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6.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6.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6.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6.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6.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模块世界现代史第3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2.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必备知识基础梳理知识点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建立。①意大利:1919年________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墨索里尼②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________”,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________法西斯运动的开始。(2)基本特征。①极端民族主义。②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纳粹党军部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2)过程。①亚洲:1936年,日本建立__________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②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_________。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________。军事法西斯埃塞俄比亚轴心国3.绥靖政策(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________,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________等地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奥地利苏台德知识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总体历程: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________的过程。2.具体过程(1)局部爆发:1931年,日本制造____________,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____,中华民族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____________。(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________,________被迫对德宣战。全球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东方主战场波兰英法(3)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____________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____________,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4)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____________》,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5)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________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战场太平洋战争联合国家宣言日本知识点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____________”。雅尔塔体系法西斯主义联合国世界和平强权政治2.成立联合国(1)时间:________年10月24日。(2)性质:作为由__________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____________,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1945主权国家和平与安全(4)决议原则。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________。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________”原则。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安理会大国一致3.国际格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________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________的真正转折点。欧洲两极格局学科素养素养突破突破一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2.唯物史观——多角度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唯物史观——多角度认识雅尔塔体系(1)从历史概念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2)从历史影响看。①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②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③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突破二史料实证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史料一

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①。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摘编自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整理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德国能够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主要原因。解读:

①说明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在德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德国严重的复仇心理;未能清除德国军国主义势力及其产生的土壤;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史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并非必然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制止的了”。——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答案: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力量强大;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国力衰弱,无法单独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一些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和中立自保政策,未能及时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史料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思考如何理解史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答案:性质的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国家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进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史料一

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①、参战目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于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②。——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解读:

①指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②指按美苏实力两分天下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随着二战的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加大;美苏两国的推动。史料二

百分比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斯大林和丘吉尔在东南欧划分两国势力范围的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俄]爱德华·拉津斯基《斯大林秘闻——原苏联秘密档案最新披露》思考(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实质。答案: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被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史料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例如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对于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就此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共同之处。——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思考根据史料,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答案: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特点。突破三历史解释1.历史解释——英法的绥靖政策2.历史解释——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1)相同点。①背景相似: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产生方式相似: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相互妥协的产物。(2)不同点。①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四年内形成的,而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②性质不同:前者具有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性质,后者具有反法西斯及实行民主政治、大国称霸的性质。③反映的矛盾不同:前者反映了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的斗争,后者反映了美苏在全球各地的角逐。④影响不同:前者影响时间相对较短(20年的休战),范围相对较小(在局部地区);后者影响时间相对较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范围相对较广(在全球各地)。⑤瓦解方式不同:前者是伴随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后者是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瓦解的。思维品质求真精神一、思维指引历史的理性解释首先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在进行解释时要尽可能运用客观的、多方面的史实。二、运用体验(2023·山东淄博三模)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图为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蕴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7分)答案:

(1)背景角度: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1分)内容角度: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3分)寓意: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条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个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3分)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制裁,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包括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并承担巨额的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等。寓意:根据材料“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条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个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2)围绕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须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8分)答案:

(2)示例:主题: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2分)构思: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3分)说明: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3分)解析:

(2)首先,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二战中的某一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可以是会议,也可以是某场战役,或者是各国领导人形象,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雅尔塔会议进行构思,雅尔塔会议的主题为:合作与未来,表示三巨头合作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在规划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次,围绕主题“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进行构思漫画,会议呈现的是三巨头开会的场面,而会议是在二战反法西斯的阴霾之下召开的,可以用天气来表现此意境,此意境也同时预示着“冷战”的隐忧;会议研究的是对德战争问题,欧洲的地图不可少,同时三巨头各自的特征要表现出来,具体构思,如: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最后,对构思的漫画进行解读说明,需要结合所学二战期间的历史知识进行说明,如: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随堂习得经典题例高考题例解析1.(2024·广西高考·16)下图是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宣传画,标题是“一个威胁着德国的小国家”。由此可见(

