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个案_第1页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个案_第2页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个案_第3页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个案_第4页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个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张某,男性,58岁,已婚,农民,因“右上腹隐痛3个月,加重伴乏力、食欲减退1周”于2025年3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5年,未规律抗病毒治疗;有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血压160/100mmHg,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bid”,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二)主诉与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疼痛VAS评分3-4分,未予重视。1周前上述疼痛加重,VAS评分升至6-7分,伴乏力、食欲减退,每日进食量较前减少约1/3,偶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黄疸。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大小约5.2cm×4.8cm),考虑肝癌;肝硬化。门诊以“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2级(很高危组)”收入我科。(三)身体评估入院查体:T36.8℃,P82次/分,R19次/分,BP145/90mmHg,身高172cm,体重65kg,BMI21.8kg/m²。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慢性病容,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62%,红细胞计数4.2×10¹²/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110×10⁹/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85U/L(参考值0-40U/L),谷草转氨酶(AST)72U/L(参考值0-40U/L),总胆红素(TBIL)19.5μmol/L(参考值3.4-20.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2μmol/L(参考值0-6.8μmol/L),白蛋白(ALB)32g/L(参考值35-50g/L),球蛋白(GLB)30g/L(参考值20-35g/L),凝血酶原时间(PT)13.5秒(参考值11-14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5(参考值0.8-1.2)。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890ng/mL(参考值0-25ng/mL),癌胚抗原(CEA)2.3ng/mL(参考值0-5ng/mL),糖类抗原19-9(CA19-9)18U/mL(参考值0-37U/mL)。乙肝病毒相关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3.2×10⁴IU/mL(参考值<10³IU/mL)。2.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CT(2025年3月9日,门诊):肝右叶见一大小约5.2cm×4.8cm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快进快出”表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无腹水。胸部CT(2025年3月10日,入院后):双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明显结节及肿块影;纵隔居中,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胸腔无积液。(五)病情评估与诊断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目前诊断为:1.原发性肝癌(CNLCⅡa期,BCLCA期);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肝硬化(代偿期);4.高血压2级(很高危组)。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右上腹疼痛、乏力、食欲减退,肝功能轻度异常,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存在介入治疗适应证,无明显禁忌证,拟于2025年3月13日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问题1.疼痛:与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及介入治疗后缺血有关。2.焦虑:与对疾病预后及介入治疗知识缺乏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有关。4.有出血的风险:与介入治疗穿刺操作、肝功能异常有关。5.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介入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6.潜在并发症:感染、肝功能衰竭、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穿刺部位血肿或假性动脉瘤等。(二)护理目标1.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VAS评分≤3分。2.患者焦虑情绪缓解,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3.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白蛋白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体重稳定或略有增加。4.患者未发生出血或出血得到及时有效处理。5.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介入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6.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三)护理措施1.疼痛护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每日定时记录VAS评分。(2)指导患者采取非药物镇痛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3)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如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mg,每6小时一次,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4)介入治疗后若疼痛加重,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调整镇痛方案。2.心理护理:(1)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倾听其诉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过程及预期效果,减轻其对未知的恐惧。(3)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4)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会诊。3.营养支持护理:(1)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3)若患者食欲差,遵医嘱给予甲地孕酮分散片160mgpoqd,促进食欲,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4)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营养改善情况。4.出血预防与护理:(1)介入治疗前完善凝血功能检查,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2)指导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用力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动作。(3)介入治疗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给予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避免弯曲。(4)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等出血征象,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5.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2)介入治疗前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时间、术前准备内容(如备皮、导尿等)及注意事项。(3)介入治疗后告知患者穿刺部位护理、肢体制动要求、饮食指导、并发症观察要点等。(4)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尤其是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0.5mgpoqn),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复查乙肝病毒相关指标。(5)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肿瘤标志物、肝功能等。6.并发症预防与护理:(1)感染预防: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期通风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若出现发热,及时查找原因,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2)肝功能衰竭预防:介入治疗前后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1.2givgttqd);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黄疸情况及肝功能指标,若出现肝性脑病先兆(如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等),及时报告医生。