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1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2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3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4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内能就一定不变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所含热量越多2、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入冬用暖气供热,使房屋暖和 B.用天然气烧水,使水沸腾C.海鲜放在冰上,为海鲜降温 D.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3、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铝铜比热容/J/(kg•℃)4.2×1032.1×1030.88×1030.39×103A.水的比热容大,不适合作为冷却介质B.2kg的煤油温度升高10oC吸收的热量为2.1×103JC.质量和初温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快D.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多4、下面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擦黑板时粉尘飘扬属于扩散现象5、工人师傅在用铣床切割金属时会不时往铣刀上洒些水,针对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洒水给铣刀降温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小的特点B.切割时金属会升温,内能的改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C.切割时铣刀会升温,内能的改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D.金属上的水会升温,内能的改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6、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后()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C.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仍会向上或向下不断运动7、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若它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高,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内能多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8、下列关于微小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物体的分子可以停止运动B.分子很小,但我们凭肉眼还是可以分辨出它们C.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9、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对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10、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就一定吸收了热量C.热传递过程是高温物体把温度传到低温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大型载重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为防止刹车片过热造成刹车失灵,要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降温,刹车片过热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内能的;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具有较大的______的性质;某汽车水箱中装了5kg的水,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了20℃,则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2、走进医院就马上闻到一股刺鼻的酒精味,这说明________。把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这杯水全变红了,这说明___________,把一个铜螺母紧紧地拧在一个铁螺丝上,几年后,在铁螺丝上有了铜分子,在铜螺母上有了铁分子。这说明________。综上所述,各个状态的物质分子都会扩散,扩散证明___________。3、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种现象用微观的分子理论分析,该现象说明了______和______。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游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______起了作用。4、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质量为100g、初温为20℃的水,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升高到70℃,此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_____J,水的内能改变是通过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水增加的内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酒精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已知c水=4.2×103J/(kg·℃)]。5、为什么夏季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凉爽?答:这是因为______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______,所以沿海地区夏季较内陆地区凉爽。6、在沿海地区炎热的天气里,由于陆地与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易形成海陆风;白天,陆地比大海升温______(慢/快),地面与海面上空的空气形成对流,形成海风,如图______(甲/乙)所示。7、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里装的气体应是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在黄金、水和空气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______。8、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______;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甲: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上面的空气瓶中乙:两铅块挤压后不易分开丙: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9、如图所示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其中最小的是______(选填“A”、“B”、“C”、“D”,下同),一定带正电的是______,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是______。10、(1)夏天小悦在海边游泳时发现,同样在烈日下,沙滩很热,而海水却比较凉,这是为什么?小悦感到不可理解,请你帮她解释一下。答:因为水和沙相比,水的比热容______,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和沙吸收的热量______,但水升高的温度比沙______,因此,沙滩比海水的温度______;(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为什么会模糊看不清?根据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质量为,温度为15℃的水,当吸收了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度?(水的比热容为)2、一根质量为2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g常温的水,则水温将升高多少(结果保留整数)℃?(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3、有一种粗测油分子直径的方法,叫“单分子油膜法”。现将一滴体积约为1mm3的油滴在水面上,让其均匀散开,其扩散面积可达3m2,根据这些数据,估算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大?(提示:由于油酸分子的化学性质,使得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4、熔化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晶体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物质所需要的热量,通常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1)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品体,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物质时吸收的热量为Q,则该晶体的熔化热λ是多少?(2)通常情况下冰的熔化热是3.36×105J/kg,如果要将2kg、0℃的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5、早上,小明妈妈给小明热牛奶喝。袋装牛奶的标签上标明牛奶质量为420g,温度从25℃热至75℃,则牛奶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详解】A.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则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根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可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A正确;B.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不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B错误;C.因为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都有关,质量状态不确定,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D.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故选A。2、D【解析】【详解】A.暖气供暖,是暖气片里的热水向外散热,从而使房屋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天然气烧水使水沸腾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C.海鲜放冰上,为海鲜降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D.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是两手互相克服摩擦做功改变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详解】A.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的条件下,降低相同温度时,与其他液体比较而言,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水适合作为冷却剂,故A错误;B.2kg的煤油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为=2.1×103J/(kg•℃)×2kg×10℃=4.2×104J故B错误;C.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据可知,煤油的温度变化大。故C错误;D.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后,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故铝吸收的热量多。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详解】A.扩散现象能发生在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包括固体间、液体间、气体间,固体和液体间,固体和气体间,以及气体和液体间均可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BC.扩散现象可以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不可说明分子间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C错误;D.擦黑板时粉尘飘扬属于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D错误。故选B。5、D【解析】【详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冷却效果最好,洒水给铣刀降温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错误;BC.切割时金属会升温,要克服铣刀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改变铣刀和金属的内能,故BC错误;D.洒水后水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其内能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D。6、D【解析】【详解】AB.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空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将同时向对方扩散,而不是单向扩散,故AB不符合题意;C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使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还会继续向上或向下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A【解析】【详解】A.同一个物体,说明质量相同,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分子动能增加,内能增大,故A正确;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高,但是甲物体和乙物体的质量未知,而质量影响内能的大小,故无法判断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D.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其做功,故D错误。故选A。8、D【解析】【详解】A.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故A错误;B.分子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故B错误;C.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铁块难以被压缩,故C错误;D.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金属能够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D正确。故选D。9、C【解析】【详解】AB.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乙吸收的热量多,说明乙的比热容大,故AB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故C符合题意;D.根据图像可知: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详解】A.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快,内能一定增加,故A错误;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C.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故C错误;D.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做功比热容4.2×105【详解】[1]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连续点踩刹车,刹车片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2]水的比热容最大,和质量相等的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最多,所以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的特点。[3]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5kg×20℃=4.2×105J2、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扩散液体分子之间存在扩散固体分子之间存在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详解】[1]走进医院就马上闻到一股刺鼻的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扩散。[2]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水分子和墨水分子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扩散。[3]把一个铜螺母紧紧地拧在一个铁螺丝上,几年后,在铁螺丝上有了铜分子,在铜螺母上有了铁分子,这是铜分子和铁分子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扩散。[4]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详解】[1][2]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水与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因此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3]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肥皂泡分子间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结合在一起,因此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4、2.1×104热传递小于【详解】[1]水的内能增加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量为ΔE=Q吸=cmΔt=4.2×103J/(kg·℃)×0.1kg×(70℃-20℃)=2.1×104J[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分别是:热传递和做功。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3]酒精灯在加热的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所以水增加的内能小于酒精燃烧所放出的热量。5、水小【详解】[1][2]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水和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同,但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小,因此沿海地区的夏季比内陆地区凉爽。6、快乙【详解】[1][2]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升温快;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故乙正确。7、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空气【详解】[1]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避免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所以二氧化氮气体应该装入下边瓶子中。[2]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大的将向下运动,密度小的将向上运动,如果发现上面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运动到了上方瓶子中,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平衡位置,分子力趋近于0,所以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空气。8、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剧烈【详解】[1]抽出玻璃板后,空气与二氧化氮相互运动对方瓶中,两瓶气体逐渐均匀混合,是气体发生扩散现象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两铅块挤压后能吊住大钩码,不易分开,表明两铅块之间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3]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原因是热水温度比冷水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9、CBA、D【详解】[1][2][3]从右向左看,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由此判断D是原子,B是原子核,C是电子,A是中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的体积是最小的。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显示不带电。故图中最小的是C,一定带正电的是B,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是A和D。10、大相同低高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