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部解剖学指南一、概述
腹部解剖学是研究腹腔内器官及其空间关系的学科,对于临床诊断、手术操作和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将系统介绍腹部的层次结构、主要器官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采用层级结构进行阐述,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腹部层次结构
(一)皮肤与皮下组织
1.皮肤:腹部皮肤厚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平均厚度约1-2mm。
2.皮下组织:包含脂肪层和筋膜,脂肪层厚度受肥胖程度影响,可达5-10cm。
(二)肌层
1.腹直肌:位于腹部中线,两侧对称,可分三部(上、中、下)。
2.腹外斜肌:位于腹直肌外侧,呈扇形分布,参与腹式呼吸。
3.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形成腹内压。
(三)腹壁深筋膜
1.浅层:覆盖腹肌表面。
2.深层:与腹膜腔紧密相连,形成筋膜间隙。
(四)腹膜
1.腹膜腔:潜在腔隙,内含少量浆液。
2.腹膜壁层:覆盖腹壁内表面。
3.腹膜脏层:覆盖腹腔内脏器表面。
三、主要器官位置
(一)消化道器官
1.胃:位于上腹部,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2.小肠:包括十二指肠(上腹部)、空肠和回肠(中下腹部)。
3.大肠:盲肠(右下腹)、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
(二)肝胆系统
1.肝脏:位于右上腹,分为左叶、右叶、尾状叶和方叶。
2.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储存胆汁。
3.胆总管:连接胆囊与胰管,汇入十二指肠降部。
(三)泌尿系统
1.肾脏:位于后腹膜,左肾略高于右肾。
2.输尿管:连接肾脏与膀胱,分为输尿管腹部和盆腔部。
(四)其他器官
1.胰腺:位于上腹部,分为头、体、尾三部分。
2.脾脏:位于左上腹,属腹膜外器官。
四、血管神经分布
(一)动脉供应
1.腹主动脉:分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2.肝动脉:分支供应肝脏。
3.胰十二指肠动脉:供应胰头和十二指肠。
(二)静脉回流
1.门静脉:收集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2.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三)神经支配
1.腹腔神经丛:调节内脏功能。
2.脏器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五、临床意义
(一)触诊检查
1.腹部触诊可评估脏器压痛、反跳痛。
2.肝脏叩诊可判断大小。
(二)影像学应用
1.腹部超声:观察器官形态和血流。
2.CT扫描:精确定位病变。
(三)手术操作要点
1.腹部手术需熟悉层次结构,避免损伤血管。
2.腹膜后器官需注意神经保护。
六、总结
腹部解剖学涉及多系统器官,其空间关系和血管神经分布对临床实践至关重要。本指南通过系统分层介绍,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升诊断和操作精准度。
一、概述
腹部解剖学是研究腹腔内器官及其空间关系的学科,对于临床诊断、手术操作和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将系统介绍腹部的层次结构、主要器官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采用层级结构进行阐述,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区域,包含消化、吸收、排泄等多个系统的关键器官。准确掌握腹部解剖知识,有助于理解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本指南旨在为医学工作者、学生及对医学知识感兴趣的人员提供一份系统、实用的参考资料。
二、腹部层次结构
(一)皮肤与皮下组织
1.皮肤:腹部皮肤厚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平均厚度约1-2mm,但可因脂肪堆积、年龄等因素变化,女性腹部皮肤通常较薄。皮肤富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具有感觉、调节体温等功能。在临床操作中,如穿刺或手术,需注意皮肤张力及厚薄差异。
2.皮下组织:包含脂肪层和筋膜。脂肪层厚度受肥胖程度影响,可达5-10cm,甚至更厚,这会影响腹部触诊的敏感度,也增加了手术分离的难度。筋膜层包括浅层(覆盖腹肌表面)和深层(与腹膜腔紧密相连,形成筋膜间隙,如腹膜后间隙),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二)肌层
1.腹直肌:位于腹部中线,两侧对称,可分三部(上、中、下)。上腹部部分较短,中下部较长。腹直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腱在肚脐附近形成腹白线,是重要的解剖标志。腹直肌参与腹式呼吸和腹部屈曲动作。
2.腹外斜肌:位于腹直肌外侧,呈扇形分布,参与腹侧屈和旋转动作。其纤维方向从上外侧向下内侧,形成腹股沟管的外侧壁。
3.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腹内斜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腹横肌位于最深层,其肌纤维呈环状,形成腹内压,对维持腹压、排便、分娩等有重要作用。这三层肌肉共同构成腹壁的强大动力系统。
(三)腹壁深筋膜
1.浅层:覆盖腹肌表面,与肌肉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手术中可作为剥离层。
