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1页
(正式版)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2页
(正式版)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3页
(正式版)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4页
(正式版)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GuidelinesforformulatingdynamiccontrolschI 2 2 3 4 5 6 6 7 8 9 9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1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汛末latestageoftheflood动态控制域dynamiccontro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dynamiccontrolofreservoirwaterlevelsduringthelatestageoft按照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而划分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通常指气压空间分布所组成的系统。其运动形式大都呈涡旋状或波状,如气旋、反气旋、锋、台风、2——具有可靠的水文气象测报系统,洪水预报方案精度达到GB/T22482规定的乙级及以上等——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必要的技术力量、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监查实施能力,洪水调度考评达——已按现行规程规范要求完成汛限水位复核工作,具备可靠的应急预案。4.2编制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应坚持“安全第一、统4.3首次申请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水库,应开展技术论证、编制《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报告》(简称《报告》,提纲参见附录A),经批复后实施。如工程状况、运行条件、工程保护4.4编制《报告》应收集、整理水库及所在流域的以下资料:——水库工程。包括水库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特征指标、特性曲线、调度规程、安全运用条件——防洪体系及相关工程。包括水库所在河流(河段)的工程布局与防洪规划、洪水调度方案、——水文站网及洪水测报系统。包括上游干支流、下游至控制断面区间干支流的水文站网、洪水5.1.1应说明水库及所在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流域、水库工程、防洪体系及相关工程、水文站网及5.1.2应说明水库对4.1的符合情况,包括水库进一步发挥综合利用效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5.2流域概况5.2.2河流水系,包括流域的面积、形状、水系,河流的长度、比降5.2.3水文气象,包括主要气候特征、主要天气系统、多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分布,历史大暴雨的发生时间、暴雨中心、覆盖范围、场次降雨最大点(面)雨量(位置),主要洪水、干旱。35.3.1水库设计方案与任务,包括工程布局、批复的任务与实际承担的任5.3.2水库特征指标,包括设计径流与设计洪水成果、主要特征水位及对应库容、主要挡水泄水建筑物设计参数等。应重点说明设计洪水成果采用的方法、洪水或暴雨资料、历史或特5.3.4水库调度规程的编制、审批、执行情况及主要内容,包括水库调度图与洪水调度方案等。5.3.5水库安全运用条件,包括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与库区岸坡稳定的运用限制条件,应重点5.4.1水库所在河流(河段)工程体系布局、防洪规划等方案。5.4.3上下游与水库相关的、已建(在建、拟建)的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5.4.4水库库区地形及征地移民情况,应重点说明汛限水位到防洪高水位之间的征地移民历史遗留问5.4.5水库实际调度运行情况及其因实施防洪规划等方案引起的防洪形势变化。5.5.1流域水文站网分布情况,包括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的沿革。5.5.4水库洪水预报方案及其运用效果、存在的问题,预报方案应包括预报模型及参数等。b)分析项目宜包括场次降雨相应的暴雨中心、降雨量级、降雨过程、降雨分布等;6.2.2依据不同预见期、不同天气系统的降雨预报准确率及其分布,确定降雨预报有效预见a)评定样本水文资料不少于10年,大、中、小代表性场次洪水不少于50次;b)评定项目宜包括洪峰流量、峰现时间、洪水总量、防洪控制断面洪峰水位(流量)等;6.3.2根据评定结果分析不同预见期、不同量级洪水的洪峰、峰现时间与洪水过程(洪量)的预报误46.4.2应综合降雨预报分析、洪水预报精度评定的成果,从防洪安全角度结合调度方式确定洪水预报7.2.1分析水库所在流域的暴雨特性,包括暴雨的天气系统成因、时空7.2.2分析水库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包括洪水组成、过程、量级及季节性7.3.1分析建库以来设计洪水资料与条件变化,说明洪水资料还原方法、洪水系列延长情况及其一致a)采用延长后的洪水系列资料,复核防洪控制断面设计洪水;7.3.3对比原设计洪水与复核设计洪水。