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配置(人、机、料)_第1页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配置(人、机、料)_第2页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配置(人、机、料)_第3页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配置(人、机、料)_第4页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配置(人、机、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配置(人、机、料)一、测量人员配置(一)人员配置原则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人员配置需结合工程规模、施工进度、测量任务复杂度(如控制网复测、地基处理放样、高填方/深路堑测量)确定,遵循“专业匹配、分工明确、持证上岗”原则,确保各测量环节有专人负责,且人员技能水平满足作业要求。同时,需考虑野外作业、夜间测量、既有线附近作业等特殊场景,配置具备相应经验的人员,保障测量效率与安全。(二)人员配置标准小型路基工程(单线路基长度≤5km,无复杂地质条件)测量负责人(1名):具备5年以上铁路测量经验,持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负责测量方案编制、技术交底、成果审核,协调解决测量技术与安全问题。主测人员(2名):持有测量员证书,熟练操作全站仪、GNSS-RTK、水准仪,负责现场测量操作(如控制点复测、中线放样),指导辅助人员作业。辅助人员(2-3名):经测量专项培训合格,负责棱镜架设、仪器搬运、记录数据、现场安全警戒,协助主测人员完成测量准备与收尾工作。中型路基工程(单线路基长度5-10km,含高填方/深路堑)测量负责人(1名):具备8年以上铁路测量经验,持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熟悉复杂路基测量技术(如沉降观测、既有线衔接测量),统筹测量资源调配。主测人员(3-4名):分设全站仪组、RTK组、水准测量组,每组1名主测人员,均持有测量员证书,其中1名需具备特种作业操作证(如高空测量),负责对应专项测量作业。辅助人员(4-5名):按测量组分配,每组1-2名,负责仪器保养、数据整理、现场防护设施搭设,配合主测人员完成高边坡、深基坑等危险区域测量。大型路基工程(单线路基长度>10km,含复杂地质/既有线改造)测量负责人(1名):具备10年以上铁路测量经验,持有注册测绘师证书,参与测量方案专家论证,对接设计、监理单位确认测量成果。专业测量工程师(2-3名):分别负责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沉降观测,具备对应的专业技能(如控制网平差计算、沉降数据分析),持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主测人员(5-6名):按测量任务分组(控制网组、放样组、监测组),每组1-2名,均持有高级测量员证书,熟悉既有线测量安全规范,能独立处理现场测量问题。辅助人员(6-8名):含仪器管理员(1名,负责设备检定、台账管理)、数据录入员(1名,负责测量数据电子化整理)、现场安全员(1名,专职负责测量作业安全监护),其余人员配合各测量组完成现场作业。(三)人员岗位职责测量负责人:组织编制测量专项方案与安全技术交底文件;审核测量数据与成果报告;协调解决测量与施工的交叉干扰问题;定期检查测量人员履职情况与设备使用状态。专业测量工程师:负责控制网复测的平差计算、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复杂放样点位的坐标计算;指导主测人员处理技术难题,参与测量成果验收。主测人员:按方案完成现场测量操作(如全站仪设站、RTK参数配置、水准路线观测);实时记录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检查测量标记的准确性与牢固性,发现偏差及时调整。辅助人员:按要求架设棱镜、安置水准尺,确保测量辅助工具定位准确;负责仪器搬运与存放,避免设备碰撞损坏;协助设置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提醒非测量人员远离作业区域。二、测量机械设备配置(一)设备配置原则测量机械设备配置需满足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如平面控制网精度、放样偏差、沉降观测精度),结合施工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与测量任务类型,选择性能稳定、检定合格的设备,同时考虑设备的兼容性与备用方案,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二)各阶段设备配置标准施工准备阶段(控制网复测、勘察测量)核心测量设备:全站仪(1-2台):精度等级≤2″,测距精度≤(2mm+2ppm×D),具备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放样功能,用于平面控制网复测、中线控制点测设。GNSS-RTK系统(1-2套):包含基准站、流动站,平面精度≤5mm+1ppm,高程精度≤10mm+1ppm,用于大范围控制网加密、原地面地形测量。电子水准仪(1-2台):精度等级≤0.3mm/km,配套因瓦水准尺(2对),用于高程控制网复测、水准基点布设。辅助设备:对中杆(2-3根):长度2-3m,配套三脚架,用于RTK流动站、全站仪棱镜架设。笔记本电脑(1-2台):安装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南方CASS、徕卡GeoOffice),用于控制网平差计算、地形数据绘图。手持对讲机(3-4台):通信距离≥3km,用于测量组内人员现场沟通,尤其是大范围作业时的指令传递。