2.深层:与腹膜腔紧密相连,形成筋膜间隙。这些间隙是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腹膜后间隙,临床上有意义,因为某些感染或脓肿可能通过这些间隙扩散。
(四)腹膜
1.腹膜腔:潜在腔隙,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腹膜腔上界为膈肌下的腹膜,下界为盆底筋膜。腹膜腔通过膈孔与胸腔相通。
2.腹膜壁层:覆盖腹壁内表面,与腹膜脏层相延续。
3.腹膜脏层:覆盖腹腔内脏器表面,形成脏器的外被膜。根据覆盖方式不同,可分为覆盖型(如胃、肠)和悬挂型(如肝、脾,通过韧带固定)。
三、主要器官位置
(一)消化道器官
1.胃:位于上腹部,介于左膈肌与左肾之间,分为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贲门部位于胃上端与食管连接处;胃底为贲门右侧的膨大区域;胃体为胃底与幽门之间的主要部分;幽门部位于胃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胃的形态可因充盈程度、体型等因素变化。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围绕胰头,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升部四部,是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处。空肠和回肠位于中下腹部,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延续至右下腹,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通常空肠在腹中部偏左,回肠偏右。小肠借系膜悬挂于腹后壁。
3.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包括盲肠、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盲肠位于右下腹,是结肠的起始部,其上端连接回肠(回盲瓣)。横结肠横跨腹腔前部。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呈“S”形弯曲,连接直肠。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端终止于肛门。结肠借系膜悬挂于腹后壁。
(二)肝胆系统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右上腹,横膈之上,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脏分为左叶、右叶、尾状叶和方叶。肝脏通过韧带(如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与膈肌和腹壁相连。肝脏的血供非常丰富,主要接受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血液供应。
2.胆囊:位于肝脏下方(胆囊窝内),呈梨形,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胆总管最终汇入十二指肠降部。胆囊的位置和形态个体差异较大。
3.胆总管:长约4-8cm,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其末端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是胆汁排出的重要通道。
(三)泌尿系统
1.肾脏:位于后腹膜,左肾略高于右肾,因为右肾受肝脏挤压。肾脏位于肾区(肋脊角、肋腰角),左肾略偏中线,右肾偏外侧。肾脏是实质性器官,分肾实质(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盂。肾盂收集尿液,最终汇入输尿管。
2.输尿管: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左右各一。输尿管行走在腹膜后间隙,跨过髂血管前方,进入盆腔,沿盆腔侧壁下行,最终开口于膀胱底。输尿管全程有括约肌(输尿管括约肌)控制尿液排入膀胱,其走行位置变异较多,临床操作(如穿刺、手术)需注意。
(四)其他器官
1.胰腺:位于上腹部,横跨于腹后壁,位于胃的后方、脾脏的下方。胰腺分为头、体、尾三部分。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弯曲处,胰体位于胰头与胰尾之间,胰尾位于脾脏附近。胰腺外分泌部分泌胰液,通过主胰管排入十二指肠;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
2.脾脏:位于左上腹,属于腹膜外器官,位于胃脾窝内,与胃尾、脾静脉、胰尾关系密切。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滤血、免疫等功能。脾脏的位置相对固定,但也可有轻度活动度。
四、血管神经分布
(一)动脉供应
1.腹主动脉:是腹部的最大动脉,平第12胸椎下缘发出,沿脊柱左侧下降,穿过膈肌(膈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在腹腔内主要分出三支大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干:分为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分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右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分出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
