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强夯地基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小型强夯地基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小型强夯地基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小型强夯地基施工方案设计_第4页
小型强夯地基施工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型强夯地基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小型工业建筑地基处理项目,位于城市郊区工业园区内,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单层生产车间(钢结构屋面,钢筋混凝土柱)、三层办公楼(框架结构)、附属仓库及配套设施。地基处理采用强夯法加固松散填土地基,处理面积约3800平方米,强夯区域主要分布于生产车间、仓库及办公楼基础范围,处理后地基需满足承载力特征值≥180kPa,压缩模量≥12MPa的设计要求。(二)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层:黄褐色,主要由黏性土夹碎石构成,厚度1.2~2.5m,松散状态,层底标高15.6~17.8m,场地内分布连续。粉质黏土层:灰黄色,可塑状态,含少量铁锰结核,厚度0.8~1.5m,承载力特征值120kPa,压缩模量6.5MPa。圆砾层:杂色,中密~密实,砾石含量60%~70%,粒径20~50mm,层厚1.5~3.0m,为良好持力层。强风化砂岩:棕红色,岩芯呈碎块状,揭露厚度2.0~4.5m,承载力特征值300kPa以上。地下水位埋深3.5~5.0m,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施工期间需做好场地排水措施。(三)强夯设计参数单点夯击能:主夯点采用2000kN·m,副夯点1500kN·m,满夯800kN·m。夯点布置:正三角形排列,主夯点间距4.0m,副夯点位于主夯点中间位置。夯击遍数:2遍点夯+1遍满夯,点夯间歇时间7天(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确定)。收锤标准: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0mm,总夯击数8~12击,夯坑深度超过1.5m时应停夯回填。满夯要求:夯印搭接1/3锤径,每点夯击3次,锤底面积2.83m²(直径1.9m)。二、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及设计规范,编制详细施工技术交底文件。进行现场坐标控制点复核,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20m×20m方格网控制桩。选取代表性区域(约200m²)进行试夯试验,确定最佳夯击次数、间歇时间及夯沉量控制标准。试夯参数如下表:试夯区域单点夯能(kN·m)夯点间距(m)夯击次数(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mm)间歇时间(d)A区20004.010457B区15004.08387编制施工应急预案,针对周边建筑物振动影响设置监测点,控制振动速度≤5cm/s。(二)现场准备场地平整:清除地表杂草、建筑垃圾,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预留30cm夯沉量,压实度达到85%以上。排水系统:沿场地周边开挖截水沟(深50cm,宽80cm),内部设置盲沟与集水井,配备Φ150mm污水泵4台。设备进场:50t履带式起重机(带自动脱钩装置)2台,配备20t夯锤(直径1.9m,设2个Φ250mm排气孔)推土机(160马力)1台,装载机(3m³)1台水准仪(DSZ2)2台,全站仪(GPT3003LW)1台材料储备:备足级配碎石(粒径5~30mm,含泥量≤5%)2000m³,用于夯坑回填。(三)安全准备划定施工禁区,设置硬质围挡(高度2.5m)及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悬挂警示灯。对起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测钢丝绳、脱钩器及制动系统,确保性能完好。编制强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三、主要施工流程及工艺(一)施工总流程场地平整→测量放线→第一遍主夯→夯坑回填→间歇7天→第二遍副夯→场地整平→满夯施工→检测验收(二)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按设计坐标放出强夯区域边界线,用白灰撒出轮廓。按正三角形布置原则,用测绳量距确定各夯点位置,插入竹桩并撒石灰标记。用水准仪测量各夯点地面高程,记录作为原始数据。(三)点夯施工主夯施工:起重机就位,调整机身水平,使夯锤对准夯点中心。测量夯前锤顶高程,计算落距(2000kN·m/20t=10m),设置高度限位器。提升夯锤至预定高度,自动脱钩装置释放,夯锤自由下落,测量锤顶高程。重复夯击至规定次数,记录每次夯沉量,当出现以下情况停止夯击:a)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0mmb)夯坑周围地面隆起超过150mmc)累计夯沉量达到设计值1.2倍夯坑用级配碎石回填,分层夯实至原地面标高。