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_第1页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_第2页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_第3页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_第4页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010

F19

T/CREST/CRES00XX-202X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团体标准

T/CRES00XX-2024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

Testmethodsofmembraneelectrodeassembliesforprotonexchange

membranewaterelectrolysis

(征求意见稿)

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发布

T/CRES00XX-2024

目次

前言........................................................................................................................................................Ⅱ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1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测试仪器及设备..................................................................................................................................2

5测试样品与单电解池..........................................................................................................................2

6测试方法..............................................................................................................................................2

附录A......................................................................................................................................................8

膜电极性能测试报告..............................................................................................................................8

I

T/CRES00XX-2024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的术语和定义、测试仪器、测试样品与单电

解池、测试方法和测试报告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24499-2009氢气、氢能与氢能系统术语

GB/T20042.1-200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4499-2009和GB/T20042.1-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阳极anode

在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水被氧化成产生氧气、质子和电子。

3.2

阴极cathode

在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质子与电子结合形成氢气。

3.3

膜电极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MEA

由质子交换膜和分别置于其两侧的阳极和阴极组成的复合体。

3.4

贵金属担载量preciousmetalloading

MEA单位活性面积上贵金属的用量,单位为mg/cm2。

3.5

串漏率cathode-to-anodeleakingrate

在一定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气体从单位面积MEA阴极向阳极的串漏流量,单位是

L/(min·cm2)。

3.6

氢气渗透率hydrogencrossoverrate

在一定压差和电流密度下,单位时间内氢气从单位面积MEA阴极向阳极的渗透流量,单

位是L/(min·cm2)。

3.7

氧中氢含量hydrogencontentinoxygen

电解池阳极侧氧气中氢气的含量,单位是%VOL。

3.8

1

T/CRES00XX-2024

衰减率decayrate

一定周期内给定电流密度下膜电极电压随时间的变化速率,单位是μV/h。

3.9

设计寿命designlife

根据衰减率和边界条件推算出的膜电极使用寿命,单位是h。

3.10

一致性consistency

单个膜电极厚度的极差和相对偏差;单个膜电极贵金属担载量的极差和相对偏差;一定

数量膜电极在额定电流密度下电压的标准偏差和极差。

4测试仪器及设备

测试仪器及设备应符合表1要求。

表1测试仪器及设备列表

名称要求相关测试项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测铂、铱、钌等贵金属元素,6.1

(ICP-AES)最低检测限≤1μg/L。

元素分析仪(XRF)可测铂、铱、钌等贵金属元素,6.1

精度≤0.01%

单电解池有效面积≥25cm2,气体扩散层6.3,6.4,6.5,6.6

采用200-300nm厚的镀Pt钛毡;

流场板采用纯钛,建议流道宽度

1mm,脊宽度0.5mm;集流板采

用镀金纯钛板;端板采用纯钛

直流电源电压源效应≤0.1%额定值,电流6.3,6.4,6.5,6.6

源效应≤0.1%额定值,

压力表精度≤0.01kPa6.2,6.4

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200mm,精度0.025.1

mm。

测厚仪精度不低于0.001mm6.6

5测试样品与单电解池

5.1MEA样品

MEA样品应无折皱、缺陷和破损,MEA有效面积至少为25cm2。膜电极活性区域长度在

200mm以内的膜电极使用游标卡尺进行尺寸测量。超出范围的使用米尺测量。

5.2单电解池组装

参照GB/T20042.5-2009中6.4的方法组装单电解池。其中,气体扩散层采用200-300

nm厚的镀Pt钛毡;流场板采用纯钛,建议流道宽度1mm,脊宽度0.5mm;集流板采用镀

金纯钛板;端板采用纯钛。

6测试方法

6.1贵金属担载量测试

2

T/CRES00XX-2024

6.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贵金属担载量使用ICP进行测量,方法参考GB/T20042.5-2009《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5部分:膜电极测试方法》第5章测试,应列出催化剂中所有贵金属载量。针对活性面积

≥50cm2的膜电极,应至少取10个点测贵金属担载量。

6.1.2X射线荧光光谱(XRF)

考虑到膜电极贵金属担载量的无损检测需求,采用XRF作为补充,便于膜电极贵金属担

载量的批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参考T/CAAMTB12-2020第6章测试。针对活性面积≥50cm2

