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铝熔炉冶炼事故应急处置方案_第1页
炼铝熔炉冶炼事故应急处置方案_第2页
炼铝熔炉冶炼事故应急处置方案_第3页
炼铝熔炉冶炼事故应急处置方案_第4页
炼铝熔炉冶炼事故应急处置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炼铝熔炉冶炼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事故风险描述(一)事故发生区域及场景炼铝熔炉冶炼事故集中发生于五大核心区域,各区域风险场景具有显著高温、高压特性:熔炉操作区:含竖式熔炼炉、反射炉炉口及出铝液工位,此区域铝液温度高达660-900℃,易因炉口结渣堵塞、出铝液溜槽破损导致铝液喷溅;铝液转运区:涵盖转运包行走轨道、吊装工位及运输通道,转运包倾翻、吊具断裂易引发高温铝液泄漏;浇铸成型区:包括铸锭模具、连铸连轧设备及冷却系统,铝液浇铸时模具炸裂、冷却水管破裂(水遇高温铝液产生爆炸)风险突出;熔剂存储与添加区:存放氟化盐、氯化镁等助熔剂,助熔剂受潮后与高温铝液反应易产生有毒气体(氟化氢),且粉末遇明火易引发粉尘爆炸;电气与控制系统区:含熔炉供电配电柜、温度控制系统及液压站,线路老化、液压油泄漏(遇高温铝液燃烧)易引发电气火灾,影响熔炉正常控温。(二)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危害1.事故发生概率影响因素设备因素:熔炉衬体侵蚀变薄(使用年限超5年)、出铝液溜槽耐火材料脱落、转运包耳轴磨损(壁厚<设计值80%)、冷却系统漏水;操作因素:超量装料(超出熔炉额定容量10%)、铝液转运速度过快(轨道运行速度>3m/s)、助熔剂添加时未烘干(含水率>0.5%)、违规在炉口堆放易燃物(如油布、纸箱);环境因素:车间湿度超标(>60%,加速设备腐蚀)、高温环境导致电气线路绝缘层老化、冬季车间结冰(人员滑倒碰撞转运包);管理因素:未定期检测熔炉衬体厚度(每季度需1次)、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需持《特种作业操作证-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应急物资缺失(如无专用铝液堵漏工具)。2.事故危害程度分级轻度事故:局部铝液喷溅(量<50kg),仅造成单台设备表面损伤,无人员受伤,1小时内可清理并恢复局部作业,直接损失<1万元;中度事故:转运包轻微倾翻(铝液泄漏量50-200kg),导致1-2人轻微烫伤(表皮灼伤面积<1%),影响熔炉及周边10米内设备,4-8小时内恢复作业,直接损失1-10万元;重度事故:熔炉漏炉(铝液泄漏量>200kg)、铝液遇水爆炸或粉尘爆炸,造成3人及以上受伤(含重伤),车间15-30米内设备损毁,引发火灾或有毒气体扩散,24小时内无法恢复生产,直接损失>10万元,可能导致企业停产整顿。(三)事故前典型征兆设备异常征兆:熔炉:炉体表面出现发红区域(衬体变薄)、出铝液溜槽有铝液渗透痕迹(耐火材料破损)、温度控制系统显示异常(实际温度与设定值偏差>50℃);转运包:耳轴转动异响、包体焊缝处有铝液渗漏(结渣堆积)、吊具钢丝绳断丝数量超标准(单根断丝>6根/捻距);冷却系统:冷却水管压力表数值骤降(漏水)、排水管出现铝液凝结物(水与铝液接触)。操作与环境异常征兆:助熔剂添加时产生大量白烟(受潮反应)、铝液表面浮渣突然增多(炉内温度异常);车间内出现刺激性气味(氟化氢泄漏)、电气控制柜发出焦糊味(线路过热);操作人员未按规程穿戴耐高温防护服(如仅穿普通工作服)、违规在转运通道堆放杂物。(四)次生及衍生事故风险高温铝液喷溅至地面,引燃地面油污、电缆外皮,形成电气火灾,火势可在3-5分钟内蔓延至周边设备;铝液泄漏后遇水(冷却漏水、地面积水),瞬间产生大量蒸汽,引发爆炸,飞溅的铝液碎块可造成二次烫伤;助熔剂与高温铝液反应产生的氟化氢气体扩散,导致人员中毒(呼吸道损伤),且气体遇水形成氢氟酸,腐蚀设备及地面;事故恐慌导致人员无序撤离,碰撞转运包或设备,引发铝液二次泄漏或人员摔倒烫伤;火灾高温导致熔炉衬体加速坍塌,扩大铝液泄漏范围,形成“漏炉-火灾-坍塌”连锁事故。