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大佛寺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山丹大佛寺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山丹大佛寺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山丹大佛寺施工方案设计_第4页
山丹大佛寺施工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丹大佛寺修缮保护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背景山丹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城西5公里处嘹高山脚下,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425年),旧名"土佛寺",历史上曾获明英宗朱祁镇题写匾额"土佛"。寺院坐西面东,背依嘹高山,前迎龙首山,左傍祁店水库,右连清泉圃田,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建后的格局,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本次修缮工程是继1998年开光以来最全面的保护性施工,主要针对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等主体建筑及35米高室内泥塑坐佛进行系统性修缮。1.2工程内容本工程包含三大类施工项目:古建筑修缮:大雄宝殿全木质楼阁结构修复(含39米高主体框架、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天王殿墙体加固、地藏菩萨殿彩绘修复等12处单体建筑塑像保护:释迦牟尼泥塑坐佛(高35米)本体修复及金箔贴饰、五百罗汉泥塑补塑、四大天王像彩绘重绘配套系统升级:消防安防系统改造、电路管线更新、排水系统优化、院落青石板铺装1.3工程特点文物保护性: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所有修缮工艺需符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要求结构复杂性:大雄宝殿为七层重楼全木质结构,采用传统榫卯连接,最大构件重量达3.5吨工艺特殊性:需复原北魏至明清时期多种建筑技法,包括河西地区特有的"土坯包木"墙体工艺、矿物颜料彩绘等环境适应性:地处西北干旱地区,需考虑防风化、防沙蚀、抗震(设防烈度7度)等特殊要求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分区将工程划分为三个施工大区,实行分区管理:核心保护区(A区):大雄宝殿及佛像区域,设置全封闭防护棚,采用空气净化系统控制粉尘建筑修缮区(B区):天王殿、罗汉堂等附属建筑,设置局部围挡,保留消防通道基础设施区(C区):电路改造、消防管道等隐蔽工程,采用分段开挖方式施工2.2施工流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60天)文物现状勘察与三维扫描建档传统工匠招募与工艺培训(重点培训榫卯制作、泥塑修复、矿物颜料调配等技艺)特殊材料采购(俄罗斯进口松木、天然矿物颜料、24K金箔等)第二阶段:主体施工(180天)古建筑结构修复(优先进行大雄宝殿木构件更换)塑像修复与贴金工程(同步实施佛像本体加固与金箔贴饰)管线改造工程(与建筑修复穿插进行)第三阶段:装饰与验收(90天)彩绘与装饰工程消防安防系统调试环境整治与工程验收2.3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备文物修复师8名(含木雕、泥塑、彩绘专业)、传统木匠25名、瓦工18名、普工40名,高峰期总人数控制在80人以内主要机械:设置3台小型吊车(最大起重量5吨)、古建筑专用修缮工具套装20套、高精度水准仪2台、文物环境监测仪4台材料储备:在施工现场设置300㎡封闭式材料库,分类存放木材(已进行防虫防腐处理)、金箔(恒温恒湿存储)、传统灰浆等材料三、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3.1大雄宝殿木构修缮工程3.1.1木构件检测与更换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39米高楼阁式木构架进行全面检测,使用应力波断层扫描仪测定木材内部腐朽程度。