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无缝伸缩装置技术指南》_第1页
《公路无缝伸缩装置技术指南》_第2页
《公路无缝伸缩装置技术指南》_第3页
《公路无缝伸缩装置技术指南》_第4页
《公路无缝伸缩装置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CCS号

团体标准

T/CHTSXXXXX-XXXX

代替的团体标准编号

公路无缝伸缩装置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forseamlessexpansionandcontraction

installationinhighway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公路学会发布

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4

4设计.........................................................................................................................................................................6

4.1一般规定...............................................................................................................................................6

4.2分析计算...............................................................................................................................................6

4.3伸缩体要求..........................................................................................................................................7

4.4构造要求............................................................................................................................................10

5施工......................................................................................................................................................................13

5.1一般规定............................................................................................................................................13

5.2改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14

5.3环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14

5.4聚氨酯伸缩体..................................................................................................................................15

6质量检验..............................................................................................................................................................17

6.1一般规定............................................................................................................................................17

6.2材料质量............................................................................................................................................17

6.3安装质量............................................................................................................................................18

6.4竣工质量............................................................................................................................................20

附录A无缝伸缩装置型号....................................................................................................................................22

用词说明.............................................................................................................................................................23

1

1总则

1.0.1为规范和指导无缝伸缩装置在公路桥梁与隧道结构的应用,编制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公路桥梁与隧道中伸缩量不超过40mm的无缝伸缩装置。

1.0.3无缝伸缩装置的使用应遵循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绿色的基本原则。

1.0.4无缝伸缩装置的使用应结合当地条件和工程经验,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

设备、新工艺。

1.0.5无缝伸缩装置的使用除应满足本指南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伸缩缝expansionandcontractionjoint

为满足公路工程构筑物自由变形的需要,在结构中设置或预留的间隙。

2.1.2伸缩装置expansionandcontractioninstallation

为使车辆平稳通过路面并符合结构变形的需要,在伸缩缝处设置的各种装置的总称。

2.1.3伸缩体expansionandcontractionbody

填充于伸缩缝的安装槽内,能承担车辆作用与伸缩变形的弹塑性材料部分。

2.1.4无缝伸缩装置seamlessexpansionandcontractioninstallation

采用伸缩体作为伸缩结构的伸缩装置。

2.1.5伸缩变形longitudinaldeformation

公路工程结构沿轴线方向发生的水平相对位移。

2.1.6伸缩量expansionandcontractionquantity

拉伸、压缩变形的总和。

2.1.7竖向变形verticaldeformation

无缝伸缩装置发生伸缩变形时,在垂直于行车面方向上发生的变形。

2.1.8隔离膜barrierfilm

为加强伸缩体与混凝土调平层、路面面层之间粘结而布置的粘结材料层。

2.1.9桥接板bridgingpanel

为防止无缝伸缩装置伸缩体掉落,并与伸缩体共同承受路面传递荷载的结构。

2

2.2符号

Bmax、Bmin——无缝伸缩装置的最大及最小工作宽度;

C——选用的无缝伸缩装置的伸缩量;

C-、C+——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后的开口量、闭口量。

3

3基本规定

3.0.1无缝伸缩装置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且不宜低于15年。

条文说明

考虑无缝伸缩装置与路面面层形成一体,考虑运营期养护维修要求,规定无缝伸缩装置的设计

使用年限不低于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3.0.2无缝伸缩装置应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双轮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其计算参数应符

合表3.0.2的规定,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的有关规定。

表3.0.2设计轴载的计算参数

设计轴载(kN)轮胎接地压强(MPa)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mm)两轮中心距(mm)

1000.70213.0319.5

3.0.3无缝伸缩装置所承受的设计交通荷载等级应按表3.0.3的规定划分。

表3.0.3设计交通荷载等级的划分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清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

≥50.050.0~19.019.0~8.08.0~4.0<4.0

客车和货车交通量(×106,辆)

条文说明

本条参照了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的相关规定。

3.0.4无缝伸缩装置结构形式可按伸缩量大小分为A型和B型,如图3.0.4所示。

(a)A型(b)B型

图3.0.4无缝伸缩装置的结构形式

1—耐高温泡沫条;2—混凝土调平层;3—路面面层;4—隔离膜;

