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成梯施工方案_第1页
山林成梯施工方案_第2页
山林成梯施工方案_第3页
山林成梯施工方案_第4页
山林成梯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林成梯生态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涉及山林总面积约280亩,平均坡度25-35°,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土层厚度30-60cm。区域内现有植被以杂灌林为主,部分区域存在轻度水土流失现象。项目实施旨在通过修建梯田系统,实现水土保持与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构建"林-梯-田"复合生态系统。1.2工程目标生态目标:水土流失治理率≥85%,土壤侵蚀模数降低至500t/km²·a以下经济目标:建成高标准梯田120亩,配套经济林种植带80亩质量目标:梯田埂体稳定性达95%以上,灌溉系统完好率100%安全目标:施工期零安全事故,埂体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地形测绘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获取1:500地形图,划分5个作业分区,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重点标注:坡度≥25°区域的等高线分布现有冲沟、汇水点位置岩石露头及地下水位埋深2.1.2土壤检测按100m×100m网格布设采样点,检测指标包括:物理性质:容重(1.2-1.5g/cm³)、孔隙度(40-50%)化学性质:pH值(5.5-6.5)、有机质含量(15-25g/kg)养分状况:氮(1.0-1.5g/kg)、磷(0.6-0.8g/kg)、钾(10-15g/kg)2.2材料准备材料名称规格要求单位数量备注毛石粒径30-50cmm³2800抗压强度≥30MPa生态袋100×60cm,丙纶材质个15000透水率5×10⁻³m/s土工格栅双向拉伸,抗拉强度≥80kN/mm²6500幅宽4m有机肥腐熟农家肥t320有机质含量≥30%2.3设备配置土方工程设备:中型挖掘机(3台)、推土机(2台)、碾压机(1台)运输设备:自卸卡车(5辆)、农用三轮车(8辆)专用设备:边坡夯实机(2台)、开沟机(1台)、喷灌系统安装工具(1套)安全设备:边坡监测仪(3台)、安全帽(50顶)、安全绳(20条)三、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分区将项目区划分为三个施工大区:A区(西北坡):面积95亩,坡度25-30°,优先施工B区(东坡):面积110亩,坡度28-35°,含3条主要冲沟C区(南坡):面积75亩,坡度20-28°,土壤条件最优3.2施工顺序采用"先上后下、分区推进"的施工原则:A区清表→测量放线→梯田开挖→埂体砌筑→土壤改良B区冲沟治理→等高线放线→梯田修筑→排水系统施工C区梯田工程→灌溉系统安装→道路工程→植被恢复3.3进度计划施工阶段起止时间工期(d)关键节点施工准备3月1-15日15完成地形测绘A区施工3月16日-4月25日40埂体完成80%B区施工4月10日-6月5日55冲沟治理完成C区施工5月20日-7月10日50灌溉系统试水配套工程7月11日-8月5日25道路贯通验收整改8月6-20日15竣工验收四、主要施工工艺4.1梯田设计标准4.1.1梯田参数田面宽度:根据坡度确定(25°区3-4m,30°区2-3m)埂体高度:0.8-1.2m,顶宽0.5m,内坡比1:0.3,外坡比1:0.5田面坡度:向内倾斜2-3°,横向排水坡度0.5%间距设置:相邻梯田水平间距4.5-6.8m(等高线间距)4.1.2断面结构梯田典型断面由三部分组成:埂体:下部30cm毛石基础+中部生态袋砌筑+上部植被覆盖田面:耕作层(30cm)+改良层(20cm)+保水层(10cm)排水系统:埂间排水沟(宽30cm×深20cm)+纵向截水沟(宽50cm×深40cm)4.2清表作业4.2.1植被清理保留胸径≥10cm的原生乔木,标记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1m)杂灌处理:采用割灌机切割,高度控制在10cm以下表土剥离:剥离厚度20cm,集中堆放于上坡位,覆盖防雨布4.2.2障碍物处理孤石处理:直径<50cm的就地破碎,>50cm的移位至埂体基础树根清理:挖掘机挖除主根,残留须根破碎还田坟茔迁移:提前与民政部门协调,按规范迁移并