2.肝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肝左、右动脉,供应肝大部分。肝固有动脉还分出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3.胰十二指肠动脉:由肝固有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供应胰头、十二指肠上部、胆总管等。
(二)静脉回流
1.门静脉:是腹腔内脏器的静脉主干,收集食道下段、胃、肠、脾、胰等的静脉血。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其走行路线与同名动脉基本一致,但位置稍靠前。门静脉无瓣膜,血液流入腔静脉前需经肝。
2.肝静脉:肝内静脉分为肝左、右静脉,收集肝的血供,最终汇入下腔静脉。肝外静脉包括肝前静脉、肝后静脉。
3.腹腔静脉:包括下腔静脉(主要)和肝静脉。下腔静脉是全身最大的静脉,在腹盆腔内位于脊柱右侧,接受肾静脉、睾丸(女性为卵巢)静脉、肝静脉等的血液。
(三)神经支配
1.腹腔神经丛:位于腹膜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由交感神经纤维组成,支配腹腔内大部分器官(除部分肠管、膀胱、生殖器官外)。此丛参与内脏功能的调节。
2.脏器自主神经:腹腔内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胸腰交感神经节链,节后纤维参与腹腔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迷走神经(内脏运动纤维)和盆神经(内脏神经),节后神经节位于脏器附近。
胃:受迷走神经(副交感)和腹腔神经丛(交感)支配。
肝: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肾:受交感神经支配。
五、临床意义
(一)触诊检查
1.腹部触诊是临床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触诊可评估脏器大小、形态、压痛、反跳痛、包块、蠕动情况等。
2.触诊顺序通常遵循“由浅入深,由非压痛区到压痛区”的原则。先检查腹部外形、皮肤温度、湿度、有无肿块或凹陷。
3.肝脏叩诊:被检者平卧,医生用手指沿肋缘向上叩击,根据叩诊音判断肝脏大小(肝上界、肝下界)。正常肝浊音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肋缘下2-3cm;左锁骨中线第7肋间,肋缘下1-2cm。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肿大或肺含气量减少(如肺炎、肺不张);肝浊音界缩小见于肝萎缩或肺气肿。
4.脾脏触诊:被检者左侧卧,双下肢屈曲,医生用左手掌平置于患者左季肋部,拇指置于脾脏边缘(通常是脾脏下端),右手固定,然后嘱患者深吸气,腹部抬高,使脾脏下移,右手向上触按。注意脾脏的位置(正常位于肋缘下不超过5cm)、大小、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
5.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检查时注意区分是弥漫性还是局限性。
(二)影像学应用
1.腹部超声:无创、便捷、实时、可重复,是腹部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可清晰显示肝、胆、胰、脾、肾、肾上腺、肠道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大小、有无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多普勒超声)。对于胆结石、肝囊肿、肾结石、腹水等诊断价值高。
2.CT扫描:提供高分辨率横断面图像,对实质性器官(肝、胰、脾、肾)的病变检出率高,可显示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等。增强CT可更清晰地显示血管和病变的血供。CT还可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手术规划。
3.MRI(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肿瘤鉴别)、胰腺疾病、盆腔器官检查等。MRI无电离辐射,对于需要多次检查或儿童患者是重要选择。
4.X线腹部平片:主要用于观察肠梗阻、肠套叠、泌尿系统结石等。对实质性器官病变显示能力有限。
(三)手术操作要点
1.腹部手术前需详细评估患者腹部解剖结构,特别是手术区域。对于复杂手术,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至关重要。
2.腹部手术通常采用layeredapproach(分层入路),即按照解剖层次逐层打开。例如,胃大部切除术需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膜外组织、腹膜。熟悉各层结构,避免误伤。
3.在处理血管时,需充分显露并识别主要血管(如肝动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静脉、下腔静脉等)及其分支,采用可靠的结扎或阻断技术(如使用哈巴狗钳、结扎线)。特别注意血管变异,如胆囊动脉常起源于肝右动脉或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4.脏器分离需注意其韧带和系膜。例如,胆囊切除需处理胆囊三角内的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脾脏切除需处理脾血管和脾蒂;胰十二指肠切除是复杂的手术,需处理肝胰壶腹、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等结构。
5.腹腔神经丛位于腹膜后,手术中(尤其是处理胰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时)可能受到影响,需注意保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肠麻痹)。对于肿瘤手术,可能需要区域性神经阻滞或神经清扫。