对受损构件按以下标准处理:轻度腐朽(≤30%):采用环氧树脂注入法加固,配合传统鱼鳔胶修补中度腐朽(30%-60%):局部截换处理,新老构件连接采用"燕尾榫+铁箍"复合节点重度腐朽(>60%):整体更换,更换木材选用俄罗斯樟子松(含水率控制在12%-15%),提前进行碳化处理(表面碳化深度3-5mm)3.1.2榫卯结构修复针对不同类型榫卯节点采用差异化修复工艺:柱础节点:清理原有"管脚榫",重新制作"馒头榫",接触面涂刷桐油与石墨混合润滑剂梁架节点:对松动的"十字枨"采用"打牮拨正"工艺复位,缝隙处填入竹钉加固斗拱修复:缺失的"昂嘴"采用"仿旧制新"原则补配,斗拱组合严格遵循"材分制",每攒斗拱需通过3道工序验收(榫卯密合度、承重测试、外观一致性)3.1.3屋面琉璃瓦修复瓦件处理:对现存琉璃瓦进行编号登记,可修复瓦件经清理、补配、挂釉后重新使用,缺失部分按原规格定制(孔雀蓝釉面,规格200×280mm)铺瓦工艺:采用"压七露三"传统技法,底瓦搭接长度不小于70mm,盖瓦压边不小于50mm,瓦当间距误差控制在±2mm屋脊施工:正脊两端"螭吻"构件(高1.8m)采用分体吊装拼接,内部设置钢结构暗销,表面贴金采用"沥粉贴金"工艺,金箔厚度0.12mm3.2泥塑大佛保护工程3.2.1本体加固基础处理:在佛像莲花座(高3m)底部设置环形地梁,采用微型钢管桩(直径50mm)进行基础加固,桩长6m,间距1.5m泥塑修复:表面清理:采用软毛刷配合低真空吸尘器(吸力≤2kPa)清除积尘裂缝处理:宽度<2mm裂缝采用"虫胶-石膏"混合材料填补;宽度>2mm裂缝采用"麻筋-桐油灰"分层嵌补空鼓修复:采用无损检测确定空鼓范围,注射专用修复黏合剂(配比:明胶5%、桃胶3%、水92%),配合竹钉锚固3.2.2金箔贴饰基层处理:在佛像面部、胸部、手足等贴金部位先涂刷"打金胶"(由桐油、黄蜡、朱砂按6:3:1配比熬制),胶层厚度控制在0.08-0.1mm金箔施工:选用98%纯度金箔(规格9.33×9.33cm),每张重量0.8g采用"三折法"贴金工艺,由3名工匠同步操作,每日施工时间限定在9:00-15:00(相对湿度40%-60%)贴金完成后用细羊毛笔轻扫压平,再以棉花团蘸取上等珍珠粉轻轻擦拭抛光3.2.3衣纹重塑对佛像衣纹破损部位采用传统"塑形"工艺修复:材料配比:当地黄土(60%)、细砂(20%)、麻刀(10%)、糯米浆(10%)混合分层施工:每层厚度不超过15mm,待前层干燥至70%后再施下一层纹理处理:参照明代《造像量度经》标准,衣纹线条需符合"行云流水"特征,深度误差≤1mm3.3传统彩绘工程3.3.1颜料制备复原传统矿物颜料制作工艺:红色:辰砂(HgS)经水飞法提纯,细度达到325目蓝色:石青(Cu3(CO3)2(OH)2)分级提取(头青、二青、三青)金色:金粉与明胶按1:0.8比例混合,使用前加入少量桃胶调节稠度胶结剂:采用"明胶-鱼鳔"复合胶(配比3:2),需经72小时浸泡熬制3.3.2彩绘工艺按"地仗-彩画-罩光"三层工序施工:地仗处理:木基层先涂刷生桐油,再抹"一麻五灰"地仗(灰层总厚度2.5mm)彩画绘制:大雄宝殿梁枋采用"旋子彩画",按"找头-枋心-箍头"三段式构图天王殿檐角采用"河西变体和玺"彩画,融入当地佛教元素色彩层次遵循"青箍头、绿找头"的传统规矩,金线宽度控制在3-5mm罩光保护:全部彩画完成后,涂刷2遍稀释桐油(桐油:松节油=1:3)做保护3.4消防安防系统改造3.4.1消防系统灭火系统: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工作压力10MPa),喷头隐蔽安装于梁架间隙,喷雾粒径控制在100-300μm报警系统: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灵敏度0.01dB/m),在佛像头部、胸部等关键部位设置温度传感器(监测范围-10℃-80℃)消防通道:拓宽现有通道至3m,地面铺设防滑青石板(抗压强度≥30MPa),设置应急照明系统(连续照明时间≥90min)3.4.2安防系统视频监控:安装24台高清红外摄像机(分辨率4K),采用AI行为分析技术,可识别异常闯入、烟火等风险入侵报警:在文物库房等重点部位设置振动传感器(灵敏度0.1g)和红外对射装置环境监测:实时监测温湿度(控制范围温度15-25℃,湿度40%-60%)、PM2.5浓度,数据同步上传至文物保护平台四、质量控制措施4.1材料质量控制木材验收:每批次木材需提供含水率检测报告(要求12%-15%),现场抽样进行抗弯强度测试(≥125MPa)颜料检验:矿物颜料需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确保成分与原物匹配,重金属含量符合GB28480-2012标准金箔认证:金箔需提供纯度检测报告(≥98%),每批次随机抽取20张进行延展性测试4.2工序质量控制建立"三检三验"制度:班组自检: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施工班组进行全检,填写《工序自检记录表》技术复检:技术负责人对关键工序(如榫卯节点、金箔贴饰)进行100%复检监理专检: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