的膜电极,应至少取10个点测贵金属担载量。

6.2串漏率

MEA的串漏率按照T/CAAMTB12-2020中6.2.1的方法测试,测试压力为50±1kPa(表

压),不加电流,使用氢气作为检测气体。

6.3极化曲线测试

6.3.1测试条件

——测试平台:采用如图1所示测试平台;

——反应物:去离子水,电阻率≥10MΩ·cm;

——测试温度:50-80℃,以电解池进口温度为准,以60℃或65℃下的性能作为标

准值;

6.3.2极化曲线测试

组装好单电解池后,采取恒定电流方式,按照表2中的运行参数设置直流电源对MEA

的输入电流。从开路开始,电流密度每增加0.05-0.2A/cm2,每个电流密度下施加电流≥15

min,记录电压值。前一次极化曲线测试结束时间超过0.5h后,重复测试第二次,每个MEA

至少测试三次极化曲线。

图1膜电极测试平台

表2极化曲线测试运行参数表(以有效面积25cm2为例)

序号电流(A)电流密度(A/cm2)

000

11.250.05

3

T/CRES00XX-2024

22.50.1

33.750.15

450.2

57.50.3

6100.4

712.50.5

8150.6

917.50.7

10200.8

1122.50.9

12251.0

13301.2

14351.4

15401.6

16451.8

17502.0

18552.2

19602.4

20652.6

21702.8

22753.0

23803.2

………………

6.4.3数据处理

按极化曲线测试中记录的电流、电压结果,绘制单电解池电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曲线。

极化曲线数据应标明膜电极使用的质子膜厚度和测试进口温度等。

6.4氢气渗透率

按照5.2组装好单电解池,在6.3测试平台的基础上,在阳极侧增加氢气浓度传感器或

连接气相色谱,在线监测膜电极测试过程中的氢气渗透率和氧中氢含量。分别在0.05和3.0

MPa压力下(其它压力可根据用户需求),按照6.3的测试条件,施加电流,在工作电流范

围内至少取3个点(额定工作点、波动下限和波动上限)进行氢气渗透率测试。

6.5设计寿命

膜电极的设计寿命根据衰减率和边界条件推算得出,特别地,寿命测试过程中膜电极中

阳极侧氧中氢含量必须满足≤2%。按照5.2组装好单电解池并进行衰减率测试,设置的进口

温度必须与极化曲线测试温度保持一致,测试采用恒流模式,建议以60或65℃下的性能

作为标准值。设计寿命的测试分为稳定工况和变工况两类,以稳定工况衰减率为准、变工况

衰减率作为参考。

6.5.1稳定工况

4

T/CRES00XX-2024

采用恒流模式进行测试,电流密度设置为额定值,测试周期3000h。根据测试数据绘

制电压-时间曲线,以2000h后的1000h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计算出衰减率,设计寿命对应

的电压衰减幅度为:截止电压2.1V减去2000h时的电压,按照式(1)计算设计寿命:

6

푇푠1=10×(2.1−푉0)/푣…………………(1)

式中:

Ts1——稳定工况下截止电压为2.1V时膜电极的设计寿命,单位为h;

V0——膜电极2000h时的电压值,单位为V;

v——膜电极的衰减率,单位为μV/h。

同时提供2000h时的电压值增加到10%下的设计寿命。按照式(2)计算设计寿命:

6

푇푠푠=10×0.1푉0/푣…………………(2)

式中:

Tss——稳定工况下电压增加10%时膜电极的设计寿命,单位为h;

V0——膜电极2000h时的电压值,单位为V;

