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底座工程施工方案_第1页
防震底座工程施工方案_第2页
防震底座工程施工方案_第3页
防震底座工程施工方案_第4页
防震底座工程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震底座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精密设备防震底座施工项目,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制造洁净室等对振动控制要求极高的场所。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Ⅱ类,固有频率需控制在2-8Hz,振动传递率≤15%,水平位移误差不超过0.08mm。防震底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减震系统组合形式,其中光刻机区域适配空气弹簧减震器,离子注入机区域选用金属-橡胶复合减震垫,以满足不同设备的振动控制需求。二、施工准备2.1组织准备成立防震施工专项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配备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质量监督员各1名,施工班组3个(钢筋班组、混凝土班组、安装班组)。小组负责施工全过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内容包括抗震施工规范、洁净室施工要求、减震设备安装工艺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2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重点掌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等标准。进行施工图纸会审,明确关键技术参数:C45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45MPa,钢筋连接区段抗拉强度实测值≥1.1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减震器动态刚度偏差≤5%。编制详细的技术交底文件,对钢筋绑扎坐标定位法、混凝土浇筑动态监控、减震系统安装校准等关键工序进行专项交底。2.3材料准备2.3.1结构主体材料混凝土:采用C45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掺入20%粉煤灰和15%矿渣粉,胶凝材料总量控制在420-450kg/m³。夏季施工时通过冰水拌合、骨料预冷等措施将入模温度控制在28℃以下;冬季施工掺加早强防冻剂,确保-5℃环境下正常硬化。钢筋:选用HRB400E抗震钢筋,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540MPa,强屈比≥1.25,延伸率≥16%。直径≥16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直径<16mm的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45d且不小于300mm。2.3.2减震材料空气弹簧减震器:适用于光刻机区域,设计荷载120kN,水平刚度偏差≤5%,工作温度范围-30℃至80℃。金属-橡胶复合减震垫:用于离子注入机区域,邵氏硬度60±5度,极限抗压强度≥25MPa,剪切模量0.8-1.2MPa。密封材料:选用低挥发硅橡胶,耐温范围-30℃至200℃,避免产生微粒污染。2.4施工区域准备采用PVC板材搭建全封闭围挡,高度2.5m,配备HEPA过滤系统维持相对负压,确保施工区洁净度达到ISO8级(0.5μm微粒≤352,000particles/m³)。安装临时温湿度控制系统,将环境稳定在温度20±1℃、湿度50±3%,以减少材料热胀冷缩引起的精度偏差。三、主要施工工艺3.1基层处理使用激光扫描仪对基层地面进行三维建模,生成高程偏差分布图。采用金刚石磨头研磨机打磨基层,去除0.3mm以上的凸起,局部凹陷处用无收缩灌浆料修补。处理后的基层平面度误差需≤0.2mm/m,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1.6-3.2μm。对防静电区域进行1.5倍设计荷载的承重测试,持续48小时沉降量≤0.1mm方可通过验收。3.2钢筋工程3.2.1测量定位采用全站仪进行钢筋坐标定位,主筋间距误差控制在±2mm内。在模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每隔5m设置控制桩,确保钢筋网片整体平整度偏差≤3mm。3.2.2绑扎与连接受力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绑扎点牢固无松动。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区采用八字扣绑扎,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直螺纹套筒连接前检查丝头质量,牙形饱满度≥95%,连接后外露丝扣不超过2个。焊接接头采用氩弧焊,焊后进行渗透探伤检测,确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3.3模板工程选用18mm厚酚醛覆膜多层板,背楞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300mm。模板接缝处粘贴5mm厚EPDM密封胶条,防止漏浆。采用可调式支撑体系,立杆间距600×600mm,扫地杆距地面200mm,中间增设两道水平拉杆。模板安装完成后,用全站仪检查平面位置,误差≤3mm;用水准仪检测标高,误差≤2mm。3.4混凝土工程3.4.1浇筑前准备检查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验收,垫块强度≥C45,间距≤1m。浇筑前24小时对模板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准备好备用振捣器、发电机等设备,确保连续施工。