6.术后放置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胆道引流管)时,需注意位置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或脏器。关腹时注意各层对合,特别是腹膜层,防止术后腹腔积液或肠粘连。
六、总结
腹部解剖学涉及多系统器官,其空间关系和血管神经分布对临床实践至关重要。本指南通过系统分层介绍,涵盖了腹部层次结构、主要器官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准确掌握腹部解剖知识,有助于理解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为临床诊断、影像学判读、手术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对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腹部解剖学是一个不断深入研究的领域,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医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一、概述
腹部解剖学是研究腹腔内器官及其空间关系的学科,对于临床诊断、手术操作和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将系统介绍腹部的层次结构、主要器官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采用层级结构进行阐述,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腹部层次结构
(一)皮肤与皮下组织
1.皮肤:腹部皮肤厚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平均厚度约1-2mm。
2.皮下组织:包含脂肪层和筋膜,脂肪层厚度受肥胖程度影响,可达5-10cm。
(二)肌层
1.腹直肌:位于腹部中线,两侧对称,可分三部(上、中、下)。
2.腹外斜肌:位于腹直肌外侧,呈扇形分布,参与腹式呼吸。
3.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形成腹内压。
(三)腹壁深筋膜
1.浅层:覆盖腹肌表面。
2.深层:与腹膜腔紧密相连,形成筋膜间隙。
(四)腹膜
1.腹膜腔:潜在腔隙,内含少量浆液。
2.腹膜壁层:覆盖腹壁内表面。
3.腹膜脏层:覆盖腹腔内脏器表面。
三、主要器官位置
(一)消化道器官
1.胃:位于上腹部,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2.小肠:包括十二指肠(上腹部)、空肠和回肠(中下腹部)。
3.大肠:盲肠(右下腹)、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
(二)肝胆系统
1.肝脏:位于右上腹,分为左叶、右叶、尾状叶和方叶。
2.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储存胆汁。
3.胆总管:连接胆囊与胰管,汇入十二指肠降部。
(三)泌尿系统
1.肾脏:位于后腹膜,左肾略高于右肾。
2.输尿管:连接肾脏与膀胱,分为输尿管腹部和盆腔部。
(四)其他器官
1.胰腺:位于上腹部,分为头、体、尾三部分。
2.脾脏:位于左上腹,属腹膜外器官。
四、血管神经分布
(一)动脉供应
1.腹主动脉:分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2.肝动脉:分支供应肝脏。
3.胰十二指肠动脉:供应胰头和十二指肠。
(二)静脉回流
1.门静脉:收集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2.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三)神经支配
1.腹腔神经丛:调节内脏功能。
2.脏器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五、临床意义
(一)触诊检查
1.腹部触诊可评估脏器压痛、反跳痛。
2.肝脏叩诊可判断大小。
(二)影像学应用
1.腹部超声:观察器官形态和血流。
2.CT扫描:精确定位病变。
(三)手术操作要点
1.腹部手术需熟悉层次结构,避免损伤血管。
2.腹膜后器官需注意神经保护。
六、总结
腹部解剖学涉及多系统器官,其空间关系和血管神经分布对临床实践至关重要。本指南通过系统分层介绍,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升诊断和操作精准度。
一、概述
腹部解剖学是研究腹腔内器官及其空间关系的学科,对于临床诊断、手术操作和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将系统介绍腹部的层次结构、主要器官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采用层级结构进行阐述,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区域,包含消化、吸收、排泄等多个系统的关键器官。准确掌握腹部解剖知识,有助于理解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本指南旨在为医学工作者、学生及对医学知识感兴趣的人员提供一份系统、实用的参考资料。
二、腹部层次结构
(一)皮肤与皮下组织
1.皮肤:腹部皮肤厚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平均厚度约1-2mm,但可因脂肪堆积、年龄等因素变化,女性腹部皮肤通常较薄。皮肤富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具有感觉、调节体温等功能。在临床操作中,如穿刺或手术,需注意皮肤张力及厚薄差异。
2.皮下组织:包含脂肪层和筋膜。脂肪层厚度受肥胖程度影响,可达5-10cm,甚至更厚,这会影响腹部触诊的敏感度,也增加了手术分离的难度。筋膜层包括浅层(覆盖腹肌表面)和深层(与腹膜腔紧密相连,形成筋膜间隙,如腹膜后间隙),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二)肌层
