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热带岛屿游规定_第1页
火山热带岛屿游规定_第2页
火山热带岛屿游规定_第3页
火山热带岛屿游规定_第4页
火山热带岛屿游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山热带岛屿游规定一、概述

火山热带岛屿旅游是一种结合火山地貌与热带海洋资源的独特旅游形式。此类旅游活动具有高观赏性和一定的探险性,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游客安全与生态保护。本规定旨在规范火山热带岛屿的游览行为、设施管理及应急措施,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游览行为规范

(一)基本行为准则

1.游客应遵守景区公示的各项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

2.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随意丢弃垃圾,保护岛屿生态环境。

3.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火山活动区域,防止引发火灾。

4.游客需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避免滑倒或受伤。

(二)特殊区域注意事项

1.火山地热区:

(1)仅在指定观察点停留,不得靠近热泉或熔岩流附近。

(2)观察时保持距离,使用景区提供的防护工具(如长杆触探器)。

(3)注意地面温度,避免长时间停留。

2.海滩与珊瑚礁区:

(1)不触摸或破坏珊瑚,珊瑚脆弱易受损。

(2)游泳时避开暗流区域,听从救生员指引。

(3)拍照时关闭闪光灯,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三、设施使用与管理

(一)游客中心与信息公告

1.游客需通过指定入口进入,并在入口处签署安全承诺书。

2.景区实时发布火山活动预警,游客应密切关注公告信息。

3.每日限制游客数量(如:200人/天),分时段游览以分散客流。

(二)应急设施使用

1.遇紧急情况(如火山喷发、海啸),立即前往指定避难所(如:山顶观景台、度假村地下室)。

2.使用景区提供的急救箱处理轻微伤,严重伤情立即联系工作人员。

3.避难所内提供饮用水与应急食品,按需领取。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垃圾处理

1.景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游客需将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2.可回收物(如塑料瓶、玻璃瓶)需压碎后投放,减少体积占用。

(二)生物保护

1.不得投喂野生动物,避免干扰其自然习性。

2.禁止采集当地植物或带走珊瑚、贝壳等海洋生物。

3.如发现受伤或受困动物,立即报告景区管理人员处理。

五、应急响应流程

(一)火山喷发预警响应

1.收到红色预警(喷发可能):立即停止所有地面游览,游客转移至避难所。

2.收到橙色预警(喷发概率高):限制进入人数,加强巡逻监测。

3.收到黄色预警(火山活动增加):游客可离开景区,但需确认安全后再行动。

(二)海啸预警响应

1.收到预警后迅速撤离至海拔高于50米的高地。

2.游客需携带身份证明与应急物资(如:水、食物、手电筒)。

3.撤离过程中避免乘坐小型船只,优先选择陆地通道。

六、违规处理措施

(一)轻微违规

1.未经允许进入禁区,处以警告并罚款(如:100-500元)。

2.乱扔垃圾,需立即清理并罚款(如:50元/次)。

(二)严重违规

1.故意破坏设施或生态环境,处以高额罚款(如:1000元以上)并禁止再次进入。

2.引发安全事故(如:引发火灾),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损失。

七、附则

本规定由景区管理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景区将定期更新火山活动信息,游客可通过官方网站或APP获取最新动态。

一、概述

火山热带岛屿旅游是一种结合火山地貌与热带海洋资源的独特旅游形式。此类旅游活动具有高观赏性和一定的探险性,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游客安全与生态保护。本规定旨在规范火山热带岛屿的游览行为、设施管理及应急措施,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别强调,火山活动具有不稳定性,游客需充分认识到潜在风险,并严格遵守本规定。岛屿生态环境脆弱,游客的任何行为都应以最小化环境影响为原则。

二、游览行为规范

(一)基本行为准则

1.游客应遵守景区公示的各项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景区会通过显眼标识、入口须知等方式明确告知开放区域范围,严禁超越边界进行探索。

2.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尊重当地(如果有的话)居民或其他游客的宁静。不在禁声区域(如:自然观察点、休息区)进行可能产生噪音的活动。

3.垃圾不落地,所有产生的垃圾必须自行收集,并投入景区设置的指定分类垃圾桶内。景区将定期清运垃圾,但个人责任是源头减量和正确分类。

4.严禁携带火种(如:明火、火柴、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火山活动区域及整个岛屿。景区入口处设有安检设备,请主动配合检查。

5.游客需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建议穿着长袖衣裤以防晒防刮,鞋子需防滑且能保护脚部。根据天气情况,准备防晒霜、太阳帽、墨镜等防护用品。