5—伸缩体;6—桥接板;7—填缝料;8—预留间隙。

3.0.5无缝伸缩装置可按施工工艺分为现浇式和预制式。

条文说明

目前无缝式伸缩装置施工工艺以现场浇筑为主,现场浇筑易产生废气污染环境,施工时间干扰

交通时间较长。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降碳、减污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预制式无缝伸缩装置

的相关技术要求,主要伸缩体材料为改性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合料、聚氨酯等。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无缝伸缩装置应满足变形、平顺、承载、防水等性能要求。

4.1.2无缝伸缩装置的伸缩变形性能应满足结构的变形要求。

4.1.3无缝伸缩装置发生伸缩变形时,其最大竖向变形不应大于6mm。

条文说明

本条参照了现行《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的相关规定。

4.1.4无缝伸缩装置应能承受施工和运营期间规定的各种作用,其使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设计轴载作用下,构造各部件及连接应安全可靠。

2伸缩变形性能应满足伸缩体黏结无破坏的要求。

3疲劳性能应满足伸缩体黏结无破坏的要求。

4.1.5无缝伸缩装置的防水性能应满足水面高出路面10mm条件下24h内无渗漏水的要求。

条文说明

本条参照了现行《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的相关规定。

4.1.6无缝伸缩装置应按伸缩量选用伸缩装置的型号和规格。应根据伸缩装置设计参数,绘制

接缝处结构图,标明安装伸缩装置所必需的槽口尺寸(深度及上、下口宽度)、伸缩装置连接所需

的预埋件及其位置。图纸上应标明下列内容:

1伸缩装置的安装宽度;

2伸缩装置的类型和型号,其最大及最小工作宽度(Bmax及Bmin);

3安装伸缩装置的温度范围,保证安装后伸缩装置工作正常;

4无缝伸缩装置伸缩体的材料类型;

5伸缩装置施工时注意事项。

4.2分析计算

4.2.1无缝伸缩装置力学指标宜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理论建模计算。

4.2.2无缝伸缩装置的计算模型应反映实际状况和受力特征。

4.2.3无缝伸缩装置验算时,弹性体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取值应反映实际状况。

4.2.4无缝伸缩装置的安装宽度可按接缝处结构开口量C-和闭口量C+进行计算,其值可在

-+

[Bmin+(C-C)]与(Bmin+C)两者中或两者之间取用。

4.2.5无缝伸缩装置的伸缩量C应满足C≥C++C-,分为10mm、20mm、30mm、40mm、50mm、60mm。

4.2.6接缝处结构的伸长量和缩短量(接缝的闭口量和开口量)可按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

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的相关规定计算,宜考虑下列因素进行计算:

1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

2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伸缩量;

3由汽车制动力等引起的板式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而引起的伸缩量;

4对影响伸缩装置伸缩量的其他因素,如地震作用、风荷载、结构挠度等,视具体情况予以考

虑;

5当施工安装温度在设计规定的安装温度范围以外时,伸缩装置应另行计算。

4.2.5无缝伸缩装置可根据公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气温条件和施工季节,选择安装温度。

4.3伸缩体要求

4.3.1无缝伸缩装置的伸缩体应满足强度、高低温稳定性、弹缩性变形性、耐老化性等性能要

求,并应考虑与路面面层结构的兼容性及黏结强度。

4.3.2伸缩体可选用改性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合料或聚氨酯,代号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

型。

4.3.3改性沥青胶结料可分为高温型、普通型、低温型和寒冷型,分别适用于最低气温不低于

0℃、-10℃、-20℃和-30℃的地区,其技术要求宜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高温型普通型低温型寒冷型试验方法

