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370302B 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 (天津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_第1页
CN119370302B 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 (天津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_第2页
CN119370302B 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 (天津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_第3页
CN119370302B 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 (天津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_第4页
CN119370302B 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 (天津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发明专利地址300450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海泰西路18号北2-204工业孵化-5-2205专利权人天津昊野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韩野王颖钟齐刘雷王永强穆顺义苏建B63H3/00(2006.01)MX9700561A,1998.07.31公司11684专利代理师薛文玲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本发明涉及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其包括水下推进器以及安装在水下推进器上的21.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包括水下推进器(1)以及安装在水下推进器(1)上的动力转轴(11),所述动力转轴(11)上具有若干限位插槽(111),其特征水下推进器(1)一端的侧置圆环(21),所述动力转轴(11)上通过若干内侧条(22)限位套设有主体轴(23),所述主体轴(23)的一端套设有定位环(24),所述侧置圆环(21)一侧开设有与定位环(24)适配的环形凹槽(211);所述主体轴(23)上设置有若干外侧桨叶(25)与内侧桨叶(26),所述侧置圆环(21)和主体轴(23)上设有用于对内侧桨叶(26)进行调节的调控机构(3),所述动力转轴(11)的一端设有锁抵件(4);所述调控机构(3)包括滑动套设在主体轴(23)上的两限位驱动环(31),且两限位驱动T形夹块(32),所述主体轴(23)上开设有供若干T形夹块(32)安装滑动的若干限位侧槽(231);所述主体轴(23)上位于两限位驱动环(31)之间设有与内侧桨叶(26)相连接的联控组件(5),所述侧置圆环(21)和主体轴(23)上设有对两限位驱动环(31)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6);所述联控组件(5)包括分别安装在若干内侧桨叶(26)朝向限位驱动环(31)一侧的若干装配支座(51),所述装配支座(51)上卡设有连接端块(52),所述连接端块(52)一侧设置有所述内接杆(53)上转动套设有与两限位驱动环(31)相抵触的外套轴(54),所述内接杆(53)远离连接端块(52)的一端安装有端置圆珠(55),所述主体轴(23)上倾斜开设有供端置圆珠(55)限位滑动的限制滑槽(232);所述主体轴(23)上位于限制滑槽(232)中设置有限位棒(56),所述限位棒(56)朝向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6)包括螺纹贯穿其中一个T形夹块(32)并转动设于限位侧槽(231)中的双向螺纹杆(61),所述T形夹块(32)上贯穿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61