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894-2024 稻谷储藏减损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T 3894-2024 稻谷储藏减损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T 3894-2024 稻谷储藏减损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T 3894-2024 稻谷储藏减损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T 3894-2024 稻谷储藏减损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40.20

CCSB90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894—2024

稻谷储藏减损技术规范

2024-12-30发布2025-01-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894—2024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1

3.2.................................................................................1

3.3.................................................................................2

3.4.................................................................................2

4总体要求.............................................................................2

5设施与设备...........................................................................2

5.1粮仓设计与建设...................................................................2

5.2设备要求与配置...................................................................2

5.3检测仪器设备.....................................................................2

6入仓前准备...........................................................................3

6.1仓库清理与消毒...................................................................3

6.2设备检查与维护...................................................................3

6.3稻谷入仓前要求...................................................................3

7入仓技术.............................................................................3

7.1通用技术.........................................................................3

7.2合理堆放.........................................................................4

7.3温度、湿度控制...................................................................4

8仓储技术.............................................................................4

8.1定期检查.........................................................................5

8.2适时通风.........................................................................5

8.3自然干燥.........................................................................5

8.4机械干燥.........................................................................5

9粮情监测技术.........................................................................5

9.1粮情监测.........................................................................5

9.2粮情处理.........................................................................6

10虫害防治............................................................................6

10.1防治原则........................................................................6

10.2物理防治........................................................................6

10.3化学防治........................................................................7

10.4鼠类防治........................................................................7

10.5鸟类防治........................................................................7

11损耗控制............................................................................7

11.1损耗计算........................................................................7

11.2水分减量控制....................................................................8

11.3杂质减量控制....................................................................8

I

DB23/T3894—2024

11.4损耗核销........................................................................8

11.5储存损耗定额....................................................................8

11.6储存损耗控制与改进措施..........................................................8

II

DB23/T389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

所、绥化学院、中储粮黑龙江质检中心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

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兰静、陈国峰、王翠玲、高洪儒、李岩、赵敏、刘峰、董见南、黄文功、黄翠、

任红波、程爱华、赵海新、柴孟龙、刘凯。

III

DB23/T3894—2024

稻谷储藏减损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谷储藏过程减少损失的总体要求、设施与设备、入仓前准备、入仓技术、仓储技术、

粮情监测技术、虫害防治和损耗控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稻谷储藏期间损耗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17913粮油储藏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

GB/T26880粮油储藏就仓干燥技术规范

GB/T29890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GB/T43994粮食安全储存水分

GB50320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GB50322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LS/T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1203粮情测控系统

LS1207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范

LS1212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LS1221储粮虫害在线监测技术规程

LS/T6132粮油检验储粮真菌的检测孢子计数法

LS8001粮食立筒库设计规范

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建标172-2016)

3术语和定义

GB/T298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保管自然损耗

稻谷储藏过程中,因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干物质、计量的合理误差、检验化验耗用的样品、轻微的

虫鼠鸟害以及搬倒中零星抛洒等导致的损耗。

3.2

水分杂质减量

1

DB23/T3894—2024

稻谷在入库和储藏过程中,由于水分自然蒸发、通风、烘晒、除杂整理等作业导致的水分含量降低

和杂质含量减少等产生的损耗。

3.3

包装破损减量

稻谷因包装破损而散落、污染,不能继续上市流通和使用的数量。

3.4

稻谷储藏减损

稻谷保管自然损耗、水分杂质减量和包装破损减量的总和。

注:以一个货位或批次稻谷出库计量数量与入库计量数量之差来计算,计量单位为:kg。

4总体要求

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少损失和损耗,控制入仓稻谷的质量和水分含量,

防止污染,延缓品质下降。

5设施与设备

5.1粮仓设计与建设

依据《粮食仓库建设标准》设计粮仓。粮仓建设基本要求应符合GB/T29890的规定。平房仓的设

计应符合GB50320的规定,立筒仓的设计应符合LS8001的规定,钢板筒仓的设计应符合GB50322的规

定。

根据黑龙江省气候特点,粮仓在建设中需考虑的其他因素:

a)粮仓建设地点应远离污染源、危险源,建在地势相对高处,避开泄洪区及地势低洼地带,并

便于进出仓作业;

