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专项考核_第1页
南平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专项考核_第2页
南平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专项考核_第3页
南平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专项考核_第4页
南平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专项考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平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专项考核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1.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首选的血管是?A.肘正中静脉B.腋静脉C.头静脉D.贵要静脉E.肱静脉2.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选择血管内径应至少为?A.2mmB.3mmC.4mmD.5mmE.6mm3.置管过程中,超声显示血管壁呈“双管征”,提示?A.血管走形正常B.血管受压C.血管内血栓形成D.血管壁钙化E.血管扩张4.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穿刺点应选择在肘窝上?A.5cmB.10cmC.15cmD.20cmE.25cm5.置管深度(从穿刺点到穿刺点)一般应为?A.25-30cmB.30-35cmC.35-40cmD.40-45cmE.45-50cm6.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出现动脉搏动增强,提示?A.血管选择正确B.血管受压C.血管内血栓形成D.血管壁钙化E.穿刺过深7.置管过程中,超声显示血管内出现强回声团,提示?A.血管走形正常B.血管受压C.血管内血栓形成D.血管壁钙化E.血管扩张8.PICC导管尖端理想位置应在?A.右心房B.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C.右心室D.肺动脉E.降主动脉9.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显示不清的原因可能是?A.患者肥胖B.皮肤褶皱C.超声频率过高D.血管痉挛E.以上都是10.置管后,超声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但患者仍感胸痛,可能原因是?A.导管置入过深B.血管受压C.导管内血栓形成D.神经刺激E.以上都有可能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0题)1.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势包括?A.提高穿刺成功率B.减少并发症C.缩短操作时间D.适用于所有患者E.可实时监测血管结构2.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前,需评估哪些因素?A.血管条件B.患者凝血功能C.皮肤状况D.穿刺部位是否有感染E.患者体位3.置管过程中,超声显示血管壁增厚,提示?A.血管炎症B.血管硬化C.血管受压D.血管内血栓形成E.正常生理变化4.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A.血肿形成B.血管穿孔C.导管移位D.导管堵塞E.感染5.置管后,超声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能原因是?A.导管置入过深B.导管刺激心脏神经C.血管受压D.导管内血栓形成E.患者自身心脏病变6.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选择血管的依据包括?A.血管内径B.血管走形C.血管深度D.血管弹性E.血管搏动性7.置管过程中,超声显示血管内出现低速血流,提示?A.血管受压B.血管内血栓形成C.正常生理变化D.血管扩张E.导管刺激8.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需注意哪些禁忌症?A.血管条件差B.患者凝血功能障碍C.穿刺部位感染D.患者严重心脏病E.患者过度肥胖9.置管后,超声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但患者出现静脉炎,可能原因是?A.导管材质过敏B.导管摩擦血管壁C.导管内药物浓度过高D.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E.穿刺点消毒不彻底10.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显示不清的原因可能包括?A.患者肥胖B.皮肤褶皱C.超声频率过高D.血管痉挛E.操作者经验不足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题)1.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完全避免穿刺失败。(×)2.超声显示血管壁呈“双管征”,提示血管走形正常。(×)3.置管深度(从穿刺点到穿刺点)一般应为30-35cm。(√)4.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穿刺点应选择在肘窝上10cm。(√)5.PICC导管尖端理想位置应在右心房。(×)6.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前,无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7.置管过程中,超声显示血管内出现强回声团,提示血管内血栓形成。(√)8.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显示不清的原因可能是患者肥胖。(√)9.置管后,超声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但患者仍感胸痛,可能原因是导管置入过深。(√)10.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壁增厚提示血管硬化。(√)11.置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血肿形成。(√)12.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选择血管的依据仅包括血管内径。(×)13.置管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能原因是导管刺激心脏神经。(√)14.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需注意穿刺部位感染禁忌症。(√)15.置管后,患者出现静脉炎,可能原因是导管摩擦血管壁。(√)16.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显示不清的原因可能是超声频率过高。(√)17.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完全避免血管受压问题。(×)18.置管后,超声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但患者出现胸痛,可能原因是血管受压。(√)19.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需评估患者皮肤状况。(√)20.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显示不清的原因可能是操作者经验不足。(√)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1.简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操作步骤。答:(1)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皮肤状况等;消毒穿刺部位;铺巾。(2)超声选择血管:使用高频超声探头,选择内径≥3mm、走形直、血流丰富的血管。(3)穿刺置管: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血管,送入导管,确认导管尖端位置。(4)固定导管: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注明置管日期和深度。(5)超声确认:再次超声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无血肿、血栓等并发症。2.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如何避免血管受压?答:(1)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开骨骼、肌肉等压迫血管的结构。(2)调整患者体位,使血管放松。(3)使用超声实时监测血管走形,避免导管过度弯曲。(4)置管后,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移位。3.