1.腹直肌:位于腹部中线,两侧对称,可分三部(上、中、下)。上腹部部分较短,中下部较长。腹直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腱在肚脐附近形成腹白线,是重要的解剖标志。腹直肌参与腹式呼吸和腹部屈曲动作。
2.腹外斜肌:位于腹直肌外侧,呈扇形分布,参与腹侧屈和旋转动作。其纤维方向从上外侧向下内侧,形成腹股沟管的外侧壁。
3.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腹内斜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腹横肌位于最深层,其肌纤维呈环状,形成腹内压,对维持腹压、排便、分娩等有重要作用。这三层肌肉共同构成腹壁的强大动力系统。
(三)腹壁深筋膜
1.浅层:覆盖腹肌表面,与肌肉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手术中可作为剥离层。
2.深层:与腹膜腔紧密相连,形成筋膜间隙。这些间隙是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腹膜后间隙,临床上有意义,因为某些感染或脓肿可能通过这些间隙扩散。
(四)腹膜
1.腹膜腔:潜在腔隙,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腹膜腔上界为膈肌下的腹膜,下界为盆底筋膜。腹膜腔通过膈孔与胸腔相通。
2.腹膜壁层:覆盖腹壁内表面,与腹膜脏层相延续。
3.腹膜脏层:覆盖腹腔内脏器表面,形成脏器的外被膜。根据覆盖方式不同,可分为覆盖型(如胃、肠)和悬挂型(如肝、脾,通过韧带固定)。
三、主要器官位置
(一)消化道器官
1.胃:位于上腹部,介于左膈肌与左肾之间,分为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贲门部位于胃上端与食管连接处;胃底为贲门右侧的膨大区域;胃体为胃底与幽门之间的主要部分;幽门部位于胃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胃的形态可因充盈程度、体型等因素变化。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围绕胰头,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升部四部,是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处。空肠和回肠位于中下腹部,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延续至右下腹,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通常空肠在腹中部偏左,回肠偏右。小肠借系膜悬挂于腹后壁。
3.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包括盲肠、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盲肠位于右下腹,是结肠的起始部,其上端连接回肠(回盲瓣)。横结肠横跨腹腔前部。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呈“S”形弯曲,连接直肠。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端终止于肛门。结肠借系膜悬挂于腹后壁。
(二)肝胆系统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右上腹,横膈之上,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脏分为左叶、右叶、尾状叶和方叶。肝脏通过韧带(如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与膈肌和腹壁相连。肝脏的血供非常丰富,主要接受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血液供应。
2.胆囊:位于肝脏下方(胆囊窝内),呈梨形,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胆总管最终汇入十二指肠降部。胆囊的位置和形态个体差异较大。
3.胆总管:长约4-8cm,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其末端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是胆汁排出的重要通道。
(三)泌尿系统
1.肾脏:位于后腹膜,左肾略高于右肾,因为右肾受肝脏挤压。肾脏位于肾区(肋脊角、肋腰角),左肾略偏中线,右肾偏外侧。肾脏是实质性器官,分肾实质(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盂。肾盂收集尿液,最终汇入输尿管。
2.输尿管: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左右各一。输尿管行走在腹膜后间隙,跨过髂血管前方,进入盆腔,沿盆腔侧壁下行,最终开口于膀胱底。输尿管全程有括约肌(输尿管括约肌)控制尿液排入膀胱,其走行位置变异较多,临床操作(如穿刺、手术)需注意。
(四)其他器官
1.胰腺:位于上腹部,横跨于腹后壁,位于胃的后方、脾脏的下方。胰腺分为头、体、尾三部分。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弯曲处,胰体位于胰头与胰尾之间,胰尾位于脾脏附近。胰腺外分泌部分泌胰液,通过主胰管排入十二指肠;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
2.脾脏:位于左上腹,属于腹膜外器官,位于胃脾窝内,与胃尾、脾静脉、胰尾关系密切。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滤血、免疫等功能。脾脏的位置相对固定,但也可有轻度活动度。
