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圆形洞口施工方案_第1页
现浇板圆形洞口施工方案_第2页
现浇板圆形洞口施工方案_第3页
现浇板圆形洞口施工方案_第4页
现浇板圆形洞口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浇板圆形洞口施工专项方案一、施工准备1.1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圆形洞口的直径、位置、标高及数量要求,核对洞口周边钢筋配置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文件,明确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和验收标准。针对直径大于800mm的洞口,需单独绘制模板排版图和钢筋加工详图,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1.2材料准备模板材料:采用18mm厚酚醛覆膜多层板,50×100mm方木,Φ48×3.5mm钢管,配套蝴蝶扣、对拉螺栓(直径12mm)。根据洞口直径定制圆形木模板,曲率半径偏差控制在±2mm内。钢筋材料:按设计要求采购HRB400E级钢筋,直径同洞口加强筋规格,进场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并进行力学性能复试。混凝土材料:采用C30P6抗渗混凝土(卫生间等有水房间)或C30普通混凝土,提前与搅拌站确认配合比,确保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1.3机具准备配备圆盘锯、手提电锯、电钻、弯曲机、切断机、振捣棒(Φ30mm小型振捣棒)、水准仪、全站仪、卷尺(5m/50m)、靠尺(2m)、塞尺等工具。其中测量仪器需在检定有效期内,振捣棒应提前进行试运转。1.4作业条件现浇板底模已安装完成,标高、平整度经检查符合要求。作业面清理干净,无杂物、积水,夜间施工时配备足够照明。对操作工人进行岗前培训,重点讲解圆形模板安装工艺和钢筋绑扎要点。二、测量放线2.1基准线引测根据结构施工平面图,利用全站仪将洞口中心点坐标引测至已安装的底模上。采用水准仪复核洞口所在板底标高,在周边模板上弹出500mm控制线。2.2洞口定位直径≤500mm洞口:以中心点为圆心,用卷尺直接画圆,圆周线采用红色墨线标注,线宽控制在1-2mm。直径>500mm洞口:在圆心位置设置临时控制点,采用半径定位法,沿圆周均匀布置8个定位点,连接成圆后校核直径偏差(允许偏差±5mm)。2.3控制线设置在洞口周边300mm处弹出矩形控制线,标注洞口编号、直径、标高信息。对于群洞口,需绘制分区定位图,避免混淆。三、洞口模板制作与安装3.1模板加工弧形模板制作:根据洞口直径,将多层板裁成100mm宽的条板,背面用木工刨加工成对应曲率的弧面,相邻板条接缝处涂刷白乳胶,用铁钉(长度30mm)间距150mm固定。龙骨配置:采用50×100mm方木加工成弧形龙骨,曲率与模板一致,每道龙骨长度为洞口周长的1/4,接头处采用45°斜接,用木螺丝(长度50mm)加固。3.2安装工艺3.2.1直径≤500mm洞口沿墨线内侧钉设18mm厚多层板侧模,模板高度与板厚一致,接缝处粘贴50mm宽海绵条。外侧采用50×100mm方木做环形背楞,间距≤200mm,背楞与底模支撑体系用钢管斜撑固定,斜撑角度45°-60°。3.2.2直径>500mm洞口安装内侧弧形模板,模板接缝处采用企口连接,接缝宽度≤1mm,表面粘贴胶带密封。设置对拉螺栓,沿圆周均匀布置,间距≤300mm,螺栓外套PVC管(直径16mm),确保拆除后螺栓可周转使用。外侧安装双拼钢管背楞(间距250mm),与模板之间垫50×100mm方木,通过蝴蝶扣与对拉螺栓紧固。3.3加固措施所有洞口模板底部与底模连接处钉设50mm宽压脚板,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直径≥1000mm的洞口,在模板内侧增设十字形临时支撑,混凝土浇筑至板厚1/2时拆除。3.4模板验收主控项目:截面尺寸偏差±3mm,圆心位置偏差±5mm,垂直度≤2mm/m。一般项目:模板表面平整度≤3mm(2m靠尺检查),接缝高低差≤1mm,拼缝严密无漏浆。四、钢筋处理4.1洞口加强筋设置4.1.1设计有明确要求时按图纸要求绑扎加强筋,通常采用双层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Φ12,锚固长度≥30d(d为钢筋直径),两端伸入洞口周边梁或墙内≥150mm。4.1.2设计无明确要求时(直径>300mm洞口)沿洞口周边配置加强筋,数量为每侧2根,直径同板内受力钢筋,长度为洞口直径+600mm(每侧延伸300mm)。环形加强筋:对于直径>800mm洞口,在加强筋外侧增设Φ10@150环形钢筋,与放射状加强筋绑扎连接。4.2原钢筋处理切断钢筋:当洞口直径>300mm需切断板内受力钢筋时,应征得设计同意,切断后两端弯起90°弯钩,弯钩长度15d。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时,搭接长度≥35d,同一截面搭接率≤25%;采用机械连接时,套筒外露丝扣≤2P。4.3绑扎工艺加强筋与板内钢筋交点处全部绑扎,采用双丝扣绑扎,丝扣朝向构件内侧。洞口周边500mm范围内增设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同板保护层(通常15mm),间距≤500mm。绑扎完成后用粉笔在模板上标注钢筋规格、数量,便于检查。五、混凝土浇筑与养护5.1浇筑前准备清理模板内杂物,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洒水湿润模板(但不得有积水)。在洞口周边300mm范围内铺设防裂钢丝网(Φ1.2mm,网格10×10mm),网片搭接宽度≥100mm。