b)粮仓内地面完好、平整、坚固并设有防潮层;

c)粮仓侧墙完好、平整并设防潮措施;墙体、地面无裂缝;墙面标明装粮线和高度标尺,并在

装粮线处设置密封槽;

d)门窗、通风口严密并有隔热措施。门窗、孔洞处设有防虫线和防鼠网、板。

5.2设备要求与配置

5.2.1通用要求

根据黑龙江省地域生态条件、储粮仓类型和采用的储藏技术需要,选择配备符合相应标准和规定的

计量称重、输送、清理、通风、制冷、气调、熏蒸、内环流控温、扦样、质量检验、防虫、防鼠、防鸟

等设施设备。仓库机电设备的安装应符合LS1207的规定,磷化氢熏蒸系统应符合GB/T17913的规定。

5.2.2配置

5.2.2.1具备地中衡、输送机、装仓机、扒谷机及高效环保清理筛等配套的稻谷进出库设备。

5.2.2.2具备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粮情检测仪器或设备。

5.2.2.3机械通风设备,根据情况选择配备机械烘干、环流熏蒸等设备。

5.3检测仪器设备

2

DB23/T3894—2024

5.3.1稻谷质量检测的仪器和设备应满足稻谷收购、定等及储存品质指标的检测等要求。

5.3.2按规定对天平、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验。

6入仓前准备

6.1仓库清理与消毒

6.1.1平房仓清理时开启仓房门窗或排风扇。浅圆仓、立筒仓清理时确认通风换气系统运转正常,并

在运行10min后清理。

6.1.2空仓做好消杀和设备清理,防止虫卵进入仓库对稻谷形成危害。

6.1.3仓库除菌时重点对仓库底部、边角及装粮线附近等区域进行处理,可向粮堆或局部粮堆通入臭

氧杀菌,防止霉菌滋生。

6.2设备检查与维护

6.2.1设备检查时重点检查生产中出现故障的设备和元件。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a)设备外观;

b)工艺流程的通畅性;

c)单机设备运行状态;

d)设备安全装置;

e)电气及控制部分;

f)辅助设施。

6.2.2通风笼之间搭接紧密性检查,防止漏粮。

6.2.3定期检查电子检温线排布是否正常和合理,定时监控稻谷质量。

6.2.4设备检查和维修时应设置检修警示标识。

6.3稻谷入仓前要求

6.3.1控制水分

稻谷入仓时,按批量扦取样品,采用水分测定仪检测稻谷水分含量。入仓稻谷水分含量应控制在安

全水分15.5%以下;对水分含量超标的稻谷,可采取适当干燥技术进行干燥,检测达到要求后入仓。

6.3.2清除杂质

稻谷经过清杂处理后入仓,杂质含量不应大于1.0%。杂质检测方法应符合GB/T5494的规定。

6.3.3规范入库检验

6.3.3.1采取扦检分离、盲样检测等方式对入库稻谷进行检验。

6.3.3.2逐车检验入库稻谷的质量指标。储藏品质指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超标的稻谷,不应收购入

库。

7入仓技术

7.1通用技术

3

DB23/T3894—2024

黑龙江储粮生态区域稻谷储藏技术为干燥降水、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春季应采用压盖隔热;夏