四、血管神经分布
(一)动脉供应
1.腹主动脉:是腹部的最大动脉,平第12胸椎下缘发出,沿脊柱左侧下降,穿过膈肌(膈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在腹腔内主要分出三支大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干:分为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分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右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分出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
2.肝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肝左、右动脉,供应肝大部分。肝固有动脉还分出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3.胰十二指肠动脉:由肝固有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供应胰头、十二指肠上部、胆总管等。
(二)静脉回流
1.门静脉:是腹腔内脏器的静脉主干,收集食道下段、胃、肠、脾、胰等的静脉血。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其走行路线与同名动脉基本一致,但位置稍靠前。门静脉无瓣膜,血液流入腔静脉前需经肝。
2.肝静脉:肝内静脉分为肝左、右静脉,收集肝的血供,最终汇入下腔静脉。肝外静脉包括肝前静脉、肝后静脉。
3.腹腔静脉:包括下腔静脉(主要)和肝静脉。下腔静脉是全身最大的静脉,在腹盆腔内位于脊柱右侧,接受肾静脉、睾丸(女性为卵巢)静脉、肝静脉等的血液。
(三)神经支配
1.腹腔神经丛:位于腹膜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由交感神经纤维组成,支配腹腔内大部分器官(除部分肠管、膀胱、生殖器官外)。此丛参与内脏功能的调节。
2.脏器自主神经:腹腔内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胸腰交感神经节链,节后纤维参与腹腔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迷走神经(内脏运动纤维)和盆神经(内脏神经),节后神经节位于脏器附近。
胃:受迷走神经(副交感)和腹腔神经丛(交感)支配。
肝: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肾:受交感神经支配。
五、临床意义
(一)触诊检查
1.腹部触诊是临床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触诊可评估脏器大小、形态、压痛、反跳痛、包块、蠕动情况等。
2.触诊顺序通常遵循“由浅入深,由非压痛区到压痛区”的原则。先检查腹部外形、皮肤温度、湿度、有无肿块或凹陷。
3.肝脏叩诊:被检者平卧,医生用手指沿肋缘向上叩击,根据叩诊音判断肝脏大小(肝上界、肝下界)。正常肝浊音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肋缘下2-3cm;左锁骨中线第7肋间,肋缘下1-2cm。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肿大或肺含气量减少(如肺炎、肺不张);肝浊音界缩小见于肝萎缩或肺气肿。
4.脾脏触诊:被检者左侧卧,双下肢屈曲,医生用左手掌平置于患者左季肋部,拇指置于脾脏边缘(通常是脾脏下端),右手固定,然后嘱患者深吸气,腹部抬高,使脾脏下移,右手向上触按。注意脾脏的位置(正常位于肋缘下不超过5cm)、大小、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
5.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城市人民医院后勤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情景测试
- 北京市人民医院肝脏穿刺活检术操作医师资质认证考核
- 绥化市人民医院关节镜检查配合技能考核
- 中国混凝土界面剂项目创业计划书
- 晋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护理文书考核
- 天津市中医院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流程实操考核
- 鄂尔多斯市人民医院工作场所监测考核
- 中国烯虫酯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邢台点胶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复审完整题库(附答案)
-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GF-2015-0212)2025版
- 《老人与海(节选)》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选择性必修一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国)(解析版)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习管理方案
- 主题活动四 健康友谊助成长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三年级上册-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
-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解读
- 2025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