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库细石混凝土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1技术准备图纸会审:组织技术、施工、质量等部门人员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审核地库结构设计图纸中关于细石混凝土施工的部位、厚度、强度等级(如C20、C25等)、抗渗要求(如有抗渗要求,需明确抗渗等级P6或P8)、钢筋配置等内容,确保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编制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细石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并报监理单位审批。技术交底: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要点、质量控制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每个施工人员清楚施工要求。1.2现场准备场地清理:清理地库基层表面的杂物、浮土、积水等,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干净。对于基层表面的油污,应采用洗涤剂或碱水清洗干净;对于松动的混凝土块或砂浆,应凿除并清理干净。基层处理:检查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如平整度偏差较大,应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处理。基层表面应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对于有坡度要求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坡度,并用靠尺检查坡度是否符合要求。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在地库基层表面弹出细石混凝土施工的标高控制线、轴线控制线及分格缝位置线。标高控制线应设置在墙体或柱体上,间距不宜大于3m;分格缝位置线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设置,一般间距不大于6m。模板安装:对于细石混凝土施工的侧边、电梯井坑、集水井等部位,应安装模板。模板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模板的高度应与细石混凝土的设计厚度一致。模板安装应牢固、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基层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封堵严密。1.3机械设备准备混凝土搅拌设备:根据施工工程量和施工进度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混凝土搅拌机(如JZC350型搅拌机),并确保搅拌设备性能良好,计量装置准确。运输设备:配备手推车、混凝土输送泵等运输设备,确保细石混凝土能够及时运输到施工部位。运输设备应保持清洁,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离析。振捣设备:准备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器的功率应根据细石混凝土的厚度和坍落度选择,确保振捣密实。抹面设备:准备抹子、刮杠、木抹子、铁抹子等抹面工具,以及磨光机等设备,确保细石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其他设备:配备水准仪、经纬仪、靠尺、塞尺等测量工具,以及铁锹、扫帚、水桶等辅助工具。1.4材料准备水泥: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水泥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砂:选用中砂或粗砂,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砂进场时应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石:选用粒径不大于15mm的碎石或卵石,石子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石子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石子进场时应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水:采用自来水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规定的其他水源,不得使用污水、工业废水或含有害物质的水。外加剂: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抗渗剂等。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外加剂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掺合料: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可掺入适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掺合料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二、材料要求2.1水泥强度等级:用于地库细石混凝土的水泥,其强度等级应根据细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确定,一般不应低于32.5级。质量要求: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水泥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分批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储存要求:水泥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受潮。水泥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的水泥应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2砂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宜选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3~3.0。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细石混凝土,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2%,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有害物质含量:砂中不应含有草根、树叶、塑料等杂物,有害物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等)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2.3石粒径: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细石混凝土厚度的1/3,且不应大于15mm。颗粒级配:石子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石子。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石子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细石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5%。强度:石子的抗压强度应高于细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其压碎指标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2.4水水质要求:用于细石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的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一般可采用自来水或洁净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工业废水、含有害物质的水(如海水、酸性水、碱性水等)。2.5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细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如和易性、强度、抗渗性、凝结时间等)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得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掺合料: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且不得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三、施工工艺3.1混凝土搅拌配合比确定:根据细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和易性等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出具配合比通知单。施工时应严格按照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配料计量: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应采用重量法计量,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掺合料±2%;砂、石±3%;外加剂、水±1%。搅拌顺序:混凝土搅拌时,应先将砂、石、水泥、掺合料等干料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和外加剂继续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和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一般不宜少于90s。搅拌质量检查: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黏聚性、保水性),如和易性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或搅拌时间。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一般控制在50~70mm。3.2混凝土运输运输方式: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手推车、混凝土输送泵等方式运输混凝土。采用手推车运输时,应保持运输道路平整、畅通,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运输时,应检查输送泵的性能和管道连接是否牢固,确保混凝土能够顺利输送到施工部位。运输时间: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一般不宜超过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不宜超过60min)。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暴晒、雨淋,防止混凝土温度过高或受冻。如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3.3混凝土浇筑浇筑顺序:地库细石混凝土浇筑应分区段、分层次进行,一般应从低处向高处、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浇筑。如施工面积较大,可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分段长度不宜大于6m,段与段之间应设置施工缝,施工缝应留在分格缝处或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浇筑厚度:混凝土浇筑厚度应根据振捣器的类型和振捣深度确定,一般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00m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浇筑厚度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采用平板振捣器时,浇筑厚度不应大于200mm。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时,应将混凝土均匀布料,避免集中堆放。采用铁锹或刮杠将混凝土摊平,使混凝土表面大致平整。对于有坡度要求的部位,应按坡度线进行浇筑,确保坡度符合设计要求。