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7∕T 301-2020 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17∕T 301-2020 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17∕T 301-2020 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17∕T 301-2020 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17∕T 301-2020 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1.040.65

B20

DB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4117/T301—2020

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2020-10-25发布2020-11-25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17/T301—2020

前言

本文件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20的规定。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驻马店市蔬菜办公室、遂平县褚堂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西平县人和乡农业

农村服务中心、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经济服务中心、平舆县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平舆县农业综合行

政执法大队、泌阳县铜山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平舆县蔬菜办公室、驿城区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起草人:苗保朝、徐根生、曹俊川、臧长有、张会茹、詹长虹、李歌、张建国、高国强、张

亚波、林广顺。

I

DB4117/T301—2020

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与建棚、田间管

理、病虫害防治、打秧与收获、分级包装及贮运、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机械化设施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用灌溉水质标准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18133马铃薯种薯

GB25417马铃薯种植机技术条件

GB51057-2015种植塑料大棚规程技术规范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884生物有机肥

NY/T1049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

NY/T1066马铃薯等级规格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464马铃薯收获机作业质量

NY/T2706马铃薯打秧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2789薯类贮藏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铃薯脱毒种薯

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严格的种薯繁育体系条件下,逐代繁育出的各级种薯。脱毒种薯分为原原种、

原种、生产种。

1

DB4117/T301—2020

3.2

二膜覆盖及三膜覆盖

二膜覆盖指“地膜+棚膜”,三膜覆盖指“地膜+二道膜+棚膜”。

4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NY/T391的要求。选择土质疏松、平坦、通透性好的轻质壤土或沙壤土,土壤PH值5.6-7.8,

不宜与茄科或块根作物轮作,前茬不宜选种花生作物。

5播前准备

5.1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以后,需进行深耕晒垡,深度不小于30cm,整地要深浅一致,增加土壤疏松性与保

墒能力。肥料使用应按照NY/T496的规定执行,有机肥应符合NY525标准,复合肥应符合GB15063标准,

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884标准。中等肥力地块,亩产马铃薯4000kg,每亩施生物有机肥200kg,腐熟有

机肥3000kg,N-P-K含量分别为15-10-20%或15-12-18%复合肥150kg,硫酸锌1.2kg,硼酸1kg。

5.2设施的类型及准备

5.2.1设施类型及走向

马铃薯设施栽培主要是二膜覆盖或三膜覆盖.设施走向以南北向为宜。

5.2.2设施的规格

设施的宽度以6m为宜,肩高1m,脊高2.5m,长50m~100m,棚室外形为屋脊状。

5.2.3棚架的选材

棚架选择国标6分的钢管,厚1.2mm,间距1m,每根钢管长4.5m,两根一组对接,每组拱架脊部用

套管连接;脊部用国标4分的钢管南北向用卡子和拱架连接;棚内的二道膜距采光膜40cm,两边距棚架5

cm,二道膜可用国标4分管支撑,间距1m,脊部用4分管及卡子连接.

5.2.4农膜的选择

棚膜应选用0.08mm无滴长寿多功能膜,二道膜可选用0.04mm~0.06mm流滴膜,地膜选用应符合GB

13735的要求,厚度0.01mm、宽80cm~90cm黑白相间的专用地膜。

5.2.5除草剂选择

每667m²用33%二甲戊灵150mL~200mL,兑水40L均匀喷于垄面上。

5.3种薯选择

5.3.1种薯选择

选用早熟、优质、丰产、抗病性好、抗异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马铃薯脱毒品种,也可选择

彩色马铃薯或有特色、品质好、效益高的马铃薯脱毒新品种;种薯应符合GB18133的要求。

2

DB4117/T301—2020

5.4种薯处理

5.4.1切块

种薯切块前要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切块后直接播种的,在播种前1d~3d进行切块;种薯切

块后进行催芽处理的,在播种前15d~20d进行切块,根据芽眼分布进行切块,每块种薯要有1~2个芽

眼,薯块重25g~30g,切块时每人要准备两把切刀,每切一个种薯换一把切刀,换下的切刀要用高锰

酸钾1000倍液或75%酒精消毒。

5.4.2拌种

扑海因50ml+高巧20ml/100kg种薯。即将50ml扑海因50%悬浮剂混合高巧60%悬浮种衣剂20mL

加到1L水中摇均后喷到100kg种薯上,或安泰生100g+高巧20mL+水1L摇匀后喷到100kg种薯上,晾

干后切块。

5.4.3催芽

催芽前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d~3d,同时剔除病薯、烂薯。晾干刀口后放在温度

为18℃~20℃的阳畦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催芽后机械播种,芽长不超过0.5cm。

6播种与建棚

6.1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见表1.