(3)栓塞后综合征护理: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若体温>38.5℃,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10mlpoprn)。观察患者腹痛、恶心呕吐情况,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8mgivq8h),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少量多餐。(4)穿刺部位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若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加剧,及时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并配合处理。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入院当日护理(2025年3月10日)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引导患者至病房,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测量生命体征:T36.8℃,P82次/分,R19次/分,BP145/90mmHg,记录VAS疼痛评分6分。遵医嘱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乙肝病毒相关检查、胸部CT等。指导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卧床休息。给予氨酚羟考酮片5mg口服,30分钟后复查VAS评分降至4分。与患者沟通时,发现其情绪焦虑,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遂向其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介入治疗的优势,介绍科室成功案例,患者焦虑情绪略有缓解。(二)介入治疗前护理(2025年3月11日-3月12日)1.2025年3月11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T36.7℃,P80次/分,R18次/分,BP140/85mmHg,VAS疼痛评分3分。遵医嘱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保肝治疗,恩替卡韦片0.5mg口服抗病毒治疗。完善介入治疗前准备,包括备皮(双侧腹股沟区)、碘过敏试验(阴性)、交叉配血试验。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介入治疗的具体时间、过程、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及注意事项,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营养科会诊后,给予患者营养指导,建议其多进食鸡蛋、牛奶、鱼肉等高蛋白食物,今日进食量较昨日略有增加。2.2025年3月12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T36.6℃,P78次/分,R18次/分,BP138/82mmHg,VAS疼痛评分3分。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imst,阿托品0.5mgimst。指导患者术前排空膀胱,更换手术衣,准备好病历资料。再次与患者沟通,缓解其术前紧张情绪,患者表示愿意配合治疗。(三)介入治疗当日护理(2025年3月13日)1.术前护理:患者于08:00进入介入手术室,责任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患者信息、手术名称及部位等。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T36.5℃,P76次/分,R17次/分,BP135/80mmHg,血氧饱和度98%。2.术中配合: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轻微恶心,遵医嘱给予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后症状缓解。手术历时约1.5小时,于09:30顺利结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明显并发症。3.术后护理:患者于09:45返回病房,责任护士立即给予平卧位,穿刺侧肢体(右侧)制动12小时,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小时。监测生命体征:T36.8℃,P80次/分,R19次/分,BP140/85mmHg。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敷料干燥整洁。指导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如有不适及时告知。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q8h预防恶心呕吐。术后2小时,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VAS评分5分,遵医嘱给予氨酚羟考酮片5mg口服,30分钟后疼痛缓解,VAS评分降至3分。术后4小时,患者体温升至38.2℃,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30分钟后体温降至37.8℃。(四)介入治疗后护理(2025年3月14日-3月16日)1.2025年3月14日:患者生命体征:T37.5℃,P82次/分,R18次/分,BP135/80mmHg。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无出血、渗血,右侧肢体已解除制动,患者可在床上适当活动。仍有轻微右上腹疼痛,VAS评分3分,遵医嘱继续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mgq6h。出现恶心,无呕吐,遵医嘱继续使用昂丹司琼止吐。食欲略有改善,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米汤、稀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2×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65%,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计数105×10⁹/L。肝功能:ALT105U/L,AST88U/L,总胆红素20.1μmol/L,白蛋白31g/L。遵医嘱调整保肝药物剂量,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g静脉滴注。2.2025年3月15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T37.2℃,P78次/分,R18次/分,BP130/78mmHg。疼痛缓解,VAS评分2分,遵医嘱停用氨酚羟考酮片。恶心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可进食半流质饮食(面条、鸡蛋羹)。穿刺部位无异常,患者可下床适当活动。复查肝功能:ALT90U/L,AST75U/L,总胆红素19.8μmol/L,白蛋白32g/L。遵医嘱继续给予保肝治疗,减少静脉输液量。3.2025年3月16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T36.8℃,P76次/分,R17次/分,BP132/80mmHg。无腹痛、恶心呕吐,食欲良好,可进食普通饮食。穿刺部位愈合良好,无红肿、疼痛。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8×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60%,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计数110×10⁹/L。肝功能:ALT75U/L,AST62U/L,总胆红素18.5μmol/L,白蛋白33g/L。患者病情稳定,遵医嘱准予明日出院。(五)出院当日护理(2025年3月17日)责任护士为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1)饮食指导:继续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3)用药指导:遵医嘱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qn抗病毒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口服水飞蓟宾胶囊70mgtid保肝治疗,共服用1个月。(4)复查指导:出院后1个月返院复查腹部增强CT、肿瘤标志物(AFP)、肝功能、乙肝病毒相关检查;若出现腹痛、发热、黄疸、食欲明显下降等不适,及时就诊。(5)穿刺部位护理:出院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若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及时就医。患者及家属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签署出院告知书后办理出院手续。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亮点1.疼痛管理及时有效:通过定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非药物与药物相结合的镇痛措施,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疼痛,从入院时的VAS评分6分降至出院时的2分以下,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2.心理护理到位: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责任护士主动沟通,耐心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介绍成功案例,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增强了其治疗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3.并发症预防及时:介入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物理降温、镇痛、止吐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促进了病情恢复。4.多学科协作:联合营养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给予营养支持,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患者的治疗及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护理不足1.疼痛评估频次不足:在患者介入治疗后疼痛加重时,未能做到每15-30分钟评估一次疼痛程度,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导致患者疼痛缓解略有延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