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传奇_第1页
张爱玲的传奇_第2页
张爱玲的传奇_第3页
张爱玲的传奇_第4页
张爱玲的传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旷世才女张爱玲重点内容1、张爱玲的人生传奇2、张爱玲的小说《传奇》3、解析《传奇》

一、张爱玲的人生传奇1、“传奇”的文学才华

1943年,年仅23岁的张爱玲红极上海滩,只因她的文学才华。

张爱玲之惊艳海上(1)小说1943年5月,《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收入《传奇》。1943年6月,《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收入《传奇》。1943年7月,《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收入《传奇》。1943年8月,《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收入《传奇》。1943年9—10月,《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收入《传奇》。1943年11月,《琉璃瓦》,《万象》第5期,收入《传奇》。1943年11—12月,《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收入《传奇》。1943年11月,《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收入《传奇》。(2)散文1943年8月,《到底是上海人》,《杂志》第11卷5期,收入《流言》。1943年,《洋人看京戏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1943年12月,《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收入《流言》。为何一个年仅23岁的女子能有如此成就?这得从张爱玲的童年说起……3岁……7岁……14岁……17岁,模仿《三个火枪手》出逃19岁,香港大学……《天才梦》张爱玲之天才梦张爱玲与炎樱,

两人都笑得那么开心,那日年少。

2、传奇的出身(1)祖父张佩纶祖母李菊耦(2)父亲张廷重,母亲黄逸梵(3)弟弟张子静……浴室的玻璃窗临着阳台,啪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了。我弟弟在阳台上踢球。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这一类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笑,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流言·私语》如同鲁迅的《风筝》四岁时,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出国去了。缺少母爱逐步养成早熟早慧。八岁迁居上海。生母不在家,父亲不顾家,家搬来搬去缺少安全感。父母离异。曾朴《孽》曾有描述,浪漫色彩的婚恋,被文人名士编得有声有色。子女的情感生活刚好翻了个儿,儿子不安全,并不专情,一娶再娶,女儿一直单身,年老方嫁,长期过独居生活。张爱玲之童年没落贵族的身世张爱玲(),1920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是李鸿章的曾孙女。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纨绔子弟,吸大烟,逛妓院;张爱玲的母亲却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新女性。学钢琴,外语,出国留学。母亲所受的西方教育和父亲的遗少积习对她有双重的影响。少年时父母离异给她生活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小结:生平经历与心理成长(1)童年生活(缺少母爱,父母离异,更少有安全感)(2)中学生活(崭露头角,但生活能力极低,过早尝到人生悲凉)(3)逃离父亲,香港大学。(从此无家),去掉一切的浮文,剩下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逃出单纯的圈子,几千年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事实是如此。张爱玲酷爱时装,经常自己设计奇装异服,大俗大雅。

后来的作品直接,间接的来自童年记忆:洋场、洋场阔少、公馆和公馆里的遗老、鸦片和吸鸦片的太太、古董和古董的老婴孩、旧家具和随家具的老去而长成的女性,舞场和舞场上的调情,电车和电车的邂逅,无不打上早年生活的印记。3、传奇的爱情(1)《封锁》之媒

1943年11月,《封锁》在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发表。1944年2月的一天,……一张便条:“爱玲先生赐鉴,贸然拜访,未蒙允见,亦有傻气的高兴,留沪数日,盼能一叙。”

从这张便条开始了一段初恋,也要开启了一段婚姻。

《封锁》,封锁时期一辆电车上的短暂故事。会计师吕宗桢和大学助教吴翠远同乘一车,素不相识,本无故事可言,但一偶然因素使吕坐在吴的旁边。两人逐渐谈的投机,并相爱了,甚至还谈到了婚姻事,封锁开放了,“宗桢突然站起身,即到人群中不见了……”原来他没有下车,她明白他的意思,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上海打了盹,做了个不尽情理的梦。”偶然恋爱,无情结局揭示出一个非常态,社会角色让位于内心角色,道德律令让位于情感律令,道德退到幕后,职业失去了意义。封锁中只有爱情没有婚姻,只有纯粹的男人和女子,封锁内外是两个迥然有别的世界。封锁开放,不得不继续扮演着原来尘世中的形象,表现出尘世与纯情的对立,封锁期间,正是一个纯粹的世界。吕宗桢、吴翠远(好人与好人,好人的道德标准通常是正直、诚实、勇敢等,但在文化道德的压力下,诚实有时带有被动与强迫性,也就并不诚实了,诚实的人也就不等于真人了)社会角色中有家庭而无爱情,有爱而不能与相爱的人结合,这是婚姻与爱情的对立。(《封锁》成了胡兰成与张爱玲的媒人)胡兰成对《封锁》的评价胡赞叹《封锁》把两个陌生人的戏写得真切自然,把吴翠远的心里刻画地细腻入微。尤其小说结尾。吕宗桢回家后审查女儿成绩单,俨然一个好父亲的样子,而在中国这样的男子是很多的。(像戴者假面具一样)他们的社会角色与内心角色往往是分裂的。在外界,是公认“好人”或“坏人”,但内心情感上又是不一样的。胡: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很感激他关心她的作品,说别人读的是故事,而他读出了人性的思考。别人说《封锁》高等人的调情,空虚无聊,而他读出的是文明与人性的观照。(2)低到尘埃里的爱情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散文《爱》中写到“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原来你也在这里》(3)一纸婚约1944年8月,胡兰成与他的第二任有说是第三任妻子离婚。胡兰成与张爱玲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写了婚书,炎樱为证婚人。“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熟悉的朋友都暗暗为张爱玲惋惜,因为胡兰成的履历足以说明他丑恶的心灵。1944年底到武汉与小周训德(十七岁),又举行婚礼仪式,本就管不住自己,恐慌之中更急于想抓住一点儿的东西。1945与范秀美(寡妇)同居。胡本是到同学斯君那里避祸,胡发达后,斯家子弟多得到提携和照顾,范秀美是庶母,守寡。(4)千里寻夫,爱情“萎谢”。1946.2月,张到温州看望胡兰成(胡兰成惊而不喜,甚至有怒)张的质问:“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胡兰成答到,世景荒芜,已没有安稳。“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诀别信。(寄去30万元)这是她《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电影剧本的收入。(5)半生缘1952年移居香港

