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录影棚施工方案_第1页
大型录影棚施工方案_第2页
大型录影棚施工方案_第3页
大型录影棚施工方案_第4页
大型录影棚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录影棚施工方案一、场地规划与基础建设(一)场地选址与空间布局大型录影棚选址需满足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室内净高度不低于6米,纵向长度不小于25米的基本要求。场地应远离交通主干道及工业厂区,避免外部环境噪声干扰。空间布局采用"三区三带"划分原则:核心录制区(占总面积60%)、技术控制区(20%)、辅助功能区(20%),各区间设置1.2米宽环形消防通道,通道地面采用耐磨环氧树脂材料,设置连续黄色警示标识带。核心录制区根据功能划分为主拍摄区(配备U型无影墙)、绿幕抠像区(净空尺寸15m×10m×6m)、实景搭建区(设置3个可快速更换的模块化场景基座)。技术控制区包含导播控制室、音频控制室、灯光控制台,采用双层玻璃隔声观察窗(厚度12mm+空气层100mm+12mm)实现三区互联互通。辅助功能区配置独立化妆间(4个工位)、服装道具间(配备恒温除湿系统)、设备存储间(承重≥500kg/㎡)及演员休息区,各功能间采用防火隔音门(STC≥45dB)分隔。(二)结构改造与基础工程建筑结构改造前需进行荷载验算,录制区吊顶活荷载按1.5kN/㎡设计,马道系统按2kN/m线性荷载配置。对于原有建筑立柱,采用全包覆式声学处理,立柱间距控制在8米以内,避免形成声学聚焦。地面工程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基层铺设150mm厚C30混凝土(内配Φ12钢筋网),中层设置50mm厚高密度减震垫(动态刚度≤50MN/m),面层采用防静电PVC卷材(接缝处热熔焊接),整体平整度误差控制在±3mm/2m范围内。无影墙施工采用"阶梯式过渡"工艺:底部采用18mm厚多层实木板做弧形基底,表面刮涂8层原子灰进行找平,打磨精度达到200目砂纸效果,最后喷涂白色哑光聚脲涂料(干膜厚度≥2mm),确保墙面与地面接缝处曲率半径≥1.5米,视觉无接缝。电源系统采用TN-S接地制式,设置独立配电箱(总容量250kW),录制区地面每隔3米设置防水电源插座盒(IP54防护等级),配置32A工业插座(含相位保护),所有线缆穿镀锌钢管暗敷。二、声学系统施工(一)隔声处理工程墙体隔声采用"双层分离式"结构:内侧为200mm厚轻质隔墙(75mm轻钢龙骨+100mm离心玻璃棉(密度48kg/m³)+双层12mm石膏板),外侧保留原建筑墙体,中间设置50mm空气层,填充弹性减震材料。墙面预埋件采用弹性悬吊系统,避免声桥传递。所有管线穿墙处采用可拆式隔声密封模块(内含防火岩棉+丁基橡胶密封圈),管道与模块间隙用防火密封胶填充。吊顶隔声处理采用"浮筑式"构造:主龙骨选用C型钢(规格100×50×20),通过弹簧减震器(固有频率≤5Hz)与建筑结构连接,间距≤1200mm。吊顶基层铺设双层15mm厚防火石膏板(错缝安装),表面粘贴50mm厚梯度密度吸音棉(NRC=0.9),再覆盖黑色透声织物(气流阻力900Ns/m⁴)。通风管道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处理,设置消声静压箱(插入损失≥25dB),风速控制在4m/s以下,出风口加装多孔扩散板。(二)吸声与扩散系统声学材料配置遵循"分区优化"原则:录制区墙面采用"条形复合结构",横向间隔布置1200×600mm木质穿孔吸音板(穿孔率15%,背后空腔50mm)与聚酯纤维吸音板(密度48kg/m³),两种材料面积比例1:1,安装高度2.5米以下。顶部悬吊16组云扩散体(尺寸800×800mm),采用可变角度安装支架,形成三维扩散声场。墙角位置设置低频陷阱(尺寸600×600×1200mm),内部填充梯度密度玻璃棉(密度32-80kg/m³渐变),对125Hz频段吸音系数≥0.8。控制室声学处理采用"精准调音"方案:墙面设置二级扩散体(QRD扩散板+弧形反射体组合),混响时间控制在0.4±0.05s(500-2000Hz)。监听位置后方墙面安装亥姆霍兹共振器阵列(调谐频率100Hz、125Hz、160Hz),通过改变共振腔容积精确控制低频响应。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板(厚度30mm),下部空间填充玻璃棉(密度24kg/m³),形成浮筑隔声结构。三、灯光与电气系统(一)灯光系统安装灯光吊挂系统采用"双轨双层"配置:主轨道为380V电动葫芦(载重500kg,定位精度±5mm),次轨道为铝合金轻型滑轨(间距600mm),配置可旋转灯钩(承重150kg)。灯光桥架设2层,上层为面光桥(距地5.5米),下层为逆光桥(距地4.5米),各桥体设置防护栏杆(高度1.2米)及防滑踏板。灯光设备配置满足HDTV拍摄要求:主光采用2000W聚光灯(色温5600K±100K),配置菲涅尔透镜(焦距15-60°可调);辅助光采用1200W柔光灯(显色指数Ra≥95),配备栅格柔光箱;轮廓光采用1500W条形聚光灯(光束角25°)。所有灯具通过DMX512协议控制,配置48路数字调光台,灯光控制台与调光柜之间采用光纤传输信号,确保控制延迟≤10ms。(二)电气与智能化系统强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模式:总配电箱→分配电箱→设备配电箱,各级配电箱安装浪涌保护器(Imax≥40kA)。录制区设置独立接地极(接地电阻≤1Ω),采用40×4mm紫铜带与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形成等电位联结网络。应急照明系统采用EPS电源供电,应急时间≥90min,疏散指示标志间距≤15米,在断电时保持常亮。智能化系统包含环境监控、设备管理、安防联动三大模块:温湿度传感器(精度±0.5℃/±5%RH)每50平方米布置1个,空调系统采用变频多联机(温度控制精度±1℃);设备管理系统对灯光、音响、视频设备进行集中监控,支持故障报警与远程诊断;安防系统配置红外双鉴探测器、门禁控制系统(支持人脸识别)及24小时高清监控(存储时间≥30天),所有系统通过TCP/IP协议接入中央控制平台。