5.2混凝土浇筑5.2.1浇筑顺序先浇筑洞口周边混凝土,采用Φ30mm振捣棒振捣,振捣点距洞口模板≥100mm,避免直接振捣模板。分层浇筑厚度≤300mm,从洞口两侧对称下料,防止模板偏移。5.2.2振捣工艺振捣棒插入深度至下层混凝土50mm,振捣时间15-30s,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下沉为准。直径≤300mm的洞口,可从一侧下料,利用混凝土自重流淌至另一侧;直径>300mm的洞口,需在两侧同时下料。5.2.3洞口成型混凝土浇筑至洞口模板顶面后,用木抹子抹平,沿洞口周边做20mm高圆弧倒角(半径10mm)。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消除表面裂缝,确保洞口周边混凝土密实。5.3养护措施覆盖养护:浇筑完成12h内覆盖塑料薄膜和阻燃草帘,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抗渗混凝土)或7d(普通混凝土)。洒水频率:夏季每天洒水4-6次,冬季采取保温养护,确保混凝土内部温度不低于5℃。5.4模板拆除拆除时间: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拆除(常温下约24h),底模拆除需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跨度≤2m时≥50%,>2m时≥75%)。拆除工艺:先拆除斜撑和背楞,再松动对拉螺栓,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避免损伤洞口棱角。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刷脱模剂,堆码整齐备用。六、质量检查与验收6.1过程检查模板工程:每道洞口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截面尺寸、位置偏差、加固稳定性,填写《模板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钢筋工程:检查加强筋规格、数量、间距、锚固长度,采用游标卡尺实测钢筋直径,允许偏差±0.5mm。6.2实体检测混凝土强度:在洞口周边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龄期达到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需≥设计强度的100%。尺寸偏差:用卷尺检查洞口直径(允许偏差±10mm),用2m靠尺检查洞口垂直度(允许偏差≤5mm)。外观质量:表面不得有蜂窝、麻面、露筋,裂缝宽度≤0.2mm,棱角完整无破损。6.3验收标准主控项目:洞口位置、尺寸、钢筋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项目:混凝土表面平整度≤8mm,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偏差≤10mm。七、安全文明施工7.1安全措施操作工人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高处作业(≥2m)时搭设操作平台,严禁站在模板或钢筋上作业。电动工具设置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A),电缆线架空敷设,避免碾压。7.2文明施工模板、钢筋等材料分类堆放,挂牌标识,废料及时清理,做到“工完场清”。混凝土浇筑时设置沉淀池,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严禁随意排放。7.3成品保护洞口模板拆除后,采用100mm×100mm方木做护角,高度1.2m,涂刷红白警示漆。禁止在洞口周边堆放重物,车辆通行时需设置临时盖板(采用50mm厚木板覆盖)。八、质量通病防治8.1模板变形预防措施:弧形模板背楞间距不大于250mm,对拉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0-50N·m。处理方法:变形超过允许偏差时,拆除重新安装,调整背楞间距或增加对拉螺栓数量。8.2混凝土蜂窝麻面预防措施:模板拼缝粘贴海绵条,振捣时确保振捣到位,避免漏振。处理方法:小面积蜂窝可采用1:2水泥砂浆修补,深度>50mm时需剔除松散混凝土,用高一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筑。8.3洞口裂缝预防措施:加强筋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混凝土二次抹压,养护期内严禁堆载。处理方法:表面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封闭,贯穿裂缝需采用压力注浆处理。九、应急预案9.1模板坍塌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疏散,设置警戒线。采用钢管临时支撑加固未坍塌部分,待稳定后拆除重建。9.2混凝土供应中断若中断时间≤1h,可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恢复供应后先浇筑50mm厚同配比水泥砂浆接槎。若中断时间>1h,按施工缝处理,设置垂直施工缝,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凿毛,涂刷界面剂后继续浇筑。9.3暴雨天气及时覆盖未初凝的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薄膜+彩条布双层防护,雨后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缝,必要时进行二次抹压。十、验收流程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