)适配的内螺纹孔(321),所述双向螺纹杆(61)上套设有棘齿轮(62),所述主体轴(23)上位于限位侧槽(2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形齿轮(64),且环形齿轮(64)与棘齿轮(62)相啮合,所述外置卡块(63)上具有与环形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置圆环(21)上嵌设有防水电机(65),所述侧置圆环(21)上开设有供防水电机(65)安装的内凹槽(212),所述防水电机(65)转动轴上套设有与环形齿轮(64)相啮合的驱动齿轮(66),所述环形齿轮(64)外侧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3于:所述水下推进器(1)上设置有罩设在外侧桨叶(25)和内侧桨叶(26)周围的挡护框(12)。4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涉及水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背景技术[0002]水下推进器是用于水下航行器(如潜艇、无人潜航器、潜水器等)的一种重要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推进力,使航行器能够在水中移动。最常见的是利用旋转的螺旋桨在水中产生推进力。不同的工作条件(如水流速度、深度、温度等)会影响螺旋桨的性能,不同的航行模式下(如快速航行、精细操作等)螺旋桨需要进行不同状态的切换。而为了能够提高推进效率和操控性,在多种环境条件下保持优良的性能,螺旋桨的可调节性显得尤为重[0003]如在现有的公开号为CN114455046A的中国专利中,其公开了一种螺距角可调的船用螺旋桨。通过上述现有技术,更换键座和键体的相对角度不同的调节键,改变叶片底座的安装角度,调整桨叶的螺距角,通过手动拆装调节桨叶的螺距角达到对螺旋桨负荷进行调整的目的。[0004]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0005]上述装置根据需要对螺旋桨负荷进行调整时,先将固定桨叶的螺钉旋出,将桨毂上的所有桨叶拆除,取下原有调节键,更换键座和键体相对角度合适的调节键;再将叶片底座插入安装槽,使用拆下的螺钉,将桨叶固定在桨毂上,完成对螺旋桨的螺距角调整,达到调整螺旋桨负荷的目的。上述现有技术是通过调节桨叶的螺距角以达到调整螺旋桨的负荷,并且需要人工手动才能完成,工作人员需将桨毂整体从船舶上拆下或是潜入水下才能够对螺旋桨的螺距角进行调整,且需要逐个将螺钉旋出对桨叶更换安装,操作繁琐调整时[0006]其次,由于是逐个对桨叶进行手动更换,并通过螺钉对桨叶固定,而且需要用到的螺钉数量较多,在拆下和旋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某个螺钉未拧紧的情况,从而导致高速转动时桨叶松动存在安全隐患。[0007]基于此,在现有的一种螺距角可调的船用螺旋桨的基础之上,为了克服上述的技发明内容[0008]为了可以提高推进效率,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自动对桨叶进行调节,能够有效地调整螺旋桨的负荷,以满足不同的性能需求和操作条件,本申请提供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000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10]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包括水下推进器以及安装在水5下推进器上的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上具有若干限位插槽,所述水下推进器上设有螺旋桨调节装置;[0011]所述螺旋桨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水下推进器一端的侧置圆环,所述动力转轴上通过若干内侧条限位套设有主体轴,所述主体轴的一端套设有定位环,所述侧置圆环一侧开设有与定位环适配的环形凹槽;[0012]所述主体轴上设置有若干外侧桨叶与内侧桨叶,所述侧置圆环和主体轴上设有用于对内侧桨叶进行调节的调控机构,所述动力转轴的一端设有锁抵件。