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1页
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2页
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3页
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4页
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需遵循“分层验收、逐道把关、全面覆盖”原则,围绕原材料、分项工程、整体工程三个层级,明确验收组织、流程与技术标准,确保轨道结构几何精度、结构强度及耐久性符合设计与运营要求,为轨道安全稳定运营提供保障。一、验收组织与基本流程(一)验收组织架构验收责任主体:施工单位为质量验收第一责任主体,负责自检与复检;监理单位负责验收监督与平行检验;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邀请设计、勘察、第三方检测单位参与;涉及轨道几何精度等关键指标,需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测。验收人员要求:参与验收的人员需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如监理工程师需持注册监理工程师证,检测人员需持计量认证资格证),熟悉无砟轨道施工规范与设计要求,掌握验收标准与检测方法,确保验收结果客观、准确。(二)验收基本流程自检与复检:施工单位完成某一分项工程后,由班组开展自检(检查施工记录与实体质量),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复检;项目部组织技术、质量人员进行复检,重点核查关键指标(如轨排精调数据、混凝土强度),复检合格后填写《分项工程自检报告》。监理验收: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监理单位结合平行检验结果(如原材料抽检、轨道几何复核)进行验收;验收采用“资料审查+现场检测”结合方式,资料审查合格且现场检测达标后,签署《分项工程验收记录》;不合格项需下达整改通知,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请验收。竣工验收:所有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资料核查、实体质量检测、观感质量评价;验收合格后签署《短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竣工验收报告》,不合格项需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组织验收。二、原材料质量验收标准原材料验收需贯穿采购、进场、存储全环节,确保各类材料性能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具体验收标准如下:(一)钢轨验收外观质量:钢轨表面无裂纹、折叠、结疤、压痕等缺陷,轨头、轨腰、轨底表面光滑,局部划痕深度≤0.3mm,长度≤100mm;端面平整,垂直度偏差≤1°,毛刺高度≤0.5mm。尺寸偏差:采用60kg/m热轧钢轨,轨头宽度(33mm)偏差±0.5mm,轨腰厚度(16.5mm)偏差±0.8mm,轨底宽度(150mm)偏差±1.0mm,钢轨长度偏差±20mm(定尺长度25m)。性能指标:抗拉强度≥880MPa,屈服强度≥690MPa,伸长率≥12%;每批次(≤60t)抽检1组,进行拉伸、弯曲试验,试验结果需符合TB/T2344.1-2020标准要求。(二)短枕验收外观质量:短枕表面无露筋、蜂窝、麻面、裂缝等缺陷,棱角完整,预埋件(如螺栓套管)位置准确,无歪斜、松动;表面平整度偏差≤2mm/m。尺寸偏差:长度偏差±5mm,宽度偏差±3mm,高度偏差±3mm;螺栓套管中心距偏差±2mm,套管垂直度偏差≤1°,套管深度偏差±2mm。强度指标:混凝土强度≥设计值(通常为C50),每200块抽检1组(3块),进行28天抗压强度试验;抗冻性(严寒地区)需满足D300要求,抗渗等级≥P6。(三)钢筋验收外观质量:钢筋表面无裂纹、锈蚀、油污,局部凸块高度≤0.5mm;带肋钢筋肋纹清晰,无纵肋高度不足或横肋缺失等缺陷。尺寸偏差:HRB400E带肋钢筋(直径16mm),公称直径偏差±0.4mm,肋高偏差±0.3mm,肋间距偏差±0.5mm;长度偏差±10mm(按设计长度加工)。性能指标: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540MPa,伸长率≥16%,最大力总伸长率≥7.5%;每60t抽检1组,进行拉伸、弯曲试验,试验结果需符合GB/T1499.2-2018标准要求。(四)混凝土验收拌合物性能:坍落度180±20mm(浇筑时实测),扩展度≥500mm,初凝时间≥6h,终凝时间≤12h;每车检测1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强度指标:道床混凝土强度≥C40,每50m³制作1组标准养护试块(3块),28天抗压强度≥40MPa;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用于判断拆模、承重时间,强度达75%设计值方可拆模。