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中学一支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蜀都中学一支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蜀都中学一支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蜀都中学一支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蜀都中学一支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绵城市专篇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合同号:ZH19064)(2)业主提供的1:500实测地形管线资料(3)《蜀都中学南侧道路、蜀都中学二支路、蜀都中学东侧周边道路综合管网方案审查会》(2024.1.10)(4)《蜀都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施工图》(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3.01)(5)《蜀都中学一支路道路工程施工图》(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2.04)(6)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7)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8)重庆市江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蜀都中学东侧周边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江北住建发〔2025]26号1.2规范及标准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2.《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8.《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1999)9.《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1.《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12.《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1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4.《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15.《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16.《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17.《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18.《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DBJ50/T-247-201619.《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20.《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DBJ/T276-201721.《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3.《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标准》DBJ50/T-293-20181.3初步设计阶段审查意见及回复无。2、工程概述2.1工程基本情况蜀都中学东侧周边道路工程包含两条道路,分别为东侧道路及南侧道路。1)东侧道路东侧道路近期起点起于与南侧道路和蜀都中学一支路交叉口附近,终点止于K0+290处,与临时道路接顺;道路实施范围为K0+000~K0+290,实施长度约290m,为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2m,设计车速为30Km/h,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为方便周边居民出行,设置临时道路起点与东侧道路顺接,终点与建新西路平交;道路实施范围为K0+290~K0+413.542,实施长度约123.542m,为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5m,设计车速为20Km/h,除特殊情况外,设计指标参照支路最低标准执行。2)南侧道路起点接蜀都中学西侧道路,终点止于东侧道路。道路实施起点为K0+008.162,道路实施终点为K0+215.209,道路全长约为207.047m,其中道路规划长度约为202.21m,交叉口改造段长度约为5.066m。为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0m,设计车速为30Km/h,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2.2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为蜀都中学东侧周边道路二标段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的施工图设计。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LID设计相关内容按照《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规定执行的,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3、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3.1设计目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等国家法规政策,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大力举措;另一方面,坚持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基本原则,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的各过程之中,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内涝事件,更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中讲究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天人和谐的设计观念和生态设计意识。本次路网进行海绵城市生态设计。城市道路海绵建设目标以消减地表径流与控制面源污染为主、雨水收集利用为辅。在满足道路交通基本功能以及安全等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红线内的空间(人行道、绿化)落实海绵城市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建设宜采用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渗管/渠等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全市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生态。充分保护、修复和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利用。本片区内暂无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本次设计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12)及《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相关事项的通知》(渝两江建发〔2017〕36号),“无专项规划区域海绵城市设计要求,一、新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改扩建及改造项目、条件有限的单体建筑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0%,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40%。