软化点(环球法)℃≥95≥85≥80≥80JTGE20-2011T0606

JT/T740-2015的锥入度

锥入度0.1mm≤70≤90≤110≤150

试验

针入度(25℃)0.1mm≤70≤90≤110≤150JTGE20-2011T0604

指标单位高温型普通型低温型寒冷型试验方法

弹性恢复率%40~7040~7040~7040~70JTGE20-2011T0662

JT/T798-2019的便携式

190℃黏度Ps·s2.0~5.01.5~4.51.0~4.01.0~3.0

黏度计测定试验

低温拉伸(100%,3JT/T740-2015低温拉伸

—通过通过通过通过

次循环)试验

JTGE20-2011T0610或

质量变化%-1.0~1.0-1.0~1.0-1.0~1.0-1.0~1.0

TFOTT0609

后残针入度比

%≥65≥65≥65≥65JTGE20-2011T0604

留物(25℃)

延度(5℃)cm≥15≥20≥25≥30JTGE20-2011T0605

注:1.低温拉伸试验的高温型、普通型、低温型和寒冷型的试验温度分别为0℃、-10℃、-20℃和-30℃。

2.锥入度、针入度试验根据改性沥青类型,选用其一即可。

条文说明

针对改性沥青胶结料,常规项目包括针入度/锥入度、弹性恢复率、黏度等;为了满足材料高低

温稳定性需求,规定了软化点热固性、低温拉伸等;为了满足抗老化性能,规定了老化试验的TFOT

后残留物项目等。考虑我国地理跨度大,根据最低气温提出四种类型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技术要求。

软化点、锥入度、弹性恢复率、黏度、低温拉伸的技术要求主要参照现行《桥梁无缝伸缩装置

沥青胶结料》(JT/T1129)的规定;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地处珠江三角洲,无缝伸缩装置采用改性

沥青的软化点≥95℃(见表4-1),本技术指南适当提升高温型与普通型5℃。参照《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与《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64-02—

2019)的规定,对改性沥青的耐老化性作出规定。考虑相关规范常以针入度作为常规项目,针入度

与锥入度表征类似,但相同条件下锥入度结果较针入度结果通常较大,因此采用与锥入度相同的技

术指标,两者技术指标二选一即可。

表4-1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无缝伸缩装置采用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

性能指标数据测试方法参照标准

软化点≥95℃JTGE20-2011T0606ASTMD-36

针入度(dmm)10-30JTGE20-2011T0604EN13880

(100g,25℃)≤90JTGE20-2011T0604ASTMD-3407

回弹性(弹性恢复)(25℃)40~70%JTGE20-2011T0662ASTMD-6084

4.3.4环氧沥青胶结料可分为寒带型、热带型,其技术要求宜符合表4.3.4的规定。

表4.3.4环氧沥青胶结料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寒带型热带型试验方法

23℃MPa≥1.0≥1.5

拉伸强度GB/T528-2009

-10℃MPa≥2.0≥3.0

使用1型哑铃状

23℃%≥150≥100

断裂延伸率试验

-10℃%≥20≥10

黏度增加3000mPa.s的时间GB/T

min≥50≥50

(150℃)22235-2008

4.3.5集料宜采用单一级配,可选用洁净、干燥、粒径范围15~20mm的辉长岩。集料应用高压

水将集料中粉尘、泥土冲洗干净,并晾干后使用。集料技术要求宜符合表4.3.5的规定。

表4.3.5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2.6JTGE42-2005T0316

压碎值%≤20JTGE42-2005T0316

磨光值%≥44JTGE42-2005T0321

洛杉矶磨耗损失%≤24JTGE42-2005T0317

吸水率%≤1.5JTGE42-2005T0304

坚固性%≤12JTGE42-2005T0314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混合料)%≤12JTGE42-2005T0312

粘附性级≥5JTGE20-2011T0616

软石含量%≤2.0JTGE42-2011T0320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4.3.6改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技术要求宜符合表4.3.6的规定。

表4.3.6改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技术要求

序号内容单位要求试验方法

1马歇尔稳定度(60℃)kN≥6JTGE20-2011T0709

高温

2动稳定度(60℃)次/mm≥3000JTGE20-2011T0719

4低温低温弯拉应变(με)≥3000JTGE20-2011T0715

5浸水残留稳定度%≥90JTGE20-2011T0709

水稳定性

6冻融劈裂强度比%≥85JTGE20-2011T0729

注:1.车辙试验不应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应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