(二)特殊区域注意事项

1.火山地热区:

(1)仅在景区指定的步行道或观景平台上停留,不得离开路径。这些区域通常经过加固或设有安全护栏。

(2)观察时保持安全距离,使用景区提供的长杆触探器或类似工具进行间接接触观察,严禁徒手触摸地面、热泉、蒸汽或熔岩流(即使已冷却)。高温区域表面温度可能远超预期,即使看起来干燥,下方仍可能存在热源。

(3)注意地面温度和湿滑情况,避免在热气腾腾或刚冷却的区域行走。如感觉地面过热或有异常气味(如硫磺味),立即远离。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遇浓烈硫磺气味或粉尘,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及时向空气清新区域移动。

2.海滩与珊瑚礁区:

(1)不触摸或破坏珊瑚、海葵、贝类等海洋生物。这些生物有刺或具有保护性机制,触摸可能造成伤害或被蜇。不采集珊瑚、贝壳、海藻等放入个人物品中带走。

(2)游泳时注意观察潮汐、浪高和海流情况。避开有明显漩涡或水流异常的区域,听从救生员或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引。如遇海浪过大或海流强劲,应立即上岸。

(3)拍照时关闭闪光灯,强光可能损害珊瑚的共生藻类,影响其生存。不使用潜水呼吸管等可能干扰海洋生物活动的装备进行水下摄影。

(4)在浮潜或潜水时,需佩戴合适的呼吸设备,并始终与同伴或向导保持联系。不随意追捞或喂食海洋鱼类,保持自然距离。如遇海洋生物(如海龟、鲨鱼)靠近,保持冷静,不惊扰,让其自然离开。

三、设施使用与管理

(一)游客中心与信息公告

1.游客需通过景区指定的主入口进入,入口处设有接待处,办理入园手续并签署安全承诺书。承诺书内容将涉及遵守规定、接受管理、承担自身风险等。

2.景区通过入口显示屏、广播系统、官方网站及APP等多种渠道,实时发布火山活动监测数据、天气预警、客流信息及景区动态。游客应主动关注。

3.景区每日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和承载能力,设定游客接待上限(例如:日接待游客总数不超过200人,分批次进行,如上午100人,下午100人),以保障游览安全和游览质量。游客需提前预订门票,并按预约时间进入。

(二)应急设施使用

1.遇紧急情况(如火山喷发、火山灰飘落、海啸、山体滑坡、恶劣天气、医疗急救等),请立即停止所有活动,保持冷静,按照景区指示或工作人员引导,迅速前往指定的避难所或安全区域。

(1)火山喷发/火山灰:听从指挥,向高处、开阔地带移动。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吸入火山灰。远离火山口、烟囱状喷气口及低洼易沉积区域。

(2)海啸:立即向岛屿最高处或内陆高处转移,速度要快。远离海岸线、沙滩、低洼地带和靠近水源的建筑。不要乘坐小型船只,避免驾车冲入水中。

(3)恶劣天气(强风、暴雨):转移至坚固的建筑物或指定的临时避雨点。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大树等易倒塌或被吹落物品。

(4)医疗急救:如遇受伤,立即通知最近的景区工作人员或前往游客中心医疗点。轻微伤可在医疗点处理,较重伤将联系外部救援力量。

2.使用景区提供的急救箱处理轻微伤(如擦伤、晒伤)。急救箱通常放置在游客中心、主要步道起点及偏远区域的安全点。使用时注意核对物品有效期,并按说明使用。

3.景区内设置的避难所、紧急联系电话、储水点、应急食品(如能量棒、瓶装水)等,仅限在真实紧急情况下按规定使用。如有领取,需向管理人员登记。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垃圾处理

1.景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通常分为可回收物(塑料、玻璃、金属)、厨余垃圾(如有)、其他垃圾(混合)和有害垃圾(电池等,如有)。游客需按分类投掷。

2.可回收物应尽量压平,减少占用空间。玻璃瓶需小心投放,避免破损造成割伤。

3.对于湿纸巾、尿不湿等难以分类的垃圾,请投入“其他垃圾”桶,并尽量减少使用。

4.景区可能组织定期的垃圾清理活动(如:海滩清洁日),欢迎游客自愿参与。

(二)生物保护

1.不得投喂任何野生动物,包括陆地的昆虫、鸟类和海边的鱼类、海龟等。投喂会改变其自然饮食习性,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过度依赖人类,甚至引发攻击行为。

2.禁止采集当地特有的植物(如:作为纪念品)、珊瑚、贝壳、海藻等。这些生物是岛屿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将影响生态平衡。如需拍摄,请保持距离。