副夯施工:主夯完成后间隔7天,在主夯点中间位置进行副夯,单点夯能1500kN·m。施工工艺同主夯,控制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60mm。(四)满夯施工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测量场地高程。采用800kN·m夯能,夯锤重量20t,落距4m,按梅花形布置夯点。夯击时确保夯印搭接1/3锤径(约63cm),每点夯击3次,控制夯沉量≤30mm。满夯完成后,用平地机精细整平,压实度达到90%以上。(五)特殊情况处理夯坑积水:立即停止夯击,清除坑内积水,回填级配碎石至原地面标高后重新夯击。地下障碍物:遇到孤石或混凝土块时,采用冲击钻破碎后清除,回填碎石密实。振动超标:当监测点振动速度超过5cm/s时,采用挖减震沟(深2m,宽1.5m)填充泡沫板措施。四、质量控制措施(一)过程控制夯击参数控制:落距误差≤30cm,采用激光测距仪实时监测夯锤重量每台班检查一次,误差≤500kg每夯点设置施工记录卡,内容包括:夯点编号、夯击时间、击数、夯沉量、回弹量等测量监控:每遍夯前、夯后测量场地高程,计算平均夯沉量采用20m×20m方格网测量,每个方格网点高程测量误差≤10mm对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允许沉降值≤10mm材料控制:回填料进场前进行筛分试验,确保粒径5~30mm含量≥90%含泥量每200m³检测一次,超标材料严禁使用(二)质量验收标准主控项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平板载荷试验)压缩模量≥12MPa(土工试验)处理深度≥5.0m(动力触探试验)一般项目:夯点间距偏差≤150mm夯击遍数符合设计要求,无漏夯现象满夯搭接宽度≥600mm检测数量:平板载荷试验:每3000m²不少于1点,总数不少于3点重型动力触探:每500m²1个孔,深度至处理土层以下1.0m土工试验:每个土层取样不少于6组五、安全文明施工(一)安全管理设备安全:起重机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设置警戒区夯锤提升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驾驶室定期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断丝率超过10%立即更换用电安全:配电箱设置防雨棚,安装漏电保护器(30mA,0.1s)夜间施工照明采用镝灯(2000W),线路架空高度≥2.5m振动控制:周边建筑物设置6个监测点,每小时记录一次振动数据邻近居民区一侧设置隔音屏障,高度3m(二)文明施工扬尘控制:场地主要道路硬化(200mm厚C20混凝土)土方作业时洒水降尘,PM10浓度控制≤0.5mg/m³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配备高压水枪噪声管理:强夯施工时间限定为8:00~18:00,夜间禁止施工噪声监测点昼间≤70dB,夜间≤55dB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至指定消纳场油料废弃物用专用容器收集,交由专业单位处理六、施工进度计划(一)进度安排施工阶段持续时间(d)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关键节点施工准备7第1天第7天试夯试验完成第一遍主夯10第8天第17天完成60%夯点间歇期7第18天第24天孔隙水压力消散监测第二遍副夯8第25天第32天场地平整满夯施工5第33天第37天夯后高程测量检测验收5第38天第42天承载力检测合格(二)保证措施投入双班作业,每天工作时间10小时(8:00~18:00)备用夯锤1个,出现故障时30分钟内完成更换与气象部门建立联系,提前规避雨天影响,储备防雨布2000m²七、验收标准与流程(一)验收标准施工资料验收:夯点施工记录完整,无缺项漏项测量成果表、检测报告签字盖章齐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包含影像资料实体质量验收:场地平整度误差≤50mm/20m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率100%处理深度满足设计要求(二)验收流程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第三方检测→设计单位确认→业主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地基处理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八、应急预案(一)振动超标应急措施立即停止强夯作业,分析振动源位置在振动超标区域增设减震沟,内填级配碎石与泡沫板调整夯击顺序,采用隔点跳夯方式降低振动叠加效应(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起重机液压系统故障:启用备用设备,联系维修单位2小时内到场脱钩器失灵:采用人工辅助脱钩,同时更换备用脱钩装置夯锤倾斜:用装载机扶正,检查地基平整度后重新施工(三)暴雨天气应对措施提前清理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