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818-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65∕T 4818-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65∕T 4818-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65∕T 4818-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65∕T 4818-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16

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5/T4818—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ontrolofTutaabsoluta

2024-07-11发布2024-09-10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5/T48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主要起草人:高建诚、王俊、马丽娟、王惠卿、杨栋、芦屹、艾克热木·买买提、艾合买提·吾斯

曼、张莉、余浪、方勇、管辉、叶梦迪、迪丽热巴·吾斯曼。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

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57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9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鲁

木齐市新华南路167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04

I

DB65/T4818—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的原理、用具及试剂、监测、鉴定、样品处理及保存、档案保存

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NY/T4182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诱捕器trap

是一种特制的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常用的有三角形诱捕器。诱捕器底部装有粘胶板,性诱芯固

定在诱捕器底部粘胶板的中央。

性诱芯sexlure

含有适量昆虫性诱剂的载体

寄主作物hostcrop

指番茄潜叶蛾嗜食的番茄,包括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马铃薯、茄子、甜椒等茄科作物。

叶片被害率bladedamagerate

指调查叶片中被番茄潜叶蛾危害的叶片占所调查叶片的百分比。

4原理

分类地位

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Meyri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

1

DB65/T4818—2024

监测原理

番茄潜叶蛾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危害症状与形态特征为其调查监测的主要依据。采用诱捕器(蓝

色粘虫板配合性诱剂)诱集番茄潜叶蛾成虫,通过鉴定、统计分析诱集量,监测该虫发生情况。

5用具及试剂

用具

番茄潜叶蛾性诱芯、三角形胶粘诱捕器、体视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指形管、昆虫针、医用

剪刀、标签纸、脱脂棉、毒瓶、小刀。性诱设备按照NY/T4182的规定执行。

试剂

将10%福尔马林、75%乙醇、30%冰醋酸,按体积5:15:1比例混合保存液。将脱脂棉浸润99.5%乙

酸乙酯后放入密封容器内制成毒瓶备用。

6监测

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番茄潜叶蛾及其寄主植物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准备监测用具,制定监测计划。

监测范围

寄主作物种植区大田、温室和大棚,寄主作物果实存储、交易场所及番茄潜叶蛾易危害的杂草等发

生区。

监测植物种类

茄科作物番茄、茄子、马铃薯、枸杞、辣椒;茄科杂草龙葵、曼陀罗、青杞;旋花科的田旋花;枸

杞属和锦葵属植物;苋科的邹果苋;藜科的菠菜、甜菜、红叶黎;菊科的苦苣菜;十字花科的野油菜;

以及禾本科的假高粱。

监测内容

番茄潜叶蛾成虫、幼虫种群数量及田间危害情况。

分级标准

叶片被害率的分级见表1。

表1叶片被害率的分级表

分级叶片被害率

1级叶片≤5%

2级叶片5%~15%

3级叶片15%~25%

4级叶片25%~35%

5级叶片>35%

2

DB65/T4818—2024

监测方法

6.6.1监测点设置

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km,并保持均匀分布。番茄等寄主植物种植区温室大棚、存储、交易及

加工场所为重点监测区域。

6.6.2成虫调查时间与方法

调查时间南疆为3月中旬至9月下旬,北疆为4月中旬至9月下旬。

每个监测点设置一组诱捕器,露地大田使用三角形粘胶诱捕器,温室、大棚等室内使用平面式诱捕

器(性诱芯直接粘于粘胶板中央),将诱捕器放置距地面20cm~30cm处,附近设置醒目标志。对所有

诱捕器进行编号;诱芯每月更换1次,粘胶板每2周更换1次或诱捕成虫达30头~40头时更换。每7d调查

1次,调查时逐一检查诱捕器中番茄潜叶蛾数量,并将结果填入番茄潜叶蛾诱集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

A中表A.1)。更换下的废旧诱芯和粘胶板应集中进行销毁。

6.6.3幼虫调查时间与方法

调查时间为寄主植物生长期。

按照棋盘式取样方法,每块样选取10株,10片/株叶片进行检查,叶片选取时兼顾植株上、中、下

和东、南、西、北不同方位。调查叶片受害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番茄潜叶蛾叶片被害率调查表(参见附

录A中表A.2)。对具有被害特征的果实进行剖果,调查蛀果幼虫,并将结果填入番茄潜叶蛾果实被害率

调查表(参见附录A中表A.3)。

6.6.4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按月及时汇总填入番茄潜叶蛾诱集监测月报表(参见附录A中表A.4),并附监测报告逐级

