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标准_第1页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标准_第2页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标准_第3页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标准_第4页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标准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确保手电筒、望远镜、测温仪、记录本等工具完好可用。

2.熟悉巡检路线:根据变电所布局规划巡检顺序,确保覆盖所有重点区域。

3.了解天气情况: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需加强巡检频率,重点关注排水系统、设备防潮等情况。

(二)巡检人员要求

1.佩戴安全标识:穿着反光背心,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2.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操作设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保持沟通:巡检过程中与控制室保持联系,汇报实时情况。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观察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示例:油位计显示油位为80%-110%)。

(2)检查油色是否透明,无杂质或乳化现象。

(3)检查散热器、风扇运行是否正常。

2.温度测量:

(1)使用测温仪测量变压器上层油温(示例:正常范围35-75℃)。

(2)检查压力释放阀状态,无漏油现象。

3.绝缘子检查:

(1)检查表面是否清洁,无裂纹、放电痕迹。

(2)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示例:≤5μA)。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检查储能弹簧状态,储能指示是否正常。

(2)观察分合闸位置指示是否与实际状态一致。

2.电气连接检查:

(1)检查触头接触是否紧密,无过热发红现象(示例:红外测温≤70℃)。

(2)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

3.传动机构检查:

(1)检查传动轴是否润滑良好,无卡滞。

(2)观察防跳跃机构是否有效。

(三)母线及隔离开关巡检

1.母线检查:

(1)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紧固,无发热、变形。

(2)观察绝缘子是否清洁,无放电痕迹。

2.隔离开关检查:

(1)检查刀闸接触是否良好,分合闸位置指示清晰。

(2)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无卡滞。

(四)二次设备及电缆巡检

1.控制柜检查:

(1)检查指示灯、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2)检查继电器、接触器是否动作可靠。

2.电缆巡检:

(1)检查电缆路径是否积水,无破损、老化。

(2)检查电缆接头温度(示例:≤60℃)。

(五)环境与安全巡检

1.排水系统检查:

(1)检查排水沟是否畅通,无堵塞。

(2)检查接地网连接是否牢固。

2.防小动物措施:

(1)检查防鼠板、挡板是否完好。

(2)检查设备区域无杂物堆积。

四、巡检记录与处理

(一)记录要求

1.使用统一记录表格,详细记录巡检时间、设备状态、测量数据。

2.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标注具体位置、现象及程度。

3.巡检结束后签字确认。

(二)异常处理流程

1.轻微异常:立即处理(如紧固连接件、清理绝缘子),并记录。

2.严重异常:停止设备运行,隔离故障区域,上报值班负责人。

3.复杂问题:联系专业维修人员,配合处理。

五、注意事项

1.巡检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触碰带电设备。

2.测量数据需与历史记录对比,判断是否异常。

3.每日巡检结束后,总结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巡检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的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各项设备处于良好工作条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为设备维护、检修提供依据。日常巡检不仅包括对主要电气设备的检查,还包括对环境、安全措施等的全面审视,力求覆盖所有可能导致故障或影响安全的因素。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

(1)手电筒/照明设备:确保电量充足,光亮度满足近距离观察需求,备用电池准备齐全。对于夜间或光线不足区域巡检,需配备足够照明设备。

(2)望远镜/目镜:检查光学成像清晰度,无模糊或污渍,确保远距离观察设备状态(如隔离开关位置、绝缘子外观)的准确性。

(3)测温仪:校准测温仪,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预热后进行测量,避免环境温度对读数造成较大影响。可准备红外测温仪和接触式测温计,分别用于不同测量需求。

(4)记录工具:携带防水、防尘的记录本和笔,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辨。如有条件,可使用平板电脑或巡检APP进行电子记录,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5)个人防护用品(PPE):根据需要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若需接触设备)、反光背心、安全鞋等,确保人身安全。

2.熟悉巡检路线:

(1)规划顺序:根据变电所设备布局图,规划合理的巡检路线,确保按顺序覆盖所有区域,避免遗漏。通常从主变压器开始,依次为断路器、母线、二次设备、辅助设施等。

(2)重点区域标记:在路线规划中,标记出需要重点检查的区域或设备,如靠近负荷中心的设备、历史故障频发区域、环境恶劣区域等。

(3)时间预估:根据巡检点和检查项目的复杂程度,预估每个区域所需时间,合理安排巡检周期(如每日、每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巡检任务。

3.了解天气情况:

(1)实时天气:巡检前查看最新天气预报,了解当前及巡检期间天气状况(如温度、湿度、风力、降水概率),为巡检工作提供参考。

(2)恶劣天气专项检查:

-暴雨:重点关注排水系统是否通畅,设备区地面有无积水,户外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基础是否被淹没,绝缘子是否受潮放电。

-大风:检查设备区围栏、构架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损坏,导线、地线有无异响或舞动。

-高温:关注设备温度是否异常升高,散热通道是否被堵塞,设备有无过热迹象(如变色、变形)。

-雾气/低温:检查设备绝缘子是否出现凝露,有无放电风险,操作机构在低温下是否灵活。

(二)巡检人员要求

1.资质与培训:

(1)巡检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变电所设备原理、结构及运行规程。

(2)具备识别常见设备缺陷和异常的能力。

2.安全意识:

(1)严格遵守变电所安全规章制度,熟悉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

(2)巡检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在设备运行区域逗留。

3.沟通与协作:

(1)巡检期间与控制室、值班负责人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汇报巡检发现的问题。

(2)如需其他人员协助(如维修、记录),提前沟通协调。

4.健康要求:

(1)巡检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安全工作的疾病。

(2)确保精神状态良好,避免疲劳或酒后进行巡检工作。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油位检查:

-方法:观察油位计指示,结合环境温度和油位历史数据判断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通常为油位计标尺的1/4至3/4处,具体参考设备说明书)。

-异常判断:油位过高可能表示内部故障或温度计损坏;油位过低可能表示渗漏或漏油。

-记录:记录油位读数、油色(正常为透明、微带黄色)、有无渗漏油痕迹。

(2)油色与气味:

-方法:近距离观察油色,嗅闻油气味。

-异常判断:油色变暗、浑浊或呈乳白色,可能表示油质劣化或进入水分;出现焦糊味可能表示内部过热。

-记录:描述油色具体状态和气味特征。

(3)散热器与风扇:

-方法:检查散热器阀门是否打开(夏季通常全部打开),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响或损坏。

-异常判断:阀门未打开影响散热;风扇不转导致油温升高;风扇损坏影响散热效率。

-记录:记录散热器状态、风扇运行情况。

2.温度测量:

(1)上层油温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或接触式温度计,测量变压器顶部油温。确保测温仪与油位计接口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阳光直射。

-判断:对比环境温度和同类设备历史数据,判断油温是否异常升高。示例正常范围:环境温度20℃时,油温一般不超过65℃。

-记录:记录测量时间、具体油温数值。

(2)套管温度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各套管接线端子温度。

-判断:各点温度差异应不大,与同类设备对比无明显偏高。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套管温度一般不超过70℃。

-记录:记录各套管温度读数。

3.绝缘子检查:

(1)外观检查:

-方法:仔细观察各级绝缘子(套管、支柱绝缘子)表面,使用望远镜辅助检查。

-检查内容:有无裂纹、破损、烧伤痕迹,有无放电烧伤痕迹(如闪络、电弧烧伤),表面是否清洁,有无鸟巢、杂物附着。

-异常判断:裂纹可能预示绝缘强度下降;放电痕迹表示绝缘不良或过电压;脏污可能增加泄漏电流。

-记录:记录发现异常的绝缘子编号、具体缺陷描述。

(2)泄漏电流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专用仪器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对比历史数据。

