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定向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D.“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2、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C.秋天早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遇冷吸热液化形成的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放热汽化形成的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4、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5、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升华6、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转,也代表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联系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秋分时节,浓浓晨雾是汽化现象C.霜降时节,地面白霜是凝华现象 D.冬至时节,漫天大雪是凝固现象7、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8、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10、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 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有的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2、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放入冰箱的________(填“冷冻”或“冷藏”)室内。一两天后普通豆腐就变成冻豆腐了。解冻后切开,发现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先________成冰,解冻后冰又________成水造成的。3、填写下列空格处各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A、春天清晨小草上结露珠是_____;B、冰棒化为水是_____;C、卫生球变小是_____;D、冬天夜晚瓦上结霜_____。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才能维持沸腾,而小红认为用小火就可以维持沸腾了,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5、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图所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比赛场地的冰面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以制冷使水凝固成冰。6、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______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7、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时,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如图2所示,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____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的。8、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9、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10、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是固态,由乙到丙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所学知识,雪糕冒出的“白气”与实际相符的是哪幅图?并解释其原因?2、福建的春季潮湿多雨,不少家庭需要借助暖风烘干机来烘干洗好的衣服。一台小型暖风烘干机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加热机芯产生热量,经过高速转动的叶片将热气导入干衣罩里,从而达到干衣效果的。在开始干衣阶段,我们发现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1)“白气”的形成原因;(2)暖风烘干机的干衣原理。3、晒粮食时,为什么将粮食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还要把粮食摊开?4、北方的冬天,农民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会被冻坏。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5、牙科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子,在使用前为什么要先对其加热?6、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地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7、我们福建很多地方有一种用陶土做的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会很快冷却,且一般都比气温低,请解释这种现象。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很多戴眼镜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后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上霜,挡住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一会儿霜又变成了白雾,看东西还是模糊不清;再过一会儿;白雾干了,眼镜片又透亮了。请解释上述现象中的霜、白雾、白雾干了的成因。9、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冰棒,发现冰棒“冒”“白气”。如图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为什么?10、在塑料袋中装入少量酒精,且把塑料袋内的气体排放干净并扎紧袋口。在玻璃碗里倒入适量开水,把塑料袋放入玻璃碗中,塑料袋就鼓起来了(如图),请解释这个现象。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现有常温下为液态的甲、乙两种物质,如图分别是两种物质的体积—温度图像,______物质可作为测量沸水的温度计的感温液体,______物质可作为北极科考站的温度计的感温液体。若选用相同体积的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温度计甲、乙,温度每升高1oC,感温液体上升相同高度,那么______温度计的细玻璃管稍小(均选填“甲”或“乙”)。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下如图1所示.(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中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与冰块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的_____;(2)在图2图线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由图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3)试管中冰完全熔化后,若继续加热,在一段时间后得到上面图象中DE段,在DE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3、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物质受热______;(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物质在a点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的内能;(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4)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5、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当温度上升到-7℃后,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及观察到的现象。(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等量的_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2)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3)小红未对冰进行加热,可是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4)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请你帮小明补全横线所缺内容;时间/min0123…温度/℃______(5)小红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则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______(选填“丙”或“丁”)图。根据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雨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小水滴结合变大下落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霜是深秋或冬天晚上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D.