二、市政道路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较差的,合理设置透水铺装、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等后,可不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控制。人行道过窄或坡度超过5%的,可不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结合《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表3.1-1:用地类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道路路侧带宽度比<30%30%≤路侧带宽度比<40%40%≤路侧带宽度比657075综上,经过计算结合《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排水分区海绵城市规划深化》,本次设计道路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取值如下:道路名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东侧道路70%50%南侧道路65%50%3.2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透水砖铺装只负责收集透水砖铺装面积上的降雨,车行道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系统排入下游,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5)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4、海绵城市设计4.1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表4-SEQ表\*ARABIC\s11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砖铺装○●◎◎○●◎◎√—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高中80-90—绿色屋顶○○◎◎○●◎◎√—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中低70-95好渗透塘○●◎◎○●◎◎—√中中70-80一般渗井○●◎◎○●◎◎√√低低——湿塘●○●◎○●●◎—√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高中50-80好蓄水池●○◎◎○●◎◎—√高中80-90—雨水罐●○◎◎○●◎◎√—低低80-90—调节塘○○●◎○○●◎—√高中—一般调节池○○●○○○●○—√高中——转输型植草沟◎○○◎●◎○◎√—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中低—好渗管/渠○◎○○●◎○◎√—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2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保护中心(CnterForterhdPotetion,CP)的研究据。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注:●——宜选用◎——可选用○——不宜选用。道路LID设施的主要功能依次是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雨水径流峰值、减少径流产量。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及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1)道路LID设施布置受路测带宽度和道路纵坡影响较大,当单边路测带宽度≤4.5m、道路坡度≥6%时,人行道旁已不能设置生物滞留带、植草沟或设置后效果很差,此时道路LID设施主要以透水铺装为主,或排水分区内各道路间可通过指标平衡或增加公共LID设施控制容积进行适度调整;(2)当单侧路侧带宽度>4.5米、道路坡度<7%时,如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确有困难,应结合道路用地条件、周边场地环境、人流量需求等情况,提供相关依据和说明,经论证后可以不用设置生物滞留设施。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及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宽度为2.5~3.5m,无条件布置生物滞留沟,故仅采用透水铺装。4.2场地下垫面分析低影响开发下垫面分析图应着重表达此次设计范围内的下垫面种类,包括人行道透水铺装、受控车行路面、不受控车行路面、绿化带、生物滞留带(其他海绵设施)等。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生物滞留带余量径流系人行透水砖铺装雨量径流系数按0.15设计,树池及绿化带雨量径流系数按0.15设计。经数取1,车行道雨量径流系数取0.9,加权平均,本次设计道路总径流系数见下表:表4.2.1东侧道路下垫面分析表下垫面类型面积(m2)面积占比雨量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透水铺装人行道301928.86%0.150.68车行道744271.14%0.9总计10461100.00%表4.2.2南侧道路下垫面分析表下垫面类型面积(m2)面积占比雨量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透水铺装人行道119625.88%0.150.71车行道342574.12%0.9总计4621100.00%注:1)下垫面分析表中,生物滞留带的雨量径流系数,在表征下垫面透水性能时本质同绿地,雨量径流系数同绿地;生物滞留带作为雨水受体时,接收了自身的全部雨水量,计算控制率时雨量径流系数取1。4.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施工艺计算海绵设施的有效控制容积(VS)不得小于其汇水区域内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VT)。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雨水塘等海绵设施的雨水储存容积(不含调节容积)可计入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透水铺装、绿色屋顶、转输型植草沟等在雨水径流系数中已予以考虑,其容积不再计入。生物滞留带控制水量仅为其服务的车行道面积;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化带等雨水不计入滞留带的控制容积中。(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对无设施控制的透水下垫面可按下式估算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其中—雨量径流系数;(2)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是为达到海绵指标需要控制的径流容积,应根据本地降雨数据和要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下式进行计算VT=10HTRVF式中:VT——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m3);F——汇水面积(hm2);HT——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r确定,参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附录A、下图5.2取值。RV——雨量径流系数,多种下垫面时采用加权平均值。不同种类下垫面的雨量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按规范取值。(3)渗透型生物滞留带根据滞留带的平面布置、其服务车行道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每个分区生物滞留设施需要的控制容积、有效控制容积和蓄水深度。1)生物滞留设施的有效控制容积VS=V蓄+V空+WPVS—生物滞留设施的有效控制容积(m3),原则上不得小于VT。V蓄—蓄水层容积(m3);V空—种植层和砾石层孔隙容积(m3),可取种植层、砾石层体积×孔隙率,孔隙率可取(10%~40%);WP—设施渗透至介质层下土壤层的水量(m3);2)渗透量计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KJAsts=1\*GB3①式中Wp—渗透量(m3);K—原土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5x10-6m/s;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0;As—有效渗透面积,m2;ts—渗透时间(s),指将于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取2h。