[0013]优选的,所述调控机构包括滑动套设在主体轴上的两限位驱动环,且两限位驱动环处于内侧桨叶与定位环之间,两所述限位驱动环之间等距设置有若干T形夹块,所述主体轴上开设有供若干T形夹块安装滑动的若干限位侧槽;[0014]所述主体轴上位于两限位驱动环之间设有与内侧桨叶相连接的联控组件,所述侧置圆环和主体轴上设有对两限位驱动环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0015]优选的,所述联控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若干内侧桨叶朝向限位驱动环一侧的若干装配支座,所述装配支座上卡设有连接端块,所述连接端块一侧设置有内接杆,且内接杆处于两限位驱动环之间。[0016]优选的,所述内接杆上转动套设有与两限位驱动环相抵触的外套轴,所述内接杆远离连接端块的一端安装有端置圆珠,所述主体轴上倾斜开设有供端置圆珠限位滑动的限[0017]优选的,所述主体轴上位于限制滑槽中设置有限位棒,所述限位棒朝向内侧桨叶的一端安装有对端置圆珠具有吸力的磁铁。[0018]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螺纹贯穿其中一个T形夹块并转动设于限位侧槽中的双向螺纹杆,所述T形夹块上贯穿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套设有棘齿轮,所述主体轴上位于限位侧槽处开设有供棘齿轮安装的转轮槽。[0019]优选的,所述侧置圆环朝向限位驱动环一侧通过若干外置卡块限位转动安装有环形齿轮,且环形齿轮与棘齿轮相啮合,所述外置卡块上具有与环形齿轮适配的控位槽。[0020]优选的,所述侧置圆环上嵌设有防水电机,所述侧置圆环上开设有供防水电机安装的内凹槽,所述防水电机转动轴上套设有与环形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外侧具有与驱动齿轮适配的齿槽。[0021]优选的,所述锁抵件包括通过螺栓转动安装在动力转轴一端的锁抵盖,所述动力转轴的一端具有与螺栓适配的内螺纹锁孔。[0022]优选的,所述水下推进器上设置有罩设在外侧桨叶和内侧桨叶周围的挡护框。[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0024]1.将主体轴套设在动力转轴上,多个内侧条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插槽中,水下推进器启动驱使动力转轴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带动主体轴同步转动,锁抵件能够对主体轴的位置进行锁定,防止转动过程中主体轴在动力转轴滑动而脱离动力转轴。[0025]2.防水电机运转通过驱动齿轮和环形齿轮的传动下,能够带动棘齿轮和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在与T形夹块上开设的内螺纹孔配合下便可以对两限位驱动环进行驱动,使得两限位驱动环在主体轴上滑动,在联控组件的作用下驱使内侧桨叶与外侧桨叶分离并驱使内侧桨叶转动一定角度,以调整为多桨叶形态,在转动时提供更平稳的推力,能更好地6分散负载。[0026]3.两限位驱动环受驱动在主体轴上滑动,端置圆珠在限制滑槽中滑动至限位棒端部时,设置在限位棒端部处的磁铁能够将端置圆珠吸住以对其进行锁定,也即达到对内侧桨叶的位置进行锁定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内侧桨叶转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0027]图1是本发明整体示意图。[0028]图2是本发明动力转轴与挡护框示意图。[0029]图3是本发明螺旋桨调节装置示意图。[0030]图4是本发明螺旋桨调节装置部分部件爆炸剖视图。[0031]图5是本发明调控机构示意图。[0032]图6是本发明调控机构部分部件爆炸图。[0033]图7是本发明联控组件剖视图。[0034]图8是本发明图7中A区域放大图。[0035]图9是本发明联控组件爆炸图。[0036]图10是本发明限位棒、磁铁示意图。[0037]图11是本发明驱动单元示意图一。[0038]图12是本发明驱动单元示意图二。[0039]图13是本发明驱动单元示意图三。[0040]图14是本发明外置卡块与环形齿轮爆炸图。[0041]图15是本发明锁抵件示意图。[0042]图16是本发明监测件剖视图。[0043]图17是本发明监测件爆炸图。