耐久性指标:抗渗等级≥P6,每1000m³抽检1组抗渗试块;抗冻性(严寒地区)≥F200,氯离子含量≤0.06%,碱含量≤3.0kg/m³。(五)扣件及配件验收外观质量:扣件(如T型螺栓、弹条、铁垫板)表面无裂纹、锈蚀、变形,螺纹完好,无断扣、滑扣;橡胶垫板无气泡、破损,弹性良好。尺寸偏差:T型螺栓直径(24mm)偏差±0.3mm,长度偏差±2mm;弹条高度偏差±0.5mm,铁垫板厚度偏差±0.3mm;橡胶垫板厚度偏差±0.5mm,硬度(邵氏A)60±5度。性能指标:T型螺栓抗拉强度≥800MPa,拧紧力矩80-100N・m;弹条扣压力≥10kN,反复拆装5次后扣压力衰减≤10%;每500套抽检1组,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三、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分项工程验收需按施工工序逐一开展,重点把控基标测设、基底处理、钢筋工程、轨排组装与精调、混凝土浇筑等关键环节,具体验收标准如下:(一)基标测设验收控制基标验收:平面位置偏差≤±3mm(相对于线路设计坐标),高程偏差≤±2mm(相对于设计高程);相邻控制基标间距偏差≤±5mm,方向线偏差≤2mm/10m。加密基标验收:直线段按5m间距测设,曲线段按2.5-5m间距测设(根据曲线半径调整);平面位置偏差≤±2mm,高程偏差≤±1mm;相邻加密基标纵向误差≤±5mm,高程误差≤±1mm;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检测,每100m抽检10个点。基标稳定性验收:基标测设完成后,需进行24h稳定性观测,平面位移≤1mm,高程变化≤0.5mm;基标保护措施到位,无碰撞、损坏,标识清晰。(二)基底处理验收基底平整度验收:基底表面平整度偏差≤5mm/2m,采用2m靠尺检测,每100m抽检10个点;局部凹陷深度≤10mm,面积≤0.1㎡,可采用同强度水泥砂浆找平。基底清洁度验收:基底无淤泥、浮浆、杂物,隧道段无渗漏水;浮浆凿除深度5-10mm,纵横向间距≤100mm,露出粗骨料面积≥70%;采用目视检查结合凿毛深度测量,每100m抽检5处。基底强度验收:基底混凝土强度≥设计值(通常为C30),采用回弹法检测,每100m抽检5个点,回弹值换算强度需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承载力≥150kPa(高架段)、≥200kPa(隧道段),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检测,每50m抽检1处。(三)钢筋工程验收钢筋加工验收:纵向钢筋长度偏差±10mm,横向钢筋长度偏差±5mm;箍筋内净尺寸偏差±3mm,弯起钢筋弯起位置偏差±20mm;钢筋切断面平整,无马蹄形或起弯现象,每50根抽检1组。钢筋安装验收:间距偏差:纵向钢筋间距偏差±10mm,横向钢筋间距偏差±10mm,箍筋间距偏差±15mm;采用钢尺量测,每10m抽检3处,每处测3个点。保护层厚度:底部钢筋保护层≥30mm,侧面钢筋保护层≥35mm,偏差+10/-5mm;采用钢筋保护层测定仪检测,每100m抽检20个点。连接质量:焊接接头焊缝长度≥6d(d为钢筋直径),焊缝高度≥6mm,无夹渣、气孔、咬边等缺陷;绑扎接头搭接长度≥35d,绑扎点间距≤200mm,梅花型绑扎;每50个接头抽检1组,进行外观检查与力学性能试验(焊接接头)。防杂散电流验收:每5m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焊接,道床块两端用50×8mm镀锌扁钢闭合焊接,焊缝电阻≤1Ω;采用万用表检测,每100m抽检10处,导通率100%。(四)轨排组装与精调验收轨排组装验收:钢轨连接:鱼尾板螺栓拧紧力矩≥400N・m,螺栓外露丝扣2-3扣;接头处轨面平顺度偏差≤0.5mm/1m,轨距偏差±0.5mm;采用力矩扳手、轨距尺检测,每10个接头抽检1组。短枕安装:短枕间距偏差±5mm(设计间距通常为600mm),短枕中心与线路中心偏差≤2mm;短枕与钢轨贴合紧密,缝隙≤0.5mm;采用钢尺、塞尺检测,每10m抽检5个短枕。轨排精调验收:轨距:标准轨距1435mm,偏差+2/-1mm,轨距变化率≤1‰/1m;采用万能道尺检测,每2m测1点,每100m抽检50个点。水平:两股钢轨相对高差≤1mm,18m范围内三角坑≤1mm;采用水平仪检测,每2m测1点,每100m抽检50个点。方向:直线段方向偏差≤2mm/10m弦,曲线段方向偏差≤3mm/10m弦(根据曲线半径调整);采用弦线法检测,每10m测1点,每100m抽检10个点。高程:相对于设计高程偏差±1mm,相邻点高程变化率≤0.5‰;采用水准仪检测,每2m测1点,每100m抽检50个点。轨底坡:轨底坡1/40,偏差±0.5‰;采用轨底坡测量仪检测,每10m抽检3点,合格率≥95%。(五)混凝土浇筑验收模板验收:位置偏差:模板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偏差≤±5mm,模板顶面高程偏差0/-5mm;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检测,每10m抽检1点。平整度与垂直度:模板表面平整度偏差≤5mm/2m,垂直度偏差≤2mm/m;采用2m靠尺、直角尺检测,每10m抽检3处。密封质量:模板拼缝宽度≤0.5mm,无渗漏痕迹;采用塞尺检查,每10m抽检5处拼缝。