)A.《凡尔赛条约》遭到破坏B.德国优先发展空军力量C.欧洲大国展开军备竞赛D.德国意图推进侵略计划D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条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和限制,包括领土、军事和赔款等方面。20世纪30年代,德国正处于纳粹党的统治下,希特勒积极推行扩军备战和侵略扩张的政策。结合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历史背景,可以推断出德国有侵略扩张的意图,故选D项;虽然德国确实在后来撕毁了《凡尔赛条约》,但图片标题并未直接体现这一点,而是强调了“威胁着德国的小国家”,排除A项;图片中并未提及空军或任何特定军种的发展,排除B项;图片仅反映了德国对某个小国家的威胁,并未涉及欧洲大国的军备竞赛,排除C项。2.(2024·重庆高考·15)二战后日本部分影视作品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平民个体在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记忆,将日本民众构建成为“战争受害共同体”,参与塑造了日本社会新的“二战史观”。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抵制国内右翼势力B.灌输军国主义思想C.揭示历史复杂面相D.开脱日本战争罪责解析D解析:二战后,日本在国际上面临着战争罪责的指责和审判。通过构建“战争受害共同体”,这些影视作品试图将日本民众描绘成战争的受害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视线,开脱日本在战争中的罪责。这种做法符合日本部分政治和社会势力在战后重塑国家形象、减轻战争负担的需要,故选D项;虽然构建“战争受害共同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众对和平的渴望,但此做法本身并不直接针对国内右翼势力进行抵制,排除A项;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往往与宣扬战争光荣、鼓吹国家至上等观念相关,而本题中的影视作品是通过描绘平民在战争中的受害情况来构建“受害共同体”,这明显与军国主义思想相悖,排除B项;揭示历史复杂面相是历史学研究和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本题问的是日本这一做法的目的,与此无关,排除C项。3.(2023·重庆高考·14)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解析B解析:据材料可知,该观点认为,欧洲列强剥削亚洲国家的资源,剥夺了他们的教育、生活标准和健康需求,这种做法会导致战争和不幸,并否定了和平体制的价值,因此,该观点反对欧洲列强对亚洲的殖民统治,故选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宣告瓦解,排除A项;世界各地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西方列强经济掠夺的结果,而正是这种掠夺导致了亚洲的贫困,亚洲贫困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鼓励亚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而不是反对法西斯侵略,排除D项。4.(2023·天津高考·12)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国际局势的剧变B.技术变革的推动C.全球治理的加强D.自由贸易的发展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解析A解析:据“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次明显变化的时段大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时国际局势紧张,造成全球货船航运费率急剧上涨,故选A项;技术变革通常会导致货船航运费率下降,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据图中时段和所学可知,此时全球局势动荡,全球治理并未得到加强,贸易发展受到阻碍,排除C、D两项。5.(2023·全国高考乙卷·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解析A解析:由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可知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势力趁机大肆活动,美国国内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是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的表现,故选A项;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推行政府全面干预的政策,排除B项;罗斯福全面干预政策,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成效显著,排除C项;面对经济大危机,德、意、日等国家的法西斯分子登上政治舞台,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排除D项。最新模拟1.(2024·山东师大附中模拟·14)1943年,德国在苏联的卡廷森林发现了大量死亡的波兰军官,并认定此为苏联所为,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国内对“卡廷事件”的相关活动进行限制;1951年,美国国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要求苏联参加卡廷罪行的公开调查。这一态度的转变体现了(

)A.美国力图追求事实真相B.国际局势影响外交策略C.社会制度存在尖锐对立D.美德国家利益趋于一致解析B解析:1943年,德国在苏联的卡廷森林发现了大量死亡的波兰军官,并认定此为苏联所为,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国内对“卡廷事件”的相关活动进行限制,这是由于当时正值二战期间,美苏同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所以美国采取了支持苏联的态度,而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逐步展开,所以1951年,美国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国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要求苏联参加卡廷罪行的公开调查,所以美国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国际局势影响外交策略,故选B项;题干所述美国态度的转变反映出美国国家利益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发生了变化,卡廷事件的真相并不重要,所以并不是美国力图追求事实真相,排除A项;1943年和1951年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都存在尖锐对立,但美国这两个时间对卡廷事件的态度却并不一样,这说明社会制度的差异并不是导致上述态度转变的原因,排除C项;美德两国的国家利益始终存在一定的分歧,美国态度的转变取决于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排除。2.(2024·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12月大联考·16)下图所示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画中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右边床上的人依次得了“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该漫画说明(

)A.经济危机使欧洲各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B.二战初期美国仍受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C.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D.二战以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冷战对峙解析B解析:读图可知,头戴星条标志的美国人庆幸没与苏德等欧洲国家捆绑在一起,没有受到希特勒的“闪电战”波及,未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描绘了二战初期美国采取中立自保政策,仍受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B项正确。A、C、D三项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3.(2024·浙江精诚联盟一模·19)1934—1935年,英国“国际联盟协会”在国内发起了“和平投票”。该组织成立于1918年,属于国际主义的和平主义派别,主张仲裁和全面裁军。这次投票有1100多万人参加投票,其中绝大部分人支持该协会的和平主义主张。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A.国际联盟大力推动构建集体安全体制B.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加快C.绥靖政策在英国有其实行的民意基础D.英国国内的政治危机深化解析C解析:据材料“1934—1935年……主张仲裁和全面裁军”可知,1934年至1935年,英国接受民意测验的大多数选民主张“努力维护和平”,这说明当时英国国内的和平主义派别占据了上风,表明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C项;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为协调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组织,而国际联盟协会是民间组织,二者的性质不同,国际联盟大力推动构建集体安全体制的信息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不断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材料内容与民主化进程无关,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英国民众对国际局势的态度,与国内的政治危机无关,排除D项。4.(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15)下图是一幅名为《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漫画,画面中的英文为“EASTERNFRONTIER”。该漫画主要表明(

)A.苏德战争的残酷性B.意识形态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