季应采用膜下环流通风降低表层粮温;秋、冬季应采用自然通风降低粮温。操作时应排除粮堆上部空间

的积热,实现低温或准低温储藏。

7.2合理堆放

7.2.1散装稻谷

7.2.1.1稻谷储藏温度≤15℃,水分含量超过安全水分2%的散装稻谷粮堆最大高度应不超过6.0m,

最低单位通风量20m3/(h·t),储粮时间6个月~8个月。安全水分应符合GB/T43994的规定。

7.2.1.2稻谷堆高超过3m,不符合通风要求的应增设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

7.2.1.3稻谷堆高超过6m,过夏时定时监测顶层粮温和结露情况,出现结露板结应移除粮堆。

7.2.1.4粮仓内装粮不得超过设计装粮线,粮面与屋盖水平构件之间的净高不得小于1.8m。

7.2.2包装稻谷

7.2.2.1包装稻谷堆码时粮包要合理交错,骑缝堆码,整齐牢靠,避免歪斜,堆码高度应确保储存、

设施及人员安全。

7.2.2.2粮垛应距墙、柱0.6m以上;高水分稻谷堆码高度不应超过3m,并尽快处理。

7.3温度、湿度控制

7.3.1温度控制

7.3.1.1新入仓的稻谷应均温通风,通透粮堆。粮堆温度梯度≤1℃/m,房式仓粮堆上层与底层温差

≤3℃,筒式仓粮堆上层与底层温差≤10℃。均温通风时应选择夜间通风,降低水分流失。

7.3.1.2春季应做好仓房密闭隔热,可采用粮面压盖,保持粮堆低温。

7.3.1.3夏季应控制仓温和表层粮温,利用粮堆冷心冷量,通过环流通风,降低粮堆表层和侧壁的较

高粮温。

7.3.1.4夏秋季节仓温或表层粮温高于外温,可适时自然通风或开启排风扇排积热,降低仓温和表层

粮温。

7.3.1.5秋冬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利用气温低的环境条件,缓慢降低粮温。

7.2.1.6内环流通风期间,需要注意表层、中层和下层粮温及冷心的变化,防止粮堆各层粮温与相邻

层粮温之间的温差超过露点温度,预防结露发生。

7.3.2湿度控制

7.3.2.1稻谷储存的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70%之间。湿度过高会导致稻谷发生霉变和虫害;湿度

过低易使稻谷破碎或开裂,降低储存质量。

7.3.2.2稻谷储存过程中,根据储存环境湿度调节仓湿、粮湿、仓湿变化速率,确保湿度在适宜范围。

7.3.2.3可利用冬季气候优势对粮仓进行二次蓄冷通风,将冷源积蓄于粮堆内部,度夏时密闭门窗,

避免与外界干燥空气接触,减少水分损失。

8仓储技术

4

DB23/T3894—2024

8.1定期检查

8.1.1采取“鼻闻、眼观、手抓、脚蹚”等方式定期检查粮情。鼻闻辨别仓内粮食气味是否正常;眼

观稻谷色泽是否正常;眼观仓内有无害虫;手触检温探杆的温度是否正常;脚蹚粮面,观察粮食松散性、

起灰程度,判断粮面有无板结、热感。

8.1.2定期检查环流风机的运行情况,出现故障应及时维修。定时对通风的仓房进行检查并记录。

8.1.3定期检查仓房门、窗等部位的密封隔热情况并及时处理。

8.2适时通风

8.2.1通风的作用和分类

8.2.1.1用于降低、均衡粮温,降低或调节稻谷水分,防止粮堆结露或水分转移,排除粮堆内异味或

有害气体。

8.2.1.2按其功能分为降温通风、降水通风和其他通风。采用的通风技术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8.2.2自然通风

8.2.2.1当仓外大气温度低于仓温和粮温、仓外大气湿度低于粮堆平衡相对湿度、风力3级~7级时

应采用自然通风。

8.2.2.2采用粮面扒沟、开启门窗或利用粮堆内设的通风道进行通风。通风时应注意防止因气温低于

粮堆露点温度而引起的局部结露。

8.2.3机械通风

8.2.3.1机械通风可用于降温、降水和其他储粮需要。

8.2.3.2秋冬气温下降季节,应通过一次通风或二次通风,将平均粮温降至-5℃~0℃,最高粮温控

制在5℃以下。

8.2.3.3采用膜下通风时,应在薄膜下面设置回风管道。

8.2.3.4机械通风的基本要求、操作和管理应按LS/T1202的规定执行。

8.3自然干燥

秋冬季节储藏的稻谷可利用低温环境采取自然干燥的方式降低水分。操作时应摊薄稻谷的厚度并适

时翻动。

8.4机械干燥

稻谷水分含量在18%以下,可采用机械烘干或机械通风降水,再采取就仓干燥至安全水分。就仓干

燥技术应符合GB/T26880的规定。

9粮情监测技术

9.1粮情监测

9.1.1稻谷储藏期间的粮情监测应符合GB/T29890的规定。

9.1.2粮情测控系统对储粮温度、水分、气体成分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等进行在线检测和分析。仓储