2.对因气候寒冷确需针入度很大的改性沥青,动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可酌情降低要求;

3.低温弯曲试验的试验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

4.3.7环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技术要求宜符合表4.3.7的规定。

表4.3.7环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技术要求

序号内容单位要求试验方法

1马歇尔稳定度(60℃)kN≥10JTGE20-2011T0709

2高温动稳定度(60℃)次/mm≥5000JTGE20-2011T0719

3动稳定度(70℃)次/mm≥3000JTGE20-2011T0719

4低温低温弯拉应变(με)≥3000JTGE20-2011T0715

5浸水残留稳定度%≥90JTGE20-2011T0709

水稳定性

6冻融劈裂强度比%≥85JTGE20-2011T0729

4.3.8聚氨酯原材料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梁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置》(JT/T1039)

的规定,聚氨酯伸缩体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3.8的规定。

表4.3.8聚氨酯伸缩体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要求试验方法

GB/T6031-2017

硬度(IRHD)65±5

试验方法N

拉伸强度(MPa)≥10GB/T528-2009

拉断伸长率(%)≥650使用1型哑铃状试验

GB/T529-2008

撕裂强度(N/mm)≥15

试验方法A,裤形试样

温度为-20℃~40℃时,与表面经防锈处理钢板的黏结剥离

≥8JT/T1039-2016

强度(N/mm)

温度为-20℃~40℃时,与混凝土的黏结拉伸强度(MPa)≥1.5JT/T1039-2016

脆性温度(℃)≤-50GB/T1682-2014

硬度(IRHD)±5

人工气候老化(与未老化前数

拉伸强度变化率(%)±20JT/T1039-2016

值相比发生最大变化)

拉断伸长率(%)±20

注:伸缩体物理力学性能试验采用与无缝伸缩装置相同的原料和配方制作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3±2)℃,

相对湿度(60±15)%。

条文说明

本条参照了现行《公路桥梁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JT/T1039)的相关规定。

4.4构造要求

4.4.1无缝伸缩装置的伸缩体厚度宜与路面的面层厚度相同。

条文说明

无缝伸缩装置主要通过伸缩体自身的弹性变形来适应伸缩变形,伸缩体表面需与路面面层表面

齐平,从而形成连续的路面,提高结构运营期行驶舒适性。

4.4.2无缝伸缩装置应设置隔离膜。隔离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槽底部隔离膜的厚度宜为6~8mm,侧面隔离膜的厚度宜为3mm。

2隔离膜宜满足0.3MPa水压下、保持30min不渗水的要求。

条文说明

隔离膜是为加强伸缩体与混凝土调平层、路面面层之间粘结而布置的粘结材料层,其材料选用

需综合考虑调平层、路面面层、无缝伸缩装置伸缩体等因素。不透水性试验方法按现行《建筑防水

涂料试验方法》(GB/T16777)的有关规定执行。

4.4.3无缝伸缩装置的桥接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Q235,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GB/T700)与《低合

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2钢材冲击韧性应符合现行《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的规定,且不宜低于质量

等级B的要求。

3桥接板厚度、宽度应考虑预留间隙宽度、伸缩量、伸缩体材料、路面面层厚度等因素;在横

断面方向的分段长度应根据施工工艺取用,宜为800~1500mm。

4桥接板应顺直、平整,不得有锈迹。

5桥接板应镀锌处理,锌层厚度不宜小于10μm。

条文说明

桥接板平铺于预留间隙,用于防止无缝伸缩装置伸缩体材料掉落,并能与伸缩体共同承受路面

传递的荷载。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在管节接头处混凝土调平层的缝宽为50mm,改性沥青伸缩体厚

度为130mm,桥接板采用厚度为4mm、宽度为200mm的钢板。

4.4.4桥接板的定位形式可采用限位槽或限位销钉。当采用限位销钉时,限位销钉应在桥接板

上居中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限位销钉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m,与桥接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250mm,且在单块桥接板的数

量不应少于3处。

2限位销钉直径不宜小于6mm,长度不宜小于30mm。

条文说明

限位槽、限位销钉是用于限制桥接板水平位移的定位构造,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限位槽的

