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1页
明光市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2页
明光市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3页
明光市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4页
明光市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光市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改造范围本项目位于明光市主城区,涉及东苑小区、明珠苑二区、金裕小区等20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200户。改造区域多为2000年前建成的开放式小区,普遍存在排水管网老化、路面硬化率高(平均达78%)、绿化功能退化等问题,2023年汛期监测显示,区域内涝点达17处,最大积水深度0.6米,积水时长超4小时。作为明光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示范工程,项目将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维技术体系,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雨水资源化利用率≥30%的刚性指标。1.2设计标准与技术指标本工程严格遵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GB/T51345-2019及安徽省《城镇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技术导则》,重点控制以下指标:透水铺装率:机动车道≥30%,人行道及广场≥60%下沉式绿地率:小区总绿地面积的40%改造为下沉式调蓄容积:每公顷建设用地不小于300m³雨水花园处理能力:悬浮物去除率≥80%,COD去除率≥40%材料性能: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C30,渗透系数≥1.5×10⁻³m/s1.3改造内容与技术体系绿色基础设施:新建雨水花园12处(总面积860㎡)、下沉式绿地28处(总面积2100㎡)、生物滞留设施35处,同步改造绿色屋顶3.2万㎡;灰色设施升级:改造雨污分流管网4.8km,新建调蓄池2座(总容积500m³),更换智能雨污分流井18座;智慧管理系统:布设雨量监测点6处、水位传感器22个,构建小区级海绵智慧管控平台,接入明光市"城市水脑"系统实现数据联动。二、施工部署2.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成立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下设5个专业工作组:施工管理组:负责现场施工组织,配备施工员6名、质检员3名,实行分区负责制技术攻关组:联合安徽建筑大学组建专项团队,重点解决凹凸棒基透水材料本地化应用物资保障组:建立透水砖、生态滤料等关键材料的本地化储备库,确保连续施工民生协调组:与社区联合成立"居民监督委员会",设置24小时热线响应机制智慧运维组:提前介入设备安装调试,编制《海绵设施运维手册》2.2施工分区与流程规划采用"片区微循环"施工法,将项目划分为A、B、C三个大区,每个大区再分3-4个独立工区,实施"三阶段流水作业":基础改造阶段(45天):完成地下管网改造、路基处理,同步实施"白改黑"工程海绵设施阶段(60天):重点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绿色设施,穿插进行智能设备安装景观提升阶段(30天):实施绿化补种、小品建设及智慧系统联调2.3资源配置计划机械设备:投入液压破碎锤3台、透水摊铺机2台、小型压实机5台,采用"微扰动"施工工艺减少扬尘噪音;材料供应:优先采购明光本地企业生产的凹凸棒基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50MPa),储备生态滤料800m³、透水砖15万块;劳动力组织: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180人,其中持证特种作业人员32人,实行"三班倒"作业制度。三、关键技术措施3.1透水铺装系统施工透水混凝土路面:采用"分层浇筑法",基层为200mm厚级配碎石(渗透系数≥5×10⁻³m/s),中层为150mm厚C30透水混凝土,面层为50mm厚彩色透水磨石。施工时严格控制水灰比0.38-0.42,采用高频振捣器(频率50Hz)确保密实度,养护期不少于14天,采用薄膜+土工布双层覆盖保湿。生态透水砖铺装:人行道选用200×100×60mm规格的砂基透水砖(渗透系数≥2×10⁻³m/s),采用"柔性铺设法",砂垫层厚度30mm,接缝宽5mm,填充专用透水砂。路缘石采用"平缘式"设计,每5m设置1处雨水溢流口,与下沉式绿地连通。3.2雨水花园施工工艺结构层设计:采用"五维复合结构"(从上至下):蓄水层(深度100-150mm,种植土+有机质配比3:1)覆盖层(50mm厚树皮覆盖,粒径20-50mm)种植土层(300mm厚改良土,渗透系数1×10⁻⁴m/s)过滤层(150mm厚石英砂+凹凸棒矿粉复合滤料)排水层(200mm厚碎石盲沟,内置DN100穿孔排水管)植物配置:选用乡土耐涝植物,上层配置垂柳、乌桕等乔木(胸径8-10cm),中层种植再力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地被层选用狗牙根、结缕草等耐践踏草坪,形成"乔灌草"立体群落。3.3智能雨洪控制系统调蓄池施工:采用"预制装配+现场浇筑"复合工艺,池体为C35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6),内壁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安装超声波液位计(量程0-3m,精度±1mm),与市政管网排口电动阀门联动,实现"削峰错峰"排放。