表1马铃薯播种时间

覆盖方式催芽后播种时间不催芽播种时间

三膜覆盖1月上旬上年12月中旬

二膜覆盖1月中旬上年12月下旬

6.2高垄播种及播量

垄高20cm~25cm,沟宽30cm。667㎡播种量150kg。

6.3栽培形式

马铃薯栽培模式见表2.

表2马铃薯栽培模式

栽培形式垄宽(cm)沟宽(cm)株距(cm)备注(cm)

单垄单行703020

单垄双行903025-30小行距30

6.4播种密度

667㎡播种4500穴~5000穴。单垄双行播种要三角形错开下种。

6.5机械播种

3

DB4117/T301—2020

播种按照规划的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及不同播种密度的要求,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下种、起垄、

铺设滴灌管、喷洒除草剂、地膜覆盖等工序。马铃薯播种机应符合GB/T25417规定。

6.6建棚

马铃薯播种结束后建棚。大棚建造应符合GB51057的规定。二膜及三膜覆盖栽培均按照预定规划建

造,顶部呈屋脊状,肩高1m,棚高2.5m,国标6分钢管1m间距,低于国标6分钢管壁厚0.12mm的,间

距0.8m~0.9m。

7田间管理

7.1出苗前培土

出苗前5d,采用上土机在膜上覆盖2cm~3cm的碎土。

7.2查苗补种

苗出齐后,及时查苗补苗,拔出病株,遇到缺棵时及时补种同品种且是播种时种下的备用苗。

7.3中后期培土

马铃薯4叶~5叶时第1次中耕培土,现蕾期或封垄前第2次培土,培土厚度均为3cm~5cm。

7.4温度管理

7.4.1播种后至出苗前

播种后至出苗前地温12℃~15℃为宜,三膜覆盖中二膜出苗前不必揭开,以利提高棚室气温和地温,

可在培土沟内填上3cm~5cm后的牛粪或麦糠提高地温;注意预防大风、大雪对棚室的危害。

7.4.2幼苗期

棚内温度以16℃~22℃为宜,三膜覆盖出苗后二膜应早揭、晚盖。夜间最低气温在0℃以上可以不

盖。

7.4.3块茎形成期

适温度为20℃左右,15℃出苗后7d形成,25℃出苗后21d形成。

7.4.4块茎膨大期

最适温度为17℃~19℃,20℃块茎膨大速度减缓,30℃左右时块茎停止生长,夜间气温25℃时块茎停

止生长。当温度超过适宜温度时,要及时通风,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可撤去三膜覆盖栽培的

二道膜,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或撤掉棚膜。

7.5肥水一体化管理

7.5.1管理原则

滴灌用水选择符合GB5084规定。在幼苗期、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实施滴灌,第一次

浇透水需4h~5h,以后每次滴灌时间控制在3h左右。追肥时要先滴灌0.5h清水,土壤湿润后开始追

肥,不超过2h,施肥结束后再滴灌0.5h清水.

4

DB4117/T301—2020

7.5.2幼苗期

出苗后至7片~8片真叶前,少灌水或不灌水,如田块干旱可以出苗后浇水,幼苗长势弱的地块结合

浇水每667㎡追施平衡型水溶性5kg,幼苗后期匍匐茎开始形成后,应适度浇水,并依据幼苗长势情况

追施平衡型水溶性肥料。

7.5.3现蕾期

花蕾显现时滴灌一次透水,然后进行“蹲苗”,结合灌溉每667㎡追施高钾型水溶性肥5kg,蹲苗后

保持土壤湿润。

7.5.4结薯期

整个结薯期保持土壤湿润,薯块快速膨大期滴灌一次透水,结合滴灌每667㎡追施高钾型水溶性肥

料5kg,收获前7d停止浇水,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外皮老化,以利储运。马铃薯收获后期要防止叶片早

衰,尽量延长叶片功能期,以增加马铃薯产量、质量和效益。

8病虫害防治

8.1主要病虫害

8.1.1生理性病害

低温冷害、低温冻害、肥害、药害、激素危害、除草剂危害、缺素症、畸形、空心等。

8.1.2侵染性病害

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疮痂病、青枯病、黑茎病等。

8.1.3虫害

地下害虫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地上害虫有蚜虫、白粉虱、螨类等。

8.2防治方法

8.2.1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化学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8.2.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或脱毒马铃薯种薯,前茬不种花生、茄科类蔬菜及块茎类作物;加强栽培管理,合理