若两者差异较大,经调洪演算对防洪特征水位等产生较大影b)各分期内洪水量级相近,不同分期的洪水量级有显著差异;c)避免割裂天然洪水过程,洪水样本不宜跨峰,可按月、旬(10天)或候(5天)选样分析;d)若水库初设报告中已有汛期分期成果b)时段平均流量。分界点后连续旬(候)平均流量小于汛期平均流量;根据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确定,广东省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57.4.3分界宜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必要时辅以其它方法。7.4.4综合汛期暴雨洪水变化规律与天气系统成因确定汛末,应具备以下条件:a)指标的统计值或相对值在汛末显著小于汛期其他时段;b)分界点应明确为具体日期。7.5汛末设计洪水7.5.1根据水库运行需求推求汛末设计洪水、防洪控制断面与区间汛末设计洪水,并分析汛末设计洪水的组成。7.5.2频率计算采用汛末最大值法选样。7.5.3汛末设计洪水推求方法应符合SL44要求。8实施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分析8.1一般规定综合抗旱、生态用水、发电、航运等多目标调度需求,分析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8.2抗旱调度需求8.2.1说明水库供水对象及用水需求,包括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最小下泄流量保障目标8.2.2说明供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水源工程供水情况,分析供水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8.2.3统计水库建库以来弃水年份、弃水时段及弃水量,计算水库水量利用系数与汛末有效蓄水率。8.3生态用水调度需求8.3.1说明水库下游生态保护、库区水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以及开展促进鱼类繁育、压咸补淡、生态流量保障等生态用水调度需求。8.3.2对比水库生态用水调度现状与原设计变化,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8.4发电调度需求8.4.1说明水库水电站在电力系统的地位与作用,分析电网对水电站发电调度需求。8.4.2说明水库水电站保证出力、加大出力、预想出力、降低出力等参数。8.4.3对比水库水电站现状与原设计变化,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8.5航运调度需求8.5.1说明水库所在河流(河段)上下游航道整治情况,包括航道水深、水位变幅(流速)、设计最小通航流量(水位)等需求。8.5.2设有船闸、升船机等过坝通航建筑物的水库,说明汛期为保障大坝与通航安全,对航道和过坝设施采取的限航或停航有关规定。68.5.3对比水库航运调度现状与原设计变化,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8.6.1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供水、生态用水、发电、航运等调度需求,归纳总结编制水库8.6.2结合水库功能,分析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9.2.1根据流域相关规划,分析水库防洪保护区范围、防洪标准及其变化。9.2.2分析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包括水库下游防洪控制河段冲淤变化,河道整治、景观构造及堤防等工程建设情况与标准,防洪控制断面的分级控制水位、安全泄量,洪水9.2.3对比分析水库现状与原设计成果的防洪调度方式、泄流过程和控泄流量等的变化。9.2.4分析流域水库群紧急调度时的关联性影响。9.3.1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分析大坝的安全性与可靠性。9.3.2结合水库泄水建筑物组成及泄流能力,分析泄水设施运行状况,统计建库以来实际最大泄流等9.3.3分析水库运行调度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对水库工程安全的保障作用及其在实际洪水调度过程中的9.3.4分析水库综合利用调度设施安全性与可靠性。9.3.5存在除险加固或改造的水库应说明详细情况。9.4.1结合水库移民实际搬迁情况,分析现状淹没影响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及其分布高程,复核水库库9.4.2根据水库库尾实际淤积形态、不同淤积年限、设计洪水成果,复核水库设计水面线。9.4.3多沙河流应根据水库库区淤积观测资料,分析水库淤积情况及其影响,采用最新测绘成果复核9.4.4河道型水库应建立库区河道水动力学模型,推求库区回水水面线,分析实施水库汛末运行水位710.1.2动态控制判别条件应简单明确,动态控制方式应安全可靠,具有可操作性。10.1.3制定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应考虑洪水预报10.2.1动态控制的判别指标采用水库入库流量(水位)、区间流量和防洪控制断面流量(水位)等。——洪峰流量安全裕度不宜大于20%。——峰现时间安全裕度宜提前1~2个时段。——水库、下游区间的预报洪量安全裕度不宜大于20%。——预见期相对误差安全裕度不宜大于30%。10.2.3判别指标综合安全裕度作为判别条件。——预报调度方式。