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变幻的“手影” B.清晨树林间的“光束”C.湖中“倒影” D.雨后的“彩虹”2、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3、小东同学利用薄玻璃板和蜡烛A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关于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向左移动距离d B.水平向右移动距离dC.大小逐渐变大 D.大小不发生改变4、临沂市文化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 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C.在水面下0.9m深处 D.与蜻蜓相距1.2m5、南宋学者朱熹所作《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诗句中描述到了天上的白云在水中成像的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云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白云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白云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白云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6、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调节,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小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8、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D.经过3s,笔尖与笔尖的像相距20cm9、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0、如图是小亮做的小孔成像实验装置,他将A、B两个厚纸筒套在一起,并可将B纸筒向右拉伸,使半透明纸与小孔间的距离增大,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B.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取决于小孔的形状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缩小的D.当图中A纸筒不动,B纸筒向右拉伸时,半透明纸上的像将不变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站在队伍第一个人的前面看,后面的人都被第一个人挡住,说明队伍站得____(选填“很直”或“不直”),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如题图所示,若蜡烛A距离半透明玻璃板3cm,则它的像B距离玻璃板______cm;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玻璃板在其所在的平面内水平向右移动2cm,则像B的位置将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3、彩色电视机屏幕工作时主要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绚丽多彩的画面。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______。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4、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镜中的小明的身高为______米,当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s后他与像的之间距离为______米。5、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如图所示的粗糙表面上时,被射向各个方向的反射光线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相比光滑镜面,人们______(选填“更容易”或“不容易”)看清粗糙表面上的文字。一束光线与镜面成40度角入射时,反射角是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6、日晷仪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甲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______规律。如图乙图所示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7、二维码图像识别技术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为某超市水果摊位的收款码,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位码________(“是”或“不是”)光源,二维码上的黑色部分可以____(“吸收”、“反射”或“透过”)所有色光。8、雨过天晴,地面上会出现建筑物的影子,影子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通过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如图所示,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___________。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强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会发生_______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9、小欢用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______(选填“大”或“小”)。10、站在平面镜前2m处的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m。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先发生闪电,后再打雷吗?为什么?2、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秒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光速c=3×108m/s)问:(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3)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20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3、小龙身高为1.72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需要多长?镜子应离地面多高?(人眼离头顶10cm)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这一现象中,请你①根据题意正确标明光传播的方向(在图中画箭头),②图中反射角是__________.5、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提议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是为了便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处时,玻璃板后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小明将处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透镜位置不变,应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光屏与透镜的距离。2、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1)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______(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移动B,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身上”,如图甲所示,说明他在器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______(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3)小明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蜡烛B,小明应在______(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4)如图乙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题字母代号)。A.蜡烛成像仍在B处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C.蜡烛成像在B处左侧D.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3、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1)选用__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应在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侧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3)当蜡烛A远离反射面时,其像的大小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滨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此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A的像。如图甲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他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像与物______,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其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_____形成的像;(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①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②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写出一条)。-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A.变幻的“手影”,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B.清晨树林间的“光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小水珠组成的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解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两块碎裂的镜子都能形成完整的像。故选A。3、D【解析】A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此时物体的位置不变,玻璃板所在的平面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也减小,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但蜡烛A的像不会发生水平移动,故AB错误;CD.因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蜡烛A的大小不变,则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大小也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D【解析】A.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等于0.6m,故C不符合题意;D.蜻蜓在水中的像与蜻蜓相距故D符合题意。故选D。5、D【解析】A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天上的白云在水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CD.天上的白云在水中成像属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6、A【解析】A.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故A正确;B.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无关,小孔可以是任意形状,故B错误;C.保持蜡烛与墙位置不变,将木板靠近墙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会导致成像变小,故C错误;D.蜡烛的光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光实际会聚成的,可以被光屏(墙)所承接,因此是实像,故D错误。故选A。7、A【解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不变,故B错误;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此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故C错误;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所以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像的前面,是不会影响成像的,故D错误。故选A。8、C【解析】A.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故铅笔的像为虚像,因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知铅笔的像的尖端朝左,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因笔尖的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移动速度,且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知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经过3s,笔尖到笔尾的距离为6cm,因像与物等大,故可知此时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的距离也为6cm,故C正确,符合题意;D.经过3s,铅笔的运动距离为s=vt=2cm/s×3s=6cm则此时笔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l=l0-s=10cm-6cm=4cm因物距等于像距,则笔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4cm,故笔尖到笔尖的像的距离为s0=2l=2×4cm=8cm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解析】“如影随形”中的“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冰面倒影”的中“影”是雪花状的光束在冰面反射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A【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故A正确;B.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由物体形状决定,故B错误;C.小孔成像中,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大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小于像到孔的距离,成放大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等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等大的像,故C错误;D.当图中A纸筒不动,B纸筒向右拉伸时,塑料薄膜上成的像变大,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

