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同步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2、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A.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B.冬至,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C.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D.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4、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5、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 B.C. D.6、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7、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8、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词作《沁园春•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句中“霜”的物态变化过程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一致的是()A.缥缈的“水雾” B.秀丽的“雾凇”C.晶莹的“露珠” D.耀眼的“冰块”9、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10、把一盆0℃的水放到-5℃的房间里,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A.等于-5℃ B.等于0℃C.介于0~-5℃之间 D.无法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现象,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_____(前两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的碘,生活中_____(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固态碘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2、如图所示,天问一号在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将开启火星探测任务.在火星车顶都,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白天,温度升高时,这种固态物质吸收热量而熔化;夜间,温度下降时,这种物质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利用这种方法,可保证火星车安全度过漫漫寒夜。3、注射新冠肺炎疫苗时,医生先用酒精擦拭消毒,这时擦拭部位会有冰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吸收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4、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相同时间,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图象并回答:(1)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理由:______。(2)物质在A点处于______态;物质在B点处于______态;物质在C点处于______态。5、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______,其体温______(选填“正常”或“不正常”)。6、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本次奥运场馆的制冰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过程中,制冷管道内液态二氧化碳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从其周围冰板混凝土中______热量。冰板混凝土温度逐步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洒在冰板上的水就会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冰。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8、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冰和雪在我国北方冬季十分常见,冰是由水发生_______现象形成的,雪是由水蒸气发生_______现象形成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9、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将该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以及水冷却至30℃时的液面高度,标注在A、B两点,则A点应标注的温度为_______℃。10、(1)小明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选填“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或“保持不变”);烧杯内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需要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2)在如图甲所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根据部分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①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外界大气压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②为提高水的沸点可采取的措施是()A.改用猛火
B.减少水的质量
C.加盖纸板③水沸腾后,根据图丙可以推断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绿豆汤是一道清热消暑的甜品,小红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让绿豆汤更快地凉下来,吹凉后盛入碗中盖紧盖子。接着小红把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打开冰箱,发现绿豆汤凝固成冰,盖子被撑开请你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为什么用风扇吹绿豆汤更快的凉下来,以及盖子为什么会被撑开。2、75%酒精湿巾可以有效杀菌,对疫情防控起一点作用。(1)当我们用其擦手杀菌时,为什么手会感到凉爽?(2)如图的酒精湿巾说明书中要求揭开贴纸抽取湿巾后要及时合上,要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要求这样做的原因。3、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4、阅读下面的短文: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请你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6、厉害了我的国!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顺利着陆东风着陆场。如图甲所示,返回舱穿越大气层,防热大底温度剧烈升高,发出耀眼的光。2021年10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如图乙所示,火箭点火升空时,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以保护发射塔不被损坏,请你从上述两个情景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要求运用热学知识进行解释,不要与示例重复。(示例)问题:返回舱穿越大气层,为什么防热大底会温度剧烈升高?解释:防热大底与空气摩擦,以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导致温度升高。问题: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7、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认为是他家的水管破了,向外渗水,你认为这种解释对吗?如果不对,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8、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会不会沸腾?为什么?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请问这些“白气”是怎样形成的?9、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07秒,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飞船又“进化”了!轨道舱壳体结构使用质量轻、超塑性、超韧性和超强耐腐蚀铝合金材料,还给飞船穿了套“温控外衣”——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别看它薄,它可以保护飞船减少温度变化的影响,再大的温差也不怕,并且十分耐高温,它主要是应用在飞船的轨道舱和推进舱上。返回舱上的隔热层主要依赖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其外面还有一层防烧蚀涂层,能抵御返回舱闯入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升空时,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酒大量的水,顿时周围“白气”滚滚。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做简要的回答。(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为什么“温控外衣”十分耐高温?
回答:因为它的熔点高。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阅读《“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回答问题。“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国家速滑馆(如图1所示),它有一个晶莹美丽的昵称——“冰丝带”。场馆的曲面幕墙系统,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打造出象征速滑运动员高速滑动的“丝带”造型。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馆内拥有亚洲最大的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3条400米速滑比赛道、1条速滑比赛练习道、2块多功能冰场及1块活动冰场(如图2所示)。国家速滑馆力求打造出世界上平原地区“最快的冰”。要想提高在冰面上滑行的速度,冰面要平整,冰温要均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工人师傅们制出的混凝土冰板层水平高差在4毫米左右,非常平整。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总长约为130km的管道内输入的是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直接蒸发,使混凝土冰板层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通过洒水作业,冻成厚度为几毫米的冰面,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工序,厚度几十毫米的冰面才能冻结成功。冰面温差被控制在0.5℃以内,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不同冰面可进行分区制冷,对每块冰面单独控温,实现场馆“同时运行、不同使用”。场馆制冰系统集成设计和冰板结构设计两个关键设计方案已取得专利。二氧化碳制冷剂是环保性最好的冷媒之一,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同时,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满足观众席供暖、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能源需求,冷热综合利用能效比较高,国家速滑馆是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型场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要想提高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的速度,对冰面和冰温的要求是______;(2)制冰时,使冰板混凝土温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3)为什么说国家速滑馆是一个绿色节能型场馆______?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特点。(1)组装甲装置时应当以________的顺序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2)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________(选填①或②),其熔点是________℃;(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2、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______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3、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是“观察水的沸腾”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这两个实验进行研究,图丙、图丁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1)如图甲所示,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应将______(选填“铁圈向下调”或“铁夹向上调”)。(2)两个实验装置用到的共同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______(3)小明开始实验时水量少了点,于是在水沸腾后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中能反映小明在探究水沸腾实验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选填字母)A. B.C. D.