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性力学规定一、弹性力学规定概述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及恢复原状的力学分支,其核心在于材料在弹性极限内的行为。本规定旨在明确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中的关键准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内容涵盖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关系、边界条件及实际应用场景,确保理论体系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
二、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弹性体:指在去除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状的物体,其变形与外力成正比。
2.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内力,通常用σ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
3.应变:物体变形量与原尺寸的比值,用ε表示,为无量纲量。
(二)胡克定律
1.一维形式:σ=Eε,其中E为弹性模量,反映材料刚度。
2.三维形式:σ=Cε,C为四阶弹性常数张量,描述各向异性材料。
(三)能量原理
1.应变能密度:W=½σ·ε,表示单位体积的变形能。
2.总应变能:V=∫WdV,用于能量方法求解复杂问题。
三、应力与应变关系
(一)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
1.平面应力:σ₃=0,适用于薄板受力分析。
2.平面应变:ε₃=0,适用于长柱体受力分析。
(二)本构关系
1.线弹性材料:σ=E[ε+αT],考虑温度影响(α为热膨胀系数)。
2.非线性弹性:引入塑性变形,需结合流动法则分析。
四、边界条件与求解方法
(一)边界条件类型
1.固定边界:位移处处为零(如简支梁端部)。
2.自由边界:应力处处为零(如无限域问题)。
3.载荷边界:外力已知分布(如均布载荷)。
(二)常用求解方法
1.解析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如拉压杆、圆轴扭转)。
-StepbyStep步骤:
(1)建立力学平衡方程;
(2)应用几何关系推导应变;
(3)代入本构关系求解应力。
2.数值法:适用于复杂工程问题(如有限元法)。
-StepbyStep步骤:
(1)网格离散化;
(2)单元刚度矩阵组装;
(3)求解线性方程组。
五、工程应用准则
(一)材料选择
1.考核弹性模量(E>200GPa为高刚度材料)。
2.控制泊松比(ν<0.3为常用工程材料范围)。
(二)安全系数
1.静载荷工况:取1.5-3.0倍安全系数。
2.动载荷工况:增加25%-50%储备。
(三)测试验证
1.拉伸试验:确定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如Q235钢E≈200GPa)。
2.冲击试验:评估动态响应特性。
六、注意事项
1.避免超过弹性极限,防止永久变形。
2.复合载荷需进行应力叠加分析。
3.温度变化需考虑热应力影响。
**一、弹性力学规定概述**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及恢复原状的力学分支,其核心在于材料在弹性极限内的行为。本规定旨在明确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中的关键准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内容涵盖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关系、边界条件及实际应用场景,确保理论体系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本规定着重于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的行为特征,避免涉及塑性、蠕变等非弹性范畴,以保持分析的纯粹性和适用性。同时,本规定强调量纲一致性,所有物理量需满足国际单位制(SI)的要求,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通用性。在应用过程中,需结合具体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
**二、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弹性体:指在去除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状的物体,其变形与外力成正比。弹性体模型适用于小变形分析,即变形量远小于物体原始尺寸。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弹性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等,其弹性行为符合胡克定律。
2.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内力,通常用σ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应力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正应力垂直于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于作用面。应力的计算需考虑载荷类型(集中力、分布力)、作用方式(拉、压、扭、弯)及截面形状。
3.应变:物体变形量与原尺寸的比值,用ε表示,为无量纲量。应变分为正应变和剪应变,正应变表示线尺寸的相对变化,剪应变表示角度的相对变化。应变的测量通常通过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仪器实现。
(二)胡克定律
1.一维形式:σ=Eε,其中E为弹性模量,反映材料刚度。弹性模量是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度量,单位与应力相同(Pa)。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差异较大,例如钢的弹性模量约为200GPa,而橡胶的弹性模量仅为几MPa。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2.三维形式:σ=Cε,C为四阶弹性常数张量,描述各向异性材料。对于各向同性材料,C张量可简化为二阶矩阵,包含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两个参数。泊松比ν表示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其取值范围为0到0.5。例如,钢的泊松比约为0.3,而混凝土的泊松比约为0.2。
(三)能量原理
1.应变能密度:W=½σ·ε,表示单位体积的变形能。应变能密度是材料储存能量的度量,单位与应力相同(Pa)。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外力做的功转化为应变能,当外力撤去时,应变能释放恢复物体原状。