浇筑过程验收: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施工缝设置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每200m设1道);振捣密实,无漏振、过振,混凝土表面无气泡、露筋;采用目视检查,每50m抽检1处。外观质量验收: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裂缝等缺陷;麻面面积≤总面积的0.5%,单个裂缝宽度≤0.2mm,长度≤200mm;采用目视检查结合裂缝宽度仪检测,每100m抽检10处。尺寸偏差验收:道床顶面宽度偏差±10mm,道床高度偏差±5mm,水沟宽度偏差±5mm,水沟深度偏差±5mm;采用钢尺量测,每100m抽检10个断面。(六)混凝土养护验收养护时间验收:常温下养护时间≥7天,夏季高温(≥30℃)养护时间≥14天,冬期(≤5℃)养护时间≥14天;养护记录完整,注明养护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养护方式。养护效果验收: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无起砂、脱皮现象;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差≤25℃,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20℃;采用温度传感器监测,每100m布设2个测温点。强度验收: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75%设计值方可拆模,达100%设计值方可允许轨道车通行;每50m抽检1组同条件试块,试验结果需符合要求。四、整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整体工程验收需在所有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开展,重点把控轨道几何精度、结构耐久性、观感质量等综合指标,具体验收标准如下:(一)轨道几何精度验收轨距:标准轨距1435mm,偏差+2/-1mm,轨距变化率≤1‰/1m;全段抽检10%里程,每2m测1点,合格率≥95%。水平:两股钢轨相对高差≤1mm,18m范围内三角坑≤1mm;全段抽检10%里程,每2m测1点,合格率≥95%。方向:直线段方向偏差≤2mm/10m弦,曲线段方向偏差≤3mm/10m弦(根据曲线半径调整);全段抽检10%里程,每10m测1点,合格率≥95%。高程:相对于设计高程偏差±1mm,相邻点高程变化率≤0.5‰;全段抽检10%里程,每2m测1点,合格率≥95%。轨底坡:轨底坡1/40,偏差±0.5‰;全段抽检10%里程,每10m测1点,合格率≥95%。高低:高低偏差≤1mm/10m弦,全段抽检10%里程,每10m测1点,合格率≥95%。(二)结构耐久性验收混凝土碳化深度:碳化深度≤5mm(运营5年内),采用碳化深度测定仪检测,每100m抽检5个点,合格率≥90%。钢筋锈蚀情况:钢筋无锈蚀,保护层混凝土无开裂、剥落;采用钢筋锈蚀检测仪检测,每100m抽检10个点,锈蚀率≤1%。防排水性能:道床表面无积水,水沟排水通畅,无堵塞;隧道段道床与初期支护间无渗漏水,防水层无破损;雨后检查,全段巡查,无积水、渗漏现象。(三)观感质量验收表面质量: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露筋、蜂窝、麻面、裂缝等缺陷;局部修补痕迹不明显,修补面积≤总面积的0.5%。线条顺直度:道床边缘、水沟线条顺直,直线段偏差≤3mm/10m,曲线段偏差≤5mm/10m;采用弦线法检测,每100m抽检10处。预埋件外观:预埋件(如接地端子、伸缩缝装置)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无歪斜、松动;接地端子标识清晰,连接牢固,无锈蚀。五、验收资料要求验收资料需完整、规范、可追溯,作为工程验收与后期运营维护的重要依据,具体要求如下:(一)资料完整性原材料资料: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进场抽检报告、存储记录;每类材料资料需按批次整理,与进场时间、使用部位对应。施工过程资料:包括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基标测设记录(含控制点复核报告、加密基标测设数据)、钢筋加工与安装检验记录、轨排精调数据记录(含每2m测点点位坐标与高程)、混凝土浇筑记录(含坍落度检测、振捣记录)、养护记录(含测温数据、养护方式);所有记录需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检测与验收资料:包括第三方检测报告(轨道几何精度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报告)、分项工程验收记录(含自检报告、监理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如钢筋保护层检测、防杂散电流导通测试)、观感质量评价表;检测报告需加盖检测机构公章,验收记录需各方签字齐全。其他资料:包括设计变更文件(含设计单位签发的变更通知、变更后施工方案)、应急预案与演练记录(如汛期施工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评估报告)、设备合格证与年检记录(如起重机械、测量仪器检定证书);设计变更需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确认,设备资料需与现场使用设备型号对应。