-判断:泄漏电流应稳定且在允许范围内(示例:≤5μA,具体参考设备参数)。显著增大可能表示绝缘受潮或劣化。

-记录:记录测量值及设备编号。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储能状态检查:

-方法:观察储能弹簧指示器或通过机构箱观察窗检查。

-判断:储能指示应在“储能完成”位置,操作机构应处于储能状态。

-记录:记录储能状态是否正常。

(2)分合闸位置指示:

-方法:观察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指示器。

-判断:指示应与断路器实际位置一致(可通过控制室信号或现场验证)。

-记录:记录分合闸位置指示状态。

2.电气连接检查:

(1)触头检查:

-方法:通过望远镜或近距离观察触头接触部分,检查有无过热发红(可用红外测温仪辅助)。

-判断:触头接触应紧密,无红点、熔化、氧化严重现象。示例红外测温:触头温度应≤70℃,具体参考设备参数。

-记录:记录触头外观及温度情况。

(2)母线与设备连接:

-方法:检查断路器与母线、隔离开关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松动、锈蚀。

-判断:连接应牢固,螺栓力矩符合要求,无异常振动。

-记录:记录检查发现的松动、锈蚀情况。

3.传动机构检查:

(1)传动部件检查:

-方法:观察传动轴、连杆、拐臂等部件,检查润滑是否良好(有无油迹),有无磨损、变形、裂纹。

-判断:润滑应充分,部件应完好无损,运动应灵活。

-记录:记录传动部件状态。

(2)防跳跃机构检查:

-方法:检查防跳跃锁扣或机械闭锁装置是否完好、灵活。

-判断:应能可靠防止误跳或跳跃。

-记录:记录防跳跃机构状态。

(三)母线及隔离开关巡检

1.母线检查:

(1)外观检查:

-方法:观察母线(硬母线或软母线)本体及支持绝缘子。

-检查内容:母线表面有无过热发红、氧化、放电痕迹;支持绝缘子有无裂纹、破损、污秽;母线连接处螺栓是否紧固、有无锈蚀。

-异常判断:过热可能表示连接不良或负荷过大;绝缘子问题可能引发闪络;螺栓松动影响接触可靠性。

-记录:记录母线及绝缘子异常情况。

(2)连接点温度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母线连接点温度。

-判断:各连接点温度应均匀,无明显温差。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连接点温度一般不超过60℃。

-记录:记录各连接点温度读数。

2.隔离开关检查:

(1)刀闸状态检查:

-方法:观察刀闸分合闸位置指示,必要时通过传动机构操作确认实际位置。

-判断:刀闸应处于规定位置,指示清晰准确。

-记录:记录刀闸位置状态。

(2)触头与接触面检查:

-方法:观察触头接触情况,检查接触面是否平整、有无烧伤、氧化。

-判断:接触应良好,无异常现象。

-记录:记录触头状态。

(3)操作机构检查:

-方法: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有无卡滞、锈蚀;润滑是否良好。

-判断:操作应顺畅,无异常阻力。

-记录:记录操作机构状态。

(四)二次设备及电缆巡检

1.控制柜检查:

(1)仪表与指示灯:

-方法: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等指示仪表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指示灯是否正常亮灭。

-判断:仪表读数应无明显异常波动,指示灯应与设备状态一致。

-记录:记录各仪表读数及指示灯状态。

(2)继电器与接触器:

-方法:观察继电器、接触器动作情况,检查是否有异常声音或震动。

-判断:动作应可靠,无卡滞、损坏。

-记录:记录动作情况及异常声音。

2.电缆巡检:

(1)外观检查:

-方法:检查电缆路径,包括电缆桥架、电缆沟、地面电缆。

-检查内容:电缆有无破损、老化、挤压、裸露;电缆头有无过热、变形;电缆标识是否清晰;铠装有无严重磨损。

-异常判断:破损可能引发短路或接地;过热可能表示连接问题或负荷过大;标识不清影响维护。

-记录:记录电缆及电缆头异常情况。

(2)温度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缆接头、终端头温度。

-判断:温度应正常,无明显偏高。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电缆接头温度一般不超过65℃。

-记录:记录测量点温度读数。

(五)环境与安全巡检

1.排水系统检查:

(1)排水沟与管道:

-方法:检查电缆沟、设备基础周围排水沟是否畅通,有无积水、堵塞;排水管道是否完好。

-判断:排水应通畅,无积水影响设备运行或安全。

-记录:记录排水系统状态。

(2)接地网检查:

-方法:检查接地引下线、接地网连接点是否牢固,有无锈蚀、松动;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要求(通常要求≤4Ω)。

-判断:连接应可靠,接地良好。

-记录:记录接地连接点状态及锈蚀情况。

2.防小动物措施:

(1)防鼠板与挡板:

-方法:检查电缆沟、设备间入口的防鼠板、挡板是否安装完好,有无破损、松动。

-判断:应能有效阻止小动物进入设备区域。

-记录:记录防鼠设施状态。

(2)设备区域整洁:

-方法:检查设备区域有无杂物、垃圾堆积,是否影响设备运行或安全。

-判断:应保持整洁,减少小动物藏匿场所。

-记录:记录设备区域整洁情况。

四、巡检记录与处理

(一)记录要求

1.记录表单:

(1)使用标准化的《变电所日常巡检记录表》,包含日期、时间、巡检人员、天气情况、设备名称/编号、巡检项目、正常/异常情况描述、测量数据、处理措施等栏目。

(2)对于异常情况,应详细描述缺陷位置、现象、程度,并附示意图或拍照(如有条件)。

2.数据记录规范:

(1)测量数据应记录具体数值和单位,如温度“65℃”、油位“1/2”、泄漏电流“3μA”。

(2)历史数据对比:将当前测量值与历史同期数据或设备正常运行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异常。

3.电子记录:

(1)如使用巡检APP或平板电脑,应确保数据录入准确、完整,及时同步至后台系统。

(2)电子记录应具备数据校验功能,防止录入错误。

4.签字确认:

(1)巡检结束后,巡检人员应签字确认,表示已完成巡检并记录属实。

(2)如有异常情况,处理完成后需经处理人签字确认。

(二)异常处理流程

1.分级处理:

(1)轻微异常(如轻微渗油、指示灯闪烁但仪表读数正常):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根据权限和规程,可自行处理(如紧固螺栓、清理绝缘子表面杂物),并记录处理过程。

-后续措施:处理后继续观察,下次巡检时确认是否消除。

(2)一般异常(如油位明显偏低、温度略高但仍在允许范围内上限、轻微放电痕迹):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立即上报值班负责人或专业维修班组长,说明异常情况及位置。

-后续措施:由专业人员安排计划性处理或加强监视,必要时缩短巡检周期。

(3)严重异常(如大量漏油、油色严重变黑、温度急剧升高、设备损坏、严重放电):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如有可能且安全),采取隔离措施(如断开相关开关),并立即上报值班负责人、调度(如适用)及上级管理部门。

-后续措施:启动应急预案,限制设备操作,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处理,直至问题解决并确认安全。

2.闭环管理:

(1)对于所有异常情况,均需记录处理过程、结果及复查情况,形成闭环管理。

(2)定期对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常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3.信息通报:

(1)巡检发现的重大异常或重复性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维护部门和管理层。

(2)通过巡检报告等形式,定期汇总巡检情况,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五、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

