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挖口浇地施工方案_第1页
东北挖口浇地施工方案_第2页
东北挖口浇地施工方案_第3页
东北挖口浇地施工方案_第4页
东北挖口浇地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寒区挖口浇地工程施工综合方案一、施工总体部署1.1施工时段划分根据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将全年施工划分为三个阶段:黄金施工期(5月15日-10月15日),此阶段日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冻土完全融化,重点开展渠道开挖、管道铺设等主体工程;冬期准备期(10月16日-11月15日),日均气温降至0-5℃,主要进行已建工程保温处理及设备越冬防护;越冬维护期(11月16日-次年5月14日),日均气温低于0℃,除特殊保温区域外暂停土方作业,重点开展设备检修与材料储备。1.2资源配置计划机械设备:配备带预热功能的柴油挖掘机3台(斗容1.2m³),冻土破碎锤2台,履带式推土机2台,混凝土搅拌站1套(生产能力30m³/h),柴油暖风机15台,智能温控设备10套。所有设备加装低温启动装置,液压系统更换-35℃专用抗磨液压油。材料储备:在10月上旬完成主要建材储备,其中PE管材存储量满足总用量的120%,采用室内架空堆放;砂石料场设置双层彩钢板保温棚(内置100mm岩棉保温层),确保骨料温度不低于5℃;水泥存储采用密封罐+电伴热系统,罐内温度维持在10℃以上。劳动力组织: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85人,其中寒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配备专职测温员4人,24小时轮班监控施工环境温度。所有施工人员需通过冻土施工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二、冻土专项处理技术2.1季节性冻土开挖工艺开挖方法:采用"破碎-切割-装运"三段式施工法,当冻土层厚度≤0.8m时,直接使用破碎锤破碎后挖掘机装车;厚度超过0.8m时,采用分层开挖,每层厚度控制在50cm,随挖随覆盖阻燃保温被(导热系数≤0.03W/(m·K))防止二次冻结。开挖轮廓线超出设计边线1.5m,开挖深度至冻土层以下80cm,基底预留30cm厚保护层待浇筑垫层前突击开挖。土方平衡:开挖土方分两类堆放,表层耕作土单独堆放于保温棚内(用于后期复垦),下层冻土运至指定弃土场,采用分层碾压堆放(每层厚度50cm,压实度≥90%),坡率控制在1:1.5。弃土场周边设置30cm高土埂,防止融雪径流冲刷。2.2地基处理方案换填处理:渠道基底采用级配砂石换填,换填深度1.2m,分层摊铺碾压,每层厚度25cm,压实度≥96%。在砂石垫层中掺入0.3%聚丙烯纤维(长度12mm),提升抗冻胀性能。垫层顶面铺设1.5mm厚HDPE防渗膜,周边延伸至换填范围以外50cm,采用双缝热熔焊接,焊接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的85%。排水系统:沿渠道两侧设置30cm×40cm砖砌盲沟,内填粒径5-10cm碎石,沟底坡度不小于2%。盲沟与集水井连接,井深3m,内置潜水泵(配备低温启动装置),确保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不小于1.5m。三、灌溉系统建设3.1水源工程施工取水口建设:采用阶梯式取水结构,底层设置抗冻混凝土底板(厚度80cm,掺入4%防冻剂),底板下设20cm厚级配砂石垫层+双层防渗膜。取水闸门采用钢制闸门(表面喷涂聚脲防水层),门槽两侧设置5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闸门井采用"红砖砌筑+聚氨酯现场发泡"保温结构,保温层厚度不小于100mm。泵站建设:泵房采用轻钢结构,墙体采用150mm厚彩钢夹芯板(芯材为岩棉),屋面设置5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水泵基础采用C30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F200),基础周边埋设-20℃专用电伴热带,温控系统与泵房温度联动,确保基础温度不低于5℃。3.2输水系统施工渠道工程:采用梯形断面设计,底宽2m,边坡1:1.5,采用C25混凝土现浇衬砌(厚度15cm),每10m设置伸缩缝(宽度2cm),缝内填充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混凝土浇筑前采用热水拌合(水温≤80℃),掺加3%复合型防冻剂(不含氯盐),出机温度不低于15℃,入模温度不低于10℃。管道铺设:主干管采用DN200mmPE管(压力等级1.6MPa),采用热熔对接连接,接口处设置保温套(内置电伴热丝)。管道敷设深度为冻土层以下1.2m,管沟底部铺设20cm厚细砂垫层,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采用素土回填(压实度≥93%),之上采用原土回填。每个转弯处设置混凝土支墩,支墩内预埋测温传感器,实时监测管周温度。3.3田间灌溉系统出水口布置:采用旋转式出水口(间距50m),配备快速接头与保护装置。