稻谷粮情测控系统应符合LS/T1203的规定。

5

DB23/T3894—2024

9.1.3在线监测害虫发生,具体要求应符合LS/T1221的规定。

9.1.4稻谷带菌量的检测,用于稻谷发热霉变预测分析。可采用孢子计数法检测稻谷真菌量,检测方

法应符合LS/T6132的规定。

9.2粮情处理

9.2.1粮堆发热处理

采用粮温比较、取样分析、虫霉检测、感官检查等方法综合判断,及时发现粮堆发热部位,分析原

因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包括:

a)因虫害引起的发热,采取熏蒸防治措施,杀灭害虫,再通风降低粮温;

b)因杂质多或后熟作用引起的粮堆发热,清除杂质;杂质不易清除时,可采用风管通风降温,

消除发热点;

c)因水分过高结块霉变引起的局部粮堆发热,先采取机械通风、仓内翻倒、谷冷通风或熏蒸抑

菌等措施降低粮温,再采取就仓通风干燥或出仓晾晒、烘干等措施降低水分;

d)当粮堆表层发生轻微结块发热时,翻动粮堆,开启门窗自然通风散湿散热;无自然通风条件

时,密闭仓房,利用除湿机吸湿散热;

e)当粮仓或粮堆大部分出现结块发热时,及时翻仓倒囤,或出仓干燥。

9.2.2粮堆结露处理

9.2.2.1粮堆表层结露时,翻动粮面,开启门窗自然通风;必要时,将表层稻谷出仓日晒或进行干燥。

9.2.2.2粮堆内部出现局部结露时,在结露部位插入风管,进行局部通风;必要时,将结露部位稻谷

移出并进行散湿降水处理。

9.2.2.3粮面密封膜内结露时,揭开薄膜,晾干结露水分。

9.2.2.4仓顶、仓壁结露时,采取措施防止结露水分流入粮堆。

9.2.3样品扦取

9.2.3.1稻谷出入库及储存期间质量检测扦样方法应符合GB/T5491的规定。

9.2.3.2扦样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检验项目的需要,最大稻谷扦样数量不应超过2.5kg。

9.2.3.3检验完毕后,样品需进行有效区分,未经污染的完好样品应单独妥善存放,适时归仓。

9.2.4筛下物和地脚粮处理

9.2.4.1设置或指定相应部门负责地脚粮整理,配备必要的整理工具和设备。

9.2.4.2对稻谷筛下物和地脚粮进行筛分整理,及时将符合标准的稻谷入仓或随车出库。

10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有害生物防治应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10.2物理防治

应采用低温冷冻、高温暴晒、灯光诱捕等物理方法防治虫害。冬季,可采用将仓库内的温度降低到

0℃以下,冻死害虫;夏季,可采用在仓库内安装诱捕设备,诱捕害虫。

6

DB23/T3894—2024

10.3化学防治

虫害比较严重时,采用安全、环保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并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储粮化

学药剂管理和使用应符合LS/T1212的规定。

10.4鼠类防治

做好库区卫生,应采用诱捕方法灭鼠。设置防鼠网、挡鼠板堵塞鼠类进入粮仓、粮堆的通道。

10.5鸟类防治

适时采用防雀网等方法防治鸟害。

11损耗控制

11.1损耗计算

11.1.1水分减量的计算见式(1):

xi-x0

XG1100%…………(1)

1-x0

式中:

X—水分减量,单位为千克(kg);

G1—稻谷入库数量,单位为千克(kg);

xi—入库水分含量(%);

x0—出库水分含量(%)。

11.1.2杂质减量的计算见式(2):

mi-m0

MG1100%…………(2)

1-m0

式中:

M—杂质减量,单位为千克(kg);

mi—入库杂质含量(%);

m0—出库杂质含量(%)。

11.1.3保管自然损耗的计算见式(3):

WG1G2XM…………(3)

式中:

W—保管自然损耗,单位为千克(kg);

G2—稻谷出库数量,单位为千克(kg)。

11.1.4稻谷储存损耗的计算见式(4):

SXMWP…………(4)

式中:

S—稻谷储存损耗,单位为千克(kg);

P—包装破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