2.总应变能:V=∫WdV,用于能量方法求解复杂问题。能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求解静定和超静定结构。例如,在求解梁的挠度时,可以通过计算梁的总应变能和外力势能,建立能量方程求解。能量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建立复杂的平衡方程,简化计算过程。
**三、应力与应变关系**
(一)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
1.平面应力:σ₃=0,适用于薄板受力分析。在薄板结构中,板厚方向的应力通常远小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应力,因此可以忽略σ₃,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例如,厚度为t的薄板受面内载荷作用时,可以采用平面应力模型进行分析。
2.平面应变:ε₃=0,适用于长柱体受力分析。在长柱体结构中,柱体长度方向远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因此可以假设ε₃=0,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例如,长度为L的深梁受面内载荷作用时,可以采用平面应变模型进行分析。
(二)本构关系
1.线弹性材料:σ=E[ε+αT],考虑温度影响(α为热膨胀系数)。在实际工程中,温度变化会对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产生影响。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材料会发生热膨胀,导致应力增加。此时,需要考虑温度影响,采用σ=E[ε+αT]进行计算。α的取值取决于材料的种类,例如钢的α约为12×10⁻⁶/°C。
2.非线性弹性:引入塑性变形,需结合流动法则分析。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此时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塑性变形的分析需要引入塑性理论,例如vonMises屈服准则和Prandtl-Reuss流动法则。vonMises屈服准则用于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状态,Prandtl-Reuss流动法则用于描述塑性变形的演化规律。
**四、边界条件与求解方法**
(一)边界条件类型
1.固定边界:位移处处为零(如简支梁端部)。固定边界是指物体在边界上的位移和转角都为零。例如,简支梁的支座可以简化为固定边界,此时梁端的位移和转角都为零。固定边界条件在结构分析中非常常见,例如在分析梁、板、壳等结构的受力时,经常需要考虑固定边界条件。
2.自由边界:应力处处为零(如无限域问题)。自由边界是指物体在边界上的应力都为零。例如,在分析无限域中的点载荷时,可以假设无限域的边界为自由边界,此时边界上的应力为零。自由边界条件在理论分析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求解点载荷、线载荷等问题的应力分布时,经常需要考虑自由边界条件。
3.载荷边界:外力已知分布(如均布载荷)。载荷边界是指物体在边界上受到已知分布的外力作用。例如,简支梁上受到均布载荷作用时,载荷边界条件为q(x),表示沿梁长方向分布的载荷。载荷边界条件是结构分析中最常见的边界条件之一,例如在分析梁、板、壳等结构的受力时,经常需要考虑载荷边界条件。
(二)常用求解方法
1.解析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如拉压杆、圆轴扭转)。
-StepbyStep步骤:
(1)建立力学平衡方程:根据静力学原理,建立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例如,对于拉压杆,需要建立沿杆轴方向的力平衡方程。
(2)应用几何关系推导应变:根据物体的变形情况,建立应变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拉压杆,应变ε等于位移u沿杆轴方向的导数,即ε=du/dx。
(3)代入本构关系求解应力:将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胡克定律)代入平衡方程,求解应力分布。例如,对于拉压杆,将σ=Eε代入平衡方程,即可求解σ的分布。
2.数值法:适用于复杂工程问题(如有限元法)。
-StepbyStep步骤:
(1)网格离散化:将连续的物体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例如,对于二维问题,可以使用三角形单元或四边形单元进行离散。
(2)单元刚度矩阵组装:根据单元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刚度矩阵表示单元的变形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3)求解线性方程组:将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组装成全局刚度矩阵,建立全局力学平衡方程,求解节点位移。然后,根据节点位移计算单元变形和应力。
**五、工程应用准则**
(一)材料选择
1.考核弹性模量(E>200GPa为高刚度材料)。弹性模量是材料刚度的重要指标,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具有更好的抗变形能力。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经常需要使用高弹性模量的材料,例如钛合金、高温合金等。
2.控制泊松比(ν<0.3为常用工程材料范围)。泊松比是材料变形特性的重要指标,泊松比小的材料具有更好的横向约束能力。例如,钢的泊松比约为0.3,而混凝土的泊松比约为0.2。
(二)安全系数
1.静载荷工况:取1.5-3.0倍安全系数。在静载荷工况下,安全系数通常取1.5-3.0。例如,对于承受静载荷的梁,可以取安全系数为2.0,即设计应力为实际应力的一半。
2.动载荷工况:增加25%-50%储备。在动载荷工况下,安全系数需要更高,通常需要增加25%-50%的储备。例如,对于承受动载荷的弹簧,可以取安全系数为3.0,即设计应力为实际应力的三分之一。
(三)测试验证
1.拉伸试验:确定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如Q235钢E≈200GPa)。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可以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例如,Q235钢的弹性模量约为200GPa,屈服强度约为235MPa。
2.冲击试验:评估动态响应特性。冲击试验是评估材料动态性能的方法,可以测定材料的冲击韧性。例如,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材料,需要进行冲击试验,以确保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安全性。
**六、注意事项**
1.避免超过弹性极限,防止永久变形。弹性极限是材料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会导致结构失效。因此,在工程应用中,需要确保工作应力低于弹性极限。