1955年离港赴美1956年与剧作家赖雅结婚感知张爱玲张爱玲之苍凉晚景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沉香袅娜爱玲遗物二、张爱玲的小说“传奇”她以一种哀艳而苍凉的才华,一夜之间成为上海滩大红大紫的文学明星,留下一个美丽的文学“传奇”。张爱玲的小说集叫《传奇》,而张爱玲的人生经历,爱情选择以及死亡方式,都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一)《传奇》封面的寓意由她的好友炎樱设计。张爱玲解释是:借用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图,画着个女人幽幽地在那里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妈,抱着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幕。可是栏杆处,很突兀地,有个比例不对的人形,像鬼魂出现似的,那是现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窥视。张爱玲小说封面的晚清女子,安分地在屋中幽幽地抚弄骨牌,其实她已经被卷入了一组观看关系中——她被栏杆外的现代人窥视。一个完满的工笔仕女图,被恶作剧式地潦草地添了几笔,变得不安。现代人比例不对,面目不清,但大胆而放肆地探身进来,威胁着被看者原本和谐稳定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所谓现代人的人形是女子,那么,她是谁呢?(二)张爱玲作品略谈1943年,张爱玲正式写小说,《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相继发表,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高潮期,形成自己的艺术峰巅。张爱玲十分关心人性在现代社会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由此产生对生命本体的思考。擅长塑造由“怨女”变为“恶妇”的女性形象,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银锑,《十八春》中的曼璐等。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了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文学评论家夏志清《金锁记》《金锁记》细节赏析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

季泽走了。丫头老妈子也都给七巧骂跑了。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两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七巧眼前彷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脑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淌著眼泪。

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地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金锁记》:揭示人性的虚伪与残忍曹七巧变态、畸型的心理:从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到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到破坏子女幸福的施虐狂。张爱玲从人性的视角透视曹七巧的一生,发现黄金欲可以把一个本属悲剧性的人物演化为一个邪恶的人,这一人物无疑是新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1、生活中,金钱与爱情的冲突为钱而舍情,但金钱欲与情欲都未得到满足,在金钱与爱欲的双重煎熬下,怎能不变的疯疯傻傻呢?2、分家后,白热化的冲突有了钱,但不能成为情欲的替代品,沉重的黄金枷锁,锁住了自身,锁住了爱情,金钱不再是贪婪的补偿品,而是变态的占有品和报复的法宝。(一天,姜季泽造访……)《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3、与儿子、女儿的冲突对儿子的变相霸占,对女儿爱情的毁灭,表面上不热烈,但是一种白热化的冷,强度和张力达到极致。至此,七巧这个黄金枷锁中的奴隶已成为一个异常狠毒、残害人命的暴君。有婚前的泼辣强悍到婚后的疯疯傻傻到分家后的乖张暴戾以至变态的性格历程。《金锁记》:人物与情节

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七巧人性内容发展的连贯性。七巧一面“被吃”,一面“吃人”,既残缺又畸形。《倾城之恋》《倾城之恋》写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恋故事。香港的沦陷促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一对自私的恋人,因为炮火,互相关照,最后走到一起)

人人都说《倾城之恋》是部爱情小说,但严格来说《倾城之恋》是部不折不扣的斗智之作。虽然张爱玲笔下的范柳原和白流苏是对俊男美女,男的令人羡慕,女的令人妒忌,然而他们并非善男信女,在爱情路上各出奇谋,他们各有各的心思和目的,除了斗耐性还在斗智,看似满不在乎,却从骨子心窝里想极征服对方,这场爱的游戏,双方都要倾出一生智慧,才能成为胜利的一方。但一切都在意料之外…

《倾城之恋》表面上是一个因《倾城》而成就一对有情人“之恋”的爱情传奇,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女性生存困惑与危机的故事,充满末世情调的荒凉悲剧。这种因战事而实现的圆满实际上并不圆满。白流苏以自己最后的青春资本,为保护已有的淑女身份和物质生活,把爱情和婚姻当作一项事业而处心积虑的经营,这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