简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显示不清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答:可能原因:(1)患者肥胖,超声穿透深度不足;(2)皮肤褶皱,影响探头与皮肤接触;(3)超声频率过高,导致分辨率下降;(4)操作者经验不足,无法准确识别血管。解决方法:(1)对于肥胖患者,可使用低频探头或配合彩色多普勒提高显示清晰度;(2)调整患者体位,展平皮肤褶皱;(3)选择合适的超声频率,通常5-12MHz;(4)操作者需加强培训,提高超声识别能力。4.简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的处理方法。答:(1)若导管置入过深,可能刺激心脏神经或导致心律失常,需重新调整导管位置;(2)若导管置入过浅,可能无法有效保护血管,需重新置管;(3)使用超声实时监测导管尖端位置,确保其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4)置管后,再次超声确认导管位置正确,避免并发症。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题)1.患者女,65岁,因化疗需置入PICC导管。超声显示右肘正中静脉内径3mm,走形弯曲,血流缓慢。请分析并给出置管建议。答:分析:(1)右肘正中静脉内径3mm,符合置管要求,但走形弯曲,可能增加导管置入难度;(2)血流缓慢,提示血管可能存在一定硬化或受压,需谨慎操作。置管建议:(1)尝试在超声引导下置管,选择血管最宽处穿刺,避免导管过度弯曲;(2)若弯曲严重,可考虑更换血管,如头静脉或贵要静脉;(3)置管过程中,用超声实时监测血流变化,避免损伤血管;(4)置管后,再次超声确认导管位置和血流情况,确保无并发症。2.患者男,70岁,因长期输液需置入PICC导管。超声显示左贵要静脉内径4mm,走形直,血流丰富。但在置管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痛,超声显示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请分析原因并给出处理方法。答:分析:(1)患者出现胸痛,可能原因是导管置入过深刺激心脏神经,或导管尖端位置不当导致心律失常;(2)超声显示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可能压迫上腔静脉或刺激心脏。处理方法:(1)立即调整导管位置,使其尖端退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2)用超声实时监测导管尖端位置,避免进一步刺激;(3)嘱患者放松,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物缓解胸痛;(4)置管后,再次超声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无并发症。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C解析:头静脉走形直,血管条件好,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首选血管。2.B解析:血管内径至少为3mm,可有效避免导管扭曲、打折。3.C解析:“双管征”提示血管受压,需调整穿刺点或体位。4.B解析:穿刺点应选择在肘窝上10cm,避免神经损伤。5.B解析:置管深度一般30-35cm,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6.E解析:动脉搏动增强提示穿刺过深,需调整位置。7.C解析:强回声团提示血管内血栓形成,需谨慎操作或更换血管。8.B解析:导管尖端理想位置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避免刺激心脏。9.E解析:以上因素均可能导致血管显示不清,需综合判断。10.E解析:以上原因均可能导致胸痛,需结合超声检查确认。二、多选题1.A、B、C、E解析:超声引导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操作时间,并实时监测血管结构。2.A、B、C、D、E解析:需评估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皮肤状况、穿刺部位感染、患者体位等。3.A、B、C、D解析:血管壁增厚提示炎症、硬化、受压或血栓形成。4.A、B、C、D、E解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血肿、穿孔、移位、堵塞、感染等。5.A、B、C、D解析:导管置入过深、刺激心脏神经、血管受压、导管内血栓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6.A、B、C、D、E解析:选择血管需考虑内径、走形、深度、弹性、搏动性等。7.A、B、C解析:低速血流提示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正常生理变化。8.A、B、C、D、E解析:血管条件差、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心脏病、过度肥胖均需注意禁忌症。9.A、B、C、D、E解析:静脉炎可能由导管材质过敏、摩擦、药物浓度过高、免疫力低下、消毒不彻底等引起。10.A、B、C、D、E解析:血管显示不清的原因可能包括肥胖、皮肤褶皱、超声频率过高、血管痉挛、操作者经验不足等。三、判断题1.×解析:超声引导可提高成功率,但无法完全避免穿刺失败。2.×解析:“双管征”提示血管受压,需调整穿刺点或体位。3.√解析:置管深度一般30-35cm,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4.√解析:穿刺点应选择在肘窝上10cm,避免神经损伤。5.×解析:导管尖端理想位置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6.×解析: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7.√解析:强回声团提示血管内血栓形成,需谨慎操作。8.√解析:肥胖患者脂肪层厚,超声穿透深度不足,影响显示。9.√解析:导管置入过深可能刺激心脏神经或导致心律失常。10.√解析:血管壁增厚提示硬化或炎症,需谨慎操作。11.√解析:置管过程中可能出现血肿形成,需注意止血。12.×解析:选择血管需综合考虑内径、走形、深度、弹性、搏动性等。13.√解析:导管刺激心脏神经可能导致心律失常。14.√解析:穿刺部位感染需避免置管,以防感染扩散。15.√解析:导管摩擦血管壁可能导致静脉炎。16.√解析:低频探头穿透深度更好,高频探头分辨率更高。17.×解析:超声引导可减少血管受压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18.√解析:血管受压可能导致血流不畅,引起胸痛。19.√解析:皮肤状况影响消毒效果和导管固定,需评估。20.√解析:操作者经验不足可能导致识别错误或操作不当。四、简答题1.简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操作步骤答:(1)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皮肤状况等;消毒穿刺部位;铺巾。(2)超声选择血管:使用高频超声探头,选择内径≥3mm、走形直、血流丰富的血管。(3)穿刺置管: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血管,送入导管,确认导管尖端位置。(4)固定导管: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注明置管日期和深度。(5)超声确认:再次超声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无血肿、血栓等并发症。2.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如何避免血管受压答:(1)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开骨骼、肌肉等压迫血管的结构。(2)调整患者体位,使血管放松。(3)使用超声实时监测血管走形,避免导管过度弯曲。(4)置管后,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移位。3.简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血管显示不清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答:可能原因:(1)患者肥胖,超声穿透深度不足;(2)皮肤褶皱,影响探头与皮肤接触;(3)超声频率过高,导致分辨率下降;(4)操作者经验不足,无法准确识别血管。解决方法:(1)对于肥胖患者,可使用低频探头或配合彩色多普勒提高显示清晰度;(2)调整患者体位,展平皮肤褶皱;(3)选择合适的超声频率,通常5-12MHz;(4)操作者需加强培训,提高超声识别能力。4.简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的处理方法答:(1)若导管置入过深,可能刺激心脏神经或导致心律失常,需重新调整导管位置;(2)若导管置入过浅,可能无法有效保护血管,需重新置管;(3)使用超声实时监测导管尖端位置,确保其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4)置管后,再次超声确认导管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