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试题(详解)_第1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试题(详解)_第2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试题(详解)_第3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试题(详解)_第4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试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2、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这种现象是()A.熔化

B.升华C.汽化

D.凝华3、北京地球村环保组织发起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我们承诺”的活动,目的是让人们选择一种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的是()A.夏季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

B.我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在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4、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5、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7、下列现象中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A.初夏的雾

B.早春的雨

C.深秋的露

D.初冬的霜8、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9、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在图的描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山间出现白雾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上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减小10、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正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裹后放在空气中,它们的示数恰巧都是15℃,那么,该房间里的实际温度()A.等于15℃B.高于15℃C.低于15℃D.无法判断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请写出图中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温度为__________℃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自霜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3、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______,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4、爸爸与芳芳在大海边游戏,爸爸举起湿润的手臂。“芳芳,爸爸手臂朝东的一侧感觉凉,你能据此判断风向吗?”芳芳学着爸爸的动作做了几次,联系学过的物理知识,经过思考得出此时的风向是

,理由是:

。5、人的正常体温为

,读作

。医用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也就是量程)一般是

。一般寒暑表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而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6、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填空。时间/min01234567891011海波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5356海波的熔点是

℃,从开始加热经过2min,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7、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8、冻肉出冷库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9、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发生了

的缘故。10、

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试举一例:示例:电冰箱内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1)图1是__________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2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2、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117﹣30113.6108315351064沸点10078.5150184.25236027502500(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3、如图所示,将两滴等量的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其中被加热的水滴先消失。说明: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碘在加热时,直接由固态变为碘蒸气,属于升华现象2、答案:B3、答案:A4、答案:D5、答案:D6、答案:B7、答案:D8、答案:D9、答案:D10、答案:A二、填空题1、答案:-3.0℃2、答案:凝华

放出3、答案:升华

凝华

解析:钨丝变细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的缘故,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钨蒸气在遇冷后又发生凝华,附着在了灯泡壁上的缘故。4、答案:东蒸发吸收热量5、答案:37℃,37摄氏度,35-42℃,1℃,0.1℃6、答案:48;固7、答案:不变

水银8、答案:冻肉出冷库时,会产生凝华现象,使得表面增加一层霜,这样就增加了冻肉的重量。9、答案:升华10、答案:蒸发沸腾将酒精涂于手臂上,手臂觉得凉快三、实验探究1、答案:(1)冰

52℃

(2)吸热

(3)碎冰或碎蜡要尽量辗成粉末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