施肥、灌溉,增加植株的抗异性。

8.2.3物理防治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娥等害虫;悬挂篮板或黄板诱杀蚜虫、

白粉虱、蓟马等害虫。

8.2.4生物防治

5

DB4117/T301—2020

可采用白僵菌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也可采用新植霉素、中生菌素防治马铃薯黑茎病、青枯

病等。

8.2.5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按照附录A执行。

8.2.6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

按照附录B执行。

8.3农药使用原则

农药使用应严格按照NY1276规定执行。

9打秧与收获

9.1收获时期

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根容易与匍匐茎分离,是最佳收获时期。三膜覆盖马铃薯

4月中下旬收获,二膜覆盖马铃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

9.2打秧

打秧机符合NY/T2706的要求,收获前5d马铃薯打秧机进行打秧,滴灌管要在打秧前拆除。

9.3机械收获

马铃薯收获机要符合NY/T2464的要求,选择晴天收获,块茎翻出后要及时捡拾,避免太阳暴晒和

机械损伤,捡拾的同时按照客户的要求分级装箱,剔除病薯及机械损伤的马铃薯。

10分级、包装及贮运

10.1分级与包装

马铃薯商品块茎产品质量应符合NY/T1049的规定,等级规格应符合NY/T1066的规定,包装应符合

NY/T658的规定。每件装入质量合格证一份。

10.2贮藏

贮藏适宜温度2℃~5℃,湿度90%~95%,强制通风,应符合NY/T2789的规定。

10.3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合存放、运输。装卸时应轻装轻放。

11生产档案

整个生产季节,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如实记载种植品种、数量;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

用量以及使用、停用日期;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收获日期;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产品销售数量、

日期和去向等。并妥善保存档案2年。

6

DB4117/T301—2020

AA

附录A

(规范性)

马铃薯生理学病害防治

马铃薯生理学病害发生与防治见表A.1。

表A.1马铃薯生理学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生理病害发生与防治

主要是缺锌、硼、锰、铁、钙、硫、镁等微量元素,注意底肥增施腐熟有机肥,施用生物肥,硫酸

缺素症

锌、硼肥、生石灰可以做底肥施入,生长期可叶面喷施微肥。

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种薯储存、播种及出苗后的倒春寒天气,种薯储存运输要保持3℃以上,播种

低温冻害时要注意及时覆土起垄,倒春寒天气要注意及时清除积雪,防止压塌棚室,4月20号左右撤去棚膜,

避免晚霜危害。幼苗-2℃受冻害,成株-4℃会死亡。

幼苗-0.5℃~0.8℃时受冷害,气温5℃以上马铃薯即可生长,3月上旬注意及时通风,不撤去

低温冷害

棚膜,设施内最低温度要在2℃~5℃以上

叶片灼伤是3月~4月份晴好天气棚室内东西两行的马铃薯上部的叶片与采光膜接触而造成的伤

叶片灼伤

害,建棚时注意抬高东西两边的肩高,保持在1m左右;晴天要注意及时通风,

肥害有机肥没有腐熟,播种时薯块不要与条施的种肥接触。

配药的浓度太高,或者复配是药的种类太多,第三个原因是喷施的药液没有充分溶解。喷药时注意

药害

没有用过的新药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不要盲目加大浓度。

赤霉素浸种浓度大或浸种时间长,都会产生危害;前茬种植花生,接茬种植马铃薯,由于控旺激素

激素危害类农药的使用,会造成马铃薯绝收;马铃薯催芽要严格掌握浸种的浓度和时间;花生茬不种马铃薯;

通过控水、控温调整马铃薯长势,不用激素调控马铃薯长势。

上茬花生,除草剂残留对马铃薯生长影响较大,甚至绝收;马铃薯种植选用二甲戊灵除草剂封闭较

除草剂危害

安全;采用中间白两边黑的地膜有利于抑制杂草。

空心马铃薯栽培田间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氮肥偏大。注意要合理密植,配方施肥。

薯块膨大期田间湿度不一致,如干旱薯块停止生长后,再次灌水,造成二次生长;田间水分过大,

畸形

因缺氧会造成薯块上长处粉状的瘤子,影响外观和品质。

7

DB4117/T301—2020

BB

附录B

(规范性)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B.1。

表B.1马铃薯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晚疫病

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喷银法利或富帅得或普力克等治疗性强的药剂以控制住发病中心,

以后每隔7d~10d喷施保护性药剂+治疗性药剂,一般生长期喷药3次~4次即可。

早疫病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喷雾防治,7d~10d1次,连喷2次~3次。

青枯病细菌性病害。采用2%中生霉素800倍~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500倍液

灌根。

黑茎病细菌性病害。幼苗出土后,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拔除后的空穴要有生石灰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