(二)资料规范性格式要求:所有资料需采用统一制式表格(如验收记录采用行业标准表格,检测报告采用检测机构标准格式),表格填写需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无涂改、缺项;数据记录需保留原始数据(如轨排精调记录需附测点点位示意图与原始测量数据),单位标注规范(如长度单位用“mm”,强度单位用“MPa”)。签字确认:施工单位自检记录需经班组负责人、技术员、质量员签字;监理验收记录需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签字;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需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代表签字,签字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不得代签、漏签。归档要求:资料归档需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分类整理,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套制;纸质档案需装订成册,加装档案封面与目录,页码连续;电子档案需存储于专用硬盘,备份至少2份,确保数据无损坏、可读取;归档资料需在竣工验收后30日内移交建设单位,保存期限符合工程档案管理规定(通常为永久保存)。六、验收不合格处理标准针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需按严重程度分类处理,确保整改后质量符合标准,具体处理要求如下:(一)轻微不合格项处理判定标准:不影响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仅外观或次要指标超标,如混凝土表面局部麻面(面积≤0.1%)、轨距偏差+3mm(单点点位,不影响整体平顺性)、钢筋保护层偏差-6mm(单点,不超过抽检总数的5%)。处理流程: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如麻面修补采用同强度水泥砂浆,轨距偏差调整采用轨排支撑架微调),报监理单位审批;整改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提交《不合格项整改报告》,监理单位现场复核,确认达标后签署验收记录,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二)一般不合格项处理判定标准:影响局部结构功能或外观质量,需局部返工处理,如混凝土裂缝宽度0.3mm(长度≤100mm)、轨排精调高程偏差±2mm(连续3个点)、钢筋间距偏差±15mm(连续5根)。处理流程:施工单位立即停止相关工序,分析不合格原因(如裂缝由养护不及时导致,轨距偏差由支撑架松动导致),制定返工方案(如裂缝采用压力注浆处理,轨排精调重新调整支撑架并复测);返工过程需经监理旁站监督,返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重新自检,监理单位平行检验,合格后签署验收记录,方可继续施工。(三)严重不合格项处理判定标准:影响结构安全与整体功能,需全面返工或加固处理,如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值(C40混凝土实测强度35MPa)、轨道几何精度合格率<85%、基底承载力不足(高架段实测承载力120kPa<150kPa)。处理流程:施工单位立即停工,上报建设单位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第三方检测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分析事故原因,制定加固或返工方案(如混凝土强度不足需拆除重建,基底承载力不足需采用注浆加固);方案需经专家评审通过,施工过程需全程旁站监督,返工完成后,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重新检测,检测合格且各方验收通过后,方可恢复施工;严重不合格项处理需形成专项报告,纳入工程档案。七、验收争议解决机制当参与验收各方对验收结果存在争议时,需按以下流程解决,确保争议处理公平、公正、高效:(一)争议提出与协商争议提出:验收过程中,任何一方(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对验收结果有异议,需在验收现场书面提出争议事项(如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判定的“混凝土裂缝不合格”有异议,需说明异议理由与支撑依据),明确争议焦点(如裂缝宽度检测方法是否合规、判定标准是否适用)。协商解决:各方在争议提出后24小时内召开协商会议,施工单位需提供争议事项相关证据(如裂缝检测原始数据、第三方检测报告),监理单位需说明判定依据(如引用的规范条款、检测方法);协商达成一致的,形成《争议协商纪要》,各方签字确认,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