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辣椒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1页
设施辣椒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2页
设施辣椒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3页
设施辣椒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4页
设施辣椒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施辣椒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设施辣椒因种植环境封闭、温湿度稳定,易滋生蚜虫、粉虱、蓟马、红蜘蛛、茶黄螨、棉铃虫等虫害,这些虫害不仅啃食植株、吸食汁液,还可能传播病毒病,严重影响辣椒产量与品质。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结合物理、生物、化学及农业措施,构建全周期虫害管控体系,实现安全高效防治。一、核心虫害识别:明确防治目标(一)刺吸式口器虫害蚜虫(桃蚜、棉蚜):体长1-2mm,体色绿、黄或黑色,群集于辣椒嫩叶、嫩茎、花器及果实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发黄,排泄物诱发煤污病,还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MV)。粉虱(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成虫体长1-1.5mm,白色,翅面覆蜡粉;若虫固定于叶片背面吸食,导致叶片失绿、萎蔫,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同时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蓟马(西花蓟马、棕榈蓟马):成虫体长1-1.3mm,黄褐色,锉吸式口器啃食嫩叶、花器及幼果,叶片出现白色斑点或卷曲,果实表面形成不规则褐色斑纹,影响商品性。红蜘蛛(二斑叶螨):成螨体长约0.5mm,红色或褐色,群集叶片背面吸食,叶片初期出现白色小点,后期整片失绿、干枯脱落,高温低湿(相对湿度<60%)环境易爆发。茶黄螨:成螨体长0.1-0.2mm,淡黄色,肉眼难辨,主要危害嫩叶、嫩茎及幼果,导致叶片增厚、皱缩、失绿,果实表皮粗糙、龟裂,俗称“锈果病”。(二)咀嚼式口器虫害棉铃虫:幼虫体长20-40mm,体色绿、黄或褐色,蛀食辣椒花蕾、果实,导致落花落果,果实内残留虫粪,失去食用价值;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烟青虫:与棉铃虫相似,幼虫主要蛀食辣椒果实,尤其偏好未成熟的青果,造成果实腐烂或脱落,发生规律与棉铃虫相近,常混合发生。甜菜夜蛾:幼虫体长20-25mm,体色多变,体表具黑白相间条纹,群集啃食叶片,形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还可危害嫩茎与果实。二、农业防治:从源头减少虫害发生(一)种植前清洁与消毒设施清理:辣椒定植前,彻底清除设施内残留的病株、残叶、杂草,集中带出室外深埋或烧毁,减少虫害越冬或越夏的寄主;同时清理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破坏蚜虫、粉虱等虫害的藏匿场所。土壤消毒:针对红蜘蛛、茶黄螨等土壤栖息虫害,采用高温闷棚或化学消毒法。高温闷棚需在夏季休闲期,覆盖地膜后密闭设施,使土壤温度升至50℃以上并持续15-20天,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化学消毒可选用3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洒土壤后翻耕,覆膜密闭7-10天。设施消毒:对棚膜、棚架、通风口等设施部件,用10%次氯酸钠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或喷雾消毒,杀灭残留的虫卵或成虫;通风口安装40目以上防虫网,防止外界粉虱、蚜虫等迁入。(二)品种选择与合理布局抗虫品种选择:优先选用对蚜虫、病毒病抗性较强的辣椒品种,如“洛椒301”“中椒10号”“湘研15号”等,减少虫害及次生病毒病的发生概率。轮作倒茬:避免与番茄、茄子、黄瓜等茄果类或瓜类作物连作,可与水稻、玉米、豆类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打破虫害的食物链,降低土壤中虫害基数。间作套种:在设施内合理间作驱虫植物,如在辣椒行间种植薄荷、迷迭香、万寿菊等,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可驱避蚜虫、粉虱;或种植诱集植物,如在棚边种植向日葵诱集棉铃虫,集中防治以减少主作物受害。(三)田间管理优化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叶片柔嫩,增加虫害吸引力;生长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抗逆性;浇水采用滴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抑制红蜘蛛、茶黄螨等喜旱虫害的繁殖。植株调整:及时整枝打杈,去除下部老叶、病叶,改善设施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减少粉虱、蚜虫的群集;发现少量虫害叶片时,人工摘除并带出设施销毁,防止虫害扩散。三、物理防治:安全环保控虫(一)诱捕杀灭技术色板诱杀:针对蚜虫、粉虱、蓟马等趋色性虫害,在设施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粉虱)或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悬挂高度与辣椒植株顶端平齐或略高,每亩悬挂20-30块,每2-3周更换1次,粘满虫后及时更换,可有效降低成虫数量。灯光诱杀:利用棉铃虫、甜菜夜蛾等成虫的趋光性,在设施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LED杀虫灯,每2-3亩安装1盏,灯距地面1.5-2m,傍晚开启、次日凌晨关闭,通过高压电网击杀成虫,减少产卵量;定期清理灯内虫尸,保持灯具正常工作。性诱剂诱杀:针对棉铃虫、烟青虫等,使用专用性诱剂诱捕器,每亩放置3-5个,诱捕器内放置性诱芯(每4-6周更换1次),底部放置粘虫板或水盆(加少量洗衣粉),诱杀雄成虫,干扰交配,降低种群数量。(二)物理阻隔措施防虫网覆盖:设施的通风口、门帘处安装40-60目防虫网,网目大小根据目标虫害调整(如蓟马需60目),确保网体紧绷、无破损,防止外界虫害迁入;进出设施时及时关闭门帘,避免成虫随人员进出带入。地膜覆盖:辣椒定植后覆盖银灰色反光地膜,一方面可提高地温、保墒,另一方面银灰色对蚜虫有驱避作用,减少蚜虫在植株上的停留与取食;同时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中虫害(如红蜘蛛)向植株转移。