v——膜电极的衰减率,单位为μV/h。

6.5.2变工况

在膜电极工作电流密度范围内至少选取“下限”、“额定”和“上限”三个工况工作点进

行变工况寿命测试。以额定工况运行2000h后开始膜电极的变工况测试、测量时间为1000

h,以额定工况为起点,每个工况工作点持续运行≥8h,“额定-下限-额定-上限”为一个测

试循环,测试周期内至少满足20个变工况循环。记录电压值,绘制电压-时间曲线,衰减率

由额定电流密度下电压-时间曲线线性拟合计算出,变工况下膜电极设计寿命根据式(1)和

(2)计算。

图2典型变工况条件

5

T/CRES00XX-2024

图3典型变工况条件下衰减率计算方法

6.6一致性

6.6.1测试方法

厚度一致性:对抽检的单个膜电极划分网格依次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参考GB/T

20042.5-2009第4章测试。针对活性面积≥50cm2的膜电极,应至少取10个点测量厚度,

记录各点膜电极厚度(d1、d2、…、dn)。

贵金属担载量一致性:分别记录6.1.1和6.1.2的测试结果ICP(m1、m2、…、mn)和

XRF(m1、m2、…、mn)。

电压一致性:选用同一电解池对抽检的n个(n≥10)膜电极轮流进行测试,测试方法

和条件参照6.3,记录各膜电极在额定电流密度下的电压值(V1、V2、…、Vn)。

6.6.2数据处理

根据测得的膜电极厚度结果,按照式(3)计算厚度极差、式(4)计算厚度平均值、式

(5)计算厚度相对偏差:

퐷푑=푑푚푎푥−푑푚푖푛………………(3)

式中:

퐷푑——膜电极厚度的极差,单位为μm;

dmax——膜电极的最大厚度值,单位为μm;

dmin——膜电极的最小厚度值,单位为μm。

̅푛

푑=∑푖=1푑푖/푛………………(4)

式中:

푑̅——膜电极厚度的平均值,单位为μm;

n——膜电极厚度测量点的数量;

di——某测量点的厚度值,单位为μm;

̅̅

푆푑=(푑푖−푑)⁄푑×100%………(5)

式中:

푆푑——某测量点膜电极厚度的相对偏差;

di——某测量点的厚度值,单位为μm;

푑̅——膜电极厚度的平均值,单位为μm;

根据ICP和XRF测得的膜电极贵金属担载量结果,分别按照式(6)计算贵金属担载量

6

T/CRES00XX-2024

极差、式(7)计算贵金属担载量平均值、式(8)计算贵金属担载量相对偏差:

퐷푚=푚푚푎푥−푚푚푖푛………………(6)

式中:

2

퐷푚——膜电极贵金属担载量的极差,单位为mg/cm;

2

mmax——膜电极的最大贵金属担载量值,单位为mg/cm;

2

mmin——膜电极的最小贵金属担载量值,单位为mg/cm。

푚̅=∑푖=1푚푖/푛………………(7)

式中:

푚̅——膜电极贵金属担载量的平均值,单位为mg/cm2;

n——膜电极贵金属担载量测量点的数量;

2

mi——某测量点的贵金属担载量值,单位为mg/cm;

푆푚=(푚푖−푚̅)⁄푚̅×100%………(8)

式中:

푆푚——某测量点贵金属担载量的相对偏差;

2

mi——某测量点的贵金属担载量值,单位为mg/cm;

푚̅——膜电极贵金属担载量的平均值,单位为mg/cm2;

根据测得的各膜电极电压结果,按照式(9)和(10)分别计算标准偏差和极差:

1

푆=√∑푛(푉−푉̅)2……………(9)

푉푛−1푖=1푖

式中:

푆푉——膜电极的标准偏差,单位为mV;

n——膜电极的抽检数量;

Vi——某膜电极的电压,单位为mV;

푉̅——抽检膜电极电压的平均值,单位为mV。

퐷푉=푉푚푎푥−푉푚푖푛……………(10)

式中:

퐷푉——膜电极的极差,单位为mV;

Vmax——抽检膜电极中的最大电压值,单位为mV;

Vmin——抽检膜电极中的最小电压值,单位为mV。

7

T/CRES00XX-202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膜电极性能测试报告

A.1概述

根据所做试验,试验报告应提供足够多的正确、清晰和客观的数据用来进行分析和参考。报

告有三种形式,摘要式、详细式和完整式。每个类型的报告都应包含相同的标题页和内容目

录。

A.2报告内容

A.2.1标题页

标题页应介绍下列各项信息:

——标准代号;

——样品名称、材料组成,规格;

——式样状态调节及测试标准环境;

——试验机型号;

——每次测试的结果以及结果的平均值;

——试验日期、人员。

标题页应包括下列内容:

——报告编号(可选择);

——报告的类型(摘要式、详细式和完整性);

——报告的作者;

——试验者;

——报告日期;

——试验的场所;

——试验的名称;

——试验日期被时间;

——试验申请单位。

A.2.2内容目录

每种类型的报告都应提供一个目录。

A.3报告格式

A.3.1摘要式报告

摘要式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数据:

——试验的目的;

——试验的种类,仪器和设备;

——所有的试验结果;

——每个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和确定因素;