[0044]附图标记说明:1、水下推进器;11、动力转轴;111、限位插槽;2、具体实施方式[0045]以下结合附图1-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4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构,可以提高推进效率,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自动对桨叶进行调节,能够有效地调整螺旋桨的负荷,以满足不同的性能需求和操作条件。[0047]实施例一:[0048]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尾装式水下推进器的自适应螺旋桨调节结7构,包括水下推进器1以及安装在水下推进器1上的动力转轴11,动力转轴11与水下推进器1内部连接,受水下推进器1驱动,水下推进器1启动运作时能够驱使动力转轴11进行转动;动力转轴11上具有若干限位插槽111,水下推进器1上设有螺旋桨调节装置2;能够快速组装在水下推进器1和动力转轴11上的螺旋桨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对桨叶的数量和角度进行调整,[0049]参照图2至图4所示,具体而言,螺旋桨调节装置2包括安装在水下推进器1一端的侧置圆环21,侧置圆环21为固定安装在水下推进器1一侧,且动力转轴11穿过侧置圆环21,侧置圆环21与动力转轴11之间互不接触。本实施例优选为动力转轴11上通过七个内侧条22限位套设有主体轴23,七个内侧条22为等距固定安装在主体轴23内侧壁中,内侧条22与限位插槽111适配,当动力转轴11受水下推进器1驱动发生转动时,便会同步带动主体轴23进行转动。主体轴23的一端套设有定位环24,侧置圆环21一侧开设有与定位环24适配的环形凹槽211;定位环24固定套设在主体轴23的一端,当主体轴23限位套设在动力转轴11后,定位环24的一端插入至环形凹槽211内,实现当受到动力转轴11驱动时,主体轴23能够在侧置圆环21的一侧平稳转动的效果。[0050]本实施例优选为主体轴23上设置有三个外侧桨叶25与三个内侧桨叶26,侧置圆环21和主体轴23上设有用于对内侧桨叶26进行调节的调控机构3,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三个外侧桨叶25为等距固定安装在主体轴23上,三个内侧桨叶26则受调控机构3所驱动滑动设置于主体轴23上;内侧桨叶26的长度长于外侧桨叶25,内侧桨叶26与外侧桨叶25形状适配,能够合并为一体。动力转轴11的一端设有锁抵件4,用于对主体轴23的位置进行锁定,当主体轴23限位套设在动力转轴11上后,通过锁抵件4能够将主体轴23锁定在动力转轴11上,避免在转动时,主体轴23滑动脱离动力转轴11。[0051]水下推进器1上设置有罩设在外侧桨叶25和内侧桨叶26周围的挡护框12,能够对外侧桨叶25和内侧桨叶26起到阻挡杂物和防护的效果。[0052]在设备下水使用前,先将主体轴23限位套设在动力转轴11上,并使得定位环24的一端插入至侧置圆环21上的环形凹槽211中,通过锁抵件4对主体轴23进行锁定,水下推进器1运作时便可以带动主体轴23上的外侧桨叶25与内侧桨叶26进行转动在水中产生推进力。初始状态下,内侧桨叶26与外侧桨叶25合并从而桨叶的数量为三个,此时可以在相同的功率下以更高的转速运行,适合高速应用,桨叶较少可以减少水阻,提高推进效率。在需要低速平稳运行时,通过调控机构3可以调整内侧桨叶26的位置和角度,使内侧桨叶26与外侧桨叶25分开,此时桨叶的数量为六个,多桨叶可以更好地抓住水流,提升在复杂水域中的操[0053]参照图5和图6所示,为了能够同时对三个内侧桨叶26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分散负载,提供更平稳的推力,调控机构3包括滑动套设在主体轴23上的两限位驱动环31,且两限位驱动环31处于内侧桨叶26与定位环24之间,本实施例优选为两限位驱动环31之间等距设置有三个T形夹块32,三个T形夹块32为固定安装在两限位驱动环31之间;主体轴23上开设有供三个T形夹块32安装滑动的三个限位侧槽231;限位驱动环31内径与主体轴23的外径适配,当T形夹块32受到驱动力时能够带动两限位驱动环31在主体轴23上限位[0054]主体轴23上位于两限位驱动环31之间设有与内侧桨叶26相连接的联控组件5,用8于连接内侧桨叶26使其能够滑动于主体轴23上;侧置圆环21和主体轴23上设有对两限位驱动环31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6。