二、应急工作职责(一)应急自救人员组成成立炼铝熔炉冶炼应急小组,实行“三级管理”体系,确保责任闭环:组长:车间主任(或当班生产主管),全面统筹应急处置,具备5年以上炼铝行业经验,持有应急救援培训证书;副组长:安全主管、设备工程师(炼铝专业),协助组长协调人员与物资,负责技术支撑与现场管控;现场处置人员:熔炉操作工(持证)、焊工(耐高温作业)、医疗急救员(兼职)、安全员(2名),负责现场救援、设备控制、伤员救治。若组长不在现场,由设备工程师临时接任,确保应急响应不中断。(二)核心岗位职责1.应急小组组长事故发生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判断事故等级,下达处置指令(如“立即停止熔炉供电”“启动铝液堵漏预案”);中度及以上事故,立即拨打119(火灾/爆炸)、120(人员受伤),同步向企业应急指挥部及属地应急管理局报告(说明“炼铝熔炉铝液泄漏/爆炸,地点、伤亡人数、已采取措施”);审批高危处置方案(如“铝液遇水爆炸后灭火方案”),禁止盲目操作(如用水直接扑救铝液火灾);应急结束后组织复盘,分析事故原因(如设备老化、操作违规),修订应急预案。2.副组长(安全主管)带领安全员设置警戒区(轻度事故半径10米、中度20米、重度30米),拉设耐高温警戒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监测有毒气体浓度(用氟化氢检测仪,阈值≤1mg/m³),记录风向(每5分钟1次),引导人员沿上风向撤离;监督救援人员防护装备穿戴(必须穿耐高温防护服、戴面罩),禁止未防护人员靠近事故区域;事故后保护现场,配合调查组取证(拍摄铝液泄漏轨迹、设备损坏情况)。3.副组长(设备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撑:判断铝液泄漏原因(如溜槽破损、炉衬侵蚀),指导操作工关闭熔炉进料口、切断燃料供应(如天然气阀门);制定堵漏方案:轻度泄漏用耐火泥封堵溜槽,中度泄漏用专用铝液堵漏板(耐高温>1000℃)覆盖,重度泄漏启动炉底应急放铝通道;检查设备状态:事故后检测熔炉衬体厚度、转运包耳轴强度,确认无二次泄漏风险后,方可同意恢复作业。4.现场处置人员职责人员类型核心职责熔炉操作工立即停止熔炉运行(关闭电源、燃料阀),开启炉口排烟风机(加速有毒气体排出);协助转运泄漏铝液(用专用舀铝勺转移至备用包);记录事故前熔炉参数(温度、压力)焊工携带耐高温焊接工具,对轻微破损的转运包耳轴、溜槽进行临时加固;配合设备工程师安装堵漏装置(如焊接堵漏板)医疗急救员携带专用急救箱(含耐高温手套、烧伤膏、无菌纱布、止痛针),对烫伤人员进行救治(轻度烫伤用冷水冲洗15-20分钟,重度烫伤用无菌纱布覆盖,禁止涂抹药膏);协助120转运重伤员安全员在警戒区周边值守,禁止非救援人员进入;引导消防、医疗车辆进入(避开铝液泄漏区域);清理疏散通道内的杂物(如工具、备件)三、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一)报警与信息上报流程第一发现人报告:操作工/安全员发现铝液泄漏、设备异常后,1分钟内用防爆对讲机向组长报告,内容需明确:“事故位置(如‘1号熔炉出铝口’‘转运包轨道区’)、事故类型(铝液泄漏/喷溅/爆炸)、泄漏量估算、人员受伤情况”;若为铝液遇水爆炸或火灾,第一发现人需立即呼喊“铝液爆炸/起火,快撤离”,同时按下车间紧急停机按钮(切断熔炉总电源)。内部上报与外部联动:轻度事故:组长组织现场处置,无需外部联动,处置后1小时内向企业应急指挥部报告;中度事故:组长10分钟内上报企业应急指挥部,拨打120(人员受伤),联系附近医院(需具备烧伤救治能力);重度事故:组长5分钟内上报企业应急指挥部及属地应急管理局,拨打119、120,请求消防救援(需携带耐高温灭火设备)、医疗支援。(二)应急响应分级及处置1.