3.4.2浇筑过程控制采用泵送浇筑,坍落度控制在190±10mm。振捣采用高频振动棒,振捣间距200mm,每点振捣15-20秒,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下沉。浇筑顺序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分层厚度500mm,上层混凝土浇筑应在下层初凝前完成。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激光整平机进行三次精细找平,表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0.1mm/m。3.4.3养护措施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覆盖塑料薄膜和阻燃棉被,夏季采用喷雾养护,保持表面湿润≥14天;冬季采用电伴热养护,确保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25℃,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20℃。3.5减震系统安装3.5.1安装前检查清理混凝土基层表面,确保无油污、浮灰。用水平仪检测安装面平整度,误差超过0.2mm/m的区域进行打磨处理。核对减震器型号、规格,进行预压测试,加载1.2倍设计荷载,持续1小时,残余变形≤0.1mm为合格。3.5.2定位与固定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放出减震器安装轴线,误差≤0.5mm。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减震器底座,螺栓埋深≥10d,拧紧扭矩符合规范要求。安装完成后用电子水平仪校准,水平度误差≤0.2mm/m。3.5.3密封处理减震器与混凝土基座之间采用低挥发硅橡胶密封,密封胶宽度10mm,厚度5mm,表面平滑无气泡。管线穿越处采用金属波纹管保护,两端用密封胶封堵,防止微粒进入。四、质量控制措施4.1材料质量控制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每批钢筋、混凝土、减震器进场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钢筋原材按60t为一批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混凝土试块每100m³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数量根据施工需要确定;减震器抽样进行抗压强度、剪切模量测试,合格率需达到100%。4.2工序质量控制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每道工序完成后经质量监督员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重点控制以下工序:钢筋连接:直螺纹套筒连接按500个接头为一批进行抗拉强度试验;绑扎搭接接头检查搭接长度、绑扎点数量。混凝土浇筑:全程监测坍落度,每小时测试一次;留置混凝土试块,28天抗压强度必须≥45MPa。减震器安装:检查安装位置偏差、水平度、固定强度,不合格项立即整改。4.3测量监控采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监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温度传感器监测内部温度,每2小时记录一次,确保水化热峰值≤35℃/d。减震系统安装完成后,用振动测试仪检测振动传递率,确保≤15%。五、安全与文明施工5.1安全防护施工区域设置全封闭PVC围挡,高度2.5m,配备警示标志和夜间照明。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搭设操作平台时设置防护栏杆。电气设备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安装漏电保护器,定期进行绝缘检测。5.2洁净施工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需更换洁净服、鞋,通过风淋室除尘。施工工具和材料在进入洁净区前进行清洁处理,避免带入污染物。切割、打磨等作业采取湿法施工,减少扬尘。每日施工结束后清理现场,垃圾密封运出。5.3应急预案制定地震、火灾、设备故障等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照明、灭火器、急救箱等设备。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六、验收标准与流程6.1分项工程验收钢筋工程:钢筋规格、数量、间距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质量合格,保护层厚度误差±5mm。混凝土工程:表面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裂缝,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平面度误差≤0.1mm/m。减震系统:安装位置偏差≤0.5mm,水平度误差≤0.2mm/m,振动传递率≤15%。6.2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施工资料核查: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隐蔽工程记录等文件齐全。观感质量检查:表面平整度、接缝密封情况等符合要求。性能测试: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振动测试,固有频率2-8Hz,水平位移误差≤0.08mm。洁净度检测:拆除围挡后,用粒子计数器检测,0.5μm微粒浓度≤3,520particles/m³(ISO5级)。七、维护与保养减震系统投入使用后,建立定期维护制度:每季度检查减震器外观有无变形、渗漏,测试水平度偏差;每年进行一次振动性能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