方式:桥接板的宽度为200mm,限位槽的宽度为250mm。采用限位销钉定位桥接板时,相关布置如

图4-1所示。

图4-1限位销钉定位桥接板的示意

1—桥接板;2—限位销钉

4.4.5填缝料可采用与隔离膜相同材料。

4.4.6A型无缝伸缩装置应设置耐高温泡沫条与填缝料。耐高温泡沫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高温泡沫条在预留间隙的嵌入深度宜为20~30mm。

2在工作温度下不应出现膨胀、收缩、脆断等现象。

3耐高温性能不应低于220℃。

4耐高温泡沫条应满足耐久性要求以及防酸、碱、油、水的性能要求。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施工方案。

5.1.2无缝伸缩装置正式施工前,宜预先进行工艺试验。

条文说明

正式施工前,选取有代表性区域预先进行工艺试验,对材料的施工性能参数、施工工艺等进行

研究,评定工艺方案的合理性,依据试验结果指导无缝伸缩装置的安装。

5.1.3无缝伸缩装置应在路面面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安装。

5.1.4无缝伸缩装置安装槽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前,安装槽应充分清洁

干净。

条文说明

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前需按设计文件提供的尺寸复核检查安装槽尺寸、预留间隙尺寸与设计值是

否一致,若不符合设计要求,需先处理、待满足设计要求后安装构造。

安装槽可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路面施工完成后,根据预留间隙位置按设计要求划定槽区边线,

用切割机切缝,切割过程保持槽口平行,保证路面接缝的美观性。切割深度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切割深度不可过深,以免影响主体结构。

构造安装前需对安装槽进行清理,将混凝土基面的浮灰清除干净,不能有杂物、油类物质、有

机质等,必要时采取高压空气吹扫、喷砂、冲洗、烘干等方法进行处理,并用高压热气喷管将基面

烤干。

5.1.5预留间隙应采用填缝料进行封闭处理。A型无缝伸缩装置应采用耐高温泡沫条填充预留

间隙顶部,泡沫条应保持平顺,并应与预留间隙边缘密贴。

5.1.6无缝伸缩装置应在预留间隙处铺装桥接板,并应与预留间隙中心对齐、平整,紧密接触

基面。

5.1.7桥接板覆盖后,应对安装槽的底面、侧面涂刷隔离膜材料,对非黏结区宜使用薄膜作隔

离处理。

5.1.8无缝伸缩装置安装过程宜在桥面安装槽边贴附胶带,并在伸缩体材料失去流动性后去除,

保证构造边缘的整齐、美观。

5.2改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

5.2.1安装槽填入配比拌和好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时,集料与改性沥青的拌制应严格遵循厂家提

供的配合比。

5.2.2进场安装前应根据构造长度计算备料,现场可根据安装槽深度、宽度及压实机械的性能

确定填筑与压实方案。

条文说明

若采用分层填筑、压实,层间需涂刷改性沥青,沥青用量确保填满混合料空隙、热沥青不再下

渗。

5.2.3改性沥青混合料填入安装槽,整平后宜高于相邻路面面层8~10mm,且槽中央倾倒物宜

凸起5mm。

条文说明

安装槽填入改性沥青混合料,整平后混合料需略微高出相邻的路面面层,以避免压实的时候表

面出现凹陷。

5.2.4振动机压实接缝,应采用滚筒或板式碾压机沿安装槽纵向和横向夯实混合料。表层夯实

后应与原路面平齐,并应确保所有空隙填充改性沥青。

5.2.5改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时监控改性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及混合料的拌制温度,应符合厂家规定的要求。

2应按时检查构造安装过程的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等施工温度,应符合厂家规定的温度要求。

条文说明

施工温度需监控摊铺温度与碾压温度。摊铺温度逐车检测评定,试验方法参照现行《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981的规定;碾压温度随时检查,试验方法可采用插入

式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实测。

5.2.6伸缩体顶面压实后,应用改性沥青封层,所有石料应完全填满,封面修平、平整。

5.2.7改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浇注后,改性沥青冷却前不应开放交通。

条文说明

改性沥青伸缩体浇注后,交通开放时间冬天一般为1.0~1.5h,夏天2.0~4.0h。

5.3环氧沥青混合料伸缩体

5.3.1现浇式环氧沥青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凹槽中填入按配比拌和好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整平后的混合料比相邻的路面要高出约