施工阶段(地基处理放样、路基填筑/开挖测量)核心测量设备:全站仪(2-3台):其中1台为高精度全站仪(精度≤1″),用于群桩定位、路基边桩精确放样;其余为常规全站仪,用于日常中线、高程检测。GNSS-RTK系统(2-3套):增加流动站数量,用于路基范围线放样、原地面标高复核,提高大面积作业效率。普通水准仪(2-3台):精度等级≤1mm/km,配套双面水准尺(3-4对),用于路基填筑层高程检测、井室标高测量。专项测量设备:轻型触探仪(1台):用于地基承载力检测时的辅助测量,配合确定地基处理范围。激光投线仪(2-3台):用于路基边坡坡度控制、模板安装校准,确保边坡顺直度。测深仪(1台,若涉及涉水路基):用于涉水区域路基基底高程测量,确保基底处理深度符合设计。验收阶段(沉降观测、竣工测量)核心测量设备:高精度电子水准仪(1-2台):精度等级≤0.1mm/km,配套因瓦水准尺(2对),用于路基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精度满足工后沉降评估要求。全站仪(1台,高精度):用于竣工测量中的中线位置、路基宽度、边坡坡度检测,数据用于绘制竣工图。GNSS静态测量系统(1套):用于竣工控制网复测,验证施工期间控制点稳定性,为竣工成果提供基准。辅助设备:沉降观测桩(按观测点数量配置):φ16mm钢筋制作,长度1.5m,用于布设沉降观测点。测钉(50-100个):用于标记竣工测量中的关键点位(如路基边桩、中线桩),确保点位清晰可辨。数据存储设备(1-2个):移动硬盘(容量≥1TB),用于备份竣工测量数据与成果报告,防止数据丢失。(三)设备管理与维护设备检定与校准:所有测量设备需按规定周期送具备资质的机构检定,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每年检定1次,GNSS-RTK每半年校准1次,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检定证书归档保存。设备使用管理:建立测量设备台账,记录设备型号、编号、检定日期、使用状态;明确设备使用责任人,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精密仪器;使用前检查设备外观、电池电量、功能按键,发现故障立即停用并报修。设备维护保养:全站仪、水准仪使用后清洁镜头与机身,存放于干燥、防震的仪器箱内;RTK基准站、流动站定期检查天线与数据线,避免线路老化;水准尺、对中杆存放时避免弯曲变形,定期校验长度精度。三、测量材料配置(一)材料配置原则测量材料配置需围绕“确保测量标记清晰、牢固,满足后续施工追溯与成果验证”原则,结合测量点位类型(控制点、放样点、观测点)与施工环境(野外、潮湿、既有线附近),选择耐久性强、辨识度高的材料,同时控制材料用量,避免浪费。(二)主要材料配置标准控制点标识材料混凝土桩(50-100根):尺寸30cm×30cm×50cm,用于平面控制网(CPI、CPII)、高程基准点的永久标识,桩顶嵌入φ10mm钢钉(标识点位中心),桩身标注点位编号、高程。警示防护材料:防护栏(10-20套):钢管材质,高度1.2m,用于控制点周边防护,防止机械碰撞。警示标志(20-30块):塑料材质,印有“测量控制点,禁止破坏”字样,设置于控制点旁1m范围内,提高辨识度。保护套管(30-50个):PVC材质,直径10cm,长度60cm,用于保护沉降观测桩、水准基点,避免雨水浸泡与外力损坏。放样标记材料木桩(200-500根):松木材质,直径5-8cm,长度50-80cm,用于临时放样点(如路基边桩、地基处理边界线)标识,桩顶削尖便于插入地面,桩身涂刷红油漆标注点位属性(如“左线边桩,高程XX.m”)。石灰粉(50-100kg):用于大面积放样区域(如路基填筑范围、换填地基边界)的轮廓标记,撒放时沿放样点位连成直线,确保边界清晰,石灰粉需干燥、无杂质,避免结块影响撒放效果。喷漆(10-20罐):红色、黄色自喷漆,用于硬化地面(如路基顶面、施工便道)的放样点位标记,喷漆图案为圆形(直径10-15cm),中心标注点位编号,确保长期清晰。测钉(100-200个):不锈钢材质,长度5-8cm,用于永久放样点(如井室位置、结构物基础角点)标识,钉入地面后露出2-3cm,顶部刻划十字线,便于仪器对准。测量辅助材料三脚架垫(10-15块):橡胶材质,尺寸30cm×30cm,用于软土地基(如路基填料区、泥泞路段)架设全站仪、水准仪时,防止三脚架下陷,确保仪器稳定。对讲机电池(5-10块):与现场使用的对讲机型号匹配,用于备用供电,避免测量过程中通信中断,电池需定期充电,保持电量充足。记录表格(10-20本):定制测量记录手簿,包含控制点复测记录、放样记录、沉降观测记录等表格,表格内容符合铁路测量规范要求,便于数据填写与归档。清洁材料(1-2套):包含镜头纸、酒精棉片、软毛刷,用于清洁全站仪、水准仪镜头,去除灰尘与污渍,确保观测精度;清洁材料需单独存放,避免污染仪器。安全防护材料反光背心(10-20件):橙色或黄色,带有反光条,供测量人员穿着,尤其是在既有线附近、夜间作业时,提高人员辨识度,避免交通意外。安全帽(10-20顶):符合国家标准,用于测量人员在高边坡、深基坑、既有线作业时的头部防护,安全帽需定期检查,发现裂纹、破损立即更换。安全警示带(500-1000m):红色或黄色,用于圈定测量作业区域,防止非测量人员与施工机械闯入,警示带需坚韧、不易断裂,使用时固定牢固。(三)材料管理要求材料采购与验收:测量材料需从具备资质的供应商采购,进场时检查材料质量(如混凝土桩强度、木桩含水率、反光背心反光效果),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材料存储与发放:建立测量材料台账,分类存放(如标识材料、辅助材料、安全防护材料分开存放),防潮、防晒、防损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根据测量任务量发放材料,记录领用人员、用途、数量,避免浪费。材料使用监督:测量人员使用材料时,需按规范操作(如混凝土桩浇筑时确保桩顶水平、石灰粉撒放时控制厚度),技术负责人定期检查材料使用情况,确保标记清晰、牢固,符合测量要求。四、资源配置动态调整根据施工进度调整:路基施工高峰期(如填筑、开挖同步进行)需增加测量人员与设备数量,确保各作业面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