出水口井体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内配Φ12mm钢筋网),井深1.5m,井口安装保温盖板(内置50mm保温层)。井体周边3m范围内采用C15混凝土硬化(厚度10cm),设置5%坡度向外侧排水。微灌系统:大田区采用地埋式滴灌带(间距1.5m),壁厚0.3mm,滴头间距30cm,工作压力0.15MPa。滴灌带埋深30cm,采用"浅埋深+冬季排空"技术,在每年10月底进行系统冲洗后,通过空压机(压力0.6MPa)排空管道余水,防止冻裂。四、寒区施工质量保障措施4.1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材料控制:拌合水采用燃煤锅炉加热,水温控制在60-70℃,骨料采用蒸汽加热(蒸汽压力0.2MPa),确保拌合前骨料不含冰块。水泥选用P.O42.5R水泥,掺加3%粉煤灰(Ⅰ级)改善和易性,防冻剂采用无氯型(掺量3-5%),与拌合水预溶后加入。浇筑工艺:采用"分层浇筑+连续作业"方式,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2小时。混凝土振捣采用高频振捣棒(振捣频率12000次/min),振捣时间15-20秒,直至表面泛浆。浇筑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搭接宽度≥10cm),之上覆盖三层阻燃保温被(总厚度≥15cm),保温被接缝处采用胶带密封。养护制度:采用"电伴热+暖棚"复合养护体系,在模板外侧粘贴50mm厚聚氨酯保温板,内部设置电伴热系统(功率15W/m),温度控制在5-20℃。建立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在每个浇筑体布置3组测温点(表层、中心、距表面10cm处),前3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之后每4小时一次,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25℃。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5%前,养护温度不低于5℃。4.2管道工程质量控制焊接质量:PE管焊接前清除端口杂物,采用热熔对接机加热(温度190±10℃),加热时间按壁厚每毫米10秒计算,对接压力0.15MPa。每个焊口进行翻边切除检验,切除样块进行拉伸试验,断裂强度不低于母材的80%。防冻措施:所有外露管道采用"保温层+防护层"双重保护,保温层采用50mm厚离心玻璃棉(导热系数≤0.038W/(m·K)),防护层采用0.5mm厚铝合金薄板。阀门井内设置自动温控电伴热系统,当井内温度低于0℃时自动启动加热,维持井内温度在5℃以上。系统调试: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分段试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压时间2小时,压降不得超过0.02MPa。冬季试压采用压缩空气(压力0.6MPa),试压完成后立即吹扫排空,管道内压缩空气露点控制在-20℃以下。五、越冬维护与安全保障5.1工程越冬保护渠道防护:在11月上旬完成渠道排水,采用分段封堵、逐级抽水方式排空积水。边坡采用复合保温被(内层无纺布+中层岩棉+外层防水帆布)覆盖,覆盖宽度超出渠顶1m,采用沙袋压实固定。渠底每隔50m设置集水坑(深50cm),内置防冻型潜水泵,及时排除融雪积水。设备越冬:水泵、阀门等设备进行解体保养,轴承加注特种低温润滑脂(适用温度-40℃),电机绕组采用热风吹干后密封,控制柜内放置防潮剂。所有外露金属部件喷涂防锈漆+防腐油脂,设备表面覆盖保温罩(保温层厚度80mm)。5.2安全保障措施低温防护:施工现场设置防寒休息室(配备燃油暖风机),室内温度维持在15℃以上。为施工人员配备-30℃专用防寒服、防寒靴及防冻伤药品,每2小时轮换作业。当环境温度低于-25℃或风力超过6级时,停止室外作业。防火防爆: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办理许可证,配备防爆型消防器材(适用温度-40℃)。柴油储罐设置在距施工区50m以外,采用双层罐+防渗池结构,罐体表面喷涂反光隔热涂料,周边设置防火砂池(容积2m³)。应急管理:编制寒区施工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包括备用发电机2台、应急保温被500m²、柴油暖风机10台)。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预警联动机制,提前48小时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准备。六、施工进度计划与验收标准6.1进度控制节点5月15日-6月30日:完成渠道土方开挖与地基处理7月1日-8月15日:完成混凝土衬砌与管道铺设8月16日-9月30日:完成田间灌溉系统安装10月1日-10月31日:系统调试与试运行11月1日-11月15日:越冬保护措施落实6.2验收标准土方工程:渠道底高程偏差≤±30mm,边坡坡度偏差≤±1%,压实度≥95%(重型击实标准)。混凝土工程:表面平整度≤5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