8-10mm。槽中央倾倒物要略微凸起约5mm,避免压实时表面出现凹陷。

2施工单位现场可根据凹槽深度、宽度及压实机械的性能确定是否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填筑、

压实时,层间需涂刷环氧沥青,环氧沥青用量以填满混合料空隙,热环氧沥青不再下渗为准。

3用振动板或振动滚轮式压实机具将表层压实与原路面平齐,保证所有的空隙都被环氧沥青填

充。

4为防止压实机粘结混合料,可在压实部位铺湿麻布。

5现场浇筑时,宜在60min以内完成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摊铺与碾压。

5.3.2预制式环氧沥青无缝伸缩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氧沥青预制块的宽度应比实际无缝伸缩装置的尺寸小6~10mm,厚度应根据实际工程确定其

厚度,可分成6cm、8cm、10cm和12cm等规格。

2环氧沥青预制块板长应考虑预制条件、运输条件及施工条件。

3环氧沥青预制厂应具备必要预制场地条件。

4环氧沥青预制块在转运、存放与运输过程中,宜采用托盘方式。

5环氧沥青预制块放置于安装槽中,可采用小型振动装置对块体进行振动。

条文说明

预制厂的场地需要硬化处理,其面积保证无缝伸缩装置块体预制、储存等需要。预制厂需要具

备快速预制的生产装置或生产线,满足环氧沥青无缝伸缩装置的成型、养护等功能,并且满足安全

生产、环保排放等要求,预制块存放堆放层数需要计算确定。

5.3.3为确保环氧沥青无缝伸缩缝施工后的美观及耐久,施工时在距开槽切割线4~5cm的路面

上粘贴两条透明胶带,用于路面防水、防灰尘污染。

5.3.4伸缩缝维修宜选在晴天、无风天气施工。同时,现场需备齐灭火器材或防火砂。

5.3.5在安装完毕后,宜对环氧沥青专用设备进行管路清理,防止环氧沥青材料固化后堵塞管

路。

5.4聚氨酯伸缩体

5.4.1安装槽浇注配比混合好的聚氨酯伸缩体浇注料时,浇注料A、B两种组分的配制应严格

遵循厂家提供的配合比。

条文说明

聚氨酯伸缩体浇注料A、B两种组分严格按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进行配制。采用浇注机配料前

测量A、B两种组分的流量,确保A、B组分配比符合规定值,出料速度一般>5kg/min。在不方便

浇注设备进入的场地施工采用人工配料、电动搅拌,但需要保证配料精度。

5.4.2浇注聚氨酯伸缩体时,宜先浇入一定量、抹平覆盖住桥接板,再进一步浇注至路面齐平;

如不能一次连续浇注完一整条伸缩体,宜在本次浇注的末端设置挡块,挡块表面处理为凹凸不平的

形状,以保证前后两次浇注在端部界面的黏结可靠。

条文说明

本条参照现行《公路桥梁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置》(JT/T1039)的相关规定。

5.4.3聚氨酯伸缩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应在伸缩体浇注料制备好后5个月内进行,伸缩体浇注料存放超过5个月应重新制备。

包装已经开启的浇注料,存放不宜超过1个月。

2安装时环境温度宜为5~30℃,湿度不宜超过90%,安装槽界面水分含量不宜超过20%。

5.4.4伸缩体浇注完成后宜在5~10min内喷面涂进行消泡处理。

条文说明

面涂可以消除浇注料中的气泡,同时隔绝空气中的湿气,减少对聚氨酯固化过程的影响。

5.4.5在聚氨酯伸缩体浇注后2h以内不应开放交通。

6质量检验

6.1一般规定

6.1.1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条文说明

安装过程需对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保障安装质量的稳定性。

6.1.2无缝伸缩装置应加强安装过程质量控制,实现动态质量管理。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应以标

准工艺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按工序进行检查评定,应在每一道工序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条文说明