根据重庆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渝北区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如下表所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0%55%60%70%75%80%85%90%设计降雨量(mm)910.112.718.121.926.833.443.54.4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表4.4.1东侧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0190.1585%绿地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00.150.85表4.4.2南侧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1960.1585%绿地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00.150.854.5海绵城市设计指标校核(1)年径流总控制率表4.5.1东侧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计算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单项设施污染物控制率PW(%)年径流污染去除率SS(%)人行道透水铺装301985%80%68.00%不受控硬质下垫面74420%0%0%合计1046124.53%19.62%表4.5.2南侧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计算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单项设施污染物控制率PW(%)年径流污染去除率SS(%)人行道透水铺装119685%80%68.00%不受控硬质下垫面34250%0%0%合计462122.00%17.60%根据上表,本项目东侧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4.53%<65%,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19.62%<50%;南侧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2%<65%,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17.6%<50%。项目建设不满足海绵城市指标要求,不能控制设计范围内的初期雨水携带的污染物量,其与目标之间的差额部分可通过提高周边居住和绿地公园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来调节,以达到区域总规划目标要求。本项目因人行道宽度较窄的原因无法达到海绵指标要求,建议后期协调片区规划建设部门进行调节管控。5、人行道透水砖铺装1)人行道路面结构本次设计遵循海绵城市理念,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形式需结合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与建筑功能、特殊的景观要求进行综合功能导向性设计,采用彩色或带有图案的整体透水砖、透水砖。本项目人行道结构设计如下:芝麻黑仿花岗岩石材生态砖(工字铺)6cmC20无砂大孔混凝土15cm级配碎石垫层15cm2)透水砖本工程采用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不应≤2.0×10-2cm/s,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且透水砖产品应选用免烧结节能环保产品。透水砖面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砖型选择、铺装形式由设汁人员根据铺装场所及功能要求确定。3)找平层透水砖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水找平层,本次设计找平层采用粗砂,厚度为4cm,找平层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4)基层基层可根据地区资源差异选择透水粒料基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等类型,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定性。透水砖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渗透系数不应小于2×10-4,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本次设计选用基层为C20路边石水泥混凝10cm。5)垫层当透水砖路面路基为粘性土时,宜设置垫层。当土基为砂性土或底基层为级配碎、砾石时可不设置垫层。垫层宜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或砂砾等颗粒材料,宜采用无公害工业废渣。其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本次设置级配碎石垫层15cm。6)排水设计a.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b.对人行道全幅敷设透水砖段,路面内部雨水通过HDPE多孔盲管管道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管径DN110,每隔30m布置一道。c.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人行道横坡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2,垂直渗透系数0.001~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选用盲管的直径为DN5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7)路基防水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敷设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4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8)隔断层当透水铺装场地坡度大于2%时,宜沿坡度方向设置隔断层,具体设置原则如下:(1)采用HDPE防渗膜;(2)隔断层顶端宜与透水基层顶齐平,低端超出透水基层底3~5mm;(3)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其中Lpmax——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m);Dp——透水基层厚度(m);Sp——透水铺装坡度。当透水铺装场地坡度大于3%时,为避免铺装高处入渗的雨水从铺装渗出,设置C20混凝土隔断层,宽100mm高200mm,底面伸入级配碎石垫层下50mm,长度与人行道等宽,每隔2m设置一道。6、维护与管理本次道路设计范围内低影响开发设施为透水铺装,根据《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DBJ50/T-276)对透水铺装进行维护管理。1、严禁在透水铺装及其汇水区堆放可能造成透水铺装堵塞的材料,严禁超过设计荷载的车辆或其他设备进入透水铺装区域。2、定期维护透水铺装区域周围的绿化带(植物过滤带植草沟等),防止土壤裸露;若雨天土壤被冲刷至透水铺装表面,应立即清扫,防止堵塞。3、透水铺装结构性病害的处治措施应参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维护时应注意不得阻断渗流路径。功能性维护的项目应包括路面渗透性能的检查和恢复,渗透性能下降时应及时进行维护,检查频率不应低于每季度1次。4、结构性损坏的透水铺装应及时采用原透水材料或不低于原材料透水性能的材料进行修复或替换。5、大雨后检查透水铺装的渗透机能,观察路面是否存在水洼、积水坑等,若出现,应采用路面渗水仪测试路面的渗透机能,当路面的渗透机能出现下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6、对于设有下部排水管/渠的透水铺装,应定期检查管/集是否堵塞每季度不少于1次。7、透水砖铺装验收及要求(1)透水砖的透水系数,抗滑性、耐磨性、块状、颜色、厚度、强度符合设计要求。(2)结构层的透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