四、生物防治:利用自然天敌控虫(一)天敌昆虫释放蚜虫防治:当蚜虫发生初期(百株蚜虫量<50头),每亩释放七星瓢虫成虫1000-1500头或蚜茧蜂300-500头,瓢虫成虫日捕食蚜虫50-100头,蚜茧蜂可寄生蚜虫形成僵蚜,持续控制蚜虫种群;释放后避免喷施广谱性杀虫剂,保护天敌存活。粉虱防治:粉虱发生初期,每亩释放丽蚜小蜂2000-3000头(分2-3次释放,间隔7-10天),丽蚜小蜂寄生粉虱若虫,形成黑蛹,寄生率可达80%以上;或释放小花蝽,每亩释放500-800头,小花蝽成虫、若虫均捕食粉虱、蓟马等小型虫害。红蜘蛛防治:红蜘蛛发生初期,每亩释放智利小植绥螨2000-3000头或捕食螨(如巴氏新小绥螨)5000-8000头,捕食螨以红蜘蛛卵、若螨为食,1头捕食螨可控制10-15头红蜘蛛,持续控制效果可达2-3个月。(二)生物农药应用微生物农药:针对咀嚼式口器虫害,如棉铃虫、甜菜夜蛾,可喷施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制剂(如棉铃虫NPV)1000倍液,幼虫取食后在体内繁殖,导致死亡,对天敌安全;喷施时间选择傍晚或阴天,避免高温强光降低药效。植物源农药:防治蚜虫、粉虱、蓟马,可选用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1.5%印楝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鱼藤酮乳油600-800倍液,这类农药通过触杀或胃毒作用杀虫,且易降解,对环境友好;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抗生素类农药:防治红蜘蛛、茶黄螨,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500-2000倍液,阿维菌素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噻螨酮对卵和若螨特效,注意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五、化学防治:科学精准用药(一)精准选药与施药刺吸式口器虫害防治:蚜虫、粉虱: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叶面喷雾,重点喷洒叶片背面及嫩梢;若虫害严重,可结合烟雾剂防治,每亩用22%敌敌畏烟剂200-300g,密闭设施熏蒸4-6小时。蓟马: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3000-4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施时兼顾叶片正面、背面及花器,因蓟马昼伏夜出,建议傍晚施药。红蜘蛛、茶黄螨:选用20%螺螨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30%乙唑螨腈悬浮剂2500-3000倍液,重点喷洒叶片背面,间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2-3次,注意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咀嚼式口器虫害防治:棉铃虫、烟青虫:在幼虫3龄前(体长<10mm),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40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30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2000-2500倍液,叶面喷雾,重点喷洒花蕾、果实及嫩茎;若幼虫已蛀果,可结合人工摘除虫果,集中深埋。甜菜夜蛾: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施时覆盖植株全株,尤其注意叶片背面及心叶,间隔7-10天喷施1次。(二)用药安全规范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根据药剂说明书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用药,如氯虫苯甲酰胺安全间隔期为7天,吡虫啉为10天,确保辣椒采收时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GB2763-2024);禁止在采收前7天内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如甲胺磷、氧乐果等。轮换用药与合理混配:同一作用机制的药剂连续使用不超过2次,如吡虫啉(烟碱类)与噻虫嗪(烟碱类)避免连续使用,可与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等轮换,延缓抗药性产生;如需混配药剂,需确保药剂间无拮抗作用(如有机磷类与碱性药剂不可混配),并先小范围试验,避免药害。施药防护与环境安全:施药人员需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避免药液接触皮肤或吸入;施药时避免污染水源、土壤及周边作物;剩余药液及空药瓶需妥善处理,不可随意丢弃或再利用,防止污染环境。六、监测与预警:动态管控虫害(一)定期监测调查频率:从辣椒定植后开始,每周开展1次虫害调查,重点关注蚜虫、粉虱、蓟马等高发虫害;虫害发生高峰期(如夏季高温期)缩短至每3-5天调查1次。调查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在设施内随机选取5个调查点,每个点调查10株辣椒,记录虫害种类、虫态(卵、若虫、成虫)、数量及受害程度(如叶片受害率、果实受害率),填写《设施辣椒虫害监测记录表》。预警阈值:当蚜虫百株量>100头、粉虱百株若虫量>200头、红蜘蛛百株叶片受害率>10%、棉铃虫百株幼虫量>5头时,启动防治措施;达到化学防治阈值时(如蚜虫百株量>500头),及时喷施药剂控制。(二)应急处置突发虫害处理:若发现虫害爆发(如蓟马短期内大量发生),立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悬挂色板、释放天敌昆虫,并结合速效性药剂(如乙基多杀菌素)喷施,快速压低虫口密度;同时加强设施通风,调整温湿度(如降低温度至25℃以下,增加湿度至70%),抑制虫害繁殖。灾后恢复:虫害防治后1周内复查,评估防治效果,若虫口密度仍未达标,需调整防治方案(如更换药剂或增加天敌释放量);对受害严重的植株,及时补充水肥(如喷施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减少产量损失。七、综合防治方案示例(以设施辣椒蚜虫防治为例)预防阶段:定植前清洁设施,安装40目防虫网;定植时覆盖银灰色反光地膜,间作薄荷;定植后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25块。初期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