在需要对桨叶进行调整时,启动驱动单元6运作驱使限位驱动环31在主体轴23上滑移,通过联控组件5能够让内侧桨叶26与外侧桨叶25分离,并同步使三个内侧桨叶26转动一定角度,调整至多桨叶形态。[0055]参照图7至图9所示,考虑到需要对内侧桨叶26进行驱动,使得内侧桨叶26能够跟随限位驱动环31移动,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内侧桨叶26的位置和角度,联控组件5包括分别安装在三个内侧桨叶26朝向限位驱动环31一侧的三个装配支座51,装配支座51与内侧桨叶26为一体设置。装配支座51上卡设有连接端块52,连接端块52一侧设置有内接杆53,且内接杆53处于两限位驱动环31之间。装配支座51、连接端块52以及内接杆53之间为固定连接。[0056]内接杆53上转动套设有与两限位驱动环31相抵触的外套轴54,内接杆53远离连接端块52的一端安装有端置圆珠55,主体轴23上倾斜开设有供端置圆珠55限位滑动的限制滑槽232。端置圆珠55固定设置在内接杆53的一端,且被限制在限制滑槽232内,向外提拉内接杆53时,端置圆珠55无法脱离限制滑槽232,只有当端置圆珠55滑动至限制滑槽232端口处时,才能够与限制滑槽232分离。从而当驱动单元6驱使两限位驱动环31在主体轴23上滑移时,可以首先使内侧桨叶26与外侧桨叶25分离,内侧桨叶26向远离外侧桨叶25方向滑动,滑动的过程中,由于限制滑槽232对端置圆珠55的限位,进而会让内侧桨叶26在滑动时还会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0057]参照图10所示,由于需要对端置圆珠55进行限位,使其在跟随限位驱动环31移动调整位置后能够被锁定,同时配合驱动单元6对两限位驱动环31整体的限制,避免主体轴23转动时,端置圆珠55在限制滑槽232中产生小幅度移动,进一步提高内侧桨叶26在转动时的稳定性,主体轴23上位于限制滑槽232中设置有限位棒56,限位棒56朝向内侧桨叶26的一端安装有对端置圆珠55具有吸力的磁铁57。待端置圆珠55跟随限位驱动环31移动至限制滑槽232倾斜末端时,便会与限位棒56的端部相抵触,此时内侧桨叶26所处的位置便是最终调整后的位置,内侧桨叶26与外侧桨叶25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且内侧桨叶26转动了一定角度,现在的内侧桨叶26位于两外侧桨叶25之间。[0058]磁铁57对端置圆珠55具有吸力且吸力较大,能够达到对端置圆珠55锁定限位的目的,避免当主体轴23转动时,端置圆珠55在限制滑槽232中发生小幅晃动和位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两限位驱动环31对外套轴54、限制滑槽232对端置圆珠55相配合已对内侧桨叶26具有限位作用,但考虑到位置调整后的内侧桨叶26为独立设置,不再与固定设置的外侧桨叶25合并,缺少了原有的抵触依靠作用力,所以在限制滑槽232中固定设有能够让端置圆珠55配合抵触的限位棒56,并在限位棒56的端部安装有进一步对端置圆珠55进行稳定限位的磁铁57,为内侧桨叶26的稳定转动提供保障。[0059]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为了可以驱动两限位驱动环31在主体轴23上滑移,根据需要自动调整两限位驱动环31所处位置,驱动单元6包括螺纹贯穿其中一个T形夹块32并转动设于限位侧槽231中的双向螺纹杆61,T形夹块32上贯穿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61适配的内螺纹孔321,双向螺纹杆61上套设有棘齿轮62,主体轴23上位于限位侧槽231处开设有供棘齿轮62安装的转轮槽233。当双向螺纹杆61受力发生转动时,通过与T形夹块32上开设的内螺纹孔321配合下,便可以驱动两限位驱动环31在主体轴23上滑移。[0060]参照图13和图14所示,考虑到需要在不影响主体轴23正常转动的情况下,还能够9对双向螺纹杆61进行驱动,本实施例优选为侧置圆环21朝向限位驱动环31一侧通过三个外置卡块63限位转动安装有环形齿轮64,且环形齿轮64与棘齿轮62相啮合,外置卡块63上具有与环形齿轮64适配的控位槽631。需要说明的是,三个外置卡块63与环形齿轮64之间具有阻尼。动力转轴11只能够带动主体轴23顺时针进行转动。