智慧监测系统:在小区出入口、低洼处等关键节点布设物联网终端,监测参数包括:降雨量(分辨率0.2mm,采样频率1分钟)积水深度(量程0-1m,精度±2mm)水质指标(pH值、浊度,每小时采样1次)数据通过LoRa无线传输至管控平台,当预测3小时降雨量≥50mm时,自动启动预警响应。3.4绿色屋顶改造技术模块化施工:采用"单元式种植盒"(尺寸500×500×300mm),重量控制在80kg/㎡以内。结构层依次为:防水层(1.5mm厚聚脲防水涂料+0.8mm厚丁基橡胶卷材)排水层(20mm高凸壳排水板,排水能力≥2L/s/m)过滤层(200g/㎡土工布)种植层(150mm厚轻质营养土,容重≤800kg/m³)选用佛甲草、垂盆草等景天科植物,耐寒温度-20℃,无需灌溉养护。四、质量安全管理4.1质量管理体系材料控制:建立"三检三试"制度,透水砖进场需提供出厂合格证、第三方检测报告,并现场抽样进行渗透系数测试;过程管控:对透水混凝土压实度(≥93%)、透水铺装平整度(5mm/2m)等关键指标实行"首件认可制",每个检验批留置3组试块;验收标准: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关键工序优良率≥95%,建立包含影像资料的"海绵设施质量档案"。4.2安全生产措施防护体系:设置标准化围挡(高度2.5m),采用定型化防护栏杆(高度1.2m,间距≤2m),危险区域悬挂LED警示灯带。临时用电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配备智能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专项方案: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如调蓄池施工)编制专项方案,配备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检测范围:O₂0-30%VOL,CO0-1000ppm),实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应急管理:组建20人应急突击队,储备沙袋2000袋、抽水泵8台(单台流量50m³/h),与气象部门建立暴雨预警"绿色通道"。4.3文明施工保障降噪防尘: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在6:00-22:00,破碎机等设备安装隔音罩(降噪量≥25dB),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含三级沉淀池),PM10在线监测超标时自动启动雾炮机;民生保障:每栋楼设置"便民通道"(宽度≥1.2m),保留临时停车位(不少于总户数15%),为独居老人提供"代购代办"服务;环境恢复:施工垃圾日产日清,建筑垃圾回收率≥90%,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绿化(恢复率105%)。五、施工进度计划5.1里程碑节点控制第1-15天:完成施工准备及地下管线探测,A区管网改造启动第30天:A区透水铺装完成50%,B区管网改造进场第60天:所有雨水花园结构施工完成,智慧系统设备到场第90天:透水铺装全面完工,开始调蓄池试水运行第120天:绿化种植及景观小品施工,系统联调启动第135天:竣工验收及资料移交5.2进度保障措施动态管理:采用BIM+甘特图双轨制进度管理,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延误超3天启动预警机制;资源保障:与供应商签订"赶工物资保障协议",承诺48小时内应急供货;技术储备:提前编制《季节性施工专项方案》,雨季施工时采用"防雨棚+速凝剂"组合措施,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5.3工期风险应对针对明光市6-7月梅雨季节影响,制定"三抢一备"预案:抢晴施工:提前3天储备防雨物资,雨后2小时内恢复作业抢工补偿:高峰期实行"计件工资+赶工奖"激励机制抢通关键线路:优先保障管网、调蓄设施等控制性工程设备备用:关键设备(如摊铺机)备用率100%,确保故障时30分钟内替换六、验收标准与运维管理6.1分阶段验收要求隐蔽工程验收:管网施工需进行闭水试验(试验水头1.5m,渗水量≤20m³/km·d),基础处理需检测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3%);分项工程验收:透水铺装现场测试渗透系数(≥设计值的80%),雨水花园进行水质净化效能测试(进水SS150mg/L时,出水≤30mg/L);竣工验收:需提供1年以上的连续监测数据,包括暴雨场次的径流控制率、设施运行状态等,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估。6.2运维管理体系日常维护:建立"专业+志愿"运维队伍,每季度对透水铺装进行高压冲洗(压力15-20MPa),每年更换20%的生态滤料;智慧运维:平台设置三级预警机制,当设备故障时自动推送工单至责任人手机(响应时间≤2小时);居民参与:开展"海绵管家"培训,招募50名居民志愿者参与日常巡查,发现问题通过微信小程序即时上报。6.3效益评估机制监测指标:设置3组对照监测点,连续2年监测以下指标:水文效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洪峰削减率环境效益:空气湿度(提升≥10%)、热岛效应(降低≥2℃)经济效益:雨水回用量(预计年节水1.2万吨)、内涝损失减少量每年编制《海绵设施运行评估报告》,作为后续改造优化依据。七、创新技术应用7.1凹凸棒基材料本地化应用利用明光市特有的凹凸棒石黏土资源,研发三种专用材料:透水混凝土掺合料:掺入15%凹凸棒微粉,抗压强度提升20%,成本降低12%生态滤料:以凹凸棒矿为基材,吸附容量达80mg/g,是传统滤料的2.5倍生物滞留介质:添加凹凸棒改良土,氮磷去除率分别提高35%、42%7.2"海绵+文旅"融合设计结合明光市"女山湖文旅"战略,在小区入口广场建设"雨水科普墙"(采用透水砖拼花工艺),在下沉式绿地设置"生态栈道"(采用竹木复合板材),打造3处"海绵主题"微型景观节点,植入二维码讲解标识,兼具科普教育功能。7.3适老化与海绵功能融合在老年活动区周边设置"透水盲道"(凸起高度5mm,间距3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