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3、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4、小明在家用一根筷子敲击空瓶子的同一位置来研究声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色的声音B.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C.相同力度敲击空瓶与装水的瓶子可听到相同音调的声音D.要获得不同的音调,可往瓶子内加不等量的水5、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6、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8、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9、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钢尺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C.图丙: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了杂乱无章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D.图丁:利用骨传导原理制成的助听器,可以让部分失去听觉的人重新感知声音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现在合肥市很多公园都配备了一种户外打击乐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种打击乐器由一些长短不同的金属片组成,用专门的小锤子敲击就可以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当使用小锤子用相同力度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片时,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是不同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周末,奶奶看电视时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到小明的耳朵。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奶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入耳处”)减弱噪声。3、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的发声装置___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___传递到人耳的,提醒小强关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能听出熟人的声音是由声音的___________辨别的。4、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__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__(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5、西山区规定在碧鸡广场使用音响设备活动时,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且活动时间最晚不超过21时30分。这一规定能有效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对周边后居民的影响;“60分贝”是指控制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6、2020年春节期间,我市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燃放爆竹时,爆竹周围的空气会因______而产生较大的声音,较大是指声音的______大;此时爆竹的声音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7、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8、“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贴地听声”等实例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播声音;“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也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9、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10、“爆竹声声辞旧岁”,我们听到爆炸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南昌市为创建文明城市,在城区禁止燃放鞭炮,这是在__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小明看到闪电后5秒听到雷声,打雷处距小明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2、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7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3、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4、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2)在长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下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气温约为15oC)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331冰3230空气(15)340铜3750煤油(25)1324铝5000水(常温)1500铁52005、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匀速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1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13s后收到回波信息。求:(1)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距海底的距离;(2)此海域从海面到海底的深度。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200.3②钢0.7③钢400.5④尼龙丝300.5⑤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3)小明的这种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只填代号)2、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有关;(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选填“强”或“弱”);(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_______,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_______,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_______有关。3、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选填“a”、“b”、“c”或“d”);(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3)如图(b)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_____。4、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1)实验一:如图A中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如图A中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2)实验二:如图B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B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粗细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①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______(填字母代号),其中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②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______;③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c高/d高/一样高);④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______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详解】A.“琴声”是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同的瓶子中水量不同,敲击不同瓶子时,瓶和水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瓶和水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D【解析】【分析】【详解】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详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响度。故选C。4、D【解析】【详解】AB.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B错误;C.相同力度敲击空瓶与装水的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D.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可往瓶子内加不等量的水,由于水柱高度不同,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D正确。故选D。5、C【解析】【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正确;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6、C【解析】【详解】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C正确;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7、A【解析】【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故A正确;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琴声的音调,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A。8、C【解析】【详解】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故选C。9、C【解析】【分析】【详解】A.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听声辨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听声辨人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是发声体的材料的不同,而听声辨人是指声音的特色,故C符合题意;D.音速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听声辨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解析】【详解】A.图甲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不正确,B符合题意;C.图丙中,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此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所以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图丁中,利用骨传导原理制成的助听器,声波通过骨、听觉神经传到达大脑,可以让部分失去听觉的人重新感知声音,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音调【详解】当使用小锤子用相同力度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片时,振幅和音色相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2、

空气

声源处【分析】【详解】[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传播,电视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小明的耳朵;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途中和入耳处三个阶段进行控制,调小音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

振动

空气

信息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4]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听出熟人的声音是由声音的音色辨别的。4、

空气柱

向上推【详解】[1]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引起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空气柱振动发声。[2]用嘴吹管时,向上推活塞,塑料管内空气柱减小,空气柱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5、

声源

响度【分析】【详解】[1]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且活动时间最晚不超过21时30分,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60分贝”是指控制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6、

振动

响度

噪声【分析】【详解】[1]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2]较大声音是指声音的响度较大。[3]炮竹声影响人们的休息,所以属于噪声。7、

空气柱

右【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则音调较低,由图知道,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8、

液【分析】【详解】[1]“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说明气体可以传声。[2]“隔墙有耳”、“贴地听声”,声音通过墙壁和地面传播的,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3]垂钓者怕路人的声音惊扰到水中的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9、

振动

空气

信息【详解】[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0、

空气

声源处【详解】[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鞭炮的爆炸声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朵的。[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城区禁止燃放鞭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三、计算题1、1700m【详解】解:根据可知,打雷处距小明的距离为答:打雷处距小明1700m。2、129.2m【详解】由得,0.8s汽车前进的距离s1=v1t=17m/s×0.8s=13.6m声音传播的路程s2=v2t=340m/s×0.8s=272m设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s,则有s=(s1+s2)=×(13.6m+272m)=142.8m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s'=s-s1=142.8m-13.6m=129.2m答: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129.2m。3、330m【详解】汽车行驶的速度,由得,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则:。答: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330m。4、(1)见解析;(2)5200m/s;该金属可能是铁材料制成的【分析】【详解】(1)一般的声音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传播比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2)由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对照表格可知该金属可能是铁材料制成的。答:(1)见解析;(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5、(1)9620m;(2)10900m【详解】解:(1)已知下潜速度为v0=20m/s,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用时t0=13s。由可知,从发射到接收信号,“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s0=v0t0=20m/s×13s=260m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1=v1t0=1500m/s×13s=19500m收到信息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2)从接触水面开始,至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下潜时间为t3=51s,这段时间下潜的深度s3=v0t3=20m/s×51s=1020m最终计算得到海域的深度s=s1+s2+s3=1020m+260m+9620m=10900m答:(1)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距海底的距离为9620m;(2)此海域从海面到海底的深度10900m。四、实验探究1、

③⑤

20

控制变量法

CABD【详解】(1)[1]探究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③⑤的琴弦进行实验。(2)[2]探究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则2号琴弦的长度应为20cm。(3)[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4)[4]经分析: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C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A设计和进行实验;B分析归纳;D得出结论。所以顺序为CABD。2、

振动的快慢

快慢

幅度

听者离声源的距离或听者自身耳朵的灵敏度【详解】(1)[1][2][3]由实验可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由此我们可得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2)[4]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小。[5]人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