记录4.3梯田开挖4.3.1测量放线使用RTK定位仪按等高线每50m设置控制桩撒石灰线标记梯田埂体中轴线每隔20m设置坡度尺,确保田面内倾坡度4.3.2土方开挖采用"由上而下,分层开挖"方式,每层厚度≤50cm土方调配:上坡土方向下转运,余土用于田面平整开挖边界:距埂体中轴线外侧1.5m,内侧至下一级埂体1m4.3.3田面平整机械粗平:推土机按设计坡度推平,误差≤5cm人工精平:沿横向每3m拉线找平,局部低洼处回填细土土壤压实:使用振动碾压实,压实度≥85%4.4埂体施工4.4.1毛石基础开挖基槽:宽80cm×深50cm,清除浮土并夯实毛石砌筑:采用坐浆法,灰缝厚度2-3cm,每30cm设置拉结石基础排水:每10m设置φ10cm透水孔,填充碎石4.4.2生态袋砌筑袋体填充:按70%土+30%砂比例混合填充,压实度≥90%堆叠方式:采用"品"字形错缝搭接,每层袋体向内收3cm连接处理:相邻袋体采用专用连接扣固定,每袋不少于4个4.4.3埂体防护土工格栅铺设:沿埂体外侧铺设,埋深50cm,搭接宽度30cm植被恢复:埂顶种植紫花苜蓿,埂坡铺设草坪植生毯截水埂:埂顶内侧设置高15cm、宽20cm土埂,防止田面径流4.5排水系统4.5.1截水沟位置:距坡顶边界5m处,沿等高线布置结构:梯形断面,上口宽80cm,下口宽50cm,深60cm防护:沟底铺设10cm厚碎石,沟壁采用生态袋护砌4.5.2排水沟纵向排水沟:沿冲沟走向布置,纵坡1.5%,采用C15混凝土浇筑横向排水沟:每3级梯田设置1条,与纵向沟垂直连接跌水设施:坡度>15%地段设置消能坎,高度30cm,间距5m4.5.3沉沙池位置:各级排水沟出口处规格:长2m×宽1.5m×深1.2m,三级沉沙设计构造:进口设格栅,池内设置2道隔墙,出口设溢流堰4.6土壤改良4.6.1土壤检测施工期补充检测:重金属含量:铅<80mg/kg,镉<0.6mg/kg,砷<30mg/kg土壤质地:砂粒含量30-40%,粘粒含量20-30%阳离子交换量:10-20cmol/kg4.6.2改良措施酸化土壤:施用生石灰500kg/亩,调节pH至6.0-6.5有机质提升:施入腐熟有机肥800kg/亩,深翻30cm混合保水改良:添加聚丙烯酰胺(PAM)2kg/亩,改善土壤结构4.6.3耕作层构建表土回覆:先铺20cm剥离表土,再覆盖10cm客土土壤消毒:采用太阳能消毒法,覆盖地膜闷棚20天微生物接种:施用EM菌剂5kg/亩,提高土壤活性五、配套工程施工5.1灌溉系统5.1.1水源工程修建蓄水池3座,总容积500m³,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集水沟:沿山脊线布置,长1200m,采用浆砌石护砌过滤系统:安装砂石过滤器+叠片过滤器二级过滤5.1.2管网布置干管:DN110PE管,埋深80cm,工作压力0.6MPa支管:DN75PE管,沿梯田埂体布置滴灌带:迷宫式滴灌带,间距50cm,流量2L/h5.1.3控制系统首部控制:安装压力表、流量计、施肥罐分区控制:每个大区设独立控制阀,配备定时器应急系统:设置手动控制阀,保证停电时正常供水5.2道路工程5.2.1主干道路线:沿山脚布设,全长1850m,宽4.5m结构:20cm级配碎石基层+15cm水泥稳定层+5cm沥青表处附属:每200m设错车道,弯道半径≥15m5.2.2田间道宽度:2.5m,纵坡≤8%,采用C20混凝土浇筑会车道:每300m设置1处,长10m×宽4m路肩:两侧各0.5m,种植固土植物5.3植被恢复5.3.1埂体植被埂顶:种植紫穗槐,株距50cm,行距100cm埂坡:喷播百喜草+狗牙根混合草种,播种量20g/m²埂脚:种植爬山虎,间距80cm,形成立体防护5.3.2生态缓冲带宽度:梯田上方5m,下方3m配置:乔木(马尾松)+灌木(胡枝子)+草本(结缕草)三层结构密度:乔木110株/亩,灌木220丛/亩5.3.3经济林种植品种选择:柑橘(30亩)、油茶(35亩)、板栗(15亩)定植规格:3m×4m株行距,挖80cm×80cm×60cm种植穴配套:每株施底肥20kg,安装滴灌支管六、质量控制6.1质量标准6.1.1梯田工程田面平整度:±5cm/10m埂体压实度:≥90%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误差≤0.5%6.1.2材料标准生态袋:CBR顶破强力≥3.2kN,耐紫外线老化≥500h土工格栅:延伸率≤10%,耐温范围-40~+80℃苗木:地径≥1cm,高度≥1.2m,无病虫害6.2检测方法6.2.1埂体检测采用环刀法检测压实度,每100m取样3处全站仪检测埂体高程,误差控制在±3cm内注水试验检测渗透系数,要求≤1×10⁻⁷m/s6.2.2土壤检测每50亩布设1个检测点,测定pH值、有机质等指标采用土壤硬度计测定耕作层硬度,控制在1.5-2.5MPa田