(1)巡检时必须遵守安全规程,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示例:电压等级≥10kV时,距离一般不小于0.7米,具体参考现场安全距离规定)。

(2)严禁擅自操作任何电气设备或改变设备状态。

(3)在设备构架、平台等高处巡检时,应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防坠落措施。

2.测量准确性:

(1)使用测温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设备前,必须进行校准,确保在有效期内。

(2)测量时注意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阳光直射),按要求进行操作(如红外测温需预热、避光)。

(3)测量数据应真实记录,不得伪造或篡改。

3.观察细致:

(1)巡检过程中要全面观察,不仅看设备本体,还要关注其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清洁度、有无异常气味)。

(2)对发现的异常现象要仔细辨别,区分是设备本身问题还是环境因素影响。

4.沟通协调:

(1)与其他岗位人员(如运行、维护)保持良好沟通,了解设备近期运行状况和计划安排。

(2)发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准确地向相关人员汇报。

5.个人行为:

(1)巡检人员应穿着整齐,佩戴工牌,行为规范。

(2)爱护设备,不随意触碰、标记设备。

(3)巡检结束后,整理好工具和记录,确保现场整洁。

六、巡检周期与频次

(一)日常巡检(每日):

-适用于所有关键设备(主变压器、断路器、母线、隔离开关、二次设备等),确保设备日常运行状态正常。

(二)特殊巡检(根据需要增加):

(1)天气变化后:如遇暴雨、大风、雷电、极端温度等天气后,增加巡检频次,重点检查受影响区域。

(2)设备异常后: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处理后,增加巡检频次,密切监视恢复情况。

(3)重要保电期间:在重要活动或保电期间,增加巡检频次和细致程度。

(4)计划检修后:设备完成计划性检修后,增加巡检频次,确认检修质量及设备恢复情况。

(三)巡检记录管理:

-所有巡检记录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按相关规定执行(示例:一般不少于3年)。

-建立电子化记录管理系统,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确保手电筒、望远镜、测温仪、记录本等工具完好可用。

2.熟悉巡检路线:根据变电所布局规划巡检顺序,确保覆盖所有重点区域。

3.了解天气情况: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需加强巡检频率,重点关注排水系统、设备防潮等情况。

(二)巡检人员要求

1.佩戴安全标识:穿着反光背心,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2.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操作设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保持沟通:巡检过程中与控制室保持联系,汇报实时情况。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观察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示例:油位计显示油位为80%-110%)。

(2)检查油色是否透明,无杂质或乳化现象。

(3)检查散热器、风扇运行是否正常。

2.温度测量:

(1)使用测温仪测量变压器上层油温(示例:正常范围35-75℃)。

(2)检查压力释放阀状态,无漏油现象。

3.绝缘子检查:

(1)检查表面是否清洁,无裂纹、放电痕迹。

(2)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示例:≤5μA)。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检查储能弹簧状态,储能指示是否正常。

(2)观察分合闸位置指示是否与实际状态一致。

2.电气连接检查:

(1)检查触头接触是否紧密,无过热发红现象(示例:红外测温≤70℃)。

(2)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

3.传动机构检查:

(1)检查传动轴是否润滑良好,无卡滞。

(2)观察防跳跃机构是否有效。

(三)母线及隔离开关巡检

1.母线检查:

(1)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紧固,无发热、变形。

(2)观察绝缘子是否清洁,无放电痕迹。

2.隔离开关检查:

(1)检查刀闸接触是否良好,分合闸位置指示清晰。

(2)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无卡滞。

(四)二次设备及电缆巡检

1.控制柜检查:

(1)检查指示灯、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2)检查继电器、接触器是否动作可靠。

2.电缆巡检:

(1)检查电缆路径是否积水,无破损、老化。

(2)检查电缆接头温度(示例:≤60℃)。

(五)环境与安全巡检

1.排水系统检查:

(1)检查排水沟是否畅通,无堵塞。

(2)检查接地网连接是否牢固。

2.防小动物措施:

(1)检查防鼠板、挡板是否完好。

(2)检查设备区域无杂物堆积。

四、巡检记录与处理

(一)记录要求

1.使用统一记录表格,详细记录巡检时间、设备状态、测量数据。

2.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标注具体位置、现象及程度。

3.巡检结束后签字确认。

(二)异常处理流程

1.轻微异常:立即处理(如紧固连接件、清理绝缘子),并记录。

2.严重异常:停止设备运行,隔离故障区域,上报值班负责人。

3.复杂问题:联系专业维修人员,配合处理。

五、注意事项

1.巡检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触碰带电设备。

2.测量数据需与历史记录对比,判断是否异常。

3.每日巡检结束后,总结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巡检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的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各项设备处于良好工作条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为设备维护、检修提供依据。日常巡检不仅包括对主要电气设备的检查,还包括对环境、安全措施等的全面审视,力求覆盖所有可能导致故障或影响安全的因素。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

(1)手电筒/照明设备:确保电量充足,光亮度满足近距离观察需求,备用电池准备齐全。对于夜间或光线不足区域巡检,需配备足够照明设备。

(2)望远镜/目镜:检查光学成像清晰度,无模糊或污渍,确保远距离观察设备状态(如隔离开关位置、绝缘子外观)的准确性。

(3)测温仪:校准测温仪,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预热后进行测量,避免环境温度对读数造成较大影响。可准备红外测温仪和接触式测温计,分别用于不同测量需求。

(4)记录工具:携带防水、防尘的记录本和笔,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辨。如有条件,可使用平板电脑或巡检APP进行电子记录,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5)个人防护用品(PPE):根据需要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若需接触设备)、反光背心、安全鞋等,确保人身安全。

2.熟悉巡检路线:

(1)规划顺序:根据变电所设备布局图,规划合理的巡检路线,确保按顺序覆盖所有区域,避免遗漏。通常从主变压器开始,依次为断路器、母线、二次设备、辅助设施等。

(2)重点区域标记:在路线规划中,标记出需要重点检查的区域或设备,如靠近负荷中心的设备、历史故障频发区域、环境恶劣区域等。

(3)时间预估:根据巡检点和检查项目的复杂程度,预估每个区域所需时间,合理安排巡检周期(如每日、每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巡检任务。

3.了解天气情况:

(1)实时天气:巡检前查看最新天气预报,了解当前及巡检期间天气状况(如温度、湿度、风力、降水概率),为巡检工作提供参考。

(2)恶劣天气专项检查:

-暴雨:重点关注排水系统是否通畅,设备区地面有无积水,户外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基础是否被淹没,绝缘子是否受潮放电。

-大风:检查设备区围栏、构架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损坏,导线、地线有无异响或舞动。

-高温:关注设备温度是否异常升高,散热通道是否被堵塞,设备有无过热迹象(如变色、变形)。

-雾气/低温:检查设备绝缘子是否出现凝露,有无放电风险,操作机构在低温下是否灵活。

(二)巡检人员要求

1.资质与培训:

(1)巡检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变电所设备原理、结构及运行规程。

(2)具备识别常见设备缺陷和异常的能力。

2.安全意识:

(1)严格遵守变电所安全规章制度,熟悉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

(2)巡检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在设备运行区域逗留。

3.沟通与协作:

(1)巡检期间与控制室、值班负责人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汇报巡检发现的问题。

(2)如需其他人员协助(如维修、记录),提前沟通协调。

4.健康要求:

(1)巡检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安全工作的疾病。

(2)确保精神状态良好,避免疲劳或酒后进行巡检工作。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油位检查:

-方法:观察油位计指示,结合环境温度和油位历史数据判断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通常为油位计标尺的1/4至3/4处,具体参考设备说明书)。

-异常判断:油位过高可能表示内部故障或温度计损坏;油位过低可能表示渗漏或漏油。

-记录:记录油位读数、油色(正常为透明、微带黄色)、有无渗漏油痕迹。

(2)油色与气味:

-方法:近距离观察油色,嗅闻油气味。

-异常判断:油色变暗、浑浊或呈乳白色,可能表示油质劣化或进入水分;出现焦糊味可能表示内部过热。

-记录:描述油色具体状态和气味特征。

(3)散热器与风扇:

-方法:检查散热器阀门是否打开(夏季通常全部打开),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响或损坏。

-异常判断:阀门未打开影响散热;风扇不转导致油温升高;风扇损坏影响散热效率。

-记录:记录散热器状态、风扇运行情况。

2.温度测量:

(1)上层油温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或接触式温度计,测量变压器顶部油温。确保测温仪与油位计接口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阳光直射。

-判断:对比环境温度和同类设备历史数据,判断油温是否异常升高。示例正常范围:环境温度20℃时,油温一般不超过65℃。

-记录:记录测量时间、具体油温数值。

(2)套管温度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各套管接线端子温度。

-判断:各点温度差异应不大,与同类设备对比无明显偏高。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套管温度一般不超过70℃。

-记录:记录各套管温度读数。

3.绝缘子检查:

(1)外观检查:

-方法:仔细观察各级绝缘子(套管、支柱绝缘子)表面,使用望远镜辅助检查。

-检查内容:有无裂纹、破损、烧伤痕迹,有无放电烧伤痕迹(如闪络、电弧烧伤),表面是否清洁,有无鸟巢、杂物附着。

-异常判断:裂纹可能预示绝缘强度下降;放电痕迹表示绝缘不良或过电压;脏污可能增加泄漏电流。

-记录:记录发现异常的绝缘子编号、具体缺陷描述。

(2)泄漏电流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专用仪器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对比历史数据。

-判断:泄漏电流应稳定且在允许范围内(示例:≤5μA,具体参考设备参数)。显著增大可能表示绝缘受潮或劣化。

-记录:记录测量值及设备编号。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储能状态检查:

-方法:观察储能弹簧指示器或通过机构箱观察窗检查。

-判断:储能指示应在“储能完成”位置,操作机构应处于储能状态。

-记录:记录储能状态是否正常。

(2)分合闸位置指示:

-方法:观察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指示器。

-判断:指示应与断路器实际位置一致(可通过控制室信号或现场验证)。

-记录:记录分合闸位置指示状态。

2.电气连接检查:

(1)触头检查:

-方法:通过望远镜或近距离观察触头接触部分,检查有无过热发红(可用红外测温仪辅助)。

-判断:触头接触应紧密,无红点、熔化、氧化严重现象。示例红外测温:触头温度应≤70℃,具体参考设备参数。

-记录:记录触头外观及温度情况。

(2)母线与设备连接:

-方法:检查断路器与母线、隔离开关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松动、锈蚀。

-判断:连接应牢固,螺栓力矩符合要求,无异常振动。

-记录:记录检查发现的松动、锈蚀情况。

3.传动机构检查:

(1)传动部件检查:

-方法:观察传动轴、连杆、拐臂等部件,检查润滑是否良好(有无油迹),有无磨损、变形、裂纹。

-判断:润滑应充分,部件应完好无损,运动应灵活。

-记录:记录传动部件状态。

(2)防跳跃机构检查:

-方法:检查防跳跃锁扣或机械闭锁装置是否完好、灵活。

-判断:应能可靠防止误跳或跳跃。

-记录:记录防跳跃机构状态。

(三)母线及隔离开关巡检

1.母线检查:

(1)外观检查:

-方法:观察母线(硬母线或软母线)本体及支持绝缘子。

-检查内容:母线表面有无过热发红、氧化、放电痕迹;支持绝缘子有无裂纹、破损、污秽;母线连接处螺栓是否紧固、有无锈蚀。

-异常判断:过热可能表示连接不良或负荷过大;绝缘子问题可能引发闪络;螺栓松动影响接触可靠性。

-记录:记录母线及绝缘子异常情况。

(2)连接点温度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母线连接点温度。

-判断:各连接点温度应均匀,无明显温差。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连接点温度一般不超过60℃。

-记录:记录各连接点温度读数。

2.隔离开关检查:

(1)刀闸状态检查:

-方法:观察刀闸分合闸位置指示,必要时通过传动机构操作确认实际位置。

-判断:刀闸应处于规定位置,指示清晰准确。

-记录:记录刀闸位置状态。

(2)触头与接触面检查:

-方法:观察触头接触情况,检查接触面是否平整、有无烧伤、氧化。

-判断:接触应良好,无异常现象。

-记录:记录触头状态。

(3)操作机构检查:

-方法: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有无卡滞、锈蚀;润滑是否良好。

-判断:操作应顺畅,无异常阻力。

-记录:记录操作机构状态。

(四)二次设备及电缆巡检

1.控制柜检查:

(1)仪表与指示灯:

-方法: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等指示仪表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指示灯是否正常亮灭。

-判断:仪表读数应无明显异常波动,指示灯应与设备状态一致。

-记录:记录各仪表读数及指示灯状态。

(2)继电器与接触器:

-方法:观察继电器、接触器动作情况,检查是否有异常声音或震动。

-判断:动作应可靠,无卡滞、损坏。

-记录:记录动作情况及异常声音。

2.电缆巡检:

(1)外观检查:

-方法:检查电缆路径,包括电缆桥架、电缆沟、地面电缆。

-检查内容:电缆有无破损、老化、挤压、裸露;电缆头有无过热、变形;电缆标识是否清晰;铠装有无严重磨损。

-异常判断:破损可能引发短路或接地;过热可能表示连接问题或负荷过大;标识不清影响维护。

-记录:记录电缆及电缆头异常情况。

(2)温度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缆接头、终端头温度。

-判断:温度应正常,无明显偏高。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电缆接头温度一般不超过65℃。

-记录:记录测量点温度读数。

(五)环境与安全巡检

1.排水系统检查:

(1)排水沟与管道:

-方法:检查电缆沟、设备基础周围排水沟是否畅通,有无积水、堵塞;排水管道是否完好。

-判断:排水应通畅,无积水影响设备运行或安全。

-记录:记录排水系统状态。

(2)接地网检查:

-方法:检查接地引下线、接地网连接点是否牢固,有无锈蚀、松动;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要求(通常要求≤4Ω)。

-判断:连接应可靠,接地良好。

-记录:记录接地连接点状态及锈蚀情况。

2.防小动物措施:

(1)防鼠板与挡板:

-方法:检查电缆沟、设备间入口的防鼠板、挡板是否安装完好,有无破损、松动。

-判断:应能有效阻止小动物进入设备区域。

-记录:记录防鼠设施状态。

(2)设备区域整洁:

-方法:检查设备区域有无杂物、垃圾堆积,是否影响设备运行或安全。

-判断:应保持整洁,减少小动物藏匿场所。

-记录:记录设备区域整洁情况。

四、巡检记录与处理

(一)记录要求

1.记录表单:

(1)使用标准化的《变电所日常巡检记录表》,包含日期、时间、巡检人员、天气情况、设备名称/编号、巡检项目、正常/异常情况描述、测量数据、处理措施等栏目。

(2)对于异常情况,应详细描述缺陷位置、现象、程度,并附示意图或拍照(如有条件)。

2.数据记录规范:

(1)测量数据应记录具体数值和单位,如温度“65℃”、油位“1/2”、泄漏电流“3μA”。

(2)历史数据对比:将当前测量值与历史同期数据或设备正常运行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异常。

3.电子记录:

(1)如使用巡检APP或平板电脑,应确保数据录入准确、完整,及时同步至后台系统。

(2)电子记录应具备数据校验功能,防止录入错误。

4.签字确认:

(1)巡检结束后,巡检人员应签字确认,表示已完成巡检并记录属实。

(2)如有异常情况,处理完成后需经处理人签字确认。

(二)异常处理流程

1.分级处理:

(1)轻微异常(如轻微渗油、指示灯闪烁但仪表读数正常):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根据权限和规程,可自行处理(如紧固螺栓、清理绝缘子表面杂物),并记录处理过程。

-后续措施:处理后继续观察,下次巡检时确认是否消除。

(2)一般异常(如油位明显偏低、温度略高但仍在允许范围内上限、轻微放电痕迹):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立即上报值班负责人或专业维修班组长,说明异常情况及位置。

-后续措施:由专业人员安排计划性处理或加强监视,必要时缩短巡检周期。

(3)严重异常(如大量漏油、油色严重变黑、温度急剧升高、设备损坏、严重放电):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如有可能且安全),采取隔离措施(如断开相关开关),并立即上报值班负责人、调度(如适用)及上级管理部门。

-后续措施:启动应急预案,限制设备操作,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处理,直至问题解决并确认安全。

2.闭环管理:

(1)对于所有异常情况,均需记录处理过程、结果及复查情况,形成闭环管理。

(2)定期对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常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3.信息通报:

(1)巡检发现的重大异常或重复性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维护部门和管理层。

(2)通过巡检报告等形式,定期汇总巡检情况,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五、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

(1)巡检时必须遵守安全规程,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示例:电压等级≥10kV时,距离一般不小于0.7米,具体参考现场安全距离规定)。

(2)严禁擅自操作任何电气设备或改变设备状态。

(3)在设备构架、平台等高处巡检时,应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防坠落措施。

2.测量准确性:

(1)使用测温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设备前,必须进行校准,确保在有效期内。

(2)测量时注意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阳光直射),按要求进行操作(如红外测温需预热、避光)。

(3)测量数据应真实记录,不得伪造或篡改。

3.观察细致:

(1)巡检过程中要全面观察,不仅看设备本体,还要关注其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清洁度、有无异常气味)。

(2)对发现的异常现象要仔细辨别,区分是设备本身问题还是环境因素影响。

4.沟通协调:

(1)与其他岗位人员(如运行、维护)保持良好沟通,了解设备近期运行状况和计划安排。

(2)发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准确地向相关人员汇报。

5.个人行为:

(1)巡检人员应穿着整齐,佩戴工牌,行为规范。

(2)爱护设备,不随意触碰、标记设备。

(3)巡检结束后,整理好工具和记录,确保现场整洁。

六、巡检周期与频次

(一)日常巡检(每日):

-适用于所有关键设备(主变压器、断路器、母线、隔离开关、二次设备等),确保设备日常运行状态正常。

(二)特殊巡检(根据需要增加):

(1)天气变化后:如遇暴雨、大风、雷电、极端温度等天气后,增加巡检频次,重点检查受影响区域。

(2)设备异常后: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处理后,增加巡检频次,密切监视恢复情况。

(3)重要保电期间:在重要活动或保电期间,增加巡检频次和细致程度。

(4)计划检修后:设备完成计划性检修后,增加巡检频次,确认检修质量及设备恢复情况。

(三)巡检记录管理:

-所有巡检记录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按相关规定执行(示例:一般不少于3年)。

-建立电子化记录管理系统,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确保手电筒、望远镜、测温仪、记录本等工具完好可用。

2.熟悉巡检路线:根据变电所布局规划巡检顺序,确保覆盖所有重点区域。

3.了解天气情况: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需加强巡检频率,重点关注排水系统、设备防潮等情况。

(二)巡检人员要求

1.佩戴安全标识:穿着反光背心,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2.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操作设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保持沟通:巡检过程中与控制室保持联系,汇报实时情况。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观察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示例:油位计显示油位为80%-110%)。

(2)检查油色是否透明,无杂质或乳化现象。

(3)检查散热器、风扇运行是否正常。

2.温度测量:

(1)使用测温仪测量变压器上层油温(示例:正常范围35-75℃)。

(2)检查压力释放阀状态,无漏油现象。

3.绝缘子检查:

(1)检查表面是否清洁,无裂纹、放电痕迹。

(2)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示例:≤5μA)。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检查储能弹簧状态,储能指示是否正常。

(2)观察分合闸位置指示是否与实际状态一致。

2.电气连接检查:

(1)检查触头接触是否紧密,无过热发红现象(示例:红外测温≤70℃)。

(2)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

3.传动机构检查:

(1)检查传动轴是否润滑良好,无卡滞。

(2)观察防跳跃机构是否有效。

(三)母线及隔离开关巡检

1.母线检查:

(1)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紧固,无发热、变形。

(2)观察绝缘子是否清洁,无放电痕迹。

2.隔离开关检查:

(1)检查刀闸接触是否良好,分合闸位置指示清晰。

(2)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无卡滞。

(四)二次设备及电缆巡检

1.控制柜检查:

(1)检查指示灯、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2)检查继电器、接触器是否动作可靠。

2.电缆巡检:

(1)检查电缆路径是否积水,无破损、老化。

(2)检查电缆接头温度(示例:≤60℃)。

(五)环境与安全巡检

1.排水系统检查:

(1)检查排水沟是否畅通,无堵塞。

(2)检查接地网连接是否牢固。

2.防小动物措施:

(1)检查防鼠板、挡板是否完好。

(2)检查设备区域无杂物堆积。

四、巡检记录与处理

(一)记录要求

1.使用统一记录表格,详细记录巡检时间、设备状态、测量数据。

2.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标注具体位置、现象及程度。

3.巡检结束后签字确认。

(二)异常处理流程

1.轻微异常:立即处理(如紧固连接件、清理绝缘子),并记录。

2.严重异常:停止设备运行,隔离故障区域,上报值班负责人。

3.复杂问题:联系专业维修人员,配合处理。

五、注意事项

1.巡检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触碰带电设备。

2.测量数据需与历史记录对比,判断是否异常。

3.每日巡检结束后,总结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巡检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的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各项设备处于良好工作条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为设备维护、检修提供依据。日常巡检不仅包括对主要电气设备的检查,还包括对环境、安全措施等的全面审视,力求覆盖所有可能导致故障或影响安全的因素。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

(1)手电筒/照明设备:确保电量充足,光亮度满足近距离观察需求,备用电池准备齐全。对于夜间或光线不足区域巡检,需配备足够照明设备。

(2)望远镜/目镜:检查光学成像清晰度,无模糊或污渍,确保远距离观察设备状态(如隔离开关位置、绝缘子外观)的准确性。

(3)测温仪:校准测温仪,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预热后进行测量,避免环境温度对读数造成较大影响。可准备红外测温仪和接触式测温计,分别用于不同测量需求。

(4)记录工具:携带防水、防尘的记录本和笔,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辨。如有条件,可使用平板电脑或巡检APP进行电子记录,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5)个人防护用品(PPE):根据需要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若需接触设备)、反光背心、安全鞋等,确保人身安全。

2.熟悉巡检路线:

(1)规划顺序:根据变电所设备布局图,规划合理的巡检路线,确保按顺序覆盖所有区域,避免遗漏。通常从主变压器开始,依次为断路器、母线、二次设备、辅助设施等。

(2)重点区域标记:在路线规划中,标记出需要重点检查的区域或设备,如靠近负荷中心的设备、历史故障频发区域、环境恶劣区域等。

(3)时间预估:根据巡检点和检查项目的复杂程度,预估每个区域所需时间,合理安排巡检周期(如每日、每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巡检任务。

3.了解天气情况:

(1)实时天气:巡检前查看最新天气预报,了解当前及巡检期间天气状况(如温度、湿度、风力、降水概率),为巡检工作提供参考。

(2)恶劣天气专项检查:

-暴雨:重点关注排水系统是否通畅,设备区地面有无积水,户外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基础是否被淹没,绝缘子是否受潮放电。

-大风:检查设备区围栏、构架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损坏,导线、地线有无异响或舞动。

-高温:关注设备温度是否异常升高,散热通道是否被堵塞,设备有无过热迹象(如变色、变形)。

-雾气/低温:检查设备绝缘子是否出现凝露,有无放电风险,操作机构在低温下是否灵活。

(二)巡检人员要求

1.资质与培训:

(1)巡检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变电所设备原理、结构及运行规程。

(2)具备识别常见设备缺陷和异常的能力。

2.安全意识:

(1)严格遵守变电所安全规章制度,熟悉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

(2)巡检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在设备运行区域逗留。

3.沟通与协作:

(1)巡检期间与控制室、值班负责人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汇报巡检发现的问题。

(2)如需其他人员协助(如维修、记录),提前沟通协调。

4.健康要求:

(1)巡检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安全工作的疾病。

(2)确保精神状态良好,避免疲劳或酒后进行巡检工作。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油位检查:

-方法:观察油位计指示,结合环境温度和油位历史数据判断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通常为油位计标尺的1/4至3/4处,具体参考设备说明书)。

-异常判断:油位过高可能表示内部故障或温度计损坏;油位过低可能表示渗漏或漏油。

-记录:记录油位读数、油色(正常为透明、微带黄色)、有无渗漏油痕迹。

(2)油色与气味:

-方法:近距离观察油色,嗅闻油气味。

-异常判断:油色变暗、浑浊或呈乳白色,可能表示油质劣化或进入水分;出现焦糊味可能表示内部过热。

-记录:描述油色具体状态和气味特征。

(3)散热器与风扇:

-方法:检查散热器阀门是否打开(夏季通常全部打开),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响或损坏。

-异常判断:阀门未打开影响散热;风扇不转导致油温升高;风扇损坏影响散热效率。

-记录:记录散热器状态、风扇运行情况。

2.温度测量:

(1)上层油温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或接触式温度计,测量变压器顶部油温。确保测温仪与油位计接口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阳光直射。

-判断:对比环境温度和同类设备历史数据,判断油温是否异常升高。示例正常范围:环境温度20℃时,油温一般不超过65℃。

-记录:记录测量时间、具体油温数值。

(2)套管温度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各套管接线端子温度。

-判断:各点温度差异应不大,与同类设备对比无明显偏高。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套管温度一般不超过70℃。

-记录:记录各套管温度读数。

3.绝缘子检查:

(1)外观检查:

-方法:仔细观察各级绝缘子(套管、支柱绝缘子)表面,使用望远镜辅助检查。

-检查内容:有无裂纹、破损、烧伤痕迹,有无放电烧伤痕迹(如闪络、电弧烧伤),表面是否清洁,有无鸟巢、杂物附着。

-异常判断:裂纹可能预示绝缘强度下降;放电痕迹表示绝缘不良或过电压;脏污可能增加泄漏电流。

-记录:记录发现异常的绝缘子编号、具体缺陷描述。

(2)泄漏电流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专用仪器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对比历史数据。

-判断:泄漏电流应稳定且在允许范围内(示例:≤5μA,具体参考设备参数)。显著增大可能表示绝缘受潮或劣化。

-记录:记录测量值及设备编号。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储能状态检查:

-方法:观察储能弹簧指示器或通过机构箱观察窗检查。

-判断:储能指示应在“储能完成”位置,操作机构应处于储能状态。

-记录:记录储能状态是否正常。

(2)分合闸位置指示:

-方法:观察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指示器。

-判断:指示应与断路器实际位置一致(可通过控制室信号或现场验证)。

-记录:记录分合闸位置指示状态。

2.电气连接检查:

(1)触头检查:

-方法:通过望远镜或近距离观察触头接触部分,检查有无过热发红(可用红外测温仪辅助)。

-判断:触头接触应紧密,无红点、熔化、氧化严重现象。示例红外测温:触头温度应≤70℃,具体参考设备参数。

-记录:记录触头外观及温度情况。

(2)母线与设备连接:

-方法:检查断路器与母线、隔离开关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松动、锈蚀。

-判断:连接应牢固,螺栓力矩符合要求,无异常振动。

-记录:记录检查发现的松动、锈蚀情况。

3.传动机构检查:

(1)传动部件检查:

-方法:观察传动轴、连杆、拐臂等部件,检查润滑是否良好(有无油迹),有无磨损、变形、裂纹。

-判断:润滑应充分,部件应完好无损,运动应灵活。

-记录:记录传动部件状态。

(2)防跳跃机构检查:

-方法:检查防跳跃锁扣或机械闭锁装置是否完好、灵活。

-判断:应能可靠防止误跳或跳跃。

-记录:记录防跳跃机构状态。

(三)母线及隔离开关巡检

1.母线检查:

(1)外观检查:

-方法:观察母线(硬母线或软母线)本体及支持绝缘子。

-检查内容:母线表面有无过热发红、氧化、放电痕迹;支持绝缘子有无裂纹、破损、污秽;母线连接处螺栓是否紧固、有无锈蚀。

-异常判断:过热可能表示连接不良或负荷过大;绝缘子问题可能引发闪络;螺栓松动影响接触可靠性。

-记录:记录母线及绝缘子异常情况。

(2)连接点温度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母线连接点温度。

-判断:各连接点温度应均匀,无明显温差。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连接点温度一般不超过60℃。

-记录:记录各连接点温度读数。

2.隔离开关检查:

(1)刀闸状态检查:

-方法:观察刀闸分合闸位置指示,必要时通过传动机构操作确认实际位置。

-判断:刀闸应处于规定位置,指示清晰准确。

-记录:记录刀闸位置状态。

(2)触头与接触面检查:

-方法:观察触头接触情况,检查接触面是否平整、有无烧伤、氧化。

-判断:接触应良好,无异常现象。

-记录:记录触头状态。

(3)操作机构检查:

-方法: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有无卡滞、锈蚀;润滑是否良好。

-判断:操作应顺畅,无异常阻力。

-记录:记录操作机构状态。

(四)二次设备及电缆巡检

1.控制柜检查:

(1)仪表与指示灯:

-方法: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等指示仪表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指示灯是否正常亮灭。

-判断:仪表读数应无明显异常波动,指示灯应与设备状态一致。

-记录:记录各仪表读数及指示灯状态。

(2)继电器与接触器:

-方法:观察继电器、接触器动作情况,检查是否有异常声音或震动。

-判断:动作应可靠,无卡滞、损坏。

-记录:记录动作情况及异常声音。

2.电缆巡检:

(1)外观检查:

-方法:检查电缆路径,包括电缆桥架、电缆沟、地面电缆。

-检查内容:电缆有无破损、老化、挤压、裸露;电缆头有无过热、变形;电缆标识是否清晰;铠装有无严重磨损。

-异常判断:破损可能引发短路或接地;过热可能表示连接问题或负荷过大;标识不清影响维护。

-记录:记录电缆及电缆头异常情况。

(2)温度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缆接头、终端头温度。

-判断:温度应正常,无明显偏高。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电缆接头温度一般不超过65℃。

-记录:记录测量点温度读数。

(五)环境与安全巡检

1.排水系统检查:

(1)排水沟与管道:

-方法:检查电缆沟、设备基础周围排水沟是否畅通,有无积水、堵塞;排水管道是否完好。

-判断:排水应通畅,无积水影响设备运行或安全。

-记录:记录排水系统状态。

(2)接地网检查:

-方法:检查接地引下线、接地网连接点是否牢固,有无锈蚀、松动;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要求(通常要求≤4Ω)。

-判断:连接应可靠,接地良好。

-记录:记录接地连接点状态及锈蚀情况。

2.防小动物措施:

(1)防鼠板与挡板:

-方法:检查电缆沟、设备间入口的防鼠板、挡板是否安装完好,有无破损、松动。

-判断:应能有效阻止小动物进入设备区域。

-记录:记录防鼠设施状态。

(2)设备区域整洁:

-方法:检查设备区域有无杂物、垃圾堆积,是否影响设备运行或安全。

-判断:应保持整洁,减少小动物藏匿场所。

-记录:记录设备区域整洁情况。

四、巡检记录与处理

(一)记录要求

1.记录表单:

(1)使用标准化的《变电所日常巡检记录表》,包含日期、时间、巡检人员、天气情况、设备名称/编号、巡检项目、正常/异常情况描述、测量数据、处理措施等栏目。

(2)对于异常情况,应详细描述缺陷位置、现象、程度,并附示意图或拍照(如有条件)。

2.数据记录规范:

(1)测量数据应记录具体数值和单位,如温度“65℃”、油位“1/2”、泄漏电流“3μA”。

(2)历史数据对比:将当前测量值与历史同期数据或设备正常运行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异常。

3.电子记录:

(1)如使用巡检APP或平板电脑,应确保数据录入准确、完整,及时同步至后台系统。

(2)电子记录应具备数据校验功能,防止录入错误。

4.签字确认:

(1)巡检结束后,巡检人员应签字确认,表示已完成巡检并记录属实。

(2)如有异常情况,处理完成后需经处理人签字确认。

(二)异常处理流程

1.分级处理:

(1)轻微异常(如轻微渗油、指示灯闪烁但仪表读数正常):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根据权限和规程,可自行处理(如紧固螺栓、清理绝缘子表面杂物),并记录处理过程。

-后续措施:处理后继续观察,下次巡检时确认是否消除。

(2)一般异常(如油位明显偏低、温度略高但仍在允许范围内上限、轻微放电痕迹):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立即上报值班负责人或专业维修班组长,说明异常情况及位置。

-后续措施:由专业人员安排计划性处理或加强监视,必要时缩短巡检周期。

(3)严重异常(如大量漏油、油色严重变黑、温度急剧升高、设备损坏、严重放电):

-处理方法:巡检人员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如有可能且安全),采取隔离措施(如断开相关开关),并立即上报值班负责人、调度(如适用)及上级管理部门。

-后续措施:启动应急预案,限制设备操作,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处理,直至问题解决并确认安全。

2.闭环管理:

(1)对于所有异常情况,均需记录处理过程、结果及复查情况,形成闭环管理。

(2)定期对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常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3.信息通报:

(1)巡检发现的重大异常或重复性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维护部门和管理层。

(2)通过巡检报告等形式,定期汇总巡检情况,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五、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

(1)巡检时必须遵守安全规程,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示例:电压等级≥10kV时,距离一般不小于0.7米,具体参考现场安全距离规定)。

(2)严禁擅自操作任何电气设备或改变设备状态。

(3)在设备构架、平台等高处巡检时,应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防坠落措施。

2.测量准确性:

(1)使用测温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设备前,必须进行校准,确保在有效期内。

(2)测量时注意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阳光直射),按要求进行操作(如红外测温需预热、避光)。

(3)测量数据应真实记录,不得伪造或篡改。

3.观察细致:

(1)巡检过程中要全面观察,不仅看设备本体,还要关注其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清洁度、有无异常气味)。

(2)对发现的异常现象要仔细辨别,区分是设备本身问题还是环境因素影响。

4.沟通协调:

(1)与其他岗位人员(如运行、维护)保持良好沟通,了解设备近期运行状况和计划安排。

(2)发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准确地向相关人员汇报。

5.个人行为:

(1)巡检人员应穿着整齐,佩戴工牌,行为规范。

(2)爱护设备,不随意触碰、标记设备。

(3)巡检结束后,整理好工具和记录,确保现场整洁。

六、巡检周期与频次

(一)日常巡检(每日):

-适用于所有关键设备(主变压器、断路器、母线、隔离开关、二次设备等),确保设备日常运行状态正常。

(二)特殊巡检(根据需要增加):

(1)天气变化后:如遇暴雨、大风、雷电、极端温度等天气后,增加巡检频次,重点检查受影响区域。

(2)设备异常后: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处理后,增加巡检频次,密切监视恢复情况。

(3)重要保电期间:在重要活动或保电期间,增加巡检频次和细致程度。

(4)计划检修后:设备完成计划性检修后,增加巡检频次,确认检修质量及设备恢复情况。

(三)巡检记录管理:

-所有巡检记录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按相关规定执行(示例:一般不少于3年)。

-建立电子化记录管理系统,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确保手电筒、望远镜、测温仪、记录本等工具完好可用。

2.熟悉巡检路线:根据变电所布局规划巡检顺序,确保覆盖所有重点区域。

3.了解天气情况: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需加强巡检频率,重点关注排水系统、设备防潮等情况。

(二)巡检人员要求

1.佩戴安全标识:穿着反光背心,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2.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操作设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保持沟通:巡检过程中与控制室保持联系,汇报实时情况。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观察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示例:油位计显示油位为80%-110%)。

(2)检查油色是否透明,无杂质或乳化现象。

(3)检查散热器、风扇运行是否正常。

2.温度测量:

(1)使用测温仪测量变压器上层油温(示例:正常范围35-75℃)。

(2)检查压力释放阀状态,无漏油现象。

3.绝缘子检查:

(1)检查表面是否清洁,无裂纹、放电痕迹。

(2)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示例:≤5μA)。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检查储能弹簧状态,储能指示是否正常。

(2)观察分合闸位置指示是否与实际状态一致。

2.电气连接检查:

(1)检查触头接触是否紧密,无过热发红现象(示例:红外测温≤70℃)。

(2)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

3.传动机构检查:

(1)检查传动轴是否润滑良好,无卡滞。

(2)观察防跳跃机构是否有效。

(三)母线及隔离开关巡检

1.母线检查:

(1)检查母线连接是否紧固,无发热、变形。

(2)观察绝缘子是否清洁,无放电痕迹。

2.隔离开关检查:

(1)检查刀闸接触是否良好,分合闸位置指示清晰。

(2)检查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无卡滞。

(四)二次设备及电缆巡检

1.控制柜检查:

(1)检查指示灯、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2)检查继电器、接触器是否动作可靠。

2.电缆巡检:

(1)检查电缆路径是否积水,无破损、老化。

(2)检查电缆接头温度(示例:≤60℃)。

(五)环境与安全巡检

1.排水系统检查:

(1)检查排水沟是否畅通,无堵塞。

(2)检查接地网连接是否牢固。

2.防小动物措施:

(1)检查防鼠板、挡板是否完好。

(2)检查设备区域无杂物堆积。

四、巡检记录与处理

(一)记录要求

1.使用统一记录表格,详细记录巡检时间、设备状态、测量数据。

2.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标注具体位置、现象及程度。

3.巡检结束后签字确认。

(二)异常处理流程

1.轻微异常:立即处理(如紧固连接件、清理绝缘子),并记录。

2.严重异常:停止设备运行,隔离故障区域,上报值班负责人。

3.复杂问题:联系专业维修人员,配合处理。

五、注意事项

1.巡检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触碰带电设备。

2.测量数据需与历史记录对比,判断是否异常。

3.每日巡检结束后,总结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一、概述

变电所日常巡检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本标准规定了变电所日常巡检的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确保巡检工作规范、高效、全面。巡检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的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各项设备处于良好工作条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为设备维护、检修提供依据。日常巡检不仅包括对主要电气设备的检查,还包括对环境、安全措施等的全面审视,力求覆盖所有可能导致故障或影响安全的因素。

二、巡检准备

(一)巡检前准备

1.检查巡检设备:

(1)手电筒/照明设备:确保电量充足,光亮度满足近距离观察需求,备用电池准备齐全。对于夜间或光线不足区域巡检,需配备足够照明设备。

(2)望远镜/目镜:检查光学成像清晰度,无模糊或污渍,确保远距离观察设备状态(如隔离开关位置、绝缘子外观)的准确性。

(3)测温仪:校准测温仪,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预热后进行测量,避免环境温度对读数造成较大影响。可准备红外测温仪和接触式测温计,分别用于不同测量需求。

(4)记录工具:携带防水、防尘的记录本和笔,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辨。如有条件,可使用平板电脑或巡检APP进行电子记录,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5)个人防护用品(PPE):根据需要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若需接触设备)、反光背心、安全鞋等,确保人身安全。

2.熟悉巡检路线:

(1)规划顺序:根据变电所设备布局图,规划合理的巡检路线,确保按顺序覆盖所有区域,避免遗漏。通常从主变压器开始,依次为断路器、母线、二次设备、辅助设施等。

(2)重点区域标记:在路线规划中,标记出需要重点检查的区域或设备,如靠近负荷中心的设备、历史故障频发区域、环境恶劣区域等。

(3)时间预估:根据巡检点和检查项目的复杂程度,预估每个区域所需时间,合理安排巡检周期(如每日、每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巡检任务。

3.了解天气情况:

(1)实时天气:巡检前查看最新天气预报,了解当前及巡检期间天气状况(如温度、湿度、风力、降水概率),为巡检工作提供参考。

(2)恶劣天气专项检查:

-暴雨:重点关注排水系统是否通畅,设备区地面有无积水,户外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基础是否被淹没,绝缘子是否受潮放电。

-大风:检查设备区围栏、构架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损坏,导线、地线有无异响或舞动。

-高温:关注设备温度是否异常升高,散热通道是否被堵塞,设备有无过热迹象(如变色、变形)。

-雾气/低温:检查设备绝缘子是否出现凝露,有无放电风险,操作机构在低温下是否灵活。

(二)巡检人员要求

1.资质与培训:

(1)巡检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变电所设备原理、结构及运行规程。

(2)具备识别常见设备缺陷和异常的能力。

2.安全意识:

(1)严格遵守变电所安全规章制度,熟悉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

(2)巡检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在设备运行区域逗留。

3.沟通与协作:

(1)巡检期间与控制室、值班负责人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汇报巡检发现的问题。

(2)如需其他人员协助(如维修、记录),提前沟通协调。

4.健康要求:

(1)巡检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安全工作的疾病。

(2)确保精神状态良好,避免疲劳或酒后进行巡检工作。

三、巡检内容与步骤

(一)主变压器巡检

1.外观检查:

(1)油位检查:

-方法:观察油位计指示,结合环境温度和油位历史数据判断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通常为油位计标尺的1/4至3/4处,具体参考设备说明书)。

-异常判断:油位过高可能表示内部故障或温度计损坏;油位过低可能表示渗漏或漏油。

-记录:记录油位读数、油色(正常为透明、微带黄色)、有无渗漏油痕迹。

(2)油色与气味:

-方法:近距离观察油色,嗅闻油气味。

-异常判断:油色变暗、浑浊或呈乳白色,可能表示油质劣化或进入水分;出现焦糊味可能表示内部过热。

-记录:描述油色具体状态和气味特征。

(3)散热器与风扇:

-方法:检查散热器阀门是否打开(夏季通常全部打开),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响或损坏。

-异常判断:阀门未打开影响散热;风扇不转导致油温升高;风扇损坏影响散热效率。

-记录:记录散热器状态、风扇运行情况。

2.温度测量:

(1)上层油温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或接触式温度计,测量变压器顶部油温。确保测温仪与油位计接口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阳光直射。

-判断:对比环境温度和同类设备历史数据,判断油温是否异常升高。示例正常范围:环境温度20℃时,油温一般不超过65℃。

-记录:记录测量时间、具体油温数值。

(2)套管温度测量:

-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各套管接线端子温度。

-判断:各点温度差异应不大,与同类设备对比无明显偏高。示例正常温度:环境温度20℃时,套管温度一般不超过70℃。

-记录:记录各套管温度读数。

3.绝缘子检查:

(1)外观检查:

-方法:仔细观察各级绝缘子(套管、支柱绝缘子)表面,使用望远镜辅助检查。

-检查内容:有无裂纹、破损、烧伤痕迹,有无放电烧伤痕迹(如闪络、电弧烧伤),表面是否清洁,有无鸟巢、杂物附着。

-异常判断:裂纹可能预示绝缘强度下降;放电痕迹表示绝缘不良或过电压;脏污可能增加泄漏电流。

-记录:记录发现异常的绝缘子编号、具体缺陷描述。

(2)泄漏电流测量(定期):

-方法:使用专用仪器测量绝缘子泄漏电流,对比历史数据。

-判断:泄漏电流应稳定且在允许范围内(示例:≤5μA,具体参考设备参数)。显著增大可能表示绝缘受潮或劣化。

-记录:记录测量值及设备编号。

(二)断路器巡检

1.操作机构检查:

(1)储能状态检查:

-方法:观察储能弹簧指示器或通过机构箱观察窗检查。

-判断:储能指示应在“储能完成”位置,操作机构应处于储能状态。

-记录:记录储能状态是否正常。

(2)分合闸位置指示:

-方法:观察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指示器。

-判断:指示应与断路器实际位置一致(可通过控制室信号或现场验证)。

-记录:记录分合闸位置指示状态。

2.电气连接检查:

(1)触头检查:

-方法:通过望远镜或近距离观察触头接触部分,检查有无过热发红(可用红外测温仪辅助)。

-判断:触头接触应紧密,无红点、熔化、氧化严重现象。示例红外测温:触头温度应≤70℃,具体参考设备参数。

-记录:记录触头外观及温度情况。

(2)母线与设备连接:

-方法:检查断路器与母线、隔离开关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松动、锈蚀。

-判断:连接应牢固,螺栓力矩符合要求,无异常振动。

-记录:记录检查发现的松动、锈蚀情况。

3.传动机构检查:

(1)传动部件检查:

-方法:观察传动轴、连杆、拐臂等部件,检查润滑是否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