(4)完成图乙实验后可知,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由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可知,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______分钟。若继续加热,当烧杯中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4、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__℃,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高于标准大气压。(2)沸腾时把烧杯从石棉网上取下,发现水不再沸腾,说明沸腾是________热过程。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90℃的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她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D【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A【详解】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A符合题意;B.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池塘覆上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成的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铁是晶体,在铁水凝固成铁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有下降的过程,且有一段时间内(即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B【详解】ABC.云、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体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C错误,B正确;D.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7、C【详解】A.体温计有个缩口,此结构导致体温计液体遇冷时不能流回到液泡中,但遇热时能受热膨胀上升,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故A错误;B.冰要熔化,要达到熔点,且要继续吸热。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冰棍达到熔点后,不能再吸收到热量,因此不管放置多长的时间,冰都不能熔化,故B错误;C.火焰的温度大于汤水的沸点,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汤水也能继续沸腾,因此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8、B【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A.“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冰块”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分析】【详解】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分析】【详解】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是0℃,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
升华
凝华
霜【详解】[1]固体碘加热后变成紫色的气体,即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3]露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冰是液态的水在0℃或以下环境中放热后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霜是空气中的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霜的形成与固态碘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2、
放出
凝固【详解】[1][2]白天,温度升高时,这种固态物质吸收热量而熔化变为了液态,晚上,温度降低,液态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固,凝固放热。3、
蒸发(汽化)
降低【详解】[1][2]酒精在常温下容易挥发,从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其周围温度将低,所以会有冰凉的感觉。4、
晶体
有固定熔点
固
固
固液共存【详解】(1)[1][2]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由图可知,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2)[3][4][5]由图可知,BD段是熔化过程,AB段是熔化前,物质在A点处于固态,物质在B点处于固态;C点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在C点处于固液共存状态。5、
36.8℃
正常【详解】[1]由图可知,测温枪上的示数为36.8℃,故该同学的体温是36.8℃。[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为37℃,36.8℃<37℃,所以该同学的体温是正常的。6、
汽化
吸收
凝固【详解】[1][2]制冰过程中,制冷管道内液态二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需要吸热,从而从其周围冰板混凝土中吸收热量。[3]洒在冰板上的水是液态变成固态的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7、36.3【详解】体温计分度值为0.1℃,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不需要估读,读数为36.3℃。8、
凝固
凝华
放出【详解】[1]水变成冰,即液态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2]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极低温度环境中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3]凝固与凝华现象都是遇冷形成的,都需要放热。9、40【详解】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所以A点对应的温度较高,为40℃,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所以B点对应的温度较低,为30℃。10、
保持不变
放热
93
小于
C
不变【详解】(1)[1][2]冰是晶体,所以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中水的凝固点,水才能不断向盐冰放热从而凝固。(2)①[3][4]从图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93℃;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②[5]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水的沸点就越高,此时可以采取增大水上方的气压,来提高水的沸点,故C符合题意,AB均不符合题意。③[6]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水的温度不变。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加快了绿豆汤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绿豆汤中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绿豆汤能很快凉下来。绿豆汤中主要是水,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绿豆汤结冰后,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知,体积会变大,所以盖子会被撑开。2、(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用酒精湿巾擦手杀菌,酒精易蒸发,蒸发时需要吸收手的热量,使手的温度降低,手会感到凉爽。(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自身的温度,环境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流动的快慢等因素。酒精湿巾说明书要求揭开贴纸抽取后及时合上,是为了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是为了降低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慢酒精的蒸发。3、见解析【详解】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表面,放出热量,凝华为小冰晶。4、
水蒸气凝华、放热
水蒸气液化、放热【详解】(1)[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2)[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5、见解析【详解】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扇出的风加快了身体表面汗液的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带走身体表面的部分热量,就会感到凉快。6、
降温系统为什么要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
水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对发射塔起到保护作用【详解】[1]根据文章的内容,可提出问题:降温系统为什么要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2]火箭发射时,喷出的火焰温度很高,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水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从而对发射塔起到保护作用。7、见解析【详解】该同学这种解释是错误的;理由:夏天气温较高,水管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的水管表面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8、见解析【详解】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沸腾。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9、
为什么发射塔周围“白气”滚滚
发生了液化现象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运动状态变化吗
运动状态变化【详解】[1][2]问题1:火箭点火升空时,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为什么顿时周围“白气”滚滚;回答1: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高温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白气。[3][4]问题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运动状态还发生改变吗;回答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运动方向时刻在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10、
冰面平整,冰温均匀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见解析【详解】(1)[1]由题意“要想提高在冰面上滑行的速度,冰面要平整,冰温要均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知,要想提高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的速度,要求冰面平整,冰温均匀。(2)[2]由题意可知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在制冰时会使冰板混凝土温度下降。(3)[3]因为国家速滑馆在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过程中,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满足观众席供暖、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能源需求,所以说它是一个绿色节能型场馆。四、实验探究1、
从下到上
受热均匀
b
-4
①
0
固液共存态【详解】(1)[1][2]组装甲装置时,为保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当以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避免局部过热,而是整体受热均匀。(2)[3][4]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墓地销售合同范本
- 共建友好位联谊协议书
- 卖车协议五种无效合同
- 农村矿山租赁合同范本
- 制药行业的创新与市场机遇探析
- 厂区线路维修合同范本
- 合同限制工期协议范本
- 共享员工租赁合同范本
- 合伙协议合同文本模板
- 合伙做门窗协议书范本
- 《标准编写方法》课件
- 新产品开发研发进度推进计划
- 遵义市正安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PMO项目管理制度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大学附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2024年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祖国河山(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 2024核电厂电力系统的设计安全导则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概述
- 《鱼》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 树叶粘贴画课件(共31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