3.4混凝土振捣振捣方式:根据细石混凝土的厚度和施工部位,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或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对于厚度较大的部位(如大于200mm),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对于厚度较小的部位(如小于等于200mm),可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要点: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按梅花形或行列式布点,振捣点的间距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应达到下层混凝土表面以下50mm,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为宜,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平板振捣器振捣时,应将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密实的混凝土边缘50mm,以防止漏振。振捣器在同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混凝土产生离析。振捣质量检查: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如发现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5表面抹平压光初次抹平:混凝土振捣完毕后,应立即用刮杠沿标高控制线将混凝土表面刮平,然后用木抹子将表面搓平,以消除表面的气泡和水波纹。压光处理:当混凝土表面初凝前(手指轻按混凝土表面,留下指印但不凹陷),用铁抹子进行第一次压光;当混凝土表面终凝前(手指轻按混凝土表面,不留下指印),用铁抹子进行第二次压光。压光时应注意用力均匀,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无抹痕。对于有分格缝要求的部位,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分格条设置分格缝,分格条应平直、牢固,缝内不得有混凝土。3.6养护养护时间:细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细石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养护方法:可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喷洒养护剂养护等方法。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时,应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草袋、麻袋等保湿材料,并保持保湿材料湿润。浇水次数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一般每天浇水次数不少于3次(当气温较高时,应增加浇水次数)。采用喷洒养护剂养护时,应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均匀,不得漏喷。养护期间的质量控制: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混凝土表面干燥、开裂。严禁在养护期间在混凝土表面堆放重物或进行其他作业。3.7分格缝处理分格缝清理:细石混凝土养护期满后,应将分格缝内的杂物、浮浆等清理干净。嵌缝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在分格缝内嵌入密封材料(如聚氨酯密封膏、聚氯乙烯胶泥等)。嵌缝前,应在分格缝两侧粘贴胶带,以防止密封材料污染混凝土表面。密封材料应嵌填饱满、密实,表面平整。嵌缝完毕后,应及时撕去胶带。四、质量控制4.1原材料质量控制进场检验: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进场时,应查验其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复试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储存管理:原材料应分类、分批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受潮;砂、石等应堆放在硬化的场地内,避免混入杂质。4.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设计,并出具配合比通知单。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计量控制:原材料的计量应采用重量法,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校验,确保计量准确。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3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搅拌时间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和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一般不宜少于90s。搅拌时间不足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强度降低;搅拌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和易性检查: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黏聚性、保水性),如和易性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或搅拌时间。坍落度应每工作班检查不少于2次。4.4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浇筑顺序和厚度控制: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顺序和厚度进行,避免出现冷缝或分层现象。振捣质量控制:混凝土振捣应到位,确保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漏振、过振。表面平整度控制:混凝土表面抹平压光后,应检查其平整度,平整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5mm/2m)。4.5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养护时间和方法控制:混凝土养护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正常增长。养护期间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浇水养护。4.6质量检验外观检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检查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蜂窝、麻面、孔洞、裂缝等缺陷。如有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强度检验: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进行检验。每个检验批应留置不少于3组标准养护试件,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还应留置抗渗试件。抗渗检验: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进行抗渗性能检验。每个检验批应留置不少于1组抗渗试件。厚度检验:采用钻芯法或超声波检测法检查细石混凝土的厚度,厚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10mm、-5mm)。五、安全措施5.1施工人员安全防护个人防护用品: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高空作业时)、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赤脚或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如搅拌机操作工、振捣器操作工、电工等)必须持证上岗。5.2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设备检查:施工前,应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机械设备的传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严禁在设备运转时进行维修或保养。设备操作: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严禁无证操作或酒后操作机械设备。设备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清洁、润滑良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5.3用电安全管理临时用电布置: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应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进行布置,设置配电箱、开关箱,并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的位置,严禁在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堆放杂物。用电设备接地接零: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进行接地或接零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严禁非电工进行接线、拆线等作业。电线电缆管理:施工现场的电线电缆应架空或穿管敷设,严禁随地拖拉或浸泡在水中。电线电缆的绝缘性能应良好,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5.4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配备: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砂、消防水带等),并确保消防器材性能良好,随时可用。消防器材应设置在明显、易取用的位置,严禁在消防器材周围堆放杂物。动火作业管理:施工现场进行动火作业(如电焊、气焊等)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清理动火点周围的可燃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 文言文《自相矛盾》预习指导单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安全指引
- 员工岗位职责与绩效指标设定
-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报表模板
- 小学生语文试卷批改与辅导方案
- 道路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
- 双相不锈钢焊接技术操作流程详解
- 企业财务资产风险管控策略
- 幼儿园安全保卫管理工作手册
- 2025年10月广东深圳市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招聘编外人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46401-2025养老机构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指南
- 2025江苏南京玄武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和“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7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基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运用《伤寒论》经方治疗失眠症的创新性研究
- 箱式变电站迁移施工方案
- 2025江西吉安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外部董事人选招录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脚手架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盘扣式脚手架)
-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检查表模板
- 套筒工艺施工方案
- 2025年高考浙江卷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 员工自驾车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