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试卷_第1页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试卷_第2页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试卷_第3页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试卷_第4页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关于力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一定等于合力的大小B.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差一定等于合力的大小C.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D.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的大小2.两个大小分别为F₁=3N和F₂=4N的共点力,其合力大小不可能是()A.1NB.5NC.7ND.8N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F₁、F₂、F₃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F₁=5N,F₂=6N,则F₃的大小可能是()A.0NB.1NC.10ND.12N4.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若保持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将另一个力的方向绕作用点旋转θ角(θ<180°),则合力的大小将()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C.可能不变D.与θ角无关5.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是合力的大小B.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大,合力越大C.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时,夹角越小,合力越大D.若两个分力相互垂直,合力的大小可以用勾股定理计算6.在“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拉橡皮筋的细绳应尽可能短B.记录力的方向时,只需记录一个点的位置C.实验中必须保证两个分力的夹角为90°D.每次实验时,橡皮筋的结点必须拉到同一位置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7.力的合成遵循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定则,其中________定则适用于共点力的合成。8.两个大小均为10N的共点力,当它们的夹角为0°时,合力大小为________N;当夹角为180°时,合力大小为________N;当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________N。9.某同学在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记录的分力分别为F₁=3.0N,F₂=4.0N,夹角为60°,则合力的理论值大小为__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cos60°=0.5)。10.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2N、3N、4N,它们的合力最小值为________N,最大值为________N。三、实验题(共20分)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步骤如下:(1)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分别系有绳套;(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记录________、和;(3)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绳套,使橡皮筋的结点________,记录此时力的大小和方向;(4)在白纸上画出各个力的图示,用________定则求出合力的理论值,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1)完成上述实验步骤中的空格(每空2分,共10分);(2)实验中,若两个分力的夹角过大,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5分)(3)若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准确,但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实际合力方向有偏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分)四、计算题(共20分)12.(10分)质量为m=2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共点力F₁和F₂的作用,其中F₁=3N,方向水平向东;F₂=4N,方向水平向北。求:(1)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g=10m/s²)。13.(10分)如图2所示,一个重为G=10N的物体悬挂在轻质细绳OA和OB的结点O处,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B水平。求细绳OA和OB所受的拉力大小(sin30°=0.5,cos30°=√3/2)。五、拓展探究题(共20分)14.(10分)某同学在“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F为实际测量的合力,F′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理论合力)。(1)分析图中F与F′的偏差,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2)若要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哪些改进措施?15.(10分)日常生活中,力的合成规律有广泛应用。例如,两人共同提一桶水时,两手臂之间的夹角越大,手臂承受的力越大。请结合力的合成规律解释这一现象,并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应如何减小手臂的负担。参考答案及解析(注:实际试卷中可不提供参考答案,此处仅为示例)一、选择题C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故C正确;只有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才等于分力之和,方向相反时等于分力之差,故A、B错误;合力大小可能小于分力(如两个等大反向的力),故D错误。D解析:合力范围为|F₁-F₂|≤F≤F₁+F₂,即1N≤F≤7N,故D不可能。C解析:三力平衡时,F₃的大小范围为|F₁-F₂|≤F₃≤F₁+F₂,即1N≤F₃≤11N,故C正确。C解析:若两力夹角为θ₁,旋转后夹角为θ₂,当θ₁=60°,θ₂=120°,且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合力大小不变,故C正确。CD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故A错误;分力大小不变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故B错误,C正确;垂直分力的合力满足勾股定理,故D正确。D解析:细绳应适当长,便于记录方向,故A错误;需记录两个点确定力的方向,故B错误;夹角可任意选取,故C错误;结点位置相同才能保证作用效果等效,故D正确。二、填空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20;0;10√2(或14.1)6.1(提示:F=√(F₁²+F₂²+2F₁F₂cosθ)=√(3²+4²+2×3×4×0.5)=√37≈6.1N)0;9(提示:三个力可构成封闭三角形时合力为0,最大值为三力之和)三、实验题(1)F₁的大小和方向;F₂的大小和方向;结点O的位置;仍到达O点;平行四边形(2)夹角过大可能导致橡皮筋形变超出弹性限度,或弹簧测力计读数过小,增大测量误差。(3)原因可能包括:①力的方向记录不准确;②弹簧测力计未与木板平面平行;③作图时比例选择不当。四、计算题(1)合力大小F=√(F₁²+F₂²)=5N,方向东偏北θ=arctan(4/3)≈53°;(2)加速度a=F/m=5/2=2.5m/s²。对结点O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OA的拉力Fₐ=G/cos30°=10/(√3/2)=20√3/3≈11.5N,OB的拉力Fᵦ=Gtan30°=10×(√3/3)=10√3/3≈5.8N。五、拓展探究题(1)原因:①记录力的方向时存在误差;②橡皮筋的结点未完全拉到同一位置;③弹簧测力计未校零。(2)措施: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使用精度更高的弹簧测力计;③确保细绳与木板平面平行。解释:两人提水时,水桶的重力G为合力,两手臂的拉力为分力F₁、F₂。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当两分力夹角θ增大时,分力大小F=G/(2cos(θ/2)),θ越大,cos(θ/2)越小,F越大。措施:减小手臂夹角(如两人靠近),或使用扁担等工具使力的方向更接近竖直,从而减小分力。试卷设计说明本试卷围绕“力的合成规律”核心知识点,覆盖了概念理解、实验操作、数学计算和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物理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