四、设备安装与系统集成(一)视频录制系统安装摄像机系统采用"三机位联动"配置:主机位配备4K广播级摄像机(有效像素880万),配置20倍光学变焦镜头(焦距5.5-110mm);特写机位采用便携式4K摄像机(支持12G-SDI输出);全景机位采用云台摄像机(水平旋转范围360°)。所有摄像机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传输距离≥300米)连接至导播台,配置16通道4K切换台(支持HDR格式),内置帧同步器(抖动≤0.1UI)。视频监看系统包含:导演主监(21.5英寸OLED,分辨率3840×2160)、技术监看墙(由9块55英寸LCD拼接而成,拼缝≤1.8mm)、摄像机寻像器(1.5英寸OLED,支持波形图显示)。同步系统采用三电平同步信号,配置主备同步发生器(自动倒换时间<100ms),确保整个系统同步精度≤1ns。(二)音频系统与声学装修拾音系统配置:主区域采用枪式电容麦克风(指向性超心形,灵敏度-34dB±2dB),领夹麦克风采用全指向性(频率响应20Hz-20kHz),乐器拾音采用动圈麦克风(最大声压级≥150dB)。音频控制台选用48路数字调音台(采样率96kHz/24bit),配置冗余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声学装修材料选用遵循"环保声学"原则:墙面采用A级防火吸音板(NRC=0.85),表面做透声处理;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毯(厚度8mm,表面电阻10⁶-10⁹Ω);吊顶采用铝合金格栅(间距150×150mm),内填离心玻璃棉(容重32kg/m³)。扩散体安装位置通过声学模拟软件计算确定,确保声场不均匀度≤±3dB(125Hz-4kHz),混响时间在0.6-0.8s(500Hz)范围内可调。五、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一)施工组织与流程管理施工采用"四阶段推进"模式:第一阶段(1-30天)完成结构改造与基础工程,重点控制地面平整度与墙体隔声处理;第二阶段(31-60天)进行声学装修与管线敷设,同步开展隐蔽工程验收;第三阶段(61-90天)实施设备安装与系统集成,进行单机调试;第四阶段(91-120天)系统联调与性能优化,组织竣工验收。各阶段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样板引路"制度,每个分项工程先做样板区(面积≥20㎡),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施工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软件管理,关键线路包括:声学处理→灯光系统安装→视频系统调试,设置3个关键里程碑节点:第45天完成声学材料安装,第75天完成设备就位,第105天完成系统联调。资源配置方面,高峰期投入木工15人、电工8人、焊工5人、声学工程师3人,确保各工序流水作业。(二)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声学性能检测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混响时间(GB/T50076-2013)、隔声量(GB/T19889.3-2005)、背景噪声(GB/T3096-2008),检测点按每50平方米1个布置,检测结果需满足:本底噪声≤NR20dB,声场不均匀度≤±3dB,隔声量≥50dB。安全管理体系包含: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设置防雨棚;高空作业(≥2米)搭设脚手架(立杆间距≤1.5米),使用双钩安全带;动火作业办理许可证,配备灭火器材(每50㎡1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每日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应急预案(包含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等专项预案),每月组织应急演练。六、竣工验收与交付标准(一)验收标准与流程竣工验收分为"分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分阶段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结构、管线)、分项工程验收(声学、灯光、视频)、系统功能验收(信号传输、同步性能);总体验收包含性能指标测试、系统联调测试、安全消防验收。验收组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关键验收指标:视频系统(4K信号传输误码率≤10⁻¹²,色彩还原度ΔE≤2);音频系统(频率响应20Hz-20kHz±1dB,总谐波失真≤0.1%);声学指标(混响时间0.6±0.1s@500Hz,本底噪声≤18dB(A));安全指标(接地电阻≤0.5Ω,绝缘电阻≥20MΩ)。所有测试需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数据偏差超出允许范围的项目需进行整改,直至复测合格。(二)交付与培训工程交付包含"资料交付"和"实体交付":资料交付需提供完整技术档案(含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按A4规格装订成册,一式5份;实体交付需签署《设备清单》《备品备件清单》《工具清单》,确保所有设备外观完好、功能正常。培训服务包含三级培训:操作级培训(针对设备操作员,培训时长40学时,掌握日常操作与简单故障排除);维护级培训(针对技术维护人员,培训时长60学时,掌握系统原理与维修技能);管理级培训(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