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章节训练试题(含详解)_第1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章节训练试题(含详解)_第2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章节训练试题(含详解)_第3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章节训练试题(含详解)_第4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章节训练试题(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鼓面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发现目标的.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过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3、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4、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能辨别出二重唱男声和女声的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5、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A.声源处 B.传播途径 C.人耳处 D.考场门口6、倒车雷达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涉及到的知识是()A.次声波 B.超声波 C.电磁波 D.声能传递能量7、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比普通声快得多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振动频率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D.环境嘈杂时,戴上耳罩是从传人耳处中减弱噪声9、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10、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乐器一陶笛,演奏者用它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______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______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______不同。2、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3、“爆竹声声辞旧岁”,我们听到爆炸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南昌市为创建文明城市,在城区禁止燃放鞭炮,这是在__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的。4、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5、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钟_____产生的,人们根据声音的_____分辨出钟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琵琶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_____。(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6、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露目标;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战士们的耳中。7、小明同学因支气管发炎到医院做雾化治疗,打开超声雾化机、超声波能将药液打散而形成雾,这是因为超声波具有______;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_____Hz。8、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_。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判断的。10、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猎人在平行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右侧山崖340m,1.5s后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1)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多少米?(2)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后,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3)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2、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开采,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求:

(1)该处海底的深度?

(2)能否利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3、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我爱物理!”,经过2.4s听到了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如图所示,国庆假期,小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692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音声“啊”,4s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s后听到回声。请计算:(1)当时的声速;(2)他到山崖的距离。5、司机驾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关于声现象:(1)如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340空气(25℃)346软木500煤油1324水1497海水1531铜(棒)3750大理石3810铝(棒)5000铁(棒)5200①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至少写出两条)______、______;②真空中的声速是______。(2)小明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______的振动引起的。②吹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③如果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响声是由______的振动引起的,敲击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2、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材料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1.22.12.83.75.2请你回答问题:(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_______的隔音效果最好。(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________(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3、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依然能分辨出闹铃的声音,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___(填声音的一种特性),同时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不传声;(2)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够_________,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与以下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B.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4、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听到对方的讲话;(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选填符号a、b、c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④研究小组在进行实验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面发声时,鼓面是振动的,故A错误;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故C错误;D.通过水中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2、D【解析】【详解】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C【解析】【详解】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C正确;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4、C【解析】【分析】【详解】男声和女声,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详解】ABC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详解】AB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军用雷达是用电磁波,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D.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解析】【详解】A.每个人的声带结构有差别,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调节旋钮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的发声频率高于20Hz,不能发出次声波;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原因是声音的响度比较小或者离发声体比较远,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老师讲课时,学生能够从老师那里接收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解析】【详解】A.温度不变,各种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振幅增大,响度增大,故B错误;C.声音只有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才是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这个速度大,故C错误;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9、C【解析】【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正确;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10、A【解析】【详解】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会使振动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

音调

响度

音色【分析】【详解】[1]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2]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观众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导致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3]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2、

响度

声源【分析】【详解】[1]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2]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

空气

声源处【详解】[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鞭炮的爆炸声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朵的。[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城区禁止燃放鞭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4、

响度

音调【分析】【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两波形图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不同,但甲、丙两波形图的振动幅度相同,因此甲、丙响度相同。[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两波形图的振动频率相同,则声音的音调相同;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同。5、

振动

音色

音调【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听到的“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2]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都不同,因此人们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钟声。[3]旋转“转抽”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影响着弦的振动频率,频率决定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因此旋转“转抽”可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音调。6、

声源

响度

空气【分析】【详解】[1]消音靴减少噪声产生,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这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战士们的耳中。7、

能量

20000【详解】[1]声音具有能量,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超声波能将药液打散形成雾,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2]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中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8、

音调

90【详解】[1]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9、

能量

音色【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2]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10、

水(或液体)

510【详解】[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由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三、计算题1、(1)255m;(2)0.5s;(3)595m【详解】解:(1)声音传播到左侧山崖的时间t1=1.5s=0.75s由v=得,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s1=vt1=340m/s×0.75s=255m(2)听到第二次回声需要的时间t2===2s听到第二次回声与听到第一次回声间隔时间t=2s﹣1.5s=0.5s(3)两山之间的距离为s=255m+340m=595m答:(1)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为255m;(2)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后,0.5s后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3)山谷的宽度是595m。2、(1)3000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详解】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t总=×4s=2s由知道,该处海洋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2)不能。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1)该处海洋的深度为3000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3、408【分析】【详解】解: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答: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4、(1)346m/s;(2)519m【详解】解:(1)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声音传到前方692m远的大山所用时间则当时的声速(2)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由可得,他到山崖的距离s'=vt'=346m/s×1.5s=519m答:(1)当时的声速为346m/s;(2)他到山崖的距离为519m。5、(1)100m;(2)20m/s;(3)2s【详解】解:(1)设车前进的距离为车s车,则2×900m-s车=v声×5s带入数据解得s车=100m(2)车的速度(3)经过22s车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900m-100m-20m/s×22s=360m设听到回声时间为t1则2×360m-v车t1=v声t1带入数据解得t1=2s答:(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100m。(2)汽车的速度为20m/s。(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2s。四、实验探究1、

介质种类

温度

0

空气柱

G

瓶子和水

A【详解】(1)①[1][2]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②[3]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s。(2)①[4]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②[5]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③[6][7]若敲击瓶口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水的质量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敲A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2、

转换法

袜子

阻断噪声传播【详解】(1)[1]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将隔音性能好坏转换为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的远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2]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袜子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所以袜子的隔音效果越好。(3)[3]隔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