三级响应(轻度事故)处置(30分钟内完成)适用场景:熔炉出铝口轻微漏铝(量<50kg)、转运包少量渗铝、无人员受伤;处置流程:操作工立即停止出铝作业,关闭熔炉燃料阀,用耐火泥封堵漏铝点(厚度≥5cm);安全员设置10米警戒区,禁止人员靠近,用氟化氢检测仪监测气体浓度(确保≤1mg/m³);焊工对漏铝点周边进行加固(焊接耐火材料),设备工程师检查炉衬厚度,确认无扩大风险;清理泄漏铝液(待冷却后破碎移除),1小时内恢复熔炉局部作业。2.二级响应(中度事故)处置(1-2小时完成)适用场景:转运包倾翻漏铝(50-200kg)、1-2人轻微烫伤、无爆炸/火灾;处置流程:组长下达“停止所有作业”指令,操作工切断转运包轨道电源,用专用夹具固定倾翻的转运包(防止进一步倾斜);安全员拉设20米警戒带,引导人员沿上风向撤离,医疗急救员对烫伤人员进行冷水冲洗(15-20分钟)、涂抹烧伤膏;设备工程师组织人员用耐高温铲车转移泄漏铝液(倒入备用包),对漏铝区域地面覆盖干砂(防止铝液流动扩散);120到场后,协助转运受伤人员,设备工程师检查转运包耳轴、吊具,确认无修复价值后更换备用转运包,2小时内恢复非事故区域作业。3.一级响应(重度事故)处置(2小时以上,需外部支援)适用场景:熔炉漏炉(>200kg)、铝液遇水爆炸/火灾、3人及以上受伤;处置流程:组长立即组织全员撤离至车间外安全区(距离事故点50米以上),操作工切断车间总电源、天然气总阀;安全员用高音喇叭引导撤离,禁止人员折返取物,医疗急救员在安全区搭建临时救护点,对重伤员开展心肺复苏(如爆炸导致窒息);消防到场后,配合提供车间布局图(标注熔炉位置、燃气管道),禁止用水直接灭火,采用干砂、石墨粉覆盖铝液火灾;泄漏铝液冷却后,设备工程师组织拆除受损熔炉衬体,更换耐火材料,检测合格后(衬体厚度达标、无漏水)方可恢复生产,全程需24小时以上。(三)典型事故专项处置1.铝液遇水爆炸处置立即切断冷却水源(关闭总阀),禁止人员靠近爆炸区域(防止二次爆炸);用干砂覆盖泄漏铝液(厚度≥10cm),隔绝空气与水分,若有火势用干粉灭火器(禁止用水、泡沫)灭火;医疗急救员对爆炸导致的冲击伤、烫伤人员优先救治,检查是否有异物嵌入伤口(避免盲目移除);事故后检测车间结构(如梁体、立柱),确认无坍塌风险后,再清理爆炸残留物。2.氟化氢气体泄漏处置立即开启车间所有排烟风机(风量≥10万m³/h),人员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禁止用过滤式防毒面具)撤离至上风向;安全员用气体检测仪划定污染范围,浓度超1mg/m³区域设置警戒,禁止人员进入;设备工程师关闭助熔剂添加系统,对泄漏点(如管道接口)用密封胶封堵,泄漏的助熔剂用干砂覆盖收集(按危废规范处置);通风2小时后,检测气体浓度达标(≤1mg/m³),方可进入清理。3.人员重度烫伤处置医疗急救员立即将伤者转移至阴凉处,移除烫伤部位衣物(粘连时用剪刀剪开周边,禁止强行撕扯);对烫伤面积>1%的部位,用无菌纱布覆盖(禁止涂抹牙膏、酱油),给予止痛针(如布洛芬);怀疑有呼吸道烫伤(如伤者咳嗽、声音嘶哑),立即给予吸氧(氧流量5-8L/min),禁止喂食饮水;120到场后,提供伤者烫伤面积、部位信息,协助转运至烧伤专科医院。(四)通讯联络要求内部通讯:各小组配备防爆对讲机(避免产生电火花),设定专用频道,操作工每5分钟向组长报告铝液泄漏控制情况(如“漏铝量无增加”“气体浓度正常”);外部通讯:组长保持与119、120、企业指挥部的实时通讯,提供“事故地点精确坐标、铝液温度、是否有燃气泄漏”等关键信息;信息记录:安全员全程记录通讯内容(时间、对象、指令),事故后整理成《应急通讯台账》,作为复盘依据。四、注意事项救援操作规范: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全套耐高温防护装备(防护服耐温≥1000℃、面罩防冲击、手套防烫伤),进入事故区域需2人同行(1人操作1人监护);铝液堵漏时禁止使用水、泡沫等冷却剂,需用耐火材料、干砂等耐高温物质,防止铝液骤冷炸裂;转运受伤人员时用硬板担架,保持肢体平直,怀疑颈椎损伤时用颈托固定,避免加重伤害。设备与物资管理:熔炉衬体每季度需检测1次(用超声波测厚仪),厚度低于设计值80%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