主体轴23运作进行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环形齿轮64与棘齿轮62的啮合,且环形齿轮64与外置卡块63之间具有阻尼,此时的环形齿轮64不会转动,棘齿轮62会进行逆时针转动,但由于棘齿轮62的特性,逆时针转动时不会带动双向螺纹杆61转动,也即不会驱动两限位驱动环31滑动。[0061]回看图13所示,侧置圆环21上嵌设有防水电机65,侧置圆环21上开设有供防水电机65安装的内凹槽212,防水电机65转动轴上套设有与环形齿轮64相啮合的驱动齿轮66,环形齿轮64外侧具有与驱动齿轮66适配的齿槽641。侧置圆环21为固定安装在水下推进器1一侧从而并不会转动。防水电机65不启动运作时,驱动齿轮66无法转动,也即与驱动齿轮66相啮合的环形齿轮64也无法转动,加上环形齿轮64与外置卡块63之间具有阻尼,从而此时的环形齿轮64为锁定状态。主体轴23转动时,棘齿轮62便会逆时针转动无法驱动双向螺纹杆61转动。[0062]当需要增加桨叶数量,低速运行提升操控性时,先停止水下推进器1运作,动力转轴11和主体轴23停止转动,此时启动防水电机65通过驱动齿轮66带动环形齿轮64顺时针转动,从而会带动棘齿轮62顺时针转动驱使双向螺纹杆61旋转,在与T形夹块32上开设的内螺纹孔321配合下,能够驱动两限位驱动环31在主体轴23上滑动,直至端置圆珠55与限位棒56抵触,在两限位驱动环31的带动和限制滑槽232对端置圆珠55的限位作用下,便会驱使内侧桨叶26在主体轴23上滑移调整位置并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随后再次启动水下推进器1运作,多桨叶形态可以提供更平稳的推力,能更好地分散负载。[0063]需要将内侧桨叶26与外侧桨叶25合并使用,减少桨叶数量时,停止水下推进器1运作,再次启动防水电机65带动双向螺纹杆61转动,双向螺纹杆61继续旋转便可以驱动两限位驱动环31复位,从而会驱使内侧桨叶26复位与外侧桨叶25合并。[0064]参照图15所示,为了避免在转动运作时,主体轴23滑动脱离动力转轴11,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锁抵件4包括通过螺栓41转动安装在动力转轴11一端的锁抵盖42,螺栓41与锁抵盖42为固定连接,且需要说明的是,锁抵盖42的直径与主体轴23相同;动力转轴11的一端具有与螺栓41适配的内螺纹锁孔112.将主体轴23套设在动力转轴11上,定位环24插入至环形凹槽211中后,将螺栓41插入内螺纹锁孔112中,转动锁抵盖42使其抵紧在主体轴23上,以将主体轴23锁定在动力转轴11上。实现快速拆装的效果。[0066]参照图16和图17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为了能够对主体轴23的锁定状态进行监测,在长时间运转下当锁抵盖42出现没有完全抵紧在主体轴23一端,锁抵盖42与主体轴23之间具有空隙时可以及时向外做出警示,说明此时的主体轴23没有被锁紧,能够在动力转轴11上滑动,动力转轴11带动主体轴23转动时便具有安全隐患。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能更好的了解锁抵盖42对主体轴23的锁定状态,锁抵盖42上还设有监测件7,监测件7包括嵌设滑动设于锁抵盖42一侧的三个T形圆杆71,锁抵盖42一侧等距开设有三个供T形圆杆71安装的内置圆槽421,锁抵盖42外侧安装有警示灯72,每个内置圆槽421内均设置有能够控制警示灯72的抵触开关73,内置圆槽421中固定安装有套设在T形圆杆71上的限位环74,T形圆杆71上套设有与限位环74相抵触的伸出弹簧75。伸出弹簧75始终具有驱动T形圆杆71向内置圆槽421外滑动的驱动力。[0067]转动锁抵盖42使其抵触在主体轴23上时,T形圆杆71伸出端会首先与主体轴23相抵触,当锁抵盖42的一侧与主体轴23端部完全贴合抵触时,T形圆杆71便会受到抵触作用力完全收入至内置圆槽421中,且会与抵触开关73相抵触,当三个T形圆杆71均完全进入到内置圆槽421中分别与对应的抵触开关73抵触后,警示灯72便会亮起。动力转轴11带动主体轴23长时间的运转使用后,出现当锁抵盖42不再完全抵触在主体轴23上,两者之间具有缝隙时,T形圆杆71受伸出弹簧75的驱动下便会向外伸出,一旦其中有T形圆杆71向外伸出与抵触开关73分离时,警示灯72便会熄灭关闭,以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