3.如发现受伤、被困、生病或被遗弃的野生动物,请勿擅自处理。应立即报告景区管理处或相关保护机构(如有)。景区工作人员会根据情况采取专业救助措施。

(三)水体保护

1.不向海洋或溪流中排放污水、垃圾或化学物质(如:防晒霜、洗漱用品残留)。这些污染物会破坏水体水质,危害海洋生物。

2.在海滩或溪流边活动后,清洗衣物或餐具时,请使用远离水源的地方,并确保洗洁剂完全冲走。

五、应急响应流程

(一)火山喷发预警响应

1.收到红色预警(喷发可能):立即停止所有地面游览活动,所有游客和工作人员需迅速、有序撤离至指定的最高级别避难所(通常在岛屿最高点或远离火山的内陆区域)。景区将关闭所有入口,启动紧急广播和通讯系统。

2.收到橙色预警(喷发概率高):景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限制进入人数,仅允许有经验的导游带领的小团队进行必要观察。加强巡逻监测火山活动迹象。所有游客需接受再次的安全培训,了解撤离路线和避难所位置。非必要人员建议提前离岛。

3.收到黄色预警(火山活动增加):游客可自愿选择离开景区。但对于仍决定留在景区的游客,需严格遵守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如仅允许在指定安全区域活动,必须全程有导游陪同。景区将加强信息发布和应急物资准备。

(二)海啸预警响应

1.收到预警后(无论级别):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启动紧急广播,指引游客向岛屿最高海拔区域或内陆坚固建筑物转移。转移过程中保持冷静,注意脚下安全,避免拥挤。

2.游客需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少量现金、手机及充电宝、应急食品(如:高能量零食)、饮用水、手电筒、备用电池、常用药品、雨衣或防水布。儿童和老人需优先照顾。

3.撤离过程中避免乘坐小型船只、汽艇或木筏,这些在强烈海浪中极易倾覆。优先选择步行或乘坐景区安排的大巴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前往内陆高地。如时间紧迫且无交通工具,则向高处山地或坚固的制高点转移。

六、违规处理措施

(一)轻微违规

1.未经允许进入禁区,或违反指定路线行走,景区工作人员将进行劝阻、警告,并可能处以小额罚款(例如:100-500元人民币等当地货币单位),情节严重者将被要求立即离开景区。

2.乱扔垃圾,景区工作人员会要求其立即清理,并处以罚款(例如:50元/次)。多次违规者罚款金额将增加。

3.在禁止触摸的区域(如:活火山表面、珊瑚礁)触摸或破坏,将被要求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例如:200-1000元/次)。

(二)严重违规

1.故意破坏景区设施、植被或生态环境,造成显著损害,将处以高额罚款(例如:1000元以上,具体金额根据损害程度而定),并可能被禁止再次进入该景区或所有类似景区。如涉及法律赔偿责任,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引发安全事故(如:擅自点燃物品导致火灾、在危险区域行为导致自身或他人受伤、干扰救援工作等),个人需承担全部责任,包括医疗费用、赔偿损失等。景区保留追究其进一步责任的权利。

3.非法携带、使用火种或违禁品进入景区,将按景区规定及当地相关管理规定处理,可能包括罚款、没收物品,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七、附则

本规定由景区管理处负责解释和修订,确保内容与实际安全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保持一致。景区将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游客中心告示栏等多种方式,向游客公示最新的规定和注意事项。游客在参加火山热带岛屿旅游活动前,应仔细阅读本规定全文,了解并承诺遵守。景区管理处建议游客购买包含意外伤害和紧急医疗转运的旅游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一、概述

火山热带岛屿旅游是一种结合火山地貌与热带海洋资源的独特旅游形式。此类旅游活动具有高观赏性和一定的探险性,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游客安全与生态保护。本规定旨在规范火山热带岛屿的游览行为、设施管理及应急措施,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游览行为规范

(一)基本行为准则

1.游客应遵守景区公示的各项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

2.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随意丢弃垃圾,保护岛屿生态环境。

3.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火山活动区域,防止引发火灾。

4.游客需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避免滑倒或受伤。

(二)特殊区域注意事项

1.火山地热区:

(1)仅在指定观察点停留,不得靠近热泉或熔岩流附近。

(2)观察时保持距离,使用景区提供的防护工具(如长杆触探器)。

(3)注意地面温度,避免长时间停留。

2.海滩与珊瑚礁区:

(1)不触摸或破坏珊瑚,珊瑚脆弱易受损。

(2)游泳时避开暗流区域,听从救生员指引。

(3)拍照时关闭闪光灯,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三、设施使用与管理

(一)游客中心与信息公告

1.游客需通过指定入口进入,并在入口处签署安全承诺书。

2.景区实时发布火山活动预警,游客应密切关注公告信息。

3.每日限制游客数量(如:200人/天),分时段游览以分散客流。

(二)应急设施使用

1.遇紧急情况(如火山喷发、海啸),立即前往指定避难所(如:山顶观景台、度假村地下室)。

2.使用景区提供的急救箱处理轻微伤,严重伤情立即联系工作人员。

3.避难所内提供饮用水与应急食品,按需领取。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垃圾处理

1.景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游客需将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2.可回收物(如塑料瓶、玻璃瓶)需压碎后投放,减少体积占用。

(二)生物保护

1.不得投喂野生动物,避免干扰其自然习性。

2.禁止采集当地植物或带走珊瑚、贝壳等海洋生物。

3.如发现受伤或受困动物,立即报告景区管理人员处理。

五、应急响应流程

(一)火山喷发预警响应

1.收到红色预警(喷发可能):立即停止所有地面游览,游客转移至避难所。

2.收到橙色预警(喷发概率高):限制进入人数,加强巡逻监测。

3.收到黄色预警(火山活动增加):游客可离开景区,但需确认安全后再行动。

(二)海啸预警响应

1.收到预警后迅速撤离至海拔高于50米的高地。

2.游客需携带身份证明与应急物资(如:水、食物、手电筒)。

3.撤离过程中避免乘坐小型船只,优先选择陆地通道。

六、违规处理措施

(一)轻微违规

1.未经允许进入禁区,处以警告并罚款(如:100-500元)。

2.乱扔垃圾,需立即清理并罚款(如:50元/次)。

(二)严重违规

1.故意破坏设施或生态环境,处以高额罚款(如:1000元以上)并禁止再次进入。

2.引发安全事故(如:引发火灾),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损失。

七、附则

本规定由景区管理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景区将定期更新火山活动信息,游客可通过官方网站或APP获取最新动态。

一、概述

火山热带岛屿旅游是一种结合火山地貌与热带海洋资源的独特旅游形式。此类旅游活动具有高观赏性和一定的探险性,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游客安全与生态保护。本规定旨在规范火山热带岛屿的游览行为、设施管理及应急措施,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别强调,火山活动具有不稳定性,游客需充分认识到潜在风险,并严格遵守本规定。岛屿生态环境脆弱,游客的任何行为都应以最小化环境影响为原则。

二、游览行为规范

(一)基本行为准则

1.游客应遵守景区公示的各项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景区会通过显眼标识、入口须知等方式明确告知开放区域范围,严禁超越边界进行探索。

2.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尊重当地(如果有的话)居民或其他游客的宁静。不在禁声区域(如:自然观察点、休息区)进行可能产生噪音的活动。

3.垃圾不落地,所有产生的垃圾必须自行收集,并投入景区设置的指定分类垃圾桶内。景区将定期清运垃圾,但个人责任是源头减量和正确分类。

4.严禁携带火种(如:明火、火柴、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火山活动区域及整个岛屿。景区入口处设有安检设备,请主动配合检查。

5.游客需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建议穿着长袖衣裤以防晒防刮,鞋子需防滑且能保护脚部。根据天气情况,准备防晒霜、太阳帽、墨镜等防护用品。

(二)特殊区域注意事项

1.火山地热区:

(1)仅在景区指定的步行道或观景平台上停留,不得离开路径。这些区域通常经过加固或设有安全护栏。

(2)观察时保持安全距离,使用景区提供的长杆触探器或类似工具进行间接接触观察,严禁徒手触摸地面、热泉、蒸汽或熔岩流(即使已冷却)。高温区域表面温度可能远超预期,即使看起来干燥,下方仍可能存在热源。

(3)注意地面温度和湿滑情况,避免在热气腾腾或刚冷却的区域行走。如感觉地面过热或有异常气味(如硫磺味),立即远离。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遇浓烈硫磺气味或粉尘,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及时向空气清新区域移动。

2.海滩与珊瑚礁区:

(1)不触摸或破坏珊瑚、海葵、贝类等海洋生物。这些生物有刺或具有保护性机制,触摸可能造成伤害或被蜇。不采集珊瑚、贝壳、海藻等放入个人物品中带走。

(2)游泳时注意观察潮汐、浪高和海流情况。避开有明显漩涡或水流异常的区域,听从救生员或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引。如遇海浪过大或海流强劲,应立即上岸。

