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1页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2页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3页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4页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

机动车辆在市内禁止鸣笛

B

城市道路两旁安装隔声板C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2、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3、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4、小燕同学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哪一项不能减弱噪声()A.封闭阳台

B.安装空调C.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窗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A.30分贝;B.50分贝;

C.90分贝;D.110分贝.6、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人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光传播的速度D.城市里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7、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8、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是从(

)A.噪声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B.噪声传播环节减弱噪声C.噪声接收环节减弱噪声

D.噪声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减弱噪声9、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中,正确的说法是A.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B.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来防止噪声的产生C.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在道路旁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10、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的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效果

B.增强声音的响度C.减少声音的反射

D.增强声音的反射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现在城市的汽车、摩托车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本该在农田里耕地的拖拉机也堂而皇之地奔跑在街道上。它们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是_____和_____。2、人们以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减弱噪声。4、我们应该避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会产生____________

污染,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5、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1)_____;(2)阻断噪声传播;(3)______。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A摩托车上的消声器____;

B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_____;C“掩耳盗铃”___;D在城市中植树造林_______。6、如图10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____(甲/乙)是噪声的波形图,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在_____处和____减弱噪音.7、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做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公路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8、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________。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__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9、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10、下列声音属于噪声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不属于噪声的是:

⑴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⑵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⑶晨读时的朗读声;

⑷自习课的喧哗声;

⑸深夜的引吭高歌声;⑹老师讲课声干扰某个学生的睡觉;

⑺装修房间的电钻声;⑻燃放爆竹的爆炸声。⑼汽车的喇叭声

⑽公园里的小鸟鸣叫声。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无锡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9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东台的滨湖新城区,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假如你是新城建设的设计者或建筑者,请你对控制噪声提一条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的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污染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时间;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材料――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问题:(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由以上提供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少干扰的方法。3、某居民区附近新建了一个工厂,机器的噪声打破了小区昔日的宁静,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另一方面,这个工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而且该工厂还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请你应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两个措施.-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D

7、答案:C8、答案:B

9、答案:D10、答案:D二、填空题1、答案:废气,噪声2、答案:分贝3、答案:声源;传播过程中4、答案:噪声。响度5、答案: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1);B(2);C(3);D(2)6、答案:乙;声源;在传播过程中7、答案:无规则振动时

传播过程中8、答案: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正常休息,学习,工作,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9、答案:在声源处

在传播过程10、答案:⑴⑷⑸⑺⑻⑼;⑵⑶⑹⑽三、简答题1、答案:分贝(dB)

植树种草(或在施工区域用挡音板围住、用罩子将搅拌机罩住)答案合理即可2、答案:(1)无规则(2)声源

传播

人耳(3)关上教室门窗;教室周围多种植树木;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消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在噪声发声处改进和减弱噪声等。3、答案:

分析:(1)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2)据实际情况,分析上面情景中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