间持水量测定:采用环刀法,要求达到25-30%6.3质量通病防治6.3.1埂体垮塌预防措施:基槽开挖至稳定土层,设置反滤层处理方法:局部垮塌采用"削坡+生态袋补强"修复监测频率:雨后12小时内必须巡查埂体稳定性6.3.2田面积水预防措施:严格控制田面内倾坡度,确保排水畅通处理方法:增设盲沟,采用碎石+土工布包裹验收标准:雨后24小时田面无积水七、安全文明施工7.1安全防护7.1.1边坡防护坡度>30°区域设置安全绳护栏,高度1.2m开挖作业面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每日开工前进行边坡稳定性观测,记录位移数据7.1.2机械作业安全挖掘机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设置警示标志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照明,照度≥50lux机械设备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7.2环境保护7.2.1水土保持施工期:设置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弃渣处理:建筑废料集中堆放,用于道路路基填筑表土保护:剥离表土覆盖率100%,防止扬尘7.2.2噪声控制高噪声设备作业时间限制在7:00-18:00破碎机等设备安装隔音罩,噪声控制在70dB以下运输车辆限速行驶,禁止鸣笛7.3文明施工施工区与生活区隔离,设置围挡高度2.5m材料堆放有序,设置标识牌注明名称、规格、数量施工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和岗位证八、验收标准与程序8.1验收标准8.1.1单元工程验收梯田埂体:表面平整度≤5cm,轴线偏差≤10cm排水系统:通水试验无渗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土壤改良:有机质含量≥18g/kg,pH值5.5-7.08.1.2竣工验收梯田工程:埂体完整率≥95%,田面平整度合格率≥90%生态指标:植被覆盖率≥85%,水土流失控制达标资料完整性:施工记录、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齐全8.2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业主初验→第三方检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每完成1个大区组织1次验收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30日内,由业主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联合验收九、后期管护9.1埂体维护定期巡查:每月1次全面检查,雨季增加至每周1次维修措施:局部冲刷采用生态袋修补,裂缝采用注浆处理植被管理:埂体植被高度控制在30-50cm,每年修剪2次9.2灌溉系统维护过滤器清洗:每月1次,灌溉季节增加至每15天1次管道检查:每年春季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无泄漏设备更新:滴灌带每3年更换1次,阀门每5年检修1次9.3土壤培肥轮作制度:采用"豆类-杂粮"轮作模式,培肥地力绿肥种植:冬季种植紫云英,春季翻压还田施肥方案: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N:P2O5:K2O=1:0.5:0.89.4生态监测水土流失监测:设置5个径流观测小区,每月采集数据土壤质量监测:每季度测定pH值、有机质等指标植被监测:每半年调查1次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十、施工组织管理10.1组织机构设立项目经理部,配置: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安全员2人施工班组:土方组(20人)、砌筑组(15人)、安装组(10人)后勤保障:物资管理2人,财务管理1人,医疗保障1人10.2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质量职责,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安全例会:每周一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