(3)拍照时关闭闪光灯,强光可能损害珊瑚的共生藻类,影响其生存。不使用潜水呼吸管等可能干扰海洋生物活动的装备进行水下摄影。

(4)在浮潜或潜水时,需佩戴合适的呼吸设备,并始终与同伴或向导保持联系。不随意追捞或喂食海洋鱼类,保持自然距离。如遇海洋生物(如海龟、鲨鱼)靠近,保持冷静,不惊扰,让其自然离开。

三、设施使用与管理

(一)游客中心与信息公告

1.游客需通过景区指定的主入口进入,入口处设有接待处,办理入园手续并签署安全承诺书。承诺书内容将涉及遵守规定、接受管理、承担自身风险等。

2.景区通过入口显示屏、广播系统、官方网站及APP等多种渠道,实时发布火山活动监测数据、天气预警、客流信息及景区动态。游客应主动关注。

3.景区每日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和承载能力,设定游客接待上限(例如:日接待游客总数不超过200人,分批次进行,如上午100人,下午100人),以保障游览安全和游览质量。游客需提前预订门票,并按预约时间进入。

(二)应急设施使用

1.遇紧急情况(如火山喷发、火山灰飘落、海啸、山体滑坡、恶劣天气、医疗急救等),请立即停止所有活动,保持冷静,按照景区指示或工作人员引导,迅速前往指定的避难所或安全区域。

(1)火山喷发/火山灰:听从指挥,向高处、开阔地带移动。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吸入火山灰。远离火山口、烟囱状喷气口及低洼易沉积区域。

(2)海啸:立即向岛屿最高处或内陆高处转移,速度要快。远离海岸线、沙滩、低洼地带和靠近水源的建筑。不要乘坐小型船只,避免驾车冲入水中。

(3)恶劣天气(强风、暴雨):转移至坚固的建筑物或指定的临时避雨点。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大树等易倒塌或被吹落物品。

(4)医疗急救:如遇受伤,立即通知最近的景区工作人员或前往游客中心医疗点。轻微伤可在医疗点处理,较重伤将联系外部救援力量。

2.使用景区提供的急救箱处理轻微伤(如擦伤、晒伤)。急救箱通常放置在游客中心、主要步道起点及偏远区域的安全点。使用时注意核对物品有效期,并按说明使用。

3.景区内设置的避难所、紧急联系电话、储水点、应急食品(如能量棒、瓶装水)等,仅限在真实紧急情况下按规定使用。如有领取,需向管理人员登记。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垃圾处理

1.景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通常分为可回收物(塑料、玻璃、金属)、厨余垃圾(如有)、其他垃圾(混合)和有害垃圾(电池等,如有)。游客需按分类投掷。

2.可回收物应尽量压平,减少占用空间。玻璃瓶需小心投放,避免破损造成割伤。

3.对于湿纸巾、尿不湿等难以分类的垃圾,请投入“其他垃圾”桶,并尽量减少使用。

4.景区可能组织定期的垃圾清理活动(如:海滩清洁日),欢迎游客自愿参与。

(二)生物保护

1.不得投喂任何野生动物,包括陆地的昆虫、鸟类和海边的鱼类、海龟等。投喂会改变其自然饮食习性,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过度依赖人类,甚至引发攻击行为。

2.禁止采集当地特有的植物(如:作为纪念品)、珊瑚、贝壳、海藻等。这些生物是岛屿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将影响生态平衡。如需拍摄,请保持距离。

3.如发现受伤、被困、生病或被遗弃的野生动物,请勿擅自处理。应立即报告景区管理处或相关保护机构(如有)。景区工作人员会根据情况采取专业救助措施。

(三)水体保护

1.不向海洋或溪流中排放污水、垃圾或化学物质(如:防晒霜、洗漱用品残留)。这些污染物会破坏水体水质,危害海洋生物。

2.在海滩或溪流边活动后,清洗衣物或餐具时,请使用远离水源的地方,并确保洗洁剂完全冲走。

五、应急响应流程

(一)火山喷发预警响应

1.收到红色预警(喷发可能):立即停止所有地面游览活动,所有游客和工作人员需迅速、有序撤离至指定的最高级别避难所(通常在岛屿最高点或远离火山的内陆区域)。景区将关闭所有入口,启动紧急广播和通讯系统。

2.收到橙色预警(喷发概率高):景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限制进入人数,仅允许有经验的导游带领的小团队进行必要观察。加强巡逻监测火山活动迹象。所有游客需接受再次的安全培训,了解撤离路线和避难所位置。非必要人员建议提前离岛。

3.收到黄色预警(火山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