上报。

7鉴定

对采集到的成(幼)虫进行初步诊断之后,应按照番茄潜叶蛾形态鉴别特征(见附录B)将样品带

回实验室在体视显微镜下作进一步鉴定。如样品受损或其他原因仅凭外部形态特征难以准确鉴定的采

用DNA条形码鉴定。

8样品处理及保存

成虫标本的保存

使用网扑法采集成虫,宜避免损伤其外部特征。采集的成虫用毒瓶杀死后,在未僵硬前,用昆虫针

以针插标本方式制作和保存标本。

幼虫标本的保存

将采集到的幼虫放入指形管中,注入冰醋酸混合液,上塞并用蜡封好,制作浸泡标本。填写标本的

标签,连同标本一起妥善保存。

9档案保存

3

DB65/T4818—2024

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种群数量及危害情况调查结果。各项监测的原始记录、汇总表格、总结、

影像等资料应保存于植物保护机构。

4

DB65/T4818—2024

A

A

附录A

(资料性)

番茄潜叶蛾危害监测调查统计表

番茄潜叶蛾危害监测调查统计表见表A.1~表A.4

表A.1番茄潜叶蛾诱集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基本信息捕获数量/检查日期

监测点地点(乡镇诱捕器

寄主植物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

/村)编号

1

2

3

4

表A.2番茄潜叶蛾叶片被害率调查表

监测时间:年月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叶片被害率

调查日期调查地点寄主植物调查叶片(片)被害叶片(片)危害程度(级)

(%)

平均值

表A.3番茄潜叶蛾果实被害率调查表

监测时间:年月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果实被害率

调查日期调查地点寄主植物调查果实(个)被害果实(个)备注

(%)

平均值

5

DB65/T4818—2024

表A.4番茄潜叶蛾监测月报表

监测时间:年月监测人:监测单位(盖章):

平均叶发生程度

月诱蛾周平均果实被发生面

片被害防治面积

监测地点量诱蛾量害率积

率1级2级3级4级5级(亩)

(头)(头)(%)(亩)

(%)

6

DB65/T4818—2024

B

B

附录B

(资料性)

番茄潜叶蛾形态特征

B.1成虫

体长6mm~7mm,翅展8mm~10mm淡灰褐色、灰褐色或棕褐色鳞片,银灰色触角丝状;足细长具

有灰白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横纹应如(图B.1中a),下唇须发达向上翘弯腹部纺锤型(雌性尤为明显)第1

节~6节(雌性)或第1节~8节(雄性)腹面中部两侧具有八字形黑褐色斑纹如图B.1中b),雄性外生殖器

抱器瓣指状端部多毛阳茎粗状具有突出的盲囊应如图B.1中c)。

a)番茄潜叶蛾成虫侧面b)番茄潜叶蛾成虫腹面c)番茄潜叶蛾成虫雄性外生殖

器抱器瓣

图B.1番茄潜叶蛾

B.2卵

卵单产,长0.3mm~0.4mm,宽0.15mm~0.2mm,椭圆形,扁平,中央略隆起;初产时半透明,米

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后发育呈橘黄色到棕黄色,中后期,部分黑褐色,表面出现褶皱,卵期4d~

6d。

图B.2番茄潜叶蛾卵

B.3幼虫

分为4个龄期。初孵幼虫为奶白色或淡黄白色,头部为淡棕黄色,体长0.4mm~0.6mm;头部黑褐

色,前胸背板棕黄色,后缘具一棕褐色锚形斑纹,胸足奶白色半透明如图B.3中a);幼虫进入2龄时,头

部的棕褐色眉形斑纹变得明显。3龄后番茄潜叶蛾体色为绿色或黄绿色,胴部背面淡玫瑰红色,头部黑

7

DB65/T4818—2024

褐色,前胸背板棕黄色,后缘棕褐色眉形斑纹清晰。4龄幼虫体长5mm~7mm,绿色、黄绿色或胴部背

面淡玫瑰红色,头部棕黄色,前胸背板淡棕黄色,后缘具有2条棕褐色眉形斑纹,胴部各体节隆起明显,

胸足和腹足色浅,胸足和腹足色浅半透明如图B.3中b)。第3腹节~5腹节腹足趾钩为双序缺环,第6腹节

为单序缺环,尾足趾钩排列成单序横带,黄褐色。

a)番茄潜叶蛾1龄幼虫b)番茄潜叶蛾4龄幼虫

图B.3番茄潜叶蛾幼虫形态

B.4蛹

黄褐色,复眼黑色,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