等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留存影像资料专家验收:邀请文物保护专家组成验收组,对塑像修复、彩绘等重点工程进行专项验收4.3工艺标准控制木工工艺:榫卯结合缝隙≤0.5mm,构件垂直度偏差≤1/1000,且不大于5mm泥塑工艺:表面平整度误差≤2mm/2m,衣纹线条流畅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90分)彩绘工艺:色彩均匀度ΔE≤3,金线直线度误差≤1mm/m,图案对称性偏差≤2mm4.4质量记录建立《文物修缮档案》,包括:现状勘察报告(含三维扫描数据)材料检测报告(每批次1份)工序验收记录(含影像资料)隐蔽工程记录(附示意图)专家评审意见五、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5.1安全防护体系高空作业防护:大雄宝殿施工设置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42m),采用"之"字形通道,脚手板铺设三层(木脚手板+防滑垫+防护网)消防安全:施工现场设置8个消防器材点(每50㎡1组),配置ABC干粉灭火器(4kg)和消防沙(2m³),每日进行防火巡查用电安全: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设置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手持电动工具使用双重绝缘型(绝缘电阻≥7MΩ)5.2文物安全保护物理防护:佛像表面覆盖3层保护材料(无纺布+珍珠棉+阻燃绸布),设置防震隔离带(宽度2m)环境控制:A区设置恒温恒湿系统(温度18±2℃,湿度50±5%),PM2.5浓度控制在≤50μg/m³应急措施:编制《文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文物应急修复工具箱,每月组织1次应急演练5.3文明施工措施扬尘控制:施工现场裸土覆盖率100%,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冲洗宽度3m),PM10浓度实时监测(≤0.5mg/m³)噪声控制:昼间噪声≤60dB,夜间(22:00-6:00)禁止施工,特殊工序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废弃物管理:文物修复废料分类存放(可回收/有害/一般),设立专门的文物残片保管库,严禁随意丢弃5.4人员管理准入控制:所有施工人员需通过文物保护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A区施工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人脸识别准入)安全培训:每日开工前进行15分钟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如登高作业、焊接)持证上岗率100%健康管理:为接触矿物颜料、金箔的施工人员配备专用防护用品(防尘口罩、防护手套),每季度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六、施工进度计划6.1关键节点控制第30天:完成文物现状三维扫描与建档第90天:大雄宝殿木构架抢险加固完成第150天:佛像本体修复工程完工第240天:所有木构建筑修缮完成第300天:彩绘工程完工第330天:消防安防系统调试完成第360天:竣工验收6.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在施工高峰期(第90-180天),确保主要材料储备量满足30天连续施工需求技术保障:成立5人专家组(含古建、泥塑、彩绘专家),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应急保障:针对西北春季风沙天气,制定《恶劣天气施工预案》,预备防风沙棚(面积500㎡)七、文物保护专项措施7.1传统工艺传承组织"师带徒"传承小组,由6名非遗传承人带领20名青年工匠,系统传承"河西古建筑营造技艺"建立传统工艺档案,对关键工序(如斗拱制作、贴金)进行全过程影像记录(4K分辨率,60帧/秒)7.2科技保护应用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精度0.1mm)记录塑像修复全过程,建立三维模型比对系统在大佛莲花座内设置微型环境传感器(监测温湿度、振动、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实时传输至文物保护中心7.3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