2.复合载荷需进行应力叠加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结构往往受到多种载荷的共同作用,例如拉伸、弯曲、扭转等。此时,需要进行应力叠加分析,计算合成应力。应力叠加需要满足线性条件,即应力与载荷之间呈线性关系。
3.温度变化需考虑热应力影响。温度变化会导致材料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从而产生热应力。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材料会发生热膨胀,导致应力增加。此时,需要考虑热应力的影响,采用σ=E[ε+αT]进行计算。
一、弹性力学规定概述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及恢复原状的力学分支,其核心在于材料在弹性极限内的行为。本规定旨在明确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中的关键准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内容涵盖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关系、边界条件及实际应用场景,确保理论体系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
二、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弹性体:指在去除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状的物体,其变形与外力成正比。
2.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内力,通常用σ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
3.应变:物体变形量与原尺寸的比值,用ε表示,为无量纲量。
(二)胡克定律
1.一维形式:σ=Eε,其中E为弹性模量,反映材料刚度。
2.三维形式:σ=Cε,C为四阶弹性常数张量,描述各向异性材料。
(三)能量原理
1.应变能密度:W=½σ·ε,表示单位体积的变形能。
2.总应变能:V=∫WdV,用于能量方法求解复杂问题。
三、应力与应变关系
(一)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
1.平面应力:σ₃=0,适用于薄板受力分析。
2.平面应变:ε₃=0,适用于长柱体受力分析。
(二)本构关系
1.线弹性材料:σ=E[ε+αT],考虑温度影响(α为热膨胀系数)。
2.非线性弹性:引入塑性变形,需结合流动法则分析。
四、边界条件与求解方法
(一)边界条件类型
1.固定边界:位移处处为零(如简支梁端部)。
2.自由边界:应力处处为零(如无限域问题)。
3.载荷边界:外力已知分布(如均布载荷)。
(二)常用求解方法
1.解析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如拉压杆、圆轴扭转)。
-StepbyStep步骤:
(1)建立力学平衡方程;
(2)应用几何关系推导应变;
(3)代入本构关系求解应力。
2.数值法:适用于复杂工程问题(如有限元法)。
-StepbyStep步骤:
(1)网格离散化;
(2)单元刚度矩阵组装;
(3)求解线性方程组。
五、工程应用准则
(一)材料选择
1.考核弹性模量(E>200GPa为高刚度材料)。
2.控制泊松比(ν<0.3为常用工程材料范围)。
(二)安全系数
1.静载荷工况:取1.5-3.0倍安全系数。
2.动载荷工况:增加25%-50%储备。
(三)测试验证
1.拉伸试验:确定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如Q235钢E≈200GPa)。
2.冲击试验:评估动态响应特性。
六、注意事项
1.避免超过弹性极限,防止永久变形。
2.复合载荷需进行应力叠加分析。
3.温度变化需考虑热应力影响。
**一、弹性力学规定概述**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及恢复原状的力学分支,其核心在于材料在弹性极限内的行为。本规定旨在明确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中的关键准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内容涵盖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关系、边界条件及实际应用场景,确保理论体系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本规定着重于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的行为特征,避免涉及塑性、蠕变等非弹性范畴,以保持分析的纯粹性和适用性。同时,本规定强调量纲一致性,所有物理量需满足国际单位制(SI)的要求,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通用性。在应用过程中,需结合具体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
**二、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弹性体:指在去除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状的物体,其变形与外力成正比。弹性体模型适用于小变形分析,即变形量远小于物体原始尺寸。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弹性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等,其弹性行为符合胡克定律。
2.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内力,通常用σ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应力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正应力垂直于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于作用面。应力的计算需考虑载荷类型(集中力、分布力)、作用方式(拉、压、扭、弯)及截面形状。
3.应变:物体变形量与原尺寸的比值,用ε表示,为无量纲量。应变分为正应变和剪应变,正应变表示线尺寸的相对变化,剪应变表示角度的相对变化。应变的测量通常通过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仪器实现。
(二)胡克定律
1.一维形式:σ=Eε,其中E为弹性模量,反映材料刚度。弹性模量是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度量,单位与应力相同(Pa)。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差异较大,例如钢的弹性模量约为200GPa,而橡胶的弹性模量仅为几MPa。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2.三维形式:σ=Cε,C为四阶弹性常数张量,描述各向异性材料。对于各向同性材料,C张量可简化为二阶矩阵,包含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两个参数。泊松比ν表示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其取值范围为0到0.5。例如,钢的泊松比约为0.3,而混凝土的泊松比约为0.2。