——摘要性结论。

A.3.2详细式报告

详细式报告除包含摘要式报告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数:

——试验操作方式和试验流程图;

8

T/CRES00XX-2024

——仪器和设备的安排、布置和操作条件的描述;

——仪器设备校准情况;

——用图或表的形式说明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A.3.3完整式报告

完整式报告除包含详细式报告的内容外,还应有原始数据的副本,此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试验进行时间;

——用于试验的测量设备的精度;

——试验的环境条件;

——试验者的姓名和资格;

——完整和详细的不确定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上海氢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编制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法》

标准,来源于2023年申请立项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团体标准编制任务。本文

件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归口管理。

二、主要参加单位

上海氢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

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唐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鸿基创能科技(佛山)

有限公司、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德凯质量认证(上海)

有限公司、怀柔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

三、工作简要过程

2023年9月,成立了团体标准起草组(以下简称:起草组),编制标准调研

方案及编写工作大纲。

2023年11月,起草组完成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查阅了国内外关于“质

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测试”方面的相关文献和技术资料,以及国内外关于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方面的资料作为参考。

2023年12月,起草组组织讨论会,并形成了标准的初稿。

2024年1月,起草组根据内部讨论意见,对标准初稿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4年2月,提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四、编制情况

1.标准介绍

该标准为方法标准,界定了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的测试方法。低能

1

耗、大电流密度、长寿命是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取

决于核心部件膜电极的性能,因此膜电极性能的衡量标准至关重要。

2.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原则如下:

a)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

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b)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c)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

d)适应我国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膜电极技术发展需求。

五、目的、意义或必要性

本标准涉及绿色制氢产业,具体为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技术,该技术具有

能效高、气体纯度高、功率应变性强等特点,是当前绿色制氢发展的主流方向。

国家已明确氢能为国家能源战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1-2035年)》——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

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预计到203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约为

5.5%,氢气需求量3800万吨以上,我国电解槽装机规模有望达100GW,其中

PEM制氢占10~20%,市场规模达千亿元,PEM水电解制氢市场前景广阔。

膜电极是质子交换膜水电解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电性能决定了水电解系统的

性能。然而,目前膜电极技术“百家争鸣”、市场准入门槛尚不明确、产品电性

能等测试方法不统一、缺乏产品电性能衡量标准。同时,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

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旨在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

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包括《ISO22734:2019Hydrogen

generatorsusingwaterelectrolysis—Industrial,commercial,andresidential

applications》、《GB32311-2015水电解制氢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2

《GB/T37562-2019压力型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条件》、《GB37563-2019压力型

水电解制氢系统安全要求》、《T/CES175-2022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性能

试验方法》、《T/CAB0084-2021小型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等,以上现有

标准主要界定了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基本要求和系统的技术要求,属于对水电解制

氢技术整体框架的界定,缺乏对膜电极测试方法的规定。因此,十分必要开展膜

电极测试标准的制定,该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我国水电解制氢产品的质量控制和

市场规范,对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标准于同类标准主要差异

与现有的标准的差异如下:

表1差异对照表

序号对比标准差异

《Hydrogengeneratorsusingwaterelectrolysis该标准仅规定了模块化或工厂匹

1—Industrial,commercial,andresidential配氢气发生装置的结构、安全和性

applications》(ISO22734:2019)能要求,未规定膜电极检测方法。

该标准仅规定了水电解制氢系统

的能效限定值、试验方法和检验规

《水电解制氢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2则等,适用于固定式或移动式制氢

(GB32311-2015)

系统,其水电解槽结构为双极性、

压滤式,不适用于PEM电解水槽。

该标准仅规定了压力型碱性水电

解制氢系统和PEM水电解制氢系

《压力型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条件》

3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技

(GB/T37562-2019)

术要求、试验与检测、标志、包装

等,未涉及膜电极检测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压力型水电解制氢

《压力型水电解制氢系统安全要求》

4系统安全基本要求等。不涉及部件

(GB37563-2019)

测试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PEM水电解制氢系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性能试验方法》统产氢性能、电能消耗、热回收、

5

(T/CES175-2022)效率、水消耗量、功率变载性能等

试验,未涉及膜电极检测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PEM水电解制氢系

《小型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T/CAB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技

6

0084-2021)术要求、试验与检测、标志、包装

等,适用于压力不小于0.3MPa不

3

高于5MPa,单个电解槽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