雪是高空云层里水蒸气遇低温后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碰撞、结合变大,落下来就是降雪,故D正确。故选D。2、A【详解】A.熔化是吸热过程,冰袋中的冰熔化时吸热,达到给高热病人降温的目的,故A正确;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加快了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感到凉爽,故B错误;C.秋天早晨小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3、D【详解】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错误;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错误;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正确。故选D。4、B【分析】【详解】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5、B【详解】“冰层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A.冰雪消融是雪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正确;D.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7、C【详解】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45℃,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C.t=2min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D.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D错误。故选C。8、D【分析】【详解】①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②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③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④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④。故选D。9、B【分析】【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A【详解】A.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A正确;B.雨是云层中的小冰晶熔化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因为冰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当气温等于0℃时,雨是液态的水,向外放出热量也会形成固态的冰晶(雪)。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天的最高气温为5℃,但因夜晚温度普遍低于白天,故夜晚温度不可能达到5℃。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
汽化
凝华
液化【详解】[1]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2][3]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变为小水滴,物质在凝华、液化过程中都要放热。2、
冷冻
凝固
熔化【详解】[1]水的凝固点是0℃,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要将豆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2][3]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解冻后冰又熔化成水造成的。3、
液化
熔化
升华
凝华【详解】A.[1]春天清晨小草上结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2]冰棒化为水是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C.[3]卫生球变小是由固态的卫生球部分升华变为气态。D.[4]冬天夜晚瓦上结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固态的霜。4、
甲
液化
小红【详解】[1]水沸腾时,上部分和下部分的水温度是相同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在变小,气泡会变大,观察甲和乙两图,甲的气泡在变大,乙的气泡在变小,因此甲图正确。[2]“白气”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它是液态小水珠,而烧杯中的水蒸气是气态,在杯口周围遇冷,变为“白气”,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3]水沸腾后,要维持沸腾,只需保证水能继续吸热就行,因此小火就可以了。5、汽化【详解】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是液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水向外放热,凝固成冰。6、
升华
吸收
液化
空气
音色【详解】[1][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空气传入观众耳中的。[5]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7、
凝固
放出
压缩体积【详解】[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凝固成冰时,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3]使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8、
吸热
减慢【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9、
冰熔化吸热
汗液蒸发吸热【详解】[1]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冰熔化吸热使可乐温度降低,喝起来感觉更凉爽。[2]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10、
乙
升华【详解】[1]由图可知,丙放热变成甲,甲再放热变成乙,可知丙是气态,甲是液态,乙是固态。[2]由乙到丙即由固态直接吸热变成气态,这个过程是升华。三、简答题1、见解析所示【详解】与实际相符的是乙图;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2、(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暖风烘干机通过加快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的蒸发。3、见详解【详解】液体蒸发的快慢主要与液体的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晒粮食时,将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粮食中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粮食中水的蒸发;将粮食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增大粮食中水分上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粮食中水的蒸发;把粮食摊开,是为了增大粮食中水分的表面积,从而加快粮食中水的蒸发。4、水凝固时放热【详解】因为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5、见解析【详解】使用前先对镜子加热,使镜子的温度升高后,避免病人口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蒙在镜面上变模糊,从而能使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清楚地观察病人的牙齿。6、(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2)当火箭升空向后喷出高温的气体时,水池中的水被加热沸腾,水汽化(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至于过高,防止了发射台熔化。7、见解析【详解】陶土容器能够渗水,夏天气温高,渗透到容器外的水很快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中的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水温很快下降;当水温下降到和气温相同时,壶中的水还会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从而水温继续下降,最终比气温低。8、见解析所示【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白雾干了是雾汽化为水蒸气。9、见解析【详解】“白气”是向下落的。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10、见解析【详解】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酒精吸热,(汽化)蒸发加快,塑料袋内酒精液体变成气体体积会增加,体积膨胀,将塑料袋鼓起来。四、实验探究1、
乙
甲
乙【详解】[1]沸水的温度达到100℃,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物质的78℃以后的变化规律未知,因此不能用来制作测沸水的温度计。[2]北极科考站的最低温度达到-59℃,乙物质的温度变化范围为-39℃~357℃,甲物质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17℃~78℃,对比发现甲更适合制作北极科考站所用的温度计。[3]由图可知,甲物质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为因为,所以温度每升高1℃,乙的体积变化较小,由V=sh,上升相同高度时,乙的横截面积要小。2、(1)试管底和侧壁;(2)固液共存态;0.(3)不能;试管内水与外面的水同温度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