(三)能量原理
1.应变能密度:W=½σ·ε,表示单位体积的变形能。应变能密度是材料储存能量的度量,单位与应力相同(Pa)。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外力做的功转化为应变能,当外力撤去时,应变能释放恢复物体原状。
2.总应变能:V=∫WdV,用于能量方法求解复杂问题。能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求解静定和超静定结构。例如,在求解梁的挠度时,可以通过计算梁的总应变能和外力势能,建立能量方程求解。能量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建立复杂的平衡方程,简化计算过程。
**三、应力与应变关系**
(一)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
1.平面应力:σ₃=0,适用于薄板受力分析。在薄板结构中,板厚方向的应力通常远小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应力,因此可以忽略σ₃,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例如,厚度为t的薄板受面内载荷作用时,可以采用平面应力模型进行分析。
2.平面应变:ε₃=0,适用于长柱体受力分析。在长柱体结构中,柱体长度方向远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因此可以假设ε₃=0,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例如,长度为L的深梁受面内载荷作用时,可以采用平面应变模型进行分析。
(二)本构关系
1.线弹性材料:σ=E[ε+αT],考虑温度影响(α为热膨胀系数)。在实际工程中,温度变化会对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产生影响。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材料会发生热膨胀,导致应力增加。此时,需要考虑温度影响,采用σ=E[ε+αT]进行计算。α的取值取决于材料的种类,例如钢的α约为12×10⁻⁶/°C。
2.非线性弹性:引入塑性变形,需结合流动法则分析。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此时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塑性变形的分析需要引入塑性理论,例如vonMises屈服准则和Prandtl-Reuss流动法则。vonMises屈服准则用于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状态,Prandtl-Reuss流动法则用于描述塑性变形的演化规律。
**四、边界条件与求解方法**
(一)边界条件类型
1.固定边界:位移处处为零(如简支梁端部)。固定边界是指物体在边界上的位移和转角都为零。例如,简支梁的支座可以简化为固定边界,此时梁端的位移和转角都为零。固定边界条件在结构分析中非常常见,例如在分析梁、板、壳等结构的受力时,经常需要考虑固定边界条件。
2.自由边界:应力处处为零(如无限域问题)。自由边界是指物体在边界上的应力都为零。例如,在分析无限域中的点载荷时,可以假设无限域的边界为自由边界,此时边界上的应力为零。自由边界条件在理论分析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求解点载荷、线载荷等问题的应力分布时,经常需要考虑自由边界条件。
3.载荷边界:外力已知分布(如均布载荷)。载荷边界是指物体在边界上受到已知分布的外力作用。例如,简支梁上受到均布载荷作用时,载荷边界条件为q(x),表示沿梁长方向分布的载荷。载荷边界条件是结构分析中最常见的边界条件之一,例如在分析梁、板、壳等结构的受力时,经常需要考虑载荷边界条件。
(二)常用求解方法
1.解析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如拉压杆、圆轴扭转)。
-StepbyStep步骤:
(1)建立力学平衡方程:根据静力学原理,建立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例如,对于拉压杆,需要建立沿杆轴方向的力平衡方程。
(2)应用几何关系推导应变:根据物体的变形情况,建立应变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拉压杆,应变ε等于位移u沿杆轴方向的导数,即ε=du/dx。
(3)代入本构关系求解应力:将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胡克定律)代入平衡方程,求解应力分布。例如,对于拉压杆,将σ=Eε代入平衡方程,即可求解σ的分布。
2.数值法:适用于复杂工程问题(如有限元法)。
-StepbyStep步骤:
(1)网格离散化:将连续的物体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例如,对于二维问题,可以使用三角形单元或四边形单元进行离散。
(2)单元刚度矩阵组装:根据单元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刚度矩阵表示单元的变形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3)求解线性方程组:将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组装成全局刚度矩阵,建立全局力学平衡方程,求解节点位移。然后,根据节点位移计算单元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股权质押担保合同》
- 2025长期租赁公寓合同
- 2025购销商品合同范本
- 2025年短视频内容创作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短视频联合推广合同协议
- 2025标准合法租赁合同样书
- 2025实习生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短视频带货合作合同协议
- 2025个体工商户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玉米购销合同范本
- 冷却塔调试方案
- 安全技术说明书氩气
- 2023火力发电厂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中移动网格人员技能认证备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汇总)
- 隐形眼镜验配技能大赛试题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 工器具检验检查标准详
- YY/T 0449-2018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
- GB/T 5625.1-1985扩口式端直通管接头
- GA 844-2009防砸复合玻璃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