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3、人能够听到声音所具备的条件是A.有振动物体就能产生声音

B.振动在入耳的感觉范围内就能听到声音C.有声源、有声的传播物质、同时振动在入耳的感觉范围内

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将一直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如图1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手机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手机;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手机的固体亦能传声。

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7、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看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8、在敲锣时,停止对锣的敲击后,锣声却“余音不止”

A

人耳有“延时”作用

B

是锣声被反射回来的声音C

锣停止振动后,周围空气还在振动

D

锣振动尚未停止9、甲同学在一根18米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播到学生的耳朵.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

,形成

。人讲话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总是要遇到障碍物的,即总是要产生回声的。不同的情况,人对回声的听觉不一样。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则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短于这个时间,回声与原声就混在一起,使原声

。3、如图2-3,在教室里敲一下音叉,同学们能听到由音叉

而发出的声音。在人和音叉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声音传到人耳的详细情况是:音叉振动在空气中激起

,传到人耳时引起耳内

振动,从而产生听觉。4、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可以传播,但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在

中传播的速度最大。5、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

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

有关。查表可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7、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8、秧歌队表演时,很远就能听到传来的敲锣声,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9、声不仅能传递

,也能传递

。10、发声体的振动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向周围传播,这些物质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简称为

。发声体振动时会在它周围的

中激起

,声音就是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相反,如果发声体周围没有

,也就不能激起

,从而也就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声音在真空中

。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在图1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相距10m之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

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

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___。

2、陈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请你参入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除待检测的材料、鞋盒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其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这是因为

。(2)实验设计:陈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装置:(1)当用抽气设备不断抽出瓶中的空气时,你听到的铃声的变化情况是

。(2)你是利用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C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D8、答案:D9、答案:A10、答案:D二、填空题1、答案:振动;空气2、答案:发射,回声,0.1s,加强3、答案;振动,空气,声波,耳膜4、答案:固体5、答案:振动、水(液体)6、答案:340m/s,346m/s,快,快

7、答案:声音逐渐变低,直至消失;声音逐渐变大;空气;真空8、答案:振动

空气9、答案:信息

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