利用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确保水库及上、下游风险——预泄能力约束方式。在水库有效预见期内,按照洪水起涨前库水位必须降至汛限水位的要——库容补偿方式。根据流域水文不同步性与水库群库容差异,按照防洪控制断面要求采用补偿调度或错峰调度方式,确定上游或下游水库富余10.3.2根据动态控制判别条件拟定若干水库水位及下泄流量的比选方案。10.3.3动态控制水位由高到低降至汛限水位时应安全消落,由低向高过渡时应在低水位终止日期后10.4.2综合洪水预报有效预见期、水库预泄能力、水位变化幅根据单因素或多因素组合分别确定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安全浮动上限,取下包线作为动态控评估库区、水库工程及下游防洪保护区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与采用原设计洪水调度方11.2.1增量成本测算项目包括为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需要增加的管理费用、必要的设施8建设或改造费用、风险管控措施的投入等。11.2.2在正常运行年,若设施建设或改造影响水库正常运用时,损失的效益应计入增量成本。11.3增量效能测算11.3.1按SL72要求测算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在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增量效11.3.2分别测算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及多年平均的效能指标。12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风险评估分析库区、水库工程及下游防洪保护区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与采用原设计洪水调度方案相比造成的附加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12.2风险因子识别12.2.1分析确定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主要风险因子及其分布。12.2.2分析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不确定性并识别风险因子:a)降雨预报不确定性。包括降雨预报信息的漏报与空报,宜使用降雨预报信息相应的实际降雨量分布来反映;b)入库洪水不确定性。包括洪峰、洪量与洪水过程等方面的误差,宜使用实测洪水(暴雨)系列中不同典型来反映;c)洪水预报不确定性。包括洪峰、洪量(净雨)、峰现时间等指标的预报误差,宜使用各指标预报误差分布来反映;d)调度滞时不确定性。宜根据水库实际调度过程中调度滞时分布来反映;e)工程设施运行不确定性。按照SL258标准评定的一类坝工程设施运行不确定性为低;二类坝工程设施运行不确定性为中,应对薄弱项进行说明;f)根据水库及所在流域实际情况补充可能影响库区、水库工程及下游防洪保护区安全的其他风险因子。12.3风险评估及评价12.3.1采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法、随机模拟法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智能方法等可作为补充。12.3.2宜在5年一遇至水库设计洪水标准区间选择典型设计频率洪水,随机生成洪水样本。a)库区的风险评估指标宜采用上游淹没风险率;b)水库工程的风险评估指标宜采用最高坝前水位风险率;c)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风险评估指标宜采用下游控制断面流量(水位)风险率;d)存在特定安全运用要求的水库系统,应分析相应风险评估指标的风险率。912.3.4风险损失确定:a)库区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上游淹没风险率超出其基准值的幅度与持续时间;b)水库工程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最高坝前水位风险率超出其基准值的幅度与持续时间;c)下游防洪保护区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下游控制断面流量(水位)风险率超出其基准值的幅度与持续时间;d)安全运用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安全运用风险评估指标超出其安全阈值的幅度与持续时间。12.3.5评价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风险是否可接受:a)上游淹没风险率及风险损失是否可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增加库区淹没损失;b)最高坝前水位风险率及风险损失是否可以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影响大坝安全;c)下游控制断面流量(水位)风险率及风险损失是否可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增加下游防洪控制断面的防洪压力;d)安全运用风险评估指标风险率变化量及影响程度是否可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增加安全运用风险与损失。12.4风险管控措施12.4.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风险管控措施应具备可行性、可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