对构造安装的各工艺环节、各项质量标准做到及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安装过程进行动态控

制,保证施工各项质量指标合格、稳定。

6.1.3所有与无缝伸缩装置安装相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影像资料

等应如实记录和保存。对于返工和补救项目,返工前后的所有原始数据应如实记录、保存,不应丢

弃、销毁。

条文说明

安装原始记录是对安装过程最基本而原始的真实写照,如施工的具体部位、尺寸、进度、时间、

气象;施工的机具、工艺;设备的安装、调试;原材料规格、质量、数量等。大部分属于隐蔽而不

可再现的内容,是质量保证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

6.2材料质量

6.2.1无缝伸缩装置安装前应检查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经招标程序购进的材料,供货单位应

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并经第三方取样检测、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

条文说明

材料来源于国外进口需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首次采用的集料需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

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

6.2.2进场材料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等文件,并应进行进场检验,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无缝伸缩装置施工前,应检查所需材料的储量、性能,确保材料的数量和

质量。

6.2.3各种材料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技术指南及相关标准要求的材

料不应进场。

条文说明

对集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伸缩体原材

料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储存罐的同一规格的材料为一“批”。

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关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聚氨酯伸缩

体相关材料按现行《公路桥梁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置》(JT/T1039)的有关规定进行。

6.2.4工程开始前,应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水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

进场。对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进行检验确认,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

6.3安装质量

6.3.1施工前应对用于本工程的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

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

条文说明

无缝伸缩装置安装的常用施工机具包括直线切割机、热熔釜、搅拌机、磨平机、热喷枪、风镐、

红外式温度计等。

6.3.2安装槽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基面应平整,平整度不宜大于5mm/m。

2安装槽边线应平顺、美观,平直度不宜超过5mm/m。

3安装槽中心线与预留间隙中心线的偏差不宜超过20mm。

6.3.3采用高温泡沫条填缝时,其嵌入深度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宜超过3mm。

6.3.4隔离膜应完全覆盖安装槽底部、侧面。

6.3.5正式开工前,应提交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

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6.3.6在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安装质量进行自检、抽检,如实评定质量,计算合格率;当发

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否已经返工补救,所有数据均必须如实记录,

不应丢弃、销毁。

6.3.7应按“批”对各项原材料及施工质量进行抽样试验,检查项目与频度应符合表6.3.7的

规定,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未列入表中的检查项目和频次按材料质量要求确定。

表6.3.7检查项目与频度

试验规程规定平行试验次数

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

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

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等)随时—

针片状含量随时2~3

表观相对密度必要时2

粗集料压碎值必要时2

磨光值必要时4

洛杉矶磨耗损失必要时2

含水量必要时2

针入度/锥入度每天1次3

软化点每天1次2

改性沥青低温延度必要时3

弹性恢复必要时3

显微镜观察(对现场改性沥青)随时—

拉伸强度每天1次3

环氧沥青

断裂延伸率每天1次3

拉伸强度每天1次3

聚氨酯

拉断伸长率每天1次3

注:“必要时”是指施工各方任何一个部门对其质量产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是根据需要商定的检查频度。

条文说明

粗集料、改性沥青的检查项目及频度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

规定。

6.3.8应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合料或聚氨酯材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应按期检

查产品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检查项目与频度应符合表6.3.8-1、表6.3.8-2的规定。单

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

表6.3.8-1改性沥青及环氧沥青混合料检查项目与频度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

项目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

评价办法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

混合料外观随时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目测

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沥青、集料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

逐盘检测评定符合厂家规定的温度

拌制加热温度并打印

温度混合料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

逐车检测评定符合厂家规定的温度

出厂温度并打印,出厂时逐车按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

项目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

评价办法

T0981人工检测

逐盘检测评定,每天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

符合厂家规定的温度

取平均值测定并打印

集料级配随时观察粒径范围目测

沥青用量(油石比)逐盘在线监测±0.3%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每台拌和机每天1~2

马歇尔稳定度次,以4~6个试件的符合本规程的规定T0709

平均值评定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

浸水残留稳定度符合本规程的规定T0709

歇尔试验)

必要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