选择桡动脉位于腕部桡侧,紧邻桡骨茎突近端1-2cm处,可通过触摸搏动点确认位置。操作时需将患者手腕轻度背屈,以增加动脉表浅度。桡动脉定位方法解剖学定位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桡动脉走行及深度,尤其适用于肥胖、水肿或搏动微弱的患者,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超声引导技术压迫桡、尺动脉后释放尺动脉,观察手掌颜色恢复时间(≤5秒为正常),确保桡动脉穿刺后手部血供安全。Allen试验验证侧支循环股动脉适用场景危重患者首选股动脉管径粗、搏动明显,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或心肺复苏等紧急情况,穿刺成功率高且易于固定导管。长期监测需求需连续动脉压监测的ICU患者可选择股动脉,因其位置稳定,导管不易移位,但需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风险。禁忌症与注意事项腹股沟区感染、血管病变或术后患者应避免;穿刺后需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并监测下肢循环状况。足背动脉延伸自胫前动脉,位于足背拇长伸肌腱外侧,体表可触及搏动,适合桡/股动脉不可用时作为替代。解剖特点与定位糖尿病患者或外周动脉硬化者可能因血管狭窄导致穿刺困难或血栓风险增加,需评估远端血流后再操作。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婴幼儿或烧伤患者因肢体纤细,足背动脉可能更易触及,但需注意穿刺深度及固定方式以避免导管脱落。儿科及特殊人群应用足背动脉备选方案PART03消毒与防护无菌操作区域建立划定清洁操作范围使用无菌治疗巾铺设操作台面,确保至少直径30cm的区域为无菌区,避免非无菌物品接触。器械分区摆放将动脉采血针、肝素化注射器、无菌棉签等物品按使用顺序分开放置,减少交叉污染风险。环境动态监测操作前评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避免在通风不良或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进行穿刺。穿刺部位消毒规范消毒剂选择与步骤采用浓度75%酒精或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向外消毒,直径≥5cm,重复两次并自然待干。避免触碰已消毒区域消毒后严禁手指或其他非无菌物品接触穿刺点,若意外污染需重新消毒。特殊皮肤处理对于皮肤污垢较多的患者,需先清洁污渍再消毒,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皮肤表面。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操作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无菌手套及护目镜,防止血液飞溅或气溶胶暴露。基础防护配置若患者有呼吸道传染病风险,需加穿隔离衣并佩戴N95口罩,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高风险场景升级防护遵循“手套-口罩-护目镜”穿戴顺序,脱卸时反向操作并即时手消毒,避免污染扩散。穿戴顺序与脱卸规范PART04动脉穿刺操作建议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进针,过浅易导致穿刺失败,过深可能损伤血管后壁或周围神经。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角度至60°。持针角度与进针深度桡动脉穿刺角度针头需垂直皮肤进针,深度约2~4cm,需根据患者皮下脂肪厚度调整,穿刺后缓慢回抽避免穿透动脉后壁。股动脉穿刺深度因血管较细,需以15°~20°低角度进针,深度控制在1~1.5cm,避免误伤肌腱或骨膜。足背动脉特殊考量动脉搏动感应技巧动态评估搏动穿刺过程中需持续感知搏动,若针尖触及血管壁但未进入管腔,可微调方向后再进针0.5mm。超声引导辅助对搏动微弱患者(如休克状态),建议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实时定位动脉,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反复穿刺损伤。双指定位法用食指和中指轻触动脉搏动最强点,两指间距保持1cm以固定血管走向,避免按压过重导致血流阻断。成人标准采血量早产儿仅需0.3~0.5mL,使用专用低死腔毛细管采集,避免因失血影响循环稳定性。新生儿微量采集抗凝剂比例控制肝素钠浓度应为500~1000U/mL,过量会导致pH值假性降低,需确保注射器内壁均匀润湿后排出多余肝素。通常抽取1~2mL动脉血,过少可能导致分析仪检测误差,过量则增加血管痉挛或血肿风险。肝素化注射器需预留0.5mL死腔。血气样本抽取量控制PART05标本处理规范抗凝剂混匀操作充分颠倒混匀采集后需立即轻柔颠倒混匀标本5-8次,确保抗凝剂(如肝素钠)与血液充分结合,避免局部凝固或浓度不均导致检测误差。避免剧烈震荡推荐使用预置干性平衡肝素抗凝的专用动脉采血管,其内壁涂层均匀,可减少抗凝剂对电解质(如K⁺、Ca²⁺)的干扰。混匀过程中需避免用力摇晃或产生气泡,防止血细胞机械性损伤而影响血气参数(如pH、pO₂)。专用抗凝管使用气泡排除与针头封堵采集后立即检查注射器内是否存在气泡,若有则垂直持针,轻弹管壁使气泡聚集至顶端,缓慢推挤排出,避免气体溶解影响pO₂结果。快速气泡识别与清除排气后迅速用无菌橡胶封帽密闭针头,隔绝空气接触,防止样本与外界气体交换导致pCO₂假性降低或pO₂升高。橡胶封帽密封封堵后轻拉针栓确认无气体渗入,确保标本处于完全密闭状态,维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密封性验证010203标本标记与低温保存立即在采血管上标注患者姓名、ID号及采集时间,采用双人核对机制,避免样本混淆或信息遗漏。双人核对标记若无法立即送检,需将标本置于0-4℃冰水混合物中保存,延缓血细胞代谢(如糖酵解),但最长不超过30分钟,以防pH值下降及乳酸升高。低温转运要求严禁将标本直接冷冻,冰晶形成会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细胞内成分(如K⁺)而干扰电解质检测结果。禁止冷冻处理010203PART06穿刺后管理压迫止血时间控制标准压迫时长与力度采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垂直按压穿刺点,保持恒定压力至少5分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需延长至10-15分钟,避免局部血肿形成。特殊人群调整策略对于高血压或抗凝治疗患者,需结合个体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调整压迫时间,必要时联合使用止血敷料或凝血酶制剂。动态观察止血效果按压期间需间断评估穿刺点渗血情况,若出现持续渗血或肿胀,应立即加压包扎并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并发症早期识别01密切监测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进行性肿胀、疼痛加剧或皮肤青紫,同时检查远端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警惕桡神经或股神经压迫症状。观察肢体远端脉搏强度、皮温及颜色变化,若出现脉搏减弱、苍白或麻木,需考虑动脉痉挛或血栓栓塞可能,及时启动血管超声评估。术后24小时内关注穿刺点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提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0203局部血肿与神经损伤动脉痉挛与血栓形成感染征象筛查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置锐器规范处理使用后的采血针、玻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