很直

同种均匀介质(或空气)中光沿直线传播【详解】[1][2]站在队伍第一个人的前面看,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来自后面人反射的光被第一个人挡着,只能看到第一个人,这时说明队伍站的很直。2、

3

不变

不变【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距等于物距,若蜡烛A距离半透明玻璃板3cm,则它的像B距离玻璃板也是3cm。[2][3]由平面镜成等大等距正立的虚像,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蜡烛大小不变,所成像的大小也不变,玻璃板水平移动,不影响像的位置,若将玻璃板在其所在的平面内水平向右移动2cm,则像B的位置将不变。3、

绿

响度

紫外线【详解】[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所以才能看到电视上有多彩的画面。[2]调节音量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大小,所以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紫外线去验钞。4、

1.6

不变

4【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始终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镜中的小明的身高仍为1.6m。[2]当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所以像的高度不变。[3]当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时,3s后他移动的距离为s=vt=1m/s×3s=3m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s1=5m-3m=2m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3s后他与像的之间距离为S2=2m+2m=4m5、

遵守

更容易

50

80【详解】[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如图所示的粗糙表面上时,会发生漫反射,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人们更容易看清粗糙表面上的文字。[3][4]当一束光线与镜面成40度角入射时,故入射角为90°-40°=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5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延长线的方向与反射光线的方向的夹角为180°-50°-50°=80°即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80度。6、

直线传播

反射【详解】[1]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2]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7、

不是

吸收【详解】[1]二维码不能自行发光,故不是光源。[2]黑色能够吸收所有色光,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8、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相等

镜面【详解】[1]影子是由于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障碍物,在光达不到的区域形成的阴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可以看成平面镜,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实际上是通过平面镜(水面)成的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建筑物的大小始终相等。[3]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非常集中,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9、

倒立

实像

大【详解】[1][2]小孔成像中,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成的是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若向右拉动内筒,像距变大,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10、

2【详解】[1][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平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三、计算题1、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总还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详解】试题分析: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3×108m/s,而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40m/s,故在发生闪电时,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的,但光速远比声速大,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一样的情况下,光所用的时间要比声音小得多,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考点:声速;光的传播速度.2、(1)4.05×108m;(2)810h;(3)4.05×108m.【详解】解:(1)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由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2)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完月球到到地球的距离所用时间,;(3)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以湖面为平面镜的反射面,月亮在湖中所成的像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相等,即为4.05×108m.答:(1)月球距离地球4.05×108m;(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810h才能跑完这段路程;(3)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20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4.05×108m.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平面镜成像特征的应用,要特别注意激光在地球和月球间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用总时间的一半来计算地月的距离;另外记清楚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0.86米,0.81m.【详解】根据题意作出如图的示意图,AB为小龙,C为人眼睛处,A’B’为小龙的像,以眼睛以下部分为例进行分析,高度1.62m,根据成像的特征及如图所示,ΔCOF与ΔCC’B’相似,OC:C’C为1:2,所以镜子OF的高度为像高的B’C’的一半,即0.81m,所以镜子距地面的高度也为身高的一半,0.81m;分析眼睛以上的部分,高度为10cm,同理,所需镜子的高度为像高A’C’的一半,即5cm.所以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需要;镜子应离地面的高度为:0.81m答案:0.86米,0.81m.点睛: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征的灵活运用,关键是得出三角形相似,再利用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解答,容易错误的地方是直接得出镜子离地面的高度为身高的一半是不对的,注意在考虑眼睛的位置时,必须细化计算得出结果.4、①如上图所示;②∠2.【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是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所以光是由乙同学所在的A点发出的光射向平面镜,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向B点,故箭头如上图所示;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2.【考点定位】光的反射定律5、(1);(2)【详解】解:(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s6120m(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答:(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6120m;(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四、实验探究1、

确定像的位置

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或像距与物距关系)

10

减小【详解】(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2]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3)[3]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4]将A处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透镜位置不变,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应减小光屏与透镜的距离。2、

没点燃

两支蜡烛大小不同

A

相等

